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1505

  不过殿中大臣们倒是并没有什么异议,连向来喜欢喷皇帝的魏征,这次也很安静。
  谁都知道眼下长安局势如火,再耽误不起了。
  灭突厥的胜利,也无法冲淡如今长安的困境。
  “即日起暂停大明宫修建!”
  虽然大明宫修的很顺利,可眼下这种饥情,皇帝都要逃到洛阳去吃饭了,长安哪还能再集中那么多民夫工匠来修宫殿,粮食供应不了,事实上,之前已经陆续停工了。
  只是还没有这样一道总命令而已。
  长安的三万七千多禁军,以及三万六千南衙番上府兵,再加上三千东宫旅贲,除太子旅贲军外,其余的大多要随皇帝去洛阳就食。
  北衙六军,只左右金吾卫各留一千,南衙十二卫军,只留左右骁卫各一千。
  能走的都走,十岁以下未出过痘的孩童,尽量留在京中。
  不仅是长安城,整个关内,能走的都走。
  朝廷会尽量想办法在官道沿途,设立一些粥站施粥,帮助百姓逃往关外,去山南、江南、淮南等这些地方。
  每个人的脸上都很沉重。
  谁都知道这样的逃荒,意味着什么。
  这将意味着会有无数饥民百姓饿死在半路上,尤其是眼下虏疮疫情期间,这种逃荒,更不可避免的要加重疫情传播。
  可没有办法了。
  总不能把所有人都封锁在城中吧,总不能封锁州县道路,让大家活活饿死吧?
  相比起疫病威胁,饥饿的威胁更加严峻。
第479章
留守
  晨鼓咚咚。
  皇帝的车驾已经自太极宫驶出,沿朱雀大街出南门。
  长安六街,挤满了百姓。一个个拖家带口,扶老携幼,他们挽着包袱,背着被褥。
  有的赶着牛马,有的推着车。
  更多数普通百姓,只能迈开两条腿,跟在密集的人群后面出城。
  秦琅站在长安城头,看着这大逃难似的一幕,心情沉重。
  想武德九年,皇帝刚即位,颉利率数十万骑南下,饮马渭河畔,可长安城都不曾出现这种全城逃亡的情况。
  贞观元年,大旱之后又起大蝗,关中饥荒,百姓也没逃。
  可去年底大唐灭亡了一直如把利剑悬在头顶上的突厥汗国后,却要逃亡了。
  说来,其实去年打这场仗虽然时机不错,可也依然耗费了朝廷手里最后那点粮食储备。
  十八万大军北伐,几十万民夫转运粮草军械,备战一年。
  虽然一出手就灭掉了突厥,整个中原的粮食,几乎都调往了边塞前线,夏季的丰收,让朝廷自信满满,虽早有预警,说低温早霜雪灾可能要接连几年。
  但低估了。
  去年秋比前年秋的早霜更早也更严重,前年秋收只是减产几成,今年几乎绝收。
  这也使的出现了可怕的饥荒。
  粮仓是空的,百姓家的粮仓也是空的。
  朝廷无粮,百姓也无粮。
  这其实是天灾加人祸,是朝廷的严重失误。
  可最后结果,却是要让所有百姓来承担。
  皇帝太心急了,若能再等两年灭突厥就好了。
  去年的大明宫修建,更是加剧了长安的粮食储备消耗,数十万民夫聚集长安修大明宫,让辛苦从关外转运进来的粮食迅速的消耗掉了。
  “老师,他们出关能解决温饱吧?”承乾来到秦琅面前,低声问道。
  秦琅苦笑了一声。
  在家乡,都解决不了温饱,这背井离乡的,又到哪里去解决温饱呢?
  这不是一州一县的饥荒,是整个北方整个中原的饥荒啊。
  就算从关中往外逃荒,可沿途都是一样的灾区,就算是出蓝田武关和陈仓散关,去山南和剑南这两个饥情没那么严重的地方,可问题是,那么多饥民涌过去,也承受不起啊。
  汉中蜀地,江汉平原,这些地方去秋受早霜影响不大,可问题是这些地方人口不多,粮食产量也是有限的,还一直在往中原输粮,自家也没什么存粮。
  现在这么多百姓涌过去,结果其实只有一个。
  就是随着灾民的大量涌入,巴蜀、江汉各州,会一个接一个的被蝗虫入境般的灾民们吃光粮食的。
  可以想象,当那些州县也再拿不出粮食后,会出现什么后果。
  饥饿的百姓只能往更南边跑,或者干脆抢劫那边百姓手里的余粮,要么就只能饿死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承乾不解的问。
  是啊,为何会这样?
  思来想去,天灾只是一部份原因,重要的还是朝廷决策失误。在本就千疮百孔,仓无余粮的这开国之初,还一心想要办太多事情。
  朝廷的初衷也许是好的,可却没好结果。
  “殿下,我们花了沉重的代价,明白了开国之初,大乱之后想要大治,只能尽量别折腾,与民休养生息是最重要的,让百姓留住自己的粮食。藏粮于民,远比聚粮于国仓更重要。”
  朝廷手里有钱有粮,就忍不住会有已经富足强盛的假想,就会忍不住想要搞事情,而不管是征战还是大兴土木,都可能带来的是系统性的巨大风险。
  大唐这还是打赢了突厥,灭掉了朔方梁师都,招降了代北苑家等,可这些胜利,没有给大唐立即带来好处,反而成了包袱。
  用兵费了钱粮,打下来后接收的这些地盘,安置那些百姓,都往里贴。
  “我们该怎么做?”承乾问。
  皇帝已经去洛阳了,虽然洛阳的宫室在当年破王世充后,已经拆毁了,可起码那里接收东南来的粮食要近的多。
  皇帝走了,百官带着家眷走了,贵族们也往南跑了,数万大军也走了。
  长安城最终留下来的,也就是万余人。
  “我们得自救!”秦琅望着南逃的人群,喃喃道,长安城还有一点粮食,可这点粮食少的可怜,就算只剩下万把人,也撑不了多久,一样还得依靠从关外运来的粮食。
  好在秦琅是有过救灾经验的。
  关键时候,只要拿出魄力来便不怕。
  皇帝车马远去,秦琅开始以留守辅佐大臣身份,以太子詹事、京兆尹、参政的名义,下达一连串的命令。
  立即征收清点所有能吃的,五谷和各种杂粮,以及其它一切能吃的,牛马猪羊鸡鸭鹅骆驼甚至是猫狗鹰雀。
  关闭所有的饭店酒楼,停掉所有的酿酒坊。
  甚至连皮革坊里的厂料子都要征收,这些东西以牛羊猪马狗骆驼等皮为原料,当然也还是可以煮的吃的。
  人饿急了,土都能吃,何况是皮。
  所有这些东西,全都征收起来,入库登记。
  然后做统一安排配给。
  粮食定量配给,粗细杂粮搭配。
  维持最低的需求水平。
  连战马、坐骑,都列入了名单,该宰杀时就杀,这种时候,也没有余粮来喂战马了。
  毕竟战马的消耗超过五个步兵,而一个步兵的消耗,若是精省点,能维持一家四五口人的勉强活着。
  一匹马宰杀了还能得到几百斤肉,连皮子和下水都吃掉的话,又能得到许多。
  特进、尚书右仆射李进赶了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