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1505

  冯少师也不以为意,混呗。
  他倒是对于钱财土地这些很感兴趣,其实这在名门之中也算异类了,可冯少师也挺特立独行的,根本不管别人的眼光。
  他想的很简单,自己没啥政治上的天赋,但幸运的是曾经站对了队,所以现在地位还不错,可他也知道自己能力一般,所以并不如柴绍和杨师道他们一样在仕途上有很大的野心,想要出将入相啥的。
  他只想着多赚点,为家族经营好人脉关系,这其实也是为家族里的其它人,或是自己的子孙们打好基础,将来碰到有能力的子孙了,可以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甚至在朝中有足够的盟友。
  “大姑丈有什么打算吗?”秦琅明知故问。
  “我在长安倒是呆的有些腻了,也想出京去转转,不过我倒不想着建功立业讨灭突厥啥的,我也没这本事。但是若三郎肯向陛下举荐我去丰州,当个安北大都护府的司马,顺便检校个丰州刺史啥的,我倒是挺有兴趣的,我过去了呢,也可以顺便帮着照看下丰州商号嘛。”
  秦琅很佩服这冯少师的脸皮,真是啥话都愿意说,也不顾身份。
  他要求的倒也确实不算高,一个安北大都护府司马,是四把手,但在太子遥领大都护,秦琅这个副大都护也将留在长安后,长史李大亮将成为实际的一把手,那么司马便也算是二把手了,这倒跟秦琅兼任的京兆少尹是一样的。
  明眼人都知道,眼下北疆形势大好,明年朝廷极可能会干趴颉利,那么这个时候跑去北疆,肯定就能捞个功劳。
  哪怕是个司马,也能白捡一个大军功。
  更别说,若是他做了大都护府司马,那么立足河套塞北的丰州商号,冯少师肯定能插上一脚,甚至说不定可借官职方便,在商号占据很重要的主导地位。
  “塞北可是很冷的!”秦琅笑着道。
  “长安呆久了,去塞北呆呆也不错的。”
  “既然大姑丈有此想法,那我可以跟陛下推荐一下,至于结果,我可不敢保证了!”
  冯少师哈哈大笑,对秦琅的给面子十分高兴,连拍着他的肩膀说只要他举荐,皇帝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毕竟他也曾当过陕东道大行台的尚书左仆射的。
  “三郎啊,你四弟听说跟你一样聪慧啊,哪天带来府上瞧瞧。”冯少师突然说道。
  秦琅听了极为意外。
  这种话头,可不是简单的随便说说的,在贵族豪门,开了这样的口,往往意味着有联姻的想法。
  冯少师难道想要跟秦家联姻?
  秦琅四弟秦理秦怀道,虽然才四岁,可却已经凭父兄之功绩门萌得封济南郡公之爵,虽说只是个虚封爵,可这已经让他不再是一般的庶子了。
  秦怀道的前途,已经站在了一个极高的起点线上,将来甚至可以分门立户建立分支小宗的。
  只是秦琅奇怪的是,为何冯少师却没提秦五郎呢?
  老五可是嫡出啊,母亲还是博陵崔氏,按理说,京兆冯家虽不是顶级名门,但也是一流了。
  “我家大娘年纪跟你家四弟倒是相仿,这丫头打小聪明伶俐又可爱,只是她那生母命薄,生她时难产而死了。”冯少师又说道。
  这下秦琅全明白了。
  倒不是冯少师看不上嫡子喜欢庶子,而是因为他女儿也是个庶出妾侍女,毕竟冯少师的正妻可是长沙长公主。庶女嫁庶子,倒也合理。
  若冯少师开口就想以庶女还嫁给秦琼的唯一嫡子,反倒是有打脸的意思了,只怕不但不能结亲反要结仇。
  “我定当将冯姑丈之厚爱禀报我阿爷,哪天有空,我们父子带四郎一起去姑丈府上拜访!”
  秦琅没拒绝,但也没答应,这儿女婚姻,有父母在,当然得由父母决定,还轮不到他这个当兄长的拿主意,不过他觉得这门亲事倒也还不错,若无意外,秦琼也没理由拒绝。
  毕竟老四是个庶出子,他又没秦琅的境遇,所以不可能有机会也娶五姓嫡女或是尚公主,能娶个长公主之女,那也是极不错的。
  冯少师哈哈大笑,十分高兴。
  “那我就先回了,哪天有空来,记得提前派人通知一声,我定扫榻相迎!”
  “一定,一定!”
第368章
开放者
  新年已过,可朔风依然呼啸而来,丝毫看不到半点春意。
  草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唯有寒梅傲迎风雪。
  季节仿佛凝固,不再转动。
  唯一的好消息是丰州商号已经开始往长安运送黑色的石炭,这些黑色的燃料让长安的君臣和百姓们都赞叹不已。
  现在长安最火爆的商号,莫过于丰州商号在城里的炭场。河套露天开采的煤炭,通过黄河冰面上的冰犁运到了千里之外的灵州丰安军码头,在那里转运上雪撬,再经原泾豳诸州运抵长安城外。
  城外的煤场则将这些运来的煤经过粉碎、过筛,然后再和以黄泥搅拌,最后用模子做成蜂窝形状,晾干之后,便成了一个个便于燃烧也易于运输的蜂窝煤。
  这些蜂窝煤每天被黑色的四轮马车日夜不停的运入长安城中的各个坊里的煤场。
  百姓可凭煤票付钱采购到定量的用量。
  蜂窝煤的兴起,也使的现在长安炭火炉子也跟着大卖。
  秦琅骑马走在长安街道上,能看到铅云低垂的天空下,四处弥漫飘荡的烟雾,长安十数万家煮饭取暖烧水已经大量使用煤,煤烟袅袅,还带着股子柴火没有的刺鼻味道。
  不过相对于这点异味,百姓们能享受到廉价的温暖已经很满足了。
  持续的寒流,不断的霜雪,早就让长安的薪炭价格一路高涨,一般的百姓都已经用不起柴了,柴炭成了一笔极大的负担,现在煤球的价格相比之下低廉许多,还不怎么占地方,又耐烧,因此这点异味根本算不得什么。
  秦琅寻思着,经此开端,只怕以后长安就离不开煤了。
  等开春解冻之后,到时用船从河套运煤到灵州丰安,再用车马运煤到长安,这条线路能否保证越来越大的煤炭需求呢?
  几辆运煤的四轮马车从秦琅旁边经过,秦琅看着那比普通两轮马车更大的车厢,不由的在想,是否要建一条轨道?
  这种四轮马车采用双马挽车,装载量是过去普通两轮马车的数倍不止,说来也是奇怪,过去华夏并没有成熟的四轮马车,就算有,也只是极简单的四轮马车,相当于是两轮车的加大版,它缺少真正四轮马车的关键技术,就是转向技术。
  中国古代的四轮马车,是典型的不能转向的,想转向只能生拉硬拽,非常效率低下,因此这种四轮马车一般就在特定的场所用来装载重物。
  而真正的四轮马车,其实是在前轮安装了一个差速器。不过差速器的技术,现在西方也没有,但是罗马波斯等国用的是一个简单的法子,他们的四轮车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后面的车架架在前面车架上,由一根立轴连接,实际上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用这种笨法子倒也解决了难题。
  现在秦琅就是把这个技术弄了过来,搞出了新式四轮马车。针对不同的需求,还设计制作了不同的四轮马车。
  比如可以装载十几个人的四轮大蓬车,可以装载三千斤以上货物的高轮重载车,还有舒适乘坐的四坐或六座四轮车。
  这些四轮马车普遍采取了前轮小后轮大的设计,以便于前轮转向。
  转向问题解决后,四轮马车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车身和载重不再由马负担部份,这样马只需要负责往前的拖拉力就行了,而不像两轮车一样,车架架在马身上,马实际上还要承担一部份向下的压力。
  故此一般的四轮车,一匹马就足够了,而高载重大车,也只需要两匹马,而且马也比较轻松。
  甚至这些四轮大车比起两轮车在野外跑起来还快速还轻松。
  秦琅刚开始搞这四轮马车的时候,老程他们还不愿意搭伙,觉得这玩意没搞头,秦家自己搞起来后,效果惊人,如今订单满满。
  老程都捶足顿胸的后悔不已,尤其是他从秦家订购了一辆豪华版的四轮敞篷车后,这种可以把车蓬打开和收起的新式马车,坐起来居然还有减震效果,极为舒适,就更别提多懊悔了。
  运煤四轮马车的车夫位置在前面,座位十分的高,这种重载车的车轮也采用的是高轮,更显高大。
  车夫远远的向相邻道路上的秦琅行礼。
  秦琅也笑着点了点头。
  他打量着那马车,发现这辆马车满载着三千斤的煤球,结果两匹突厥马依然拉的很轻松,并不显吃力。而马车的车夫赶着车,也一样轻松。
  高车轮,高车厢,厢顶还盖有蓬布可防雨,又可防止煤撒落弄脏街道。细看车轮,能看到木制车轮外加了一圈铁条加固,毕竟是重载车。
  他在想着,是否应当在长安城修一条铁轨呢?如果采用铁轨,那么马拉起来就更轻松,一匹马就能拖运这重载车,甚至可能把车厢延长,如火车样的数节车厢。
  许多矿上,不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吗?
  不过仔细想想,秦琅打算暂时不在长安城里搞这个,但可以先在煤矿上和码头、煤场等地先试用。
  那些地方用处更大,效果更好。
  长安的百姓还是比较开放的。
  不论是黑色能烧的石炭,还是这新式的各式四轮马车,都并没有被视为异端邪物,他们很轻松的就接受了这些新事务,就如同他们对于南蛮北胡们的接纳一样。
  他们充满自信,胸怀宽广,包容一切。
  长安城的胡人蛮子们多了,也带来了许多新奇的事物,比如窄袖、翻领的胡服等。
  甚至胡人们的奶茶等也一样影响着长安的饮食传统。
  “这些石炭和四轮车还真是好东西!”
  义子李存孝和李存义哥俩骑着匹青海马跟在秦琅后面,他们也喜欢这些新鲜的事务,更因为这些是义父带来的而倍感自豪。
  “到底好在哪呢?”秦琅笑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