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5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6/1505

  上次他问过秦琅权力是什么,而今天又问出了法是什么。
  皇权和法律,这是统治者的核心两件宝。
  能搞明白皇帝的权力来源于什么,搞明白什么是法律,那么说明这个人已经触及到了统治的核心。
  或许对于无数的百姓来说,他们根本搞不清楚这两点。
  就是许多读书人,他们的书上也绝不会直接论述这些。
  不过对于秦琅来说,当年那些枯燥的理论课,倒是很全面的阐述过这些。
  何谓权力?权力其实就是利益关系的体现。
  而法的本质,其实就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具体点讲,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订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而在封建皇权时代,皇权是统治阶层的最高意志体现,法律说白了就是皇权意志的体现。
  皇帝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告诉百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而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受到怎样的制裁。
  孔子的学生曾问他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孔家说只须尊奉五种美德,除掉四种恶政就可以,其中四恶政之首就是不教而诛,平时不给人教育普法,到时却怪别人做错而去杀人,这就是虐,其是暴、贼。
  法律与道德似乎相同,但法律有强力执行,凡触犯法律的都不只是道德遣责,而是有具体的处罚惩戒措施,并有相应的机构来保证其执行。
  “法的宗旨,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朝廷和臣子百姓的安全与利益。法律通过明示、指示、评价、裁决、惩治等方式来维护法律,最终体现皇帝和朝廷的意志。”
  ……
  承乾听的是懂非懂,这样对法的解读,以前从没有人跟他说过,这个角度,把一个极复杂的事情,极简明的说了出来。
  让人有种拨开云雾见到了群山真面目的感觉。
  虽说有些地方还是不太理解,但确实让承乾茅塞顿开。
  “大理寺都是一群玩法的,他们有时就是过于钻牛角尖了,陷入了一心追求所谓看的见的正义里去了。”
  大理寺都是律法方面的精通人物,他们喜欢钻研条文,寻找漏洞,一心奉律法条文为真理。
  他们更信奉的是裁判过程的公平,法律程序的正义。
  而对于秦琅来说,虽然说程序正义,有时也很重要,但毕竟这不是真正的正义。律法毕竟是人制订的,所有的律法都会有漏洞,而律法应当是用来规范行为,惩治坏人的,但有时律法却反而妨碍了这一点,尤其是一些程序。
  所以当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相冲突的时候,是选择程序正义还是实质正义,秦琅认为身为大理寺这样一群官员来说,他们选择程序正义没问题,比如说他们如果审清楚这个村妇杀人案件,那么村妇在这个案件里,杀二十多个禁军确实犯法,确实当死罪。
  但是于最终正义来说,这样的依律裁决明显是触犯了最终正义了,有冲突矛盾的地方。那么做为拥有最终解释权的监国皇太子,当然应当做出正义裁决,而不是只顾程序正义。
  皇帝不是法律的执行者,相反,法律只是皇帝意志的体现,这是本质。
  说白了,法律只是为皇帝服务的,大理寺的那群官吏们也只是为皇帝服务的。
  承乾没想到,神圣的律法,居然是为皇帝服务的。
  “法律难道不应当是神圣的,代表天道?”
  秦琅笑了笑。
  “法律是规范活人的而不是死去的人,大唐的律法现用的是武德律,而武德律是继承的开皇律大业律,虽然说各朝律法不尽相当,但本质上来说,各朝各代的律法,其实都是由代表了贵族官员士族豪强地主们利益的皇帝,或是皇帝指派的大臣们制订的。”
  “所有的律法的本质,都是为了它所代表的利益阶层,所以你看到十恶大罪之中,一日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这头三条罪可都是触犯皇权的行为的,明白了吗?”
  若从本源上来说,法律的由来,是道德从最初的习惯演化而来,再从道德中逐渐演化成独立的法律,随着国家的出现,法律也随之强化。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最早来源,根源于风俗和习惯。
  “殿下当记住一句话,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低的底线。而法律,最核心的本质,其实都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意志体现。”
  虽然法律也是从道德中来的,但法律绝不等同于道德。
  这就好比虽然有的皇帝是得百姓拥护的,但皇帝绝不是百姓们选出来的。
  “我听糊涂了。”承乾道,“刚才我还觉得我已经懂了,可现在又晕了。”
  秦琅笑笑,“殿下只须知道,法律虽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但是也得尽量公平公正,否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现在村案杀禁军一案里,村妇虽杀了二十多名官军,但她是弱者,是为了自卫,她是让百姓们同情的,所以殿下完全可以特赦她,这能得到百姓大众的称赞拥护,至于那些死掉的禁军,他们死有余辜,殿下还应当深究他们的罪行,人死罪也不能灭,军官要夺职,禁军要夺去军籍,还要收回他们的勋田军田等,以敬效犹。”
第502章
  又是一年端午时。
  稻秧田里的秧苗绿油油,这是准备的中稻,春播没赶上,于是补一季。端午时把秧苗移栽下田,到中秋前便能稻苗收获。今年秦家有小半的地都种这种一晚稻,可在早霜来临前收获,起码能保一季收成。
  狂风夹着细雨,扑面而来,打在秦琅的脸上,他一夹豹子头马腹,喝了点酒脚步有些虚浮的酒鬼便一跳跃过水渠。
  在他身边,太子承乾扯了扯身上的雨披,感叹着天变的真快。
  一名年轻的村妇头戴竹笠,身着蓑衣,有些拘束紧张的站在风雨中。
  秦琅回头,叫了她一声,她哦一声回应,赶紧迈开脚步跟了上来。
  在这村妇张王氏的眼里,太子殿下那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是神仙般的人物,就算是卫国公,那也在民间是相当了得的,他既是宰相,又是大将军,还是除蝗天王,治疫痘神,还是能驱邪的门神。
  这样一个人,张王氏怎么都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能亲眼见到,更别说会被他亲自来监狱救下。
  “风大雨急,要不你还是上我的马,我们赶紧赶会路,找个地方避雨去。”秦琅对张王氏道。
  张王氏赶紧摇头。
  虽然她在杀那二十三名禁军的时候,拿着刀就跟杀鸡一样,一刀一个,手都没有颤抖一下。可是现在年轻的卫国公叫她同乘一匹马时,她却紧张的如小鹿乱撞。
  秦琅见她坚持,“要不你上马,我牵马,这路有些泥泞难行。”
  张王氏赶紧道,“这点泥泞没事的,早习惯了,田里做活时比这还滑。”
  秦琅只好做罢,夏天的阵雨就是这般,来也快去也快没有半点先兆,刚还晴空万里,转眼就是倾盆暴雨。
  张王氏一家被秦琅奉太子令从大理寺接出来后,本来秦琅要把他们安排到三原秦家来,这样也能照顾下他,避免今后生活受到影响。
  可谁知道一出大理寺监狱,张王氏的丈夫张承福便在家悬梁自缢了。秦琅不知道要如何评价这个一脸老实本份样的男子,明明都已经得到特赦出了监狱了,结果他却畏惧的自杀了。
  这是个懦弱的男人。
  张王氏发现丈夫自缢而亡,整个人都麻木了。
  秦琅帮着安葬了她丈夫,然后把人带回了秦庄,两个孩子送去了三原县学里读书,特意为他们隐去了原来的身份,以秦庄子弟的身份入的学。
  丈夫死了,孩子进了官学,张王氏跟着秦琅返回秦庄。
  全程太子承乾都以秦琅学生的身份参与解救张王氏的行动,只是年轻的他也没有料到居然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局。
  一切安排好后,张王氏一路沉默着跟随而来。
  家乡抛在了身后,儿子留在了县中,若不是那个今晚,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妇,相夫教子,男耕女织。
  大雨冲涮着张王氏,虽有斗笠蓑衣,可还是浑身淋的湿透。
  淋的如落汤鸡一般的张王氏,却反而有种痛快的感觉,只希望这雨来的更大一些。
  一处简易的路边草亭下。
  避雨的秦琅也是浑身湿透。
  “节哀。”
  妇人冲着秦琅一笑,也不懂什么应有的礼节,她望着那雨幕,也不在乎浑身湿冷,“解脱了。”
  这是个秦琅和承乾都没有料到的回答。
  “奴本是山中猎户之女,打小跟着父亲学习采药、鞣皮,后来由父母作主,嫁给山外的张郎为妻,十年了,日子普普通通,生了四个孩子,两个女儿小时夭折了,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普普通通的过完的……”
  直到那天一群禁军路过,他们调戏年轻漂亮的王二娘,丈夫却懦弱的连句反抗的话都不敢说,只知道缩到一边一声不吭。
  那个时候王二娘其实就很心寒了。
  最后她在给那些强盗般的禁军做饭时,用药材迷晕了他们,将他们全杀了。杀人时,她没想过其它。
  可事后,她解开被捆的丈夫,把他唤醒,他知道事情后却惊的再次晕了过去。王二娘再次唤醒丈夫,让他帮忙埋了这些尸体,丈夫却只知道一味的抱怨她会连累他。
  后来事发,王二娘很坦然的如实供述了,而丈夫却早就吓瘫软在地,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这是个懦弱的男人,没什么本事,对妻儿也说不上温柔好脾气。
  秦琅从这个村妇的眼里看到了点不一样的东西,她似乎变了。
  觉醒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