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4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1505

  李家原本祖籍陇右,但早就迁往山南,世为豪族,李家更是世仕南朝,若不是侯景之乱,李哲迁也不会降于西魏。
  李哲迁降西魏后,成为十二大将军之一,成为关陇集团重要一员,也为李家在关中奠定了地位。
  李袭誉便是在北周、隋两朝都世袭父亲的安康郡公爵位,隋末时兄长袭志任始安郡守,他则出任冠军府司兵参军,阴世师辅佐杨侑守卫长安,三辅盗贼如蚁,李袭誉曾提出率兵去占据永丰仓,发仓米赈济百姓,拿出府库中钱帛赏赐战士,传檄各郡共同捕贼,阴世师不肯。
  于是请求回老家山南招募军队,刚回到汉中,李渊已经平定长安,召他还朝,授太府少卿,仍封安康郡公。
  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时,他曾出任潞州总管,后又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江南巡察大使,再入朝任太府卿,此后又先后出任过凉州总管、兰州都督、同州刺史等职。
  李袭誉为人正直,以威严闻名。
  平时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经常花钱请人抄书,每到一地都喜欢收集书卷抄录收藏。平时最见不得的就是官吏们贪污受贿枉法。
  “那县丞仗着是京中贵人的亲戚,在地方上横行不法,奸淫民妇,事发之后,我派人调查,他居然先杀了那民妇全家灭口,然后又花钱让证人都闭嘴,我一时气愤不过,便将他杖杀了!”
  “那些证人虽然反悔,可之前案情已经十分清晰,我没有证据治他,可我能杀他。”李袭誉愤恨不平道。他不允许自己治下,有这种禽兽官员。更不能允许这种一手遮天的事情发生。
  拼着前途不要,也要杖杀那人。
  兄弟俩已经有几年未见,想不到再见面却是在长安的诏狱之中。
  一声叹息。
  “桂州司马谋反,只要你没参与,那陛下定会给你平反的,你安心等几天吧。”李袭誉倒不担心自己,反而开导兄长。
  “我也相信陛下和朝廷。”
  在牢里关了半个月,终于有人来了。
  镇抚使张亮亲自来到诏狱,很客气的对李袭志道,“司中经过调查,发现桂州谋反案与郡公无关。”
  “确定?”
  “此事还多亏卫国公全力为郡公担保呢,陛下宣召郡公面圣。”
  李袭志倒是不急。
  “我希望张公能替我好好查一查我兄弟的案子,能够尽快给出一个结果。”
  “一定一定,请郡公准备沐浴更衣,入宫面圣吧。”
  两仪殿中。
  关了大半个月的李袭志终于见到了皇帝。
  一见面,李世民就说,“委屈郡公了!”
  李袭志很平稳道,“只要事情调查清楚了,臣没有什么委屈的。”
  “先前有人检举你参与桂州谋反,有司也只是按程序办案调查,如今调查清楚,朕也就还你一个清白。”
  李世民给李袭志赐坐,还聊起了一点祖上渊源,说起来,他们都是出自陇西李氏,也算是同宗,只不过不是同族。
  当年李虎是八柱国之一,李哲迁则是十二大将军之一,虽说不是第一批十二大将军,可李哲迁也确实是关陇核心,同是姓李的,关系自然不会差到哪去。
  这也是后来李渊入长安称帝后,一封诏令李袭誉就二话不说的又回到长安朝见李渊,接受官职的原因,而李渊呢,也马上给李袭誉家族世袭的安康郡公爵位。
  就连李袭志在桂林,也是对李渊的诏令奉行不违。
  大家都是那个圈子出来的。
  虽说李渊家祖上曾是西凉的,而李哲迁祖上曾是仕于南朝的,可终究还是凑到西魏北周这个锅里一起舀饭吃的。
  “你兄弟袭誉因私愤而杖杀属于县丞,此事影响恶劣。”
  “陛下,臣也知晓了此事,我兄弟确实有违朝廷律法,可也事出有因。”
  “你说的因朕也已经调查清楚了,那个县丞确实该杀,可不当由他来私刑杖杀,他应当奏报朝廷,检举他。”
  ……
  “你们兄弟都是本朝开国功臣……”李世民东拉西扯,李袭志很恭敬的跪坐在地上,其实他心里很清楚皇帝这不过是在玩帝王心术。
  他一入长安就被请进诏狱,连兄弟也被送了进来,但他很清楚这绝对是皇帝的授意,其目的当然不是要治他们兄弟的罪,相反,这反而是要重要他们兄弟的意思。
  先敲打敲打,然后再安抚安抚,最后再授以要职重用,这自然会让臣下感激万分,更加忠心。
  李袭志虽然以前只是个郡守,可在隋末混乱中能够招兵买马保住一郡安宁的人,又岂是简单的。
  这人心啊,权谋啊,他也是懂的。
  本来他就无罪,桂州一乱,更需要他回去,可现在经过这么一圈后,他还欠了秦琅一个人情,还得感激皇帝的天恩,甚至还被敲打了一番。
  不得不说,年轻的皇帝已经越来越厉害了,这手段玩起来很溜。
  “袭誉一事,做的不对,但念其是开国功臣,朕给他个机会,便贬降他为衡州刺史吧,希望他能好好改一改自己的脾气。”
  衡州跟桂州,中间隔了一个永州,相距不过五百里,但是衡州比起同州这个京畿州来,可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才几千户的边地下州,确实是降罪贬调了。
  可另一方面,这又是给李家兄弟们的浩荡天恩。
  “朕把桂州再交到你手中,好好为朝廷治理桂州,莫要让朕失望!”
  李袭志跪伏,拜谢。
  皇帝最后又特旨提升李袭志本品为从二品光禄大夫文散阶,并给他赏赐了许多东西。
  “本来你刚到长安,不应当让你马上又辛苦的赶回去,但秦琅现还在桂州,桂州刚经一场大乱,正需要你这样忠心为国,又有威望的官员回去镇守,希望你能理解。”
  “臣明白!”
第427章
狗头金
  桂州。
  秦琅已经在这里逗留了半个多月了。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的水先不论,可这里的山确实极为独特,一座座山,犹如水墨画一样。
  城外,阡陌纵横。
  水田里稻谷已经刚收获过,农人赶着黑色的大水牛又在耙田,准备赶插晚稻。
  蛮乱似乎并没有留下半点痕迹。
  不过秦琅到后,这里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他杀了曹武征等一众人后,整个桂州官场大换血,新换上来的官吏不再是原来十几年间主政的那批,换上了一批更心向朝廷更听话的人。
  州县官吏换血后,几千人的乡团也都顺利组建起来,有此基础后,秦琅又先后几次召集山里蛮子,和桂州境内的俚僚蛮首领们来桂林议事。
  没有人敢不来。
  秦琅如今在桂州的名头,比在这二十年的李袭志还强几分,毕竟一来就能诛曹武征降山蛮的朝廷宰相,确实不一般。
  秦琅召集这些蛮子们议事,倒也不是要他们纳税服役,而是跟他们继续约法三章,给予他们地位的认定。
  从永州桂州直到东边的赣州等地,秦琅先在五岭群山,设立了十五个蛮人自治的羁縻县,然后又在桂州、融州、柳州等诸州,也陆续设立了十几个羁縻县,都是让那些蛮人们自治。
  在那些朝廷管不到的大山里,这些新置的县,虽都隶属于各正州下,可县令都由当地实力较强,且对朝廷恭敬的蛮酋们担任,并在县下划设乡里,让蛮子们推举酋长们担任乡里官吏,让他们组建土团,听从协助州县,维持地方治安,巡逻道路,缉贼捕盗等等。
  秦琅还专门组织了几次听证大会,对于一些汉蛮由来已久的冲突矛盾,进行调解。
  有越城蛮先鉴在,秦琅推行的效果还不错。
  大大小小寨子首领长老们过来开会,来了先给他们送点瓷器糖酒等小礼物,然后对这些首领,分别授封他们县令、县尉、参军、乡长、里正、保长等官职。
  秦琅这般给面子,让这些蛮子们挺高兴的。
  紧接着,秦琅又与他们一起约定一起修进山道路,约定在一些蛮族聚集地区的山下,建立集市,以后方便山民们过来赶集交易。
  并承诺,一般山民易物买卖,交易山货,都不征收税收。
  盐巴铁器等许多民用物品,也还禁止高价等,甚至每个市场会专门派出市令管理,以免有汉商汉民欺骗山民等等情况。
  这个市集的设立,是最受山民们欢迎的。
  他们需要盐铁等许多商品,过去交易不便,得跑到州县交易,还总被汉商欺压,甚至还要被官府收税。
  他们的山货总是被压价,甚至经常不让他们来交易,这使的山民们很是不满,矛盾冲突也是不断。
  如今,秦琅主动放开,还要把集市建到山区去,对山民们来说当然是好事。
  山里其实也有不少好东西,各种猎到的禽兽猎物不说,积攒的皮毛等也不少,更别说他们也有自己的葛布、山稻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