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4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1/1505

  一两面额的银元,实际上用料并没有一元,材料费和人工费全加一起,每铸一枚银币,嘉德银行大约还能赚五厘,便相当于是收了百分之五的铸币税。
  胡商运来的银子越多,秦琅就能铸出更多的银币,然后又流通到了市场上,尤其是流通到了胡人海商以及塞北的游牧胡人手里。
  每铸造流通一枚银币,嘉德银行就赚五厘。
  金币也是如此,都不是纯金纯银称重计算的,都是按面额计算,而实际含银都低于面额,这中间的差值,其实都成了嘉德银行的铸币税了。
  “陛下,其实把金银币铸造出来,并流通到胡人手里,就等于我们在收这些胡人的铸币税了,如果我们的量大,让胡人们都开始用我们的金银币甚至是铜币,那我们实际上就主导了他们的货币铸造权,不仅仅能收他们的铸币税,甚至能掌控他们的经济。”
  李世民半信半疑,对于货币的厉害之处还不怎么了解。
  “陛下,臣请问,这金银铜,饿了能吃冷了能穿吗?”
  “虽不能吃不能穿,但能换成食物衣物吃穿。”李世民答道。
  “正常情况下当然是这样的,比如我大唐与突厥贸易往来,突厥人把他们的牛马皮毛奴隶等大量实物换成了我们的金银铜钱,以便于交易和收藏储存,可哪一天,我们如果跟他们开战,我们封锁边境,停止边市,禁止贸易,那么陛下说这些突厥人手里的金银铜,是不是就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
  李世民震惊,还能这样?
  秦琅微笑,事情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的,但大致是这么一个事情,就如现在的金银铜钱成色还是比较足的,所以铸币税不高,但只要大唐的币更优质,更方便贸易交易,那么时间一久,没有谁愿意每次都以物以物的。
  货币结算肯定是最终的结果,而掌握着铸币权的大唐,不仅能够享受更多的铸币税,甚至也可以通过调整币的含量成色,或者是有朝一日直接就发行纸钞等。
  这又意味着货币超发,超发实际上就等于是货币贬值和抢钱。
  而一旦草原沦为大唐的货币区,那么他们就不由自主的被迫跟大唐的货币挂钩了,实际上就要被大唐牵着鼻子走。
  “可是中原向来钱荒,自己都不够钱用,若让钱流出,岂不更加剧钱荒?”李世民也还是比较聪明的,马上想到了一个关键的麻烦,钱荒问题。
  为何会钱帛兼行,连丝绸都用来当货币?就是因为铜币不足啊。
  哪怕现在铸币的成本降低,铸钱有了利润,但一年也就只能铸个几十万贯钱而已。
  “陛下,所以要铸金银币啊,一枚银币能值几千铜钱,一枚金币更是值万余枚铜钱啊,只要通过外贸吸入更多的金银,再铸成货币流通,那么就能大大缓解货币的不足,更何况,我们还可以通过钱庄和银行,发行庄票银票,庄票和银票发行,能够解决不少流通不足的问题。”
  秦琅没告诉李世民,其实庄票银票这种东西,是可以超发的,一万贯钱的本金,就算百分百兑付,但这有个流通兑付的过程,所以理论上你可以用这一万贯钱,发一万二甚至两万甚至是五万贯的银票庄票。
  理论上来说,只要本金越大,超发率就能越高,这其实跟银行用储户的钱放贷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别人不可能同时来取钱的。
  铜钱成为零钱的使用需要,而金银币和银票,将成为真正大额交易的需要。
  “怀良啊,你好好整理一下关于这些,朕回头好好瞧瞧,开元钱庄和皇家钱庄,也可以搞一个银行嘛,一样可以铸金银币啊,有好事,不能总想着东宫,想着自个,也得为朝廷考虑考虑嘛。”
  李世民虽听不太明白,但也知道按秦琅讲的,这是个有利可图的事情,甚至有不少利可图,这样的好事,朝廷怎么能不插一脚,皇家内坊怎么能错过?
  秦琅早有所料,也没想着要把朝廷或内坊拦在外面。
  “臣回头就整理成表章,进呈陛下。”
第378章
卫国公
  翼国公府的牌匾被小心翼翼的取下来。
  秦琅站在门前,看着这块牌匾,这本来是秦琼的爵位,后来玄武门之后,改封给他,秦琼改封齐国公。
  而如今,秦琅也改封了。
  一片镏金大匾被抬上了来。
  大红绸子遮盖着。
  礼部的官员弯着腰对秦琅道,“这块匾上的卫国公府四个字,可是由陛下金笔御题,牌匾则是由工部奉旨制造。”
  按这位官员所说,这次秦琅虽然只是改封,但他的食邑又增加了一百户,如今已是一千六百户实封国公,又加了参政之衔,更别说官阶又升了,所以这次秦琅的门楼等都要重新修建,提升规格。
  官升一级,门进一尺。
  堂堂从一品大臣的府第,自然是不一般的。
  翼国公改封卫国公,论起来卫国名号肯定比翼国名好强,就如同齐国又比卫国强一样。
  一般来说,大唐的爵位封号,都是以古国和郡县为名,顶级的国公爵位,当然是以战国诸雄为最,比如秦王、晋王、齐王、魏王、赵王、燕王、楚王、韩等,然后再就是如周越鲁郑卫曹等春秋古国。
  当然,大唐的国公虽说分为几档,但如果同一档的,则以食邑高低来区分排名。
  比如说曹卫郑宋等国公,肯定是谁实食封户多,谁就排到前面。
  如今秦琅以一千六百户实封,与秦琼并列实封功臣食邑第一。
  原来裴寂一千五,但早就被清算夺爵了。
  秦家爷俩后面,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并为一千三百户,侯君集一千一百户。
  大唐的爵位最重军功,有过的硬的军功才好封爵赐食邑,否则也是很难轻易的得到食邑加封的,就算如长孙无忌这样皇帝心腹第一臣,近两年也没有军功,因此也一样停留在一千三百户不动。
  房谋杜断这两位仆射宰相,哪怕治国有功,也一样没再增加食邑。
  卫国公,这不历史上李靖后来的爵位吗?
  现在改封给他了,那以后李靖还能不能获封卫国公了?
  秦琅有些走神的在那里想着,现在李靖的爵位还是永康县公,食邑也仅三百户,他于大唐的军功是不用说的,可惜不是李世民的核心班底,所以虽得重用,但爵位并不高,食邑也很低。
  历史上李靖经过几年观察期,后来一举灭掉突厥,凭此功才先封代国公后进封卫国公,拜宰相。
  而现在他秦琅提前凭着灭梁师都之功,改封为卫国公了。
  牌匾挂好,那金灿灿的几个字,看的让人很舒服。
  左邻右舍最就听说秦琅又高升了,于是这会花花轿子人抬人,都过来恭贺。同坊的李靖不在京,红拂女便第一个跑来瞧热闹。
  “我觉得这卫国公不如翼国公霸气呢!”
  张出尘手里抓着一把丰州牛风干,一边嚼牛肉一边还在那里语气酸气的道。
  “呵呵。”
  秦琅知道她肯定是妒忌。
  郑玄礼也夹了副字画过来恭贺,“写了副字画,恭贺秦学士又高升了。”
  这位荥阳郑氏子,这两年被社会毒打的不轻,头上那高傲的棱角现在已经磨去了不少,当初他在建成那里是多么的风光,可这两年那真是尝尽人情冷暖。
  他尤其是后悔当初不该出卖女儿出卖秦琅,结果是啥好处也没得到,反而让女儿跟他断绝了关系,也被秦琅鄙夷,更为天下士林所嘲讽。
  现在的郑玄礼,山东士族容不下这个卖女儿,关陇贵族们更瞧不起他,而山东新贵们也没一个看的上这个喜欢背后捅刀子的。
  李世民也一样不待见他。
  虽说如今郑家向皇帝妥协,待遇好了点,但郑玄礼那冷板凳却还在坐着。
  秦琅打量着他,身上的衣服也显得有些灰暗,人也似乎老了许多。想起来当初在镇抚司时,这位可还是傲的很的。
  “这可不敢收啊!”秦琅呵呵笑道。
  郑玄礼却主动把画往秦琅手里递,“某的书画还算可以的,当然,不敢跟大家比,所以今日还特意挑了一副当年家父珍藏的王右军的书法献上。”
  王右军的书法自然是很值钱的。
  可秦琅缺钱么。
  看着郑玄礼那副尴尬的表情,秦琅也没啥可同情的,这种人,一手好牌非打的稀烂,你说怪谁呢。
  当初支持建成的名门士人多的是,为何郑玄礼就成了那个谁也不待遇的?
  因为这家伙连女儿都卖。
  他当初估计也想不到郑十三娘最后都还能入皇帝的后宫,得皇帝的宠吧。现在郑十三娘虽成了郑婕妤,可却根本不再认他当爹。
  “秦学士,某有一个不情之请。”郑玄礼犹豫着道。
  “有事直说。”
  “我现在秘书省受同僚排挤,日子艰难,秦学士能不能开个恩,把我调到东宫去,就是调去翰林院也行,崇贤馆也成。”
  这家伙。
  求人也说的这么理直气壮的。
  难不以为,一副字画这么值钱?
  况且,秦琅又没收他的字画。
  “秘书省可是好地方啊,别心急嘛,慢慢沉淀几年,厚积薄发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