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1505

  魏征也觉得是这样。
  李世民拿牙签剔着牙,“怀良你回头把这些菜谱总结一下,呈入宫中,交给御膳房,让他们把这些菜添入朕的御膳食谱中去。”
  秦琅提醒皇帝,“陛下,猪肉不宜多吃,不比羊肉。”
  “为何?”
  “猪肉整天圈养,吃了睡睡了吃,所以一身肥肉,而羊天天走动,身上瘦肉为主,肥肉油脂多,油脂摄入过多,人便容易发胖,甚至是堵塞血管,对健康不利。”
  “还有这事?”
  “当然,只要不是过量,那么正常食用,是不会影响的,甚至还有补气益血等功效,其实任何东西都是一样,适可而止,过则有害。”
  李世民想起之前秦琅把那害虫蝗虫都能变成美食,越发觉得秦琅是个能创造奇迹的人。
  “朕之前本打算让你做户部侍郎,不过现在想想,做个侍郎还是难以让人放开手脚去做,因此朕打算新设一个衙门,由你全权主持。全面负责财税、市易、盐铁、铸钱、漕运和常平仓!”
  这个官可就管的多了,相当于不是户部的户部尚书,甚至还要兼上太府寺卿、司农寺卿、少府监等等的众多大权。
  李世民对他还是真的够信任了。
  “魏征,马周,你们觉得这个新部门该叫何名?”
  魏征提议,“不如就叫盐铁司?”
  “臣以为可以叫盐铁转运司。”
  李世民想了想,盐铁转运司,盐铁和转运倒是都体现了,但财税漕运等没表现出来,“全称提点常平度支盐铁转运使司如何?”
  魏征觉得名字有点长!
  “怀良,你觉得呢?”皇帝问秦琅。
  秦琅心想,我都还没答应说接这差事呢,你们倒是速度快。可看皇帝这态度,估计这差事是又要赖到他身上了。
  “臣以为,不如就叫转运司吧,低调些好。”
  “好,就听三郎的,叫转运司,你来当这个转运使,朕就把财税、市易、盐铁、铸钱、漕运、常平皆交于你手。你现在跟朕说下,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迅速弄到一笔钱来,缓解一下眼下的财政困境?”
  “借钱!”
  秦琅只说了两个字。
  这倒是出乎皇帝所料了,甚至连马周和魏征都没有想到这个。
  “借钱?”
  “对,借钱,眼下财政水穷水尽,朝廷急需钱发禁军饷,发百官俸,还要准备明年正旦大朝会等,处处要用钱,而马上就过年了,不管要如何改革,都是远水难解近渴的,因此臣提议先借笔钱渡过这个难关。”
  李世民哈哈大笑。
  “秦三郎啊秦三郎,你还真是处处能让朕惊喜!”
第229章
兰亭序
  百姓穷了也知道借钱,朝廷穷了当然也可以借钱。
  秦琅的话确实没毛病。
  不过对皇帝来说,问题在于,朝廷缺的钱不是一星半点,需要的是一大笔钱,找谁借,谁能一下子拿出来这么多?
  不过这个问题在秦琅看来,不算什么问题。
  朝廷啊,拥有整个天下,不说其它的,就是每年的租赋收入就是一笔不得了的资产保障了。所以朝廷要借钱,是优质债户。在后世,哪个银行不想给政府借点钱?
  就如英国,欠了银行不知道多少钱了,年年欠年年借,越欠越多,银行还巴不得多借点,为何?因为数额大,利息收益稳定啊。
  大唐之前是放债,朝廷给各地方衙门一笔本钱,然后让他们拿着这个钱,找捉钱人做债务外包,由他们去放债要债,用利息做为公廨的开支。
  利息还很高,月息百之八,年息几乎就是本金一倍。
  李世民还真没想过要靠借钱来渡过财政危机,毕竟朝廷可以通过加税、摊派啊等等方式弄钱,哪想过要借钱过日子啊。
  “借钱只怕又会引的那些豪门大贾不满,估计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借钱给朝廷的。”李世民道。
  在他想来,要借钱,又是大数字,那只能找那些有钱人借,谁有钱?自然是五姓七家这种几百年的大士族,是朝中的那些宗室勋戚们,但李世民觉得自己之前对这些人几番打压,估计这些人心里也不满他,现在又要找他们借钱,只怕会被拒绝。
  “陛下,咱们是借钱,又不是抢钱。那些有钱的人家,不论是宗室,还是勋戚贵族,或是士族豪强,哪家不放债收息?甚至就是皇家也一样拿钱放债,连官府也放债的。所以放债是很划算的。”
  这就好比银行,肯定喜欢放贷,因为有利可图啊。
  而借钱给朝廷,秦琅觉得很稳当,不用担心还不起,毕竟朝廷到时随便哪划拉一块地或是点矿给你,都够本加息了。
  更别说,这种贷款是大额贷款啊,你放给百姓商人,一人能贷多少?
  李世民担心的是没人肯借,秦琅却觉得借钱给朝廷,只赚不亏。
  “陛下,臣以为可以把这次的借钱,和盐铁新政结合起来推出,臣有个初步的设想……”
  李世民、魏征、马周三个听完秦琅的一番讲述,个个怔了许久。
  在秦琅看来很简单的东西,三人却花了很长时间消化理解。
  秦琅终于又回长安了。
  其实他在乡下也没住多长时间,也就干了一件事情,就是把庄子边那片水洼地改造了一下,而且还没开春,只做了基础改造,水塘没正式蓄水,鱼苗还没弄来,堤坡也还没种桑树,岸边的猪舍里也还没有猪,鸡鸭棚里,也都还没有鸡鸭迁过来。
  一切都还没开始,但秦琅却还是在年前离开了庄子,返回长安。
  李世民很急,他同意了秦琅的计划,要求他立即回长安主持执行。
  转运司衙门,秦琅选址在城东中门的春明门内隆庆坊,整个一坊之地全都划给了秦琅,这里靠近城门,离皇城也近,并且又有水渠经过,西南一坊就是东市。
  当然,还有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秦琅觉得这里离平康坊近,这样便于他上下班方便。
  新组建的转运司,下设了度支局、盐铁局、转运局、常平局、市易局和铸钱局六个局,秦琅总领司务,马周被皇帝授为转运副使来做秦琅的副手。
  司中各局所需人手,于京城百司抽调。
  为了能够便于转运司开展起来,皇帝还正式下诏,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设观察司和常平司,观察司采访使负责一道之监察,检察非法,监督官吏,巡察州县,并主持道中科举考试。
  常平司则是负责一道财税、常平仓、市易、盐铁、漕运、铸钱、河渡、水利等事。
  这两个司都是道级机构,但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朝廷中央的三省和转运司,他们对本道下诸州的管辖事务全权负责。
  这两相司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中央衙门的派出机构,对于道内的行政、军事方面,并没有管辖权,他们主要就是一个管监督、科举,一个管财赋、钱粮。
  这既有利于朝廷对现在天下三百多州管辖不过来的情况缓解,同时又不用担忧道级行政区划设立后,地方权力过大,难以控制。
  仅设立部份派出机构,下设部份权力,无疑是一个折衷之策。
  这个新设立的转运司,让长安城上下都有点惊讶,但当看到皇帝诏令中授任的首任转运使是秦琅时,所有人又都沉默了。
  这位秦三郎还真是打不倒啊,这么快又复出了。
  他当了这个一眼就能看出来权力无比巨大的转运使,大家觉得一点也不稀奇。
  转运司的转运使品级为正三品,与六部尚书品级一样,甚至比九卿五监还要高一级,这已经是跟宰相中的侍中、中书令同级了。
  副使正四品,连下面的六局的令,都是从五品职。
  “不愧是皇帝的御猫啊!”
  郑善果听说了秦琅出任转运使之后,坐在书房里长长叹声。这个年轻人,太得圣宠了。
  想看他摔跟头,结果他一次比一次更得皇帝赏识。
  “仁叔,给我把这副兰亭序收起来,一会我拿去送人。”
  “阿郎,这副王右军的兰亭序可是你的命根子啊,多少人千金来求,你都不肯割爱呢?”
  郑善果却只是叹气,“终究不过是一副字画而已,我郑家再不转变想法,危矣。”
  “阿郎要把这字送给谁?”
  “送给新任的转运使!”
  管家沉默了,郑家跟秦三郎的恩怨,早已经纠缠不清了。郑家被秦三郎打了多少次脸,几百年的士族名门,哪能甘休,可现在阿郎居然要把这字送给秦三郎,这是要彻底低头了吗?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时低头,不算什么。”郑善果起身,这位老者的眼里,满是复杂。
  郑元璹的除籍为民,对郑家来说是雪上加霜,原本郑善果还在想着,自己老了,以后还有堂弟郑元璹接管家族,哪怕暂时被打压,以郑家的底蕴,不出十年总能东山再起的。可现在,郑家老一辈的都被踩到了泥底,小一辈的上不了台面。
  再这样下去,郑家就要彻底的被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他们甩开了,甚至就是京兆韦杜、兰陵萧氏等也要爬到他们郑家头上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