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9/1505

  本来刚才小二黑要糖的时候,这些牲口也一个个竖着耳朵在听呢,表面上都在看着楼下的俗讲,实际都等小二黑成功后,也找个什么理由开口。
  “三郎又有什么发财的好点子?”
  秦琅扫了下这些勋贵子弟们,多是以前瓦岗过来的。
  “这糖盐茶铁等,咱们要插手,当然也能插的上,只是这样做就不过是利用父兄们的影响而已,说出去也没什么脸面可言,算不得真本事。所以说,咱们想弄点零花钱花,最好还是自己做点事。”
  “那三郎说咱们有什么可做?”程处默赶紧问。
  “咱们不都喜欢打马球吗,各个玩技还不错,也喜欢玩,对吧?”
  “三郎哥哥说的没错。”
  秦琅能穿越过来,还就是因为打马球被小二黑一杆打落马下呢。
  “可是打马球如何能弄钱花?”
  这些家伙打起马球来个个挺凶挺猛,可要说起赚钱吧,全都有些反应迟钝了。
  程处默对陪酒的女子们道,“你们先出去一下,一会再来。”
  等女人们不太情愿的离去后,程处默赶紧问,“兄弟有啥好法子尽管说来听听。”
  秦琅的点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搞个马球联赛。
  后世赛马啊足球啊篮球啊什么的联赛多火爆多赚钱啊,不光能卖票,而且还可以博彩啊,更别说打出名气后,赞助商广告费冠名费啥的惊人了。
  长安贵族们喜欢马球这项运动,老百姓也喜欢,没条件打马球,也要打打驴球,再不济打打步球过过瘾也好。
  马球碰撞激烈,这是尚武的唐人最喜欢的运动,没有之一。
  只不过马球虽有比赛,但却还没有什么联赛机制,更没有赌马球这玩意。
  “咱们啊在平康坊找块地,建一个马球场,然后呢,咱们可以建一支马球队,然后再去邀请其它贵族家的球队过来比赛,只要有他个十来支球队,咱们就可以搞成一个联赛,分成上下两个赛季,一赛季打半年……”
  秦琅打算搞个马球联赛,实行双循环制,总之就是要多比,然后就可以开盘押胜负,球队也可以拉赞助拉广告甚至是招冠名商了。
  这玩意只要搞起来了,还怕没有小钱钱?
第275章
财神爷
  三月草长莺飞。
  文人士子,贵女士女,又或是士卒贩夫都趁着好春光,纷纷出城踏青。孩童们放着纸鸢,嬉戏追逐,大人们在草地上铺起毯子,摆上餐食,晒着春光享受着野餐。
  曲江,芙蓉园,一队骑士正披戴着特制的藤甲,策马飞驰,挥舞着月杖争夺着一枚马球。
  皇帝李世民坐在榻上,看着这些骁健的骑士,很是满意。
  秦琅在皇帝旁边边看球边汇报着财报。
  新年之后,一切顺利,顺利的让皇帝都有些飘飘然了。
  原本去年大灾,今年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可有转运司的全力运转,关中并未出现饥荒现象,百姓们救济粮配蝗虫干搭野菜,居然比往年过的还稍好一点。
  更别说,转运司提出的饥荒灾年之时,官府应当以工代赈,修建基础工程,比如修路修桥修补城池修补堤坝水库等,这样比单纯的给百姓发粮要好的多。
  一个饥民若是每天只能喝点救济粥,闲的无事可能就要闲出事来,若是让他们整天忙碌起来,反而有利于安稳。
  这不是什么诡辩而是事实。
  征召那些青壮们做工,消耗掉他们的体力,又给他们吃饱,这样保证了他们的健康同时,又加强了监管,不用担心有人趁灾年做乱。更重要的在于,做工的百姓抵正役外,还可以再发放少量的钱粮给他们养家。
  而朝廷可以用比平常年景少很多的开支,完成一些必须的工程。
  全国范围内的汰佛道,让李世民现在赚的盆满钵满的,这比灭掉几个隋末割据势力还收获多。
  源源不断的钱财收入府库,解入京城,更不用说还得了许多房产、田地、奴隶、工坊等。寺观的经济,比他预料中还要多的多,高兴之余,也不免让李世民暗暗惊出一身汗,若不是秦琅的力谏,他甚至都没发觉到这寺观的经济已经强大到这种地步了。
  朝堂上没有了裴寂封德彝王珪韦挺这些反对派,市舶关税、工商税也已经顺利开征,而盐茶酒糖专税也已经提前开始,矿税也在筹备之中。
  国家的税收机器一开启,钱帛源源不断的流入。
  而秦琅之前筹建的开元钱庄也正式挂牌运行,仅凭存钱免手续费还有利息可得这一招,就引得百姓纷纷将钱存入钱庄。
  过去地主们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把钱埋到地下,甚至是埋在猪圈里面。
  朝廷缺钱,国家缺钱,到处钱荒,铜钱不足,而另一面是有钱人纷纷把钱存入地下生锈。
  于是开元钱庄这边宣布有息存款,那一边转运司紧接着就发布了禁囤钱令,禁止百姓囤钱,禁止红线是一千贯铜钱,就是不得私自存钱在家一百万枚铜钱以上,超过的一经发现就要严厉处罚,而坊市、商铺等工商行业者贮钱不得超过五千贯。
  举报者有赏。
  并规定,超过十贯以上的交易,要兼用绢、布。
  随着这项严格规定又重宣了禁止私毁钱币,私制铜器,私铸钱币这三项禁令,一经发现,严惩不怠。
  当然,百姓禁私藏钱一千贯以上,工商家私藏钱五千贯以上这条禁令后面,还有详细的解释,比如针对的只是铜钱,绢、布虽也兼为货币,但不在禁藏之列。又规定,铜钱存入朝廷的开元钱庄的,亦不在此列。
  这样的诏令一出,于是整个长安都被震惊了。
  因为举报者重赏,于是大家都不敢私藏钱在家了。
  虽说百姓之家一千贯,工商之家五千贯,这其实使的法令对普通百姓没多大影响,但有钱的人还是很多的。
  于是乎,家中私藏钱超过千贯的人家,纷纷开始行动起来,都想赶在一个月内把钱换成绢、布,金、银,或是其它。
  一时间,绢布价格节节攀升。
  钱换绢已经不划算了。
  于是更多的人开始把钱拿来置地买房,或是购买胡椒等比较保持的商品,对于开元钱庄,虽然不少人心怀警惕,但也还是开始试探着把钱存入。
  大量的铜钱开始涌入开元钱庄,甚至许多人家拿来的钱中,居然还有许多五铢钱等旧钱,也有不少私铸钱,此时转运使秦琅宣布,不管是旧钱还是私铸钱,朝廷统统折损回收,折损比也不算高。
  给出的利息还是比较可观的,比如活期存款年利为年息一厘,存一万钱进来,一年就有一百钱利息,随时可取,按日记息。
  固定存款则利息高的多,三个月固定利息则是两厘,固定时间越久,利息越高,最高的五年期及以上,年息五厘。
  以往百姓少量钱财都是藏在家中,若是钱多些,可以拿去放贷,或者是存在金银铺里,但这种要收保管费。而若是钱不是太多,一般人也没有什么好渠道放贷,毕竟放贷有收不回的风险。
  现在开元钱庄推出的这种有息存款,等于直接借给银行一样,还不用整天担心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活期随时能取,死期也一样没到期可取,只是损失利息而已。
  这种有息存款,自然是最适合中产和普通百姓们了。
  当然,现在有限私藏钱令,使的许多原本手里有很多钱的富人也纷纷把一部份钱存入钱庄之中。
  秦琅让开元钱庄收了这么多钱进来,当然不可能白白放在库里,那样可是要付利息的。
  他转手就开始放贷。
  六个月的贷款,也是年利一分起,是五年及以上存款利息的一倍,是活期利息的十倍。
  一年的贷款一分二,五年以上的直接就是年利两分。
  左边吸收存款,右边就开始放贷。
  不过一开始,秦琅还是比较谨慎的,对贷款者审核较严,得有资产担保才行,并不做纯信用贷。
  另一方面,则向商人们推出了银票,携带方便的记名银票,凭信物印章本城兑现,十分方便。又向跨地贸易的商人们推出了飞钱,可异地兑取。
  本来商人们大笔交易,钱帛就不方便不安全,如今朝廷又搞禁止藏钱超五千贯,于是这飞钱、银票就更吸引商人们。
  在一些人大胆的试用之后,发现果然便捷又安全,于是乎,商人们开始纷纷把钱存入开元钱庄,并使用起银票、飞钱了。
  李世民一开始是没怎么太在意这个钱庄的,脑子里也只是将他简单的归类为金银铺一类,可谁知道,到三月时,开元钱庄已经迅速在长安、洛阳、扬州、太原、荆州、幽州开起了六家分行。
  各地吸引的存款更是惊人,秦琅让各地留下了三成做为存款保证金,以防止兑付风险,其余的拿来做商业贷,赚取利息差。
  虽说贷款利息比存款利息高的多,仅六个月的贷款年利率也高达一分,是活期存款利率的十倍,但相对于现在民间的贷款,依然是低的惊人啊。
  要知道,之前朝廷公廨钱放贷,都是年利十二分了,那也不过是一年贷而已,而现在开元钱庄的一年贷才一分二,相差十倍。
  在民间借贷普遍都是高利的情况下,动不动就是驴打滚,羊羔息,九出十三归的行情下,开元钱庄这种一分二的年息,无疑让商人们心动万分。
  哪怕这种贷款是要有抵押的,但商人们也趋之若鹜。
  开元钱庄成立第一个月,就赢利了几万贯,到三月份第三个月时,账面上都已经趴了十多万利润了。
  李世民惊呆了。
  他看着秦琅呈上来的报表,不敢相信,不就是一个钱庄吗,一个金银铺子?怎么这么能赚钱?
  他还停留在原来的那种观念中,根本没有想象过金融这头巨兽的威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