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4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5/1505

  秦琅则笑着叉手见礼。
  “耿公,我已让智玳在路边备下了帐篷,还准备好了茶水点心,请过去饮茶,略做休息。”
  “多谢卫公。”冯盎微微一笑。
  冯智玳这时上来拜见冯盎和兄长,老冯对着儿子打量了几眼,然后点了点头,并没多说什么。
  六百旅贲见到冯盎来了,都憋着一股劲的要展示下雄风,可惜人家冯盎压根就好像没瞧见他们一样。
  六百旅贲,就这样成了双方初次会面的华丽背景板。
  路边帐篷里,双方坐定,喝茶吃点心,平淡的跟老朋友郊游一样,没有丝毫的惊心动魄。
  冯盎跟个乡下进城看望亲戚的老农一样,没有半点张狂气息,内敛沉稳的怕人。
  在太子面前表现出恰当的尊敬,面对秦琅也没半点畏惧,但也没轻视。
  就真跟亲戚长辈与子侄们见面一样。
  “耿国公此次北上,谈殿等当不敢趁机乱来吧?”秦琅笑呵呵问。
  “请卫公放心,他不敢。”冯盎自信的说道,然后递上一本折子给承乾。
  却是冯盎奉朝廷诏令,主动调整他控制地盘并省州县,调整官吏的折子,原来那二十多个州,现在已经完全按朝廷的计划并省为五个州了,许多原来的州降为了县。
  冯盎并省州县后,现在新职是广州大都督府司马兼高州刺史,冯智戴是雷州刺史,他兄长冯暄是罗州刺史,冼宝彻是崖州刺史,长子冯智戣则是琼州刺史。
  这五个刺史职务,其实就是秦琅主动向冯智玳透露的朝廷打算,然后冯盎果然全盘接受了。
  居然让向来不和的兄长冯暄出任了卡在高雷之间的罗州刺史,让不和的冼宝彻出任了海南岛二州之一的崖州刺史。
  这家伙表现出了惊人的配合顺从。
  这五个刺史之外,下面的一众州县官吏,冯盎拟了个表单,请求朝廷铨选审核。
  这本来也是属于他们的南选之权,他一样都愿意呈请朝廷铨选。
  在这本折子后面,还有一本广东道高罗五州户籍帐册,是冯家统治的核心,现在也一并都上交朝廷。
  冯盎很了得,他面对着朝廷的猜忌,直接躺地上,把白花花的肚皮露了出来。可秦琅知道,这并不表示冯家就可以随便拿捏了,仅凭他能调动十万之兵,冯家就永远不是可以随便拿捏的。
  他敢入京,敢献上户籍,都是有这些做为倚仗的。
  这真是个聪明人,也很胆大。
  秦琅笑了,第一印象挺不错的,冯盎比他预料中还让他喜欢,他喜欢这老头,这种聪明人适合交往,因为他很理智,不会随便感情用事。
第400章
暗杀
  “岭南乱的太久了,陛下很不满意。朝廷需要的是一个安定的岭南,是一个繁荣的岭南。耿公,你是陛下所信任的臣子,在岭南又德高望重,实力雄厚,要发挥出中流砥柱的作用啊!”
  秦琅说,“谈殿等只是岭南的井底之蛙,连夜郎的实力都没有,却也想学夜郎自大。耿公你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跟他们那些井底之蛙不一样,你看看如今之中原,是如何的强盛。”
  曾经把杨广困在雁门数十天,朝不保夕差点被俘的突厥人,如今颉利大汗都已经向大唐称臣进贡了。
  当年的始毕大汗之子突利小可汗,现在更是已经接受了大唐皇帝的册封,光明正大的接受金狼大纛,直接拉着自己统领的东部诸部,以及契丹、奚、霫、室韦等自称突利大可汗了。
  漠北的铁勒薛延陀首领乙失夷男,也受封大唐册封的真珠可汗封号,在漠北树起了黑狼大纛。
  西突厥的泥孰可汗和莫贺咄可汗还在内讧,大唐以天山南北为界为他们划分地盘,让他们共治,各称大汗,结果两位西突厥大汗也不敢有异议,虽然在西域依然各自攻伐,可起码,他们双方都还是共同上表称大唐天子为天可汗,朝贡称臣。
  强大的大唐,虽然还未恢复到大业初那般的强大,可锋芒毕露。
  “我可不敢称德高望重,更不敢说实力雄厚,我只是为朝廷守边而已。所谓十万之兵,那都是外面的谣传啊,卫公切莫相信。”冯盎淡淡的应道,“谈殿先前与宁长真背叛朝廷起兵,某等奉旨讨伐击败后,谈殿又不死心,暗里煽动罗窦二州垌蛮叛乱,攻击州县,劫掠汉民,实是罪不可赦。”
  “我身为朝廷官员,也只能尽力而为,召集乡民义士,共击贼蛮。我等在岭南,盼朝廷天军如久旱盼甘霖啊。”
  “从隋末到如今,岭南确实混乱太久了,断断续续已经打了十几年,百姓深受其苦。上次平叛乡兵义士们的赏赐也还没有定,伤亡抚恤也还没,现在谈殿又乱,岭南州县已经无钱再募集乡勇,也无钱再更换装备武器了。”
  “事实上,朝廷要在岭南裁并州县,清民入籍,开征税赋,许多先前响应征召参与平叛的许多俚僚忠义,现在也多有怨言,表示不能理解,若是谈殿卷土重来,只怕将掀起一轮更大的叛乱!”
  秦琅呵呵一笑。
  这个冯盎,老江湖了,这个时候也知道说困难谈条件。
  “耿公啊,二郎就亲自统领着五万冯家军,耿公手里也还五万人马,据说还随时能再征个十万不成问题,怎么就镇压不了叛乱?现在朝中可是不少人在说,这是耿公有意在养贼自重啊。”
  话音虽轻,可暗藏锋芒。
  冯盎面色不变,“我冯家一腔忠心热血,却被人如此诬篾,真是令人寒心齿冷。”
  秦琅一笑而过。
  旅贲护卫着一路抵达长安城下。
  巍巍长安。
  “耿公,与当年隋之大兴城时相比如何?”
  冯盎来过长安数次,第一次来还是在杨坚仁寿年,不过那时,这座城不叫长安,叫大兴城。
  后来也来过几次,再后来杨广继位后迁都洛阳,冯盎便陪侍洛阳,再没回过长安了。
  一恍,也有十来年了。
  隋大兴城,已经更名为唐长安城。
  大兴宫,也改成了太极宫。
  “当年我初次来此时,长安城的外郭城墙都还没有修建,只修了城门处。想不到,如今外郭城也修的如此完备雄伟了。”冯盎道。
  “完备的可不止是外郭城,长安城现在已经恢复了开皇之盛了,数十万家,三市兴盛。”
  冯盎站在南门前,感受着这五门洞正门的雄伟壮阔。
  “耿公,刚听到一个消息,宁长真死了!”
  冯盎一怔。
  “死了?”
  宁长真的死确实震惊了冯盎,这位可是宁氏的族长。宁家跟冯家一样都是中原南下岭南家族,在岭南都有二百年了。
  家家祖籍河北冀州,是春秋著名的宁戚后代。在南朝宋明帝时,临淄地被北魏吞占,宁氏家族便随刘宋朝廷南下。而到了梁武帝时,宁长真的祖父宁逵出任定州刺史(玉林),总督南定等九州诸军事。
  陈武帝时,迁安州刺史(后改钦州)。
  宁家便从宁逵到宁猛力再到宁长真,从梁陈隋唐四朝镇守云开大山以西的钦州湾一带。
  宁氏家族雄据一方,与中原王朝时即时离。
  相比起在云开大山东面的冯家来说,宁氏家族更彪悍凶猛,这也与当时西面环境更复杂更落后有关,那边的俚僚蛮势力更强。
  虽然历代朝廷经常出兵征讨宁家,可也无济于事,打打停停,无法根治,每次只能打一打再抚一抚。
  宁氏家族也因此世袭钦州刺史。
  而宁氏家族一面对抗朝廷,一面又积极开拓广西,对周边的俚僚们经常大打出手,将他们征服或驱离,然后设立州县,纳民入籍,开征税赋,垦荒开地。
  到了宁长真时,宁家已经拥有了当时广西数郡之地,占了近半个广西了,甚至势力一度到达了邕州(南宁)一带。
  宁长真的父亲宁猛力继承宁逵之位,十分彪悍凶猛,他在位的时候宁氏扩张迅猛,隋朝虽曾出兵讨伐过宁猛力,可后来也还是难以将其彻底击败,最后不得不妥协招安。
  而宁长真也是打小跟着他爹统兵征战,没少跟隋军交战过,也跟俚僚蛮打过许多仗,凶悍无比。在开皇二十年他承袭钦州刺史一职,后来在大业元年,还曾奉命率部从征林邑,立有大功,赐上开府,钦江县公,行军总管。
  此后又随杨广远征辽东,受封鸿胪卿,岭南安抚使,升右光禄大夫,宁越郡太守。
  武德五年,归附大唐,授封钦州都督。
  武德八年,起兵反唐,联合冯暄、谈殿等攻州掠地,后被冯盎等联兵击败。
  虽然兵败,可宁家依然还保持了他们原有地盘不失。
  事后,朝廷也依然只能对他进行安抚。
  宁长真依然是岭南西最大的势力。
  谈殿上次煽动罗窦二州蛮做乱,其实就是有宁长真在背后支持的,宁家不仅占有数州之地,而且控制了北部湾,他们既掌握了岭南到交州的航线,而且也还一直握有合浦大珠的采捞交易等,可谓是财力雄厚,兵精粮足。
  冯盎入朝时,宁长真还在钦州活的滋润着呢,朝廷都已经授封他为安南大都护府司马、钦州刺史,还封他为康国公。
  怎么就死了?
  秦琅微微一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5/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