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1505

  只是谁也想不到,那位马上夺天下,甚至有宫变嫌疑的李世民,他继位后不过短短两三年时间,居然把朝廷治理的井井有条,甚至远比武德皇帝出色。
  当他先前听说朝廷已经兵发六路北伐时,他很震撼。
  可也认为这是因为当今天子比较善战,找到了机会,用计离间了突厥君臣,导致突厥内乱,让唐有机可乘,但依然认为,这次北伐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效果,结果或许也就是颉利对大唐认怂服软称臣,但不会改变什么根本态势。
  而以突厥人的特性,或许要不了十年,到时又能卷土重来,说不定下次又要杀到长安城下了。
  可是现在秦琅跟他说,颉利已经被俘?
  几十万突厥人被俘?百万杂畜成唐军战利品?
  整个东突厥,彻底沦为了大唐的国境?
  这怎么可能呢?
  “还有一个好消息,颉利被俘之后,突利可汗也已对请求入朝,如今陛下已经接受突利的请求,召他入朝,特赐封他为北平郡王,授右卫大将军,并赐国姓李。”
  “漠北的拓设阿那社尔,也已经请求归附,欲谷设则被薛延陀击败后,西走依附西突厥了。”
  “东突厥亡了!”
  “杨公,如此天大的好消息,不如你打开城门,你我一起举杯共饮,庆贺此大捷如何?”
  杨季元怔怔的站在那,始终不敢相信。
  秦琅把长安送来的皇帝亲笔信拿出来,让杨季元自己看。
  “这是陛下亲自给我写的信,杨公可以自己看看。”
  城头缚了个筐子下来,把信收上去,杨季元仔细看过,确实是长安天子的语气,而看那字迹,是飞白字体,听说长安天子李世民最喜王羲之书法,一笔飞白写的极好。
  再看信上用的印,不会有错。
  拿着信,杨季元沉吟许久。
  最后只有一声长叹。
  “把城门打开!”
  “阿爷?”
  “父亲,这或许是那秦贼的奸计,切勿上当啊!”
  可杨季元却已经决定开城了,开战之前,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秦琅,等到开打后,才发觉自己孤立无援,而秦琅反倒得了诸蛮们的支持。
  更别说秦琅轻松的斩杀了自己兄弟杨季初后,对他的巨大冲击。
  他见识到了这位年轻宣相的决心和勇猛。
  本就骑虎难下的他,也知道自己陷入了困地,他知道自己面对的并不仅仅是秦琅这万余人,秦琅身后是中原大唐,还有无数个万余人。
  就算能打赢这一仗,可接下来又如何收场?
  最要命的是,他根本没有信心能赢的这一仗。
  现在,秦琅拿出这封捷报,然后借此再次向他劝降时,他终于还是决定借梯下墙了。
  坞堡门缓缓的打开。
  杨季元换上了一身白色长袍,披头散发的没有戴冠,他一步步来到秦琅马前。
  跪伏在地,请降。
  这个姿态已经做的很足了。
  既然要降,那就干脆到底。
  杨家在谅山称霸的本钱,在秦琅那里什么也不是。
  “杨公快快请起!”
  秦琅见老杨降了,也便摆出了副亲切的面孔。
  “老糊涂了,请宣相恕罪!”
  秦琅扶起杨季元,看着这个老家伙,没有一条道上走到黑,能够拿的起放的下,这种还真是狠人,一般人可真做不到这地步。
  “杨公,今天可真是让我喜上添喜啊,一定要痛饮几杯。”
  杨季元身后的一众人,脸上表情各异,有不甘心的,有惊慌不安的,也有茫然的。
  秦琅扶着杨季元,高声喊道,“我现在正式宣布,在此建立谅山县,以陛下赐我之特权,特授杨公为谅山县县令,并推恩分封杨公为谅山县子爵,谅山县推行两税之法,税收三分之一归杨家享用。”
  “杨家的田宅钱财等皆受我秦琅与大唐律法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
  杨季元轻叹一口气,秦琅这个时候,还能这般信守前诺,依然保全了杨家,让杨季元很是感动,秦琅并没有趁火打劫,直接占了谅山。
  “卫公,老夫有个不情之请,我那小孙女先前送到卫公处,家里也没有人能给她个热闹的礼仪,现在想在谅山给她补一个礼仪,不知卫公能否允许?”
  老杨头旧事重提,这个时候想补个纳妾礼,自然就是想让杨家的未来更有保障一些。
  秦琅面带微笑。
  “当然可以!”
  秦琅一番话,使的一场战事消弥,杨家主动开城归附,秦琅给杨家如侬家一样的待遇,谅山设县,杨老头出任县令。
  杨家的产业,也都得到保护。
  甚至为了安杨家的心,秦琅也答应了杨家要补办一场纳妾礼。
  杨家说要邀请各方宾客前来见证,秦琅也笑着答应了。
  虽然他也想过借机家抵抗之机,把杨家这个实力豪强连根拔起,可最终秦琅还是在他们投降后,改主意了。
  武安州这种蛮荒之地,还有太多敌我不明的势力,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必须尽量多交朋友少树敌,多个朋友多份力量,若只是一路推土机一样杀过去,既不容易,更容易引起众怒。
  至于这样接受投降会带来的后患,只能说慢慢消化解决了。
  “卫公,老夫来为卫公牵马,请入谅山!”
  老杨头主动为秦琅牵马。
  秦琅笑着道,“那就谢过杨公,走,入城!”
  谅山不战而下。
  当天黄昏,秦琅就带着几千人马进入了谅山城。
  城外,杨季初的那颗首级也被取了下来,他和青风堡那百余死者,被定了一个误会之名就抛到一边不提了。
  杨季元派人把虫娘又接回去了。
  坞主府已经让给了秦琅和他的人马居住,杨季元把杨坞北城让给他秦琅,自己带着家人移居南城。
第463章
最后一根稻草
  唐灭东突厥!
  简单五个字,却透露着无穷的意思。就算是偏远在交趾的谅山杨季元,也在听到这五个字后开城跪伏。
  这五个字,透露着大唐的强大无匹,甚至已经远超盛隋。颉利成就了大唐皇帝李世民,同样也还让一个年轻的将领名扬天下。
  这就是苏定方,仅以三千骑数败颉利,最后将其生擒活捉。这位原本只是卢龙折冲都尉的前河北窦刘集团的一员骁将,也终于用生擒颉利这泼天之功,成功的跻身长安朝堂之上。
  皇帝特别降旨,升苏定方左卫中郎将,加封临清郡开国公爵位,实封三百户。
  程咬金沾光,苏定方是他幽州道麾下,故此擒颉利之功也有他一份,他也得授百户实封,通前五百户。幽州长史牛进达以副将论功,加封百户,晋琅琊郡开国公,加左武卫将军。
  李谨行和窦红线各有封赏,勇安郡主窦红线晋封勇安公主,实食封六百户,并特赐封清河县侯爵。
  这也是大唐继上次封赠冯盎祖母冼太夫人爵位后,又一个封侯的女子。
  秦琅得到这些消息,深深为他们感到高兴。
  谅山坞中的酒宴上,独孤燕云有些苦闷的在喝着酒,听说幽州这次大出风头,苏定方等都是高升晋封,不由的羡慕。
  “后悔跟我离开了幽州吗?”秦琅笑问。
  独孤燕云捧着酒杯,“我只是在想,若是这次我也还在幽州,说不定也能随着参战,或许还能捞个斩将夺旗的功劳也说不定呢。”
  “哈哈哈,我这话没错,极有可能颉利就是被你亲手所擒了,凭功封个子爵伯爵也是极有可能的。不过你也别灰心,虽然错过了这么个好机会,但将来机会还多着呢,你看咱们现在不也是在岭南一路势如破竹嘛。”秦琅拍了拍这位向来一身傲骨满身贵气的年轻人。
  “等这边事了,到时你随我返京,我给你安排,建功立业还有的是机会,别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