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4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3/1505

  事情比他预料的还要麻烦。
  每位宰相重臣,都有自己举荐的人选。
  在殿上,唯有秦琅很安静的坐在那里,笑看风云,他没有参与争论,也没有举荐自己的人选。
  李世民直接点了秦琅的名。
  “秦琅,你有何人选推荐?”
  “陛下,臣觉得诸位大臣们推荐的人选都不错。”
  “朕是问你,你愿举荐谁任广州大都督府长史?”皇帝直接问。
  秦琅无奈,这明显神仙打架一样的,你非让我掺合干啥?
  可皇帝现在有些恼,非盯着他。
  秦琅看看殿上,谁都不好得罪,举荐了长孙的人,那房玄龄估计又不高兴,举荐了杨师中的人,估计温彦博又不高兴。
  所以思来想去,得,要得罪就一起得罪吧,总比明显偏向某人强。
  “臣举荐李大亮出任广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刺史!”
  这个名字倒是引的君臣们一愣。
  李大亮,这位之前出任过越州都督,后来跟秦琅北上任检校丰州刺史,去年也算捞了个大功,于是年初任命为安北大都护府的长史了,这次皇帝的北伐战略中,李大亮还是其中一路总管呢。
  谁也想不到秦琅会推荐他,但细一想,李大亮还真够这个格,人家毕竟现在就是大都护府长史,这跟大都督府长史一个级别,更何况去年那功劳那么大,之前也有在南方越州任职的经历,表现都还不错。
  当然,李大亮这人背景也比较特别,本身关陇贵族出身,可又曾在瓦岗待过。
  “好,就调李大亮任广州大都督府长史、刺史!”皇帝一锤定音,懒得跟大臣们再纠缠。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呢?”李世民还不放过秦琅,又问。
  扬州大都督府之前是南方最重要的设置,最早的时候从管辖地域极广,长安出蓝田过武关后,从丹阳开始,一直到扬州,甚至整个岭南到交州,都是属于扬州大都督府的管辖之内。
  如今原扬州大都督府内,又分出了荆州大都督府、广州大都督府,安南大都护府,一分为四了,都是顶级单位。
  可就算瓜分了,但扬州大都督府依然控制着淮南淮西江东江西等地,这是现如今大唐南方最重要的一片地区。
  秦琅先前推荐李大亮,也是存了点私心,毕竟李大亮曾经也算做过几天秦琼的部下,之前又跟他在丰州搭档过。
  可现在李世民又问扬州长史人选。
  “臣一时没想到合适人选!”
  “那你就现在好好想想!”
  秦琅瞧瞧长孙无忌,又瞧瞧房玄龄,再瞧瞧杨师道,最后瞧瞧温彦博,这是如今朝堂上的四大天王,宰相中的宰相,各代表的一派势力,每一个都极其了得。
  他想举荐宇文士及或是高士廉等,但这几个本也是四大天王们推荐的人选。
  想了半天,最后秦琅打算干脆再推个别人吧。
  “臣举荐潞州都督虢国公黄君汉,黄公曾经鏖战虎牢,又曾率军江南平乱,极有战功,且熟悉江南。”
  黄君汉当年也是瓦岗出身的一员大将,他曾是东郡的一个狱卒,是法曹翟让的手下,也是他的好兄弟,后来翟让被捕入狱,是黄君汉把他私放了。黄君汉还曾参与征辽,获得过极难得的先登之功,授立信尉,补选为越骑校尉、本府司马。
  隋末大乱,黄君汉后来也拉着本府的官兵上了瓦岗,李密败后,归附大唐。
  黄君汉降唐时,是带着自己地盘和部下归附的,所以直接被李渊授为上柱国、怀州总管、刺史、东郡公。
  后来参与平王世充,平辅公祜叛乱,因功升任了潞泽等五州都督,加封虢国公,是一员虎将。
  但也是一员出身瓦岗的山东大将,跟秦家的关系自然是不错的,但细说起来,黄君汉其实跟李绩的关系更好。
  毕竟当年李绩还叫徐世绩时,曾是翟让的好兄弟,后来跟单雄信一起成为瓦岗三大首领之一,李密败亡逃入关中投唐后,是李绩收扰败兵,继续守着瓦岗的那一滩地盘。
  所以当年李家招降徐世绩时,是非要授徐世绩父子封王赐姓的,后来爷俩坚辞,这才各授国公。
  李世绩在武德年间,其实就一直比较被限制使用,就是因为李世绩跟罗艺一样,都是属于带头大哥级别的,跟秦琼他们这些武将大有不同。
  哪怕到了今天,李绩这位极能打,又年轻的大将,李世民也很小心的用着。
  李世民就怕李绩跟罗艺一样野心不死,哪天振臂一呼,于是当年瓦岗旧部们纷纷响应,毕竟现在朝中,尤其是李世民秦王府旧部中,有大半都曾是出身于瓦岗的。
  秦琅想,他推黄君汉,李世民应当不会用的。
第389章
武氏娃娃亲
  秦琅没有见过武士彟,也跟他没有什么过往恩怨。至于他那位四岁的未来女皇武媚娘,更没见过。
  秦琅也没有想过要搞武士彟,可是武士彟却躺枪了,说来要怪只怪他是太上皇的人,毕竟武士彟那是在太原元从效勋者名单之列的,真正的太上皇心腹。
  当年李渊搞李孝恭,以有人检举李孝恭谋反为名,派人把扬州大都督李孝恭召回京城下狱审讯,便是派应国公武士彟前去接管扬州的。
  老武在扬州也坐镇了几年了,虽说玄武门之变后也没搞什么新闻,可毕竟不是李二自己人。
  这次中枢斗法,武士彟便先倒下了。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武士彟改授利州刺史,潞州都督黄君汉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益州刺史。”
  “许国公高士廉迁广州大都督府长史,广州刺史。”
  “薛国公长孙顺德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刺史。”
  “鄂国公尉迟恭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荆州刺史!”
  “李大亮迁安南大都护府长史,交州刺史!”
  皇帝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让人叹服。
  唯有武士彟是真倒霉的,别人顶多是平调,甚至是升迁,唯有他是一贬千里,从繁华的扬州,贬去了川边利州。
  秦琅拍掌赞扬。
  其实心里暗暗骂了几句妈卖匹,你李世民既然早有自己的打算,那刚才干嘛还要演那一出,非要让我举荐广州大都督人选,完了又举荐安南大都护府人选,又是举荐益州大都督人选的,可最后却根本没采用,这不是故意耍着人玩吗?
  可秦琅还只能拍掌叫好,说皇帝用人得当。
  舔狗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李大亮去了交州,黄君汉去了益州,虽没去广州扬州,可总也还是不错的,对于黄君汉来说,这应当算是升了一步,李大亮也算稳固了他副大都督的级别。山东军功新贵集团,又进一步。
  不过估计武家以后肯定认为自己有意搞他们,连带着还把姑丈宰相杨师道,前宰相杨恭仁,还有宫里的杨妃可得罪了。
  这难道是李世民有意而为之?
  弘农杨家在朝中势力可是很大的,仅观王房这一系,在朝中就有五个王妃两个宰相三个驸马啊。这还没算其它系呢,比如杨妃就不是观王房的,他是隋帝房的。
  还有杨素家也是弘农杨氏,虽说隋末时杨家因为出了杨玄感这么个呆霸王,把杨家折腾的很惨,祖坟都让人给挖了,可弦农杨家杨素这一支,在朝在野也还是有不少枝叶在的。
  秦家,这是把杨家得罪了?
  李世民故意的吧?
  秦琅坐在那里听着皇帝继续在那里表演,已经没啥兴趣了,他只知道,自己肯定又被李世民拿着当了回枪使,贬老武估计就是他早有的打算,现在却让自己做了刀。
  阴人啊。
  唯一让人稍感欣慰的是,承乾在这轮斗争里,利益得到了保证。
  长孙顺德那是皇后的叔父,也是承乾的外叔祖,高士廉又是皇后的舅父,是太子的舅公。
  这两个一任扬州长史,一任广州长史,自然等于为承乾稳住这两块盘子。
  秦家现在已经跟承乾挂上钩了,他秦琅也不再是简单的东宫官这么简单,李世民是把秦家完全挂到了承乾这边。
  所以他现在为了秦家的利益,也必须时刻维护承乾的利益了。
  一想到历史上承乾后来长歪了,秦琅就很担忧,承乾才十岁啊,能不能保证他不复历史老路呢?
  廷议结束。
  中枢这次争斗也并未结束。
  当天下午,武士彟的妻子杨夫人便上门来了。
  杨氏带着三个女儿登门拜访。
  这倒是让秦琅有些措手不及的。
  秦琅在花厅迎接了这位四十九岁的杨氏,他发现杨氏虽然快五十岁了,可居然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3/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