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1505

  “去吧。”
  等秦琅吃完了,都已经是半中午了,结果马周才睡眼惺忪的起来了,燕窝汤都已经冷了,马周问过是秦琅送来的后,愣了下,三两口喝完,也没洗漱便来到前厅见秦琅。
  “马先生呆的可还习惯?”
  “挺好。”马周坐下,打量着秦琅,“我听说咱们府上的牌匾做了三次?”
  秦琅笑笑,“不瞒你说,确实如此,我呢得罪了太子殿下,殿下一怒之下一天之内贬降我爵位三级,我现在已经不是翼国公,而是历城县开国公了,马先生若是怕受了牵连,倒是可以另择高就,我愿意送上盘缠。”
  马周倒不以为意的摆摆手,“这里挺好的,尤其是三郎你人挺对我胃口,我觉得这里自在。”
  昨天他来后故意喝的大醉,今早又故意睡到日上三竿才起,结果秦琅这个年轻人不但没有半分怪罪的意思,还对他这么客气。
  “三郎不后悔吗?”马周问。
  “后悔什么?”
  “你拒绝太子赐婚公主,结果爵位连降三级,还被免去数职。”
  “有什么好后悔的,我这人吧,肠胃不太好,吃不得软饭。”
  “哈哈哈。”马周听了不由大笑,“三郎还真是性情中人也。”笑过后,他才道,“昨日黄管家把家里的账房交给我了,三郎也是刚买下这宅子,如夫人也是刚进门,不过我喝酒之余瞧了瞧之前府上的开支帐本,有些混乱啊。”
  秦琅也是笑笑,“我也是刚出来立门户,这宅子也才买几天,家里好多人也是新买来的,肯定有些混乱,以后就麻烦马先生你了。”
  马周也不客气,并且直接提出了几点有用的建议,其一就是钱账应当分离,他做为账房只管账不管钱,家里应当还得有个内管事,专门负责管钱粮等,这样钱账分离既不乱,也不用担心有人动手脚。
  再一个,他告诉秦琅,现在府上是只出不进,他提醒秦琅要注意一下这方面,不能坐吃山空,手里若有钱,应当置办点田庄商铺之类的,这才是长远之计。
  “马先生这个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现在手里倒是没有半文钱了。”
  马周十分意外。
  秦琅之前是净身出户,买这宅子那都还是拿李世民的活动经费买的,李世民前后给了他八百两黄金,但这些钱都用来拉拢人手,并在举事时和事后做为赏钱全发下去了,他自己并没有留,他甚至把上次在平康坊剿灭青蛇堂时弄的那点外快都贴进去了。
  “那咱们府上的开支,找如夫人支取吗?”马周问。
  “那是她的体己私房钱,我一大老爷们怎么能拿她的钱养家呢。”秦琅摆手。
  “可是三郎你现在无官无职也没俸禄,没有进项啊。”
  “我不是还有爵位和勋官吗?”
  “爵和勋都没俸禄,只有永业田。真封爵位有食邑,但你的是虚封没食邑,至于永业田我昨听说只拔了共一千五百亩,还划在那朔方和陇右,而据说那地方现在还被突厥人和吐谷浑人占据着,因此这租子是不可能收上来了。”马周提醒道。
  “这么说来,我现在是毫无收入来源,且没有半点余钱家底了?”
  “确实如此。”
  秦琅不由的叹气,“看来我还是有点过余乐观了啊。”
  他现在都后悔昨天不应当在亲仁坊那么装逼了,可昨天都那般正气凛然的拒绝了今天总不好意思再去要回来,那也太丢面子了。
  还是想点办法自己赚吧。
第53章
魏征认证:昏君
  武德九年,六月初九。
  长安,皇城景风门外,永兴坊。
  太子詹事府主簿魏征在家中酿酒,一个大木盆上盖着稻草蒲团,魏征妻子裴氏掀开蒲团,露出里面一盆糯米。她伸手在那糯米酒糟中间挖出的小酒坑里蘸了点酒汁尝了一下。
  “有点酸了。”她摇着头对丈夫道,“这天气太热,很难把握,这酒已经坏了。”
  魏征坐在一边,却有点神色不思。
  “酒酸了,听到没?”裴氏喊道。
  魏征却只是嗯了一声,“酸就酸吧,起码命没丢。”
  “太子是明君。”裴氏有些感慨的道。
  “也未必,我倒更担心他会成为一个昏君。”
  “为何,你数次建议太子杀掉他,可他现在都没杀你,还授你为詹事主簿。”
  魏征叹气,“先太子就是太过仁德,或者说有些优柔寡断了一些,否则若听我谏言先下手,又岂会有玄武门宫廷喋血之变?又怎么会有兄弟手足相残,儿子幽禁父亲之事?”
  “你不要命了,还说这些,你应当烧高香感谢太子仁厚不杀你之恩。”
  魏征伸手也蘸了点酒汁,一尝之下无奈摇头,“只差了一步,这酒就酸了,先太子也只差了一步,结果不但天下没了命也没了。我这命其实不是当今太子之恩,是秦三郎力保下来的。”
  “哪个秦三郎?”
  “就是秦叔宝的儿子,十六岁就授勋上柱国、封爵翼国公的那个年轻人,真是后生可畏,不过我倒更是感叹他当日在东宫殿上对太子说的那番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极好,若非他力谏太子要大赦天下,并赦免我等东宫党人,那位早就把我弃市腰斩了。”
  裴氏一听是他,“原来你说的是那位两拒五姓女的秦三郎啊,你可能还不知道吧,这位秦三郎又拒了新太子所赐皇妹丹阳公主的婚事,如今惹的太子震怒,一天之内,连夺三职,连降爵位三级呢,现在已经不是翼国公,而是历城县开国公,并赋闲在家了。”
  “还有这事?”魏征还真是头回听到,“你看,这新太子哪有半点明君气象,秦琅如此心腹功臣,就因为拒绝他的赐婚,他就又是夺职又是贬爵的,岂不是寒功臣之心?本来赐婚是笼络功臣,可现在却反倒弄的功臣心寒了。”
  “容不得别人半点拒绝,非明君所为也。”
  “就因这事你就如此说也太武断了。”
  “这可不是武断,而是有根据的。一部史记,煌煌前汉两百年,早告诉了我们无数的道理,古来皇帝谥号,开国皇帝谥曰武,继位者谥文,这是为何?盖因于乱世中开创新朝者,莫不以武立国,是所谓马上得天下。然则马上可得天下,却不可马上治天下,刀箭能打下江山,却不能让百姓吃饱穿暖,不能使国库充盈,更不能令政治清明国富民强开创一代盛世。是以必然只有以武将打天下而以文官治天下,这是自古以来的政治之本。当今殿下武功赫赫,却是不假,可这却也是如今海内不定,国库空虚,无数百姓还在流离失所,生活不得温饱的现实根本。”
  “你知皇帝当初为何不选老二当太子?因为皇帝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与民休息致天下太平,能够有手段让朝堂安稳,政治清明的未来皇帝。新太子长于征伐,却疏于政事,不识庄稼,不识疾苦,更不知道治政之繁琐艰难。”
  “再者,统兵为帅者,靠的是杀伐果断,令行禁止,讲究直来直去。但是执政却不同,得广思集益各思其职,需要的是妥协周全甚至要曲径通幽。还有,新太子以宫变夺权,杀兄弟囚父亲,得位不正,其心必邪。纵然他有心纳谏,可六月四日之事,会是一根永远卡在他心间的刺,一旦涉及此,必不免心虚及起猜忌。”
  “有这心邪心魔,如何又能成为真正的明君呢?”
  魏征一番大道理滔滔不绝,裴氏却摆手道,“你不用跟我说你的这些什么帝王辅佐之术,我一个妇道人家听不懂。不过人家秦三郎既然救了你命,现在又被免职降爵的,你倒应当却好好拜访感谢一下。”
  “也对,这酒就别酿了,没有心思也酿不出好酒,你给我挑两坛子先前存的自酿好酒,我去谢谢秦三郎去。”
  裴氏道,“就送两坛子家酿,这礼物也太寒酸了点吧?”
  “怎么寒酸了?这长安城中,虽然不乏各种美酒,什么新丰酒、三勒浆、高昌葡萄酒等等,但真正的好酒可不是那些,真正的好酒是不上市的家酿私酿,每一坛酒都是极具用心,是真正的好酒懂酒人酿造的,这长安城里,我魏氏家酿可是与太乐署史焦革家酿并被长安酒客称为一等一的。”
  革氏酒与魏公酒确实极有名气,许多人都欲买而不可得呢,长安有句话,叫黄金一斗,不如魏公一口。
  魏征夫妻俩个一个小官能在长安居住,靠的可不是那点微薄的俸禄,他家酿的魏公酒可是为家里赚了不少钱。
  只是魏征心思不在此,因此酿酒不多,大半还留着自己喝了。
  提了两坛子魏公酒,魏征骑上那头毛驴,慢悠悠的往西城南永安坊秦琅宅而去,一路上他细心打量着这座长安城,经历了数天后,长安城已经慢慢的恢复了,东西两市每天午后也正常开市营业。
  大白天的也不再关闭城门坊门戒严。
  街上的行人也多了,只是大家的神色间还是比较紧张。
  这场突然生起又迅速结束的宫变,依然还是在百姓心中留下了很大的波澜,谁也不可能真当没发生过,甚至大家都还在担心着,什么时候又会再起意外变故。
  地方上的太子旧部,皇帝元从们,他们是否就都会效忠于新太子呢?会不会有人起兵要解救皇帝?
  魏征也在思虑着,他没有想过要做什么忠良之臣,甚至他并不认为自己是那种迂腐的儒士,他本官宦之后,可父亲病死任上后,他甚至都没能回到家乡,从小流落异乡,过着贫困生活,后来无奈之下去做了道士,隋末大乱后,他又投奔义军之中,再后来跟随李密降唐。
  初次归唐,他被授为从五品上的秘书丞,此后奉命去招抚山东,结果后来被窦俘虏又转做了窦建德的宫,窦兵败后他随李世民再回长安,这次被李建成请去东宫做了从五品下的太子冼马,兜兜转转官却越当越低。
  而现在他曾经很欣赏认为将来能成为一代仁君明君的建成被杀后,他却最终还是接受了李世民授给他的从七品太子詹事主簿之职。
  想着想着,一路来到了永安坊内。
  “找谁?”
  门房看到魏征来访问道。
  魏征抬头瞧了眼历城开国县公府七个大字牌匾,递上了自己的名刺。
  门房老仆接过,他因为守门因此是识的字的,可瞧了瞧,见这名刺十分简单,上面只有一个名字魏征。
  再瞧他衣着简朴,骑着头驴,又没随从,那门仆还以为这只是哪家的老仆代主来送名刺求见呢。
  “在此稍候。”老仆拿着名刺进去了,都没让魏征入门。
  府中前厅。
  无事一身轻的秦琅正跟马周在下棋,五子棋。
  “三郎,有人投刺。”
  门仆递上魏征名刺,自从宫变之后,秦琅便成了长安红人,每日前来投刺拜谒的人不计其数,既有豪门大族的也有落魄士子的,甚至是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人也经常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