贞观俗人(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1505

  “相比起前朝末年大家水深火热的日子,如今许多百姓的日子确实要好过了一些,可也只是相对而已,饿了能有饭吃,困了能有个摭风挡雨的地方,冬天有衣蔽寒,这就是许多百姓理想中的生活了。”
  ……
  “我想帮助他们!”承乾突然道。
  秦琅笑了,孩子能想到这些,就很不错了。
  “你的想法很好,但如果你仅仅只是打算赏赐他们些钱粮,我觉得意义不大。”
  “那我要怎么帮助他们?”
  “圣人曾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们若真想帮助他们,那就不仅仅是一时的给予钱粮,而应当是为他们找到一条长久脱贫脱困的生存之道。”
  “比如?”
  “比如那个烧炭的老人,年纪大了继续伐薪烧炭并不能改善他的生活困境,所以你可以传授他一个新的技能,或是直接为他找个稳定的活计,比如安排他到崇贤馆食堂做个烧火工,或是打更敲钟的杂工,诸如此类的。”
  承乾想了想,他也并不会其它的什么赚钱技能,但是安排柯老五到崇贤馆里做个杂工,倒是没问题的。
  “我提议,不如同学们今天每人与一位我们看望慰问的困难家庭结成对子,由你们来负责帮助他们脱贫脱困,最好不用简单的给钱,或是安排个活之类的,这个就算是你们新的社会实践课,我要求你们能够仔细的去了解你们帮扶对象的生活,知道他们的现状,也了解他们的过去,搞清楚他们为何会有现在的困境。然后想出办法,找出一个能够改善他们的办法,记得要做详细的观察报告,我会给你们打分的,简单的给钱或是直接雇佣他们的行为,将没有成绩!”
  秦琅顺势提出了崇贤馆的第二个社会实践课程,孩子们倒是反响热烈,觉得这个课不错,跃跃欲试。
  “助人为快乐之本,看来你们都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秦琅哈哈笑道,“继续下一家!”
  不幸的家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如果能被拉一把,确实会有许多人脱离困境。
第212章
朕收回
  承乾主动的跟那有六个孩子的家庭结成了对子,李泰则诚恳的向秦琅认了错,觉得他不该那般评价烧炭的柯老五,并要求与柯老五结成对子。
  李存孝则主动的提出了要与灞上那个只有三个少年孤儿的家庭结对,他们的处境让他想到了自己的过去,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女孩最大九岁,弟弟一个七岁一个五岁,父母双亡,死于饥荒。
  就死在今年,就死在不久前,这是让人难以相信的事实,毕竟朝廷的官方说法,是今年虽天灾兵祸连结,可在伟大的皇帝陛下的英明带领之下,大家战胜了蝗灾,打败了突厥入侵,灾民都得到了及时的赈济。
  但事实上那对夫妻还是饿死了,他们没有等到官府开始赈济,他们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留给了孩子们吃,自己却终究没撑下来。
  其实这样的情况应当还有许多。
  崇贤馆这群普遍只有七八岁的孩子们,每人都主动的与一个贫困家庭结成了对子,他们斗志昂扬,恨不得马上就让这些人过上好日子,住上宽敞的大房子,穿上新衣服。
  比起上次养鸡,无疑他们现在更觉在办一件大事好事。
  虽全是些王公子弟,但他们都还很年幼,并没有变的多自私和残忍,他们都还很天真很善良,在秦琅的引导下,都很认真。
  帮助他人,使自己快乐,承乾他们都觉得确实如此。
  其实这些孩子个个条件好,就算不动用家里关系,要帮助一个家庭脱困还是太容易了,他们哪个没有自己的小金库,大户人家的孩子哪怕才几岁,也一样会有自己的月钱。
  但秦琅说了,直接给钱,或直接雇佣做工这种办法,不反对,但没有成绩。
  这是新的社会实践课,学生们要观察了解,要搞明白他们的现状和过去,要知道他们为何而贫困,要以引导的方向让他们自主脱困。
  学生们一个个都在那里苦苦思索,回去时一路上也没有了来时的那种秋游的轻松。
  孩子们沉默着,秦琅反而很高兴,这说明他们真的在思考问题。
  褚遂良对秦琅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杀了太子们的鸡,他差点就惹出了大祸,先前皇帝那震怒的样子他可是看的清楚。
  而现在,秦琅连消带打,不但让太子们自己把鸡从坟里挖出来,还带着来送给孤寡贫困老人,做了件极好的事不说,现在居然又顺势展开第二堂社会实践课,让他们与贫困家庭结对帮扶。
  褚遂良是位大书法家,也是有名的诗人,更是官员,他很清楚,今天太子们做的事情,传扬出去之后,将得到多少人的称赞。
  这不正是皇帝需要的太子,这不正是百官们期待的太子,这不正是天下拥戴的太子吗?
  一个仁慈,一个关注弱小的太子,将赢得无数民心。
  想及此,褚遂良激动不已,一路上甚至早已迫不及待的拿出纸笔,就坐在来时装慰问品的车上开始挥笔疾书。
  他要向陛下奏明这件伟大的义举,要向天下宣扬太子的仁慈伟大,这是崇贤馆的引导劝善之功,更是皇帝陛下的教子有方……
  承乾一直在跟秦琅聊天,他今天本来都不想回去,他想在帮扶对象家多呆几天,想要马上全面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以制订一个优秀的帮扶对策。
  秦琅笑着告诉他,“这个不急于一时,你们要记住,这是你们的一堂社会实践课,但也仅仅只是你们的一堂课,你们还有其它好多门课程要学,所以帮人很重要,但也得学会兼顾,不能忘记现在自己是学生的本职……”
  一返回长安,褚遂良马上就把自己路上写就的洋洋几千言呈奏皇帝。
  李世民议事回来,正与长孙皇后聊天,还在谈孩子们被秦琅带偏了。
  “朕如今觉得,秦琅做崇贤馆学士,终还是有些过于年轻了,行事不稳,有些孟浪。李纲年纪太大了,顾不了崇贤馆,你说朕当选谁来接任崇贤馆?”
  ……
  褚遂良的奏章呈进来,李世民边喝着参汤边翻看着。
  看完,李世民动容。
  “朕收回刚才的话,朕小瞧他秦怀良了,皇后你看褚遂良的这道奏章。”
  长孙皇后接过,细细读过,越读越惊讶。
  “三郎真有翻云覆雨之能也,臣妾更料不到的是承乾和青雀等孩子每次总是能那般轻易的被他说服。”
  细细思来,秦琅从不跟承乾他们做些什么嘴上说教,都是用行动引导。
  如之前养鸡,现在又是结对扶贫。
  “善,大善!”李世民半天前还在恼怒秦琅带偏了太子等,现在却又对秦琅赞不绝口。
  太子等虽然只是在帮扶一家,但这是德,这是善,这是仁,这正是年幼太子最值得天下人称颂的。
  李世民也最想要一个仁善的太子。
  回到长安,秦琅让褚遂良带学生们回馆,并告诉承乾他们,“记得多思考!”
  骑马返回平康坊。
  玉箫的肚子已经微微隆起,看到秦琅笑着上前迎接。
  存孝和存义两个义子随着进了府,向玉箫请安后,便牵着马去洗涮去了,阿黄则背着手在后面指点。
  府里没有了那些灾民在这生产干粮后,倒是安静了许多。
  晚饭,端上来的是砂锅鸡汤,炖的十分软烂,香郁无比。
  秦琅专门设了一个饭厅。
  家里人实行的是分餐制,一人一张几。
  除了秦琅这个家主外,在餐厅用餐的还会有妾侍玉箫,另外皇帝赏赐给她的那十几个各族美人在府里也是侍妾名份,因此也都在一起用餐。
  存孝存义两个义子,也在一起用餐。
  阿黄是府里的大管家,但却从不肯来餐厅用餐,虽说这位现在也是堂堂子爵,但他向来视自己是府中的仆人。
  秦勇和秦用两位义兄,倒是偶尔会在餐厅吃一顿,他们都有自己的宅子,也主要在镇抚司做事,倒不常跟随在秦琅身边,隔三差五过来坐坐。
  砂锅里放了点党参、枸杞,几片姜,一个香菇一粒红枣,一点胡椒粉,便无其它。
  三斤左右的整只鸡炖了小半天,汤浓味美,就连本来不容易入味的鸡肉,居然也十分好吃。
  “又吃鸡?”
  安娜带着几分欣喜,秦家最近几乎天天吃鸡,都是缘于今年鸡养的多,而做为整个大唐养鸡最多的秦家,当然得引领吃鸡风潮。
  秦琅现在一有空就在家开发鸡谱,就是各种以鸡为原料做成的菜式,府里厨房里他还带了好多个徒弟,他们仔细观摩学习,然后训练,目的当然不止是给府里做。
  而是还要到外面去做。
  秦琅现在东西两市都新开了店铺,都是专门卖鸡和鸡蛋的,另外还开了专卖鸡熟实的铺子,比如口水鸡、白切鸡、烧鸡、叫花鸡、熏鸡、腊鸡、皮蛋等,另外还开了专门做各种鸡公煲、炖鸡等鸡菜谱的饭店。
  反正后面是秦家数以百计的养鸡场,有着最雄厚的鸡源,自然得想办法提高下这养鸡产业的利润,不能仅靠卖生鸡、鸡蛋,那样利润低。
  秦琅花精力弄这些,也是为了能让养鸡的前景更好,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百姓愿意多养鸡。
  “不是说今天吃鸭子吗?”西琳则问。
  “今天因为去了灞上,没时间研究烤鸭了,所以今天继续吃鸭,明天吧,明天我看有没有时间,有时间的话就研究下烤鸭!”
  秦家不仅养了许多鸡,也养了许多鸭,目前鸭子也主要是卖生鸭和鸭蛋,他也拟研发下鸭产品。
  他甚至都已经罗列了一张表格,鸭能加工的产品太多了,板鸭腊鸭熏鸭烤鸭,还有咸鸭蛋、卤味各种,鸭头鸭脖鸭架鸭掌鸭腿鸭翅……
  市场前景是很光明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