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1505

  “这排骨真香!”
  人多吃饭就是有味道,何况这肉又足,炖的入味。
  承乾赞叹连连。
  庄上不论男女老少,管他是主人管事还是奴隶麦客,反正今天大家都是一样的大块吃肉大碗喝汤,管够管饱。
  对于庄丁麦客们来说,尤其是对于那些外地来的麦客们来说,这简直是过大年啊。
  麦客小黑蹲着那吃肉,吃着吃着眼泪都流下来了。
  对于他来说,吃完今天这顿,就要结工钱了,然后就结束了,得去下家了。可每年出来收麦做麦客,又有哪家有这样的好待遇呢,不但管饱,还有肉吃。
  这几天在秦家的伙食太好了,吃的小黑都不想走了。
  “咋了?”
  秦琅端着碗黄豆炖猪脚也蹲到了流泪的小黑旁边。
  小黑擦了把眼泪,“没啥,就是风迷了眼。”
  “是不是遇啥难处了,直说。”
  秦琅叫来老王,老王对小黑倒也印象深刻,跟秦琅说这个小黑年纪不大,但干活最是卖力,不管有没有人看着,从来不偷懒,而且干活猛,别人割一行,他都能割一行半。
  “也没咋了,就是我打十几岁就出来做麦客了,也去过很多地方收麦,给许多地主家干过,但还从没有哪家,如你家一样待我们优厚的,饭菜管饱不说,还给肉吃……”
  “你们帮我干活,帮我抢收麦子,我自然要感谢你们。”
  出来做麦客的,其实大多是家里条件不好的,在这农忙时节,带着把镰刀出来找活计,他们有时能忙上半个月,一天也不停歇,除非下雨。
  忙碌的半个月,是辛苦的,但也能赚一点钱粮,带回家中给妻儿们。
  “你家哪的?”
  “洛源的。”
  洛源,自然就是洛水之源,这是在白于山下,北面翻过白于山就是盐州了,洛源属庆州,虽在关中之内,但其实算不得真正的关中人,那边是没有平原,只有连绵不断的山和戈壁。
  再加之北面到现在都有梁师都割据称霸,所以当地百姓更苦。
  小黑家条件也很差,他家没有自己的田地,父亲是地主家的长工,他打小就给地主放羊。
  “俺们那地方田少,所以每到麦收时节,我们都跑到关中来做麦客。”
  别看小黑年纪不大,但做麦客已经有好几年的经历了。
  “我看你做事这么勤快卖力,你愿意留在我庄子上做事不?”秦琅问。对于那些努力肯干,还知感恩的人,他都愿意拉一把,毕竟这样的人难得。
  小黑有些惊讶。
  “留下来,做啥?”
  “做啥都行,你看我这庄子不小,最缺人手,你要留下来,能做的事也多,但不管做啥,只要你肯干努力,我也不会亏待你。”
  这个时代土地对百姓的控制能力太强,朝廷把百姓死死的绑在土地上,很难流动,也不许流动。
  这种情况,对于秦琅这样的新兴贵族来说,其实不是啥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他就算有许多生财之道,可发展起来却缺人手。
  虽然秦琼今年给他买来上上千北地奴隶,可这些人也就适合干点粗活。
  小黑没料到几滴眼泪,居然还换得如此机遇,当下就放下碗,直接对着秦琅磕头。
  秦琅赶紧扶起他。
  “当不得这样大礼,你来给我做事,我还得感谢你呢。老王,这兄弟我就交给你了,不要亏待了人家。”
  老王笑着应下了。
  午饭过后,继续收粮。
  连续几天的争抢时间,秦家三原的麦子总算都入仓了。
  佃户们今年也都很积极,抢收过后,便赶紧把这新麦送来庄上交租。
  此时的佃租还是很重的,唐代地主们与佃户一般都会立下佃租契约,对于租子,最主要的还是分成,其中主流是约归各半,就是五成佃租。也有一些地主的佃租更高的。当然也有定额佃租,就是直接定好的租额,比如每亩佃租粟一石或是多少。
  比如官府给官员的职田,其实就是交给地方的百姓佃种收租,按田地肥瘦佃租为二斗到六斗一亩,但是除了租粮外,佃户们还得交田草,甚至还得自己把粮食运到城中衙门,或是折交脚钱,这两部份的负担其实很高。
  当然,此时还有一些地主会包佃,即把田包给二地主,由他们再分包给百姓,并负责收租等。
  秦琅庄子与佃户的租约,其实是前任地主订的,秦琅接收庄园田地后,也只能继续维持与佃户们的租约。
  佃租是约定分成,各取一半。
  而如果租借耕牛,亩再取一成。
  这个分成,除了粮食,连麦草也一样要分成的,甚至按约定俗成的规矩,佃户们每年还得为地主们做一定的免费劳动等。
  地主们往往还会在收租的时候,做些手脚,比如斗量粮食得堆的冒尖,实际上就等于多收了租。
  秦琅对佃户们很客气,若不是旧有租约,他甚至想降点租,不过考虑到这种行为容易让其它地主们不满,所以秦琅倒也没轻举妄动。
  不过他今年还是把牛租降了,从亩收一成,改成按亩折粮,直接派庄丁带牛过去帮忙耕地,给佃户们很大优惠。
  虽然是佃户来交租,但秦琅依然让人宰猪杀鸡,大锅炖肉。
  标准的斗量麦子,不堆尖不冒头,量好拨平,并且拨下来的粮食,也依然是佃户们的,并不会把这些据为已有称为火耗。
  粮食入仓,交粮的佃户可以带上全家老少一起在秦家享用一顿新米酒。
第294章
翼国公家的火耗
  “老汉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还从没见过哪家地主给交租的佃户们这么客气的,还管酒管肉!”老王感叹着道。
  新米酒还是很热闹的。
  其实也不用什么精致的菜式,甚至连桌椅都用不着,大锅炖肉,七八样炖菜,然后备上许多大陶碗就好,再来上一筐筐的饼子馒头。
  管够。
  吃完不够就再打,吃饱吃撑为止。
  因为事先就提前通知了佃户们,所以今天来交租的佃户们也没客气,全家老少一起上阵,车拉肩挑送来粮食,就算早交完了粮,也没赶着回去,就蹲在那里一边聊着天,一边吸溜着空气里的肉香,等着开席呢。
  当中午暂停收租,开始吃饭时,大家那个积极啊。
  好在庄上早有准备,安排人维持秩序,让大家排队,倒没发生踩踏事件。
  排队打到了肉,领了饼子,便一家人随便找个地方一蹲,一起大块朵颐。一家男女老少,都是一顿猛吃,也不吭声。
  吃完了,就赶紧再排上队继续。
  秦琅巡视着,看到那三两岁的孩子,光着屁股赤着脚,手里捧块大筒骨,那大脑袋低下,张着嘴一边吸溜着鼻涕,一边在那猛啃骨头的样子,还真是让人感叹。
  “他们胃口真好!”
  承乾在秦家一连多天,每天不是鱼啊就是肉啊,现在闻到肉香味都有些腻了,实在是有些吃腻了,他现在每天都喜欢吃点小青菜配上小米粥,看到肉就感觉嗓子眼里冒油,实在吃不下了。
  秦琅看着这个脑袋大的有些不成比例,明显是营养不良的孩子,“普通人家,平时哪有什么机会这样吃肉啊。能够摸点鱼虾蚌螺都算打牙祭了。”
  不过秦琅很清楚,那些鱼虾啥的,若是没油,其实真的一般,并不好吃。可问题是,绝大多数一般的佃户,平时油也是吃不起的。虽然听起来有些惊人,但这是事实。
  更何况,这年头植物油很稀少,价格不菲。百姓能吃点油,也是动物油,但一样不可能经常吃到。
  多数时候,百姓一天两餐,闲时吃稀的,一把米一把野菜一煮,就是一锅稀粥。农忙的时候,改成吃干的,稀饭变成了干饭,就上点酱咸菜,也就糊弄过去了。
  就算种点蔬菜,那也都是煮,不可能有炒菜,更不可能有爆炒。
  所以说,比自耕农本来就要差一阶的佃户,其实就真是勉强活着,不遇灾年,丰年的时候,交完租,可能日子还能勉强填饱肚子。一旦遇灾荒年月,这些人是最难撑过去的。
  一顿新米酒,其实就是变相的招待下这些佃户们,其实他们就真是完全依附于地主生活了,若是秦琅不把地佃租给他们,他们就真的毫无生活的能力了。
  这年头,一般百姓连县都出不去,只能在土里刨食,失去土地,就意味着灭亡。
  承乾默默的听着,再看向那些饿死鬼投胎一样,吃的毫无仪态的佃农们,就感觉到完全不一样了。
  他现在才真正明白,秦琅为何要不顾那么多的反对,非要推动租庸调的改革,为何要区分主户客户。
  原来,那些佃户们是这样的悲惨,他们连立足的土地都没有,做为佃户,只能依附于地主,他们害怕被官府括户入籍,一旦入籍,本就艰难的生活,就将雪上加霜,凭白又要增加租庸调这沉重的负担,那日子就更过不下去了。
  而现在秦琅的主导下,朝廷改革税制,租改为地税,调改为户税,庸则摊丁入亩,对于这些佃户们来说,他们终于不用再那般依附于地主了,遇到一些不仁的地主,也可以说不了。
  就算入了户籍,但做为无地户归为客户们,就不用承担地税,而户税也会很低甚至没有,也不用再担忧每年那沉重的瑶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