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3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1505

  “你说印这些只用了几十个人,半个月时间而已?”
  “是的,刚开始有些不太熟练,若以现在的熟练度根本用不着这么久,有一旬就够了。”
  “这些花费了几何?”李世民转头问秦琅。
  秦琅递上一张单子,上面详细罗列着费用明细,李世民细看,越看越惊讶。
  若是折算起来,那一本小册子只有几文钱?
  “这怎么可能?”
  “陛下,若是再版印刷,成本还能减去写版雕版校字等费用,还能更低。”
  “你没骗朕?”
  “臣和太子殿下怎敢欺君!”
  秦琅提出想把这批三字文和千字经小册子拿到长安及洛阳周边出售,“就按十钱一册!”
  这个价格,真是惊到李世民了。
  “纸、油墨、写版、雕版,还有人工等费钱,够吗?”
  “陛下,这版书成本折起来也就是一页一钱左右,卖十钱一册其实都是翻倍的利润了,一册赚五钱,两万册也能赚十万钱了。”
  李世民惊呆,虽说十万钱在现在皇帝眼里算不得什么钱,可关键这只是牛刀小试。甚至按现在市场的书籍价格,完全可以卖高点价钱的。
  毕竟抄书都要万字千文了,这千字文就算是抄书价格也得百文钱了,所以秦琅哪怕定价千字文一百钱一册或者是高点低点都没问题的,那利润岂不是一下子提高了二十倍?
  如果是九经这样的大部头经书,动不动几十卷一本的经书呢?
  那岂不是印一本就能赚几十贯?
  李世民沉默了。
  秦琅的这个印刷术一出,书籍将不再那么宝贵了,书籍也不再仅仅是那些士族能拥有的起的了。
  这将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变革。
  “这书不能卖十钱一册,这批书按百钱一册卖吧,所卖之钱,便赏赐给你和承乾。”
  “陛下?”
  李世民摇了摇头,“这是一件大事,天大的事情,影响必然极大,朕还需要一些时间做好妥善安排,否则直接公开,带来的冲击力太大了,若不能做好准备,只怕后果难料!”
第317章
砸饭碗
  秦琅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因为他并没有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庭院里,一片黄叶缓缓随风落下。
  “你说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年轻的承乾在打着算盘,听到老师这话,抬头望了眼庭院里的树,也看到了那片树叶,“秋天到了。”
  秦琅呵呵一笑,这个回答倒是很直。或者说,这说明承乾不是个文科男?又或说他以后会是个直男,不懂浪漫?
  转眼间,酷热的暑季已经要过去,秋天来了。
  早上起来的时候,已经能明显感觉到很凉爽,虽然中午依然热的人发燥。
  “老师,三字经和千字文都已经卖的差不多了,老师的太白集已经完成雕版开始刊印,目前已经印了三千多本。”承乾现在跟个小管事一样,倒是深入参与到了印书事业中来,秦琅也有意培养他动手的能力。
  “我们崇贤馆印书局,如今共招募了熟练刻字匠一百人,另招募了刻字学徒一千,并有写版师二十,校字二十,其它印工、表工也各有百人……”
  “我们的集贤书肆如今已经在长安、洛阳、扬州等大城,开了一百家分店,遍及大唐十五道,覆盖了大唐近三之一的州城。”
  印刷术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不过皇帝先前反对秦琅直接把书价打下来的计划,而是让他暂时维持个市场价。
  三字经和千字文因此都是卖百文一册。
  雕版印刷的书籍上市,倒是没有造成多大的震动,因为价格原因,所以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技术革新将带来的巨大冲击,甚至有些人还以为这是人工抄写的。
  也有敏感的书商发现,但却还没有发现里面的机密。
  秦琅拒绝了把书直接交给书商卖,他召集了先前搞竹纸、油墨等合伙的那些军贵新贵家族们,倡议大家合伙入股,建立了集贤书馆。
  秦琅的集贤书馆首开先例的采用加盟店的模式,总部是东宫与秦家还有各家合伙入股,然后由秦家负责经营管理,长安的集贤书店便是总店,而后在其它各地开设加盟店,由合伙的各家开加盟分店,各自管理经营。
  总店制订经营规则,甚至设计统一的门店样式,招牌、广告等,连店内的装潢、摆设等都是统一标准,门店风格、货品陈列、价格标准,甚至是服务的理念、售后的态度等,都是统一标准。
  所有的分店人员,都要先在总店进行培训,分店的书籍等也都是从总店调拔。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一是集贤书店能迅速遍地开花,扩大规模,二是能够统一管理,形成较好的形像,并以此降低成本。再则是考虑到有钱大家赚,各家划分地盘,开设分店,各自管理,这样大家都赚钱。
  又由总店提供培训、指导等,避免各家管理不善等。
  集贤书店,是一家新开设的全国性的连锁性加盟书店,主营业务就是卖书,然后是纸墨笔砚等文具用品,也附带租书、抄书业务,还提供一些诸如墓志铭等业务服务。
  山东军功新贵们都不缺钱,但大家有个弱点就是缺少底蕴,被士族们称为暴发户。故此秦琅的这个连锁加盟模式,还是让大家比较喜欢的,这样抱团合作,避开了自家缺少专业人手这些弱点,又能合伙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这种模式,本身便是要强势冲入书籍文具这个市场的,而这个市场原本都是那些大士族控制的。
  这段时间,集贤书店忙着到处挖人、开新店,培训。
  店还没正式开门经营,但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了。
  承乾提议,集贤书店开张时,要把秦琅的太白诗集做为主打爆款,吸引读书人入店。
  秦琅自从被奉为诗仙后,坊间也有许多书商找人抄写了许多手抄本的秦琅诗集出售,秦琅的诗集成了如今最受欢迎的一本流行书。
  承乾让秦琅又写了些诗,于是诗仙秦琅秦太白,号青莲居士,秘密刊印的太白诗集拥有三十六首诗,有一半多是以前没有面世过的,承乾认为这样一来,他们的太白诗集,比外面什么诗仙集啊,秦学士诗集这些更有竞争力。
  秦琅对承乾表现出来的干练很满意,“今天直学士们课堂上部置的作业完成了没?”
  承乾一听作业有些头痛,自从跟着秦琅后,他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什么雕版印刷,什么开书店,这些比听直学士们的讲课有意思多了。
  可秦琅虽然带他玩,但也并不纵容他,依然会要求他完成正常的课业。
  “已经做完了。”
  “拿来我检查一下。”
  承乾把作业拿出来,“老师,我觉得咱们这次集贤书店统一开张,一定要来个开门红,太白诗集做为咱们的主打爆款,咱们得定个低价,就定价三十六文一本如何?”
  现在崇贤馆印书局的雕版印书技术越发熟练,人手也多,只要一版印刷千本以上,成本就已经远低于手抄本,而越量越高,成本也摊的越低,毕竟雕版印刷中比较大的开支是写版和刻版、校字等,后面的印书、装订这些成本都很低,而油墨竹纸这些都是固定开销。
  太白诗集刊印三千册以上,成本已经能降到一页一文钱左右了,一个精装十八页的太白诗集,顶多成本十八钱,若是再版还能再摊低成本。
  卖三十六钱,都能对半赚。
  但相对于现在的行市,这却是相差十倍。
  这是现在手抄书市场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手抄书成本高的原因一在于纸墨笔成本高,二在于抄书人工费贵,大唐的识字率其实不高,而字写的好还愿意来抄书的,一般也就是出身一般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不多。
  抄书人的数量少,也就使的抄书的价格其实一直以来都是较高的,万字千文这基本上是最低价格。
  手抄书价格高,而且量也很难提升,这跟雕版一成,流水线印刷成书,能迅速成千上万册出书的崇贤馆印书局比起来,当然是没的比。
  皇帝之前不让秦琅他们把价格定太低,自有他考虑。
  秦琅也给了皇帝时间,现在印书局和书店都已经铺开来了。
  另一个关键,则是印刷需要的低成本的竹纸和油墨,如今的供应量也都上来了,竹纸造纸术和油墨技术研究出来后,秦琅授权给当初合伙的各家,让他们共享这两项技术,划片区开设造纸、制墨作坊。
  各家的作坊,每年要向秦琅主持的研究院交纳相应的费用,这笔费用一半用做研究院继续研究技术,一半则拿来做为先前各家出钱入股的收益分红。
  这算是最早的专利费用了,因为都是自家人,所以秦琅的这个专利钱,大家倒也都是认可,反正钱交了转头又分红下来。
  这样也更显公平,还能避免无序竞争,划分好片区后,各自经营,赚钱多少就看自己家经营本事。
  而对秦琅来说,把技术共享出去,使的竹纸和油墨的供应量大增,印刷的成本也就自然大降。
  这比起崇贤馆自己研究技术,自己建造纸坊制墨坊、印书局、书店来,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更关键的还是保证了规模,而规模化自然是降低成本的最好方式之一。
  啥技术都握在手里,啥事都自己来干,这必然导致的是规模难以扩张,管理成本等也将极大提高。
  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更何况,通过这种利益共享,秦琅还达到了他把山东军功新贵们密切联系起来的目的。
  悄无声息的布下伏子,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一颗颗现在看似无用的闲子,其实都是大有深意。
  所以秦琅才并不会太在意书局定高价赚钱,他要的是控制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