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3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2/1505

  来了就饭管饱吃不说,还得备下点酒肉才行。
  这个时候,关中也到处可见麦客们的身影。河西、陇右、商洛这些山区地方,因为贫瘠,许多百姓便都会在麦收时走出家门去外地收麦。
  在五月底的时候,他们的家人就已经开始为他们打点行装,准备好铺盖和干粮,最重要的是一把锋利的镰刀,这是他们抢天时赚饭吃的工具。
  今天这片田野上,皇帝与百官们,倒也如地主家与麦客一样。
  皇帝在地里象征性的割了一行麦,然后就坐在树荫下开始休息,指点江山,谈论今年的收成产量,皇后带着公主们裹着头巾,在地里捡了一会麦穗,然后也都跑回树荫下来了,对她们来说,这更像是郊游,一场好玩的游戏,图个新鲜可以的,但真要是烈日下捡一天麦穗,被麦芒割,被麦尖扎,她们是极不情愿的。
  而皇子们在太子的带领下,每人也都抱了几捆麦穗。
  宰相王公们也都穿着短衣在地里装模做样了一会,然后就都在树荫下开始与皇帝坐而论道了。
  地里面,真正在收割麦子,在捆麦子,挑麦子的,那是皇帝的禁军们,是御训的武官们。
  这些人虽然个个手艺粗糙蹩脚,不过人多数量大,一人一把麦,倒也一大块地就割没了。
  但若是以老麦客的眼光来看,这些人没几个是合格的,真要是拿把镰刀去揽活,估计饭都混不饱的,毕竟麦客们干活,可没的偷奸耍赖,地主们也都聪明,都是一亩地几个麦客,算好了收一亩地给多少钱或粮的,一天要是收不到数,钱自然也就赚不着。
  炙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空旷的麦田无遮无掩的暴露在烈日之下。
  太阳烘烤着大地,也一样烘烤着麦客们,高温和闷热让抢收的麦客们汗如雨下,衣衫早被汗水湿透,汗湿的衣衣粘在身上,更是难受。
  汗水一滴滴的落下。
  那边树荫下。
  皇帝却突然来了兴致,做了一首夏收的诗,然后让大家附和。
  于是你一首我一首,大家临场发挥,即兴创作,倒也作出不少佳作。
  连不久前改封为越王的小胖子李泰,也都赶紧赋诗一首,引的皇帝和百官们都连声称赞。
  “承乾,你也做首诗!”
  李世民点了太子的名。
  承乾刚才想了许久,可试了半天,都没有作出来像样的诗。
  听闻皇帝的话,更是不由的愣住。
  越王李泰珠玉在前,他若是不能拿出首上台面的诗,那就丢人了。
  可越急越想不出,他不由的瞧向了身边的秦琅。
  秦琅也没料到皇帝会来个即兴诗会啊,可看承乾那模样,知道他难了。眼看今天承乾就要被李泰压了风头,秦琅只得硬着头皮站出来。
  “陛下,刚才殿下试作了诗一首,让臣帮着品评润色,臣觉得非常好,不如由臣朗诵给陛下与众臣工听。”
  “哦,想不到承乾这么快也做好了诗,那就诵来听听。”
  “诗名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秦琅高声诵完。
  场上居然一下子变的安静起来。
  只有微风吹过树梢,晃动树叶的沙沙声。
  很明显,大家都被这首诗震住了。
  毕竟,太子才九岁啊,这首诗虽然看似简单,但立意极高。
  “好!好诗!”
  国舅爷,不久前辞相位,如今为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的赵国公长孙无忌高声鼓掌叫好。
  “陛下,太子这首诗写的太好了。”
  李世民嘴角上扬,终于也跟着大笑了起来。
  “确实是好诗,承乾这首诗不错,既十分应景,更显示出了农民种地的辛苦,也提醒大家粮食的珍贵,更难得的是诗意之中透露出来的这股悯农仁慈之心,大善!”
  小胖子李泰撇撇嘴。
  他跟李承乾在崇贤馆一起读书,几乎朝夕相处,哪里不知道文学并非承乾所长呢。这么好的一首诗,比他刚才做的那个可强的不是一星半点了,根本不能比,他绝不相信这是承乾的诗作。
  他马上怀疑起了秦琅。
  “秦学士,你也来做首诗吧,秦学士你之前的不少诗作可是极其有名的。”
  这话一出,大家都望向秦琅。
  “怀良,你也来一首。”
  秦琅看了看小胖子,这小家伙,真是人心鬼大,刚才故意出风头,现在还要挤兑他,小小年纪,难不成还就开始对太子之位有想法了?
  “陛下,待臣想想。”
  “秦学士,要不你也用悯农为题做诗一首如何?”李泰依然不依不饶。
  “好吧,那臣就献丑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五谷更丰登!”
  本来最后一句应当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不过在这种场合下,这种带有批判性质的诗句明显是不太符合主题的,于是最后秦琅只好改了一句。
  古人把收成好称为丰,而连续三年丰,称为登,两次登,称为平,三次登,为太平。
  故此,在古代,五谷丰登,可是极为难得的,连续六个丰年才能称为平,而连续九个丰年,方能称为太平。
  “好,这首悯农也非常不错,当赏!”李世民捋须大赞。
第288章
李靖
  五谷丰登致太平。
  这是每个帝王都梦想的事情。对于刚登基一年,多灾多难的李世民来说,越发期望这样的丰登太平。
  四海无闲田,五谷更丰登,这马屁拍的李世民是非常的爽。
  这么应景又应情的诗,当然得赏。
  于是乎,今天秦琅跟他的学生承乾,便在皇帝宰相大臣们面前,大大出了一个风头。
  皇太子承乾仁慈之名外,于是又添了一个才名。
  而秦琅,因这首诗倒是在许多人眼里,更坐实他幸臣之名了。
  承乾和秦琅各得了两捆新麦,就刚才皇帝亲手割的麦子打的新粮,东西不多,但代表着皇帝的宠信赏识,是无上荣光。
  秦琅看着那两捆还未晒干脱粒的麦穗,也不由的无奈,他现在名下的田超过了十万亩了,其中麦田占了一半多,今夏预计能收到十万石左右的麦子,就算除掉佃户们的那份,他也还是数万石麦子的。
  可看着殿中省内侍,把这两捆麦子装的好好的,那郑重的样子,秦琅还得感激皇帝。
  “玄龄啊,今年各地收成应当普遍不错吧?”李世民很高兴,十分高兴,太子和女婿在众臣面前露脸,比他刚才写的诗受众人吹捧都还让他高兴。
  “各地先前报上来的统计,夏收都还不错。”房玄龄如实道。
  眼看着到了中午,殿中省安排人送来了饭菜。
  就如同是一般地主家收麦一样,为了抢时间,麦客们中午并不会回家歇息,地主让人在家做好了饭菜,然后挑着箩筐装了饭菜和酒水一起送来。
  直接就在田间地头里吃。
  御膳房做的饭菜还不错。
  知道天热,所以不但煮了稀饭,而且还特意弄了冷陶和不托,另外凉拌海带丝,小咸菜,腌萝卜丝,腌豆角,小鱼干这些配菜也不错。
  黄豆炖肉,水盆羊肉……
  皇帝于是停了临时会议,大家一起就在野地里吃饭。
  大陶碗吃饭,喝茶,胃口居然也大开了。
  李世民平时吃的不多,今天居然胃口大开,黄豆炖肉,他直接就捞了一大碗肉块,都是大块大块的肉,炖的软烂入味,他两三口就一块。
  秦琅也在大吃,虽然炖的不是猪脚,肉有点肥了,吞进肚里喉咙里还直往外冒油,但不得不说,人消耗大,饥饿的时候,真是吃什么都好吃。
  平时这样的肉块他顶多吃两三块,可今天吃了一整碗都还嫌不够,又造了碗水盆羊肉,肉吃完了,把汤也给全喝了,一滴不剩,最后稀饭和凉粉又各来一碗。
  就连房玄龄和杜如晦这样的文臣,今天都是大口的吃着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