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4/1505

  伏允的传令骑兵飞驰在青海湖的北岸大地,向沿途所有的吐谷浑牧民传令,立即撤退,带上一切撤离,向西撤,并要求他们将带不走的物资全都烧掉,甚至是把草都给烧了。
  刚产下的幼崽,直接杀死,扔入河里。
  伏允的传令骑兵,向所遇到的牧人们描述着一个可怕的景象,东边,唐人带着吐谷浑的叛徒党项人正在杀过来,他们所过之处,寸草不留,高过车轮的吐谷浑国男子都会被杀死,比车轮矮且会走的孩子留下来,被贩往东土为奴,那些还不会爬的孩子会被直接摔死,有的唐兵甚至用这些年幼的孩子烤了吃肉。
  而唐军主帅秦三郎,是个杀人魔王,最喜欢吃幼儿的心肝,活活的挖出心肝来用羊尾油煎着吃,撒上胡椒粉和孜然。他每天都要吃十副心肝,还喜欢吃人脑,直接挖开头骨,用芦管吸食活人脑……
  草原辽阔,可消息闭塞。
  对于许多牧民来说,平时除了自己的家族部落外,百里外都不会接触到其它人,成年男子们也许还会去打仗劫掠外出见见世面,可妇人孩子们,就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部落。
  就算是那些年迈而幸运活下来的老人,有些出征过多次,但其实他们见识也非常有限,就算有人去过凉州去过兰州鄯州岷州,但也很难真正接触和了解过中原。
  伏允传令兵的话,他们深信不疑。
  封闭堵塞落兵,既让这些牧民们有时很纯朴直率,但也是愚昧野蛮的,这些牧民们觉得伏允大汗肯定不会骗他们,因为有些曾经出征过的牧民,当他们去打仗的时候,攻入敌人的领地时,也经常干些烧杀抢掠的事情。
  甚至会有屠城屠村,有时在无聊的侵略中,也会以射杀那些汉人为乐趣,甚至比赛打赌等,所以他们觉得汉人肯定也会这样,甚至比他们更狠,因为东边的唐国更强大,那他们一定更狠。
  威吓恐惧,有时往往比真相更管用。
  伏允只用简单的唐人威吓,便让沿途的牧民们纷纷的逃亡。
  为了不让那些恶魔获得补给,牧民们把跟不上队伍的牲畜幼崽全都杀了,把一些老迈的牲畜也都宰着,剥皮削肉带走。
  骑上马,往骆驼身上装上帐篷家什,驱赶着牛羊,一路向西。
  越来越多的牧民们汇聚起来。
  曼头山。
  这里是吐谷浑名王家族之一,高宁王的封地。
  高宁王当代家主,乙弗阿豹,人如其名,长的犹如一只钻山豹,豹头环眼,雄壮威武。
  一名身穿儒袍的文士骑马过来,“大王。”
  阿豹忧心忡忡,“还有多少人马没过来?”
  “起码还有三之一。”文士回答,“唐骑随时会到,我们等不了了,先撤吧。”
  阿豹摇头,“人马是我们部落的根基,没有人口就没有地盘,也就没了部落。我乙弗部这些年一年不如一年,就是人丁越来越少,牲畜越来越少,我要是把那些人马都抛弃了,那以后乙弗部只会越加难以翻身了。”
  “我们汉人有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文士劝谏。
  但阿豹听不进去,他虽是吐谷浑名王,可实际上却跟可汗伏允不是一族人。伏允是慕容鲜卑人,十六国时,从辽东燕国迁来的,因为是慕容鲜卑部庶支迁出,来到西北青海,故此曾一直被更早到北的乙弗部称为阿柴虏。
  乙弗部也是鲜卑人,但他们是鲜卑乙弗部的一支。
  在五胡十六国那个动乱时代,他们比吐谷浑更早迁到了西北。后来吐谷浑到来,吐谷浑、吐廷、叶延,祖孙三代,在青海湖立足,不但打服了许多羌人部落,还把更早来这的乙弗等几个鲜卑部落击败吞并。
  乙弗部从此随着吐谷浑家族征战,三百年的时间,让他们几乎融入了吐谷浑王族,成为了吐谷浑十三名王家族之一,在夸吕统治的吐谷浑国最强盛时代,乙弗部也以人们的能征善战而成为吐谷浑最能打的名王家族,并曾经为吐谷浑夺取河西,控制河湟谷地。
  那也是乙弗部最风光的时候,夸吕大汗甚至直接把如今的鄯州廓州洮州等地分封给了乙弗家族为封地。
  只是吐谷浑的这般扩张,触碰到了北魏的核心利益,北魏几次大军征讨,最终数败吐谷浑,夺回了河西以及河湟谷地。
  乙弗部也损失惨重,尤其是北魏上党王长孙观后来一路追击到了此地曼头山,乙弗与长孙的北魏军在此决战,乙弗拼尽全力,但最后依然是长孙观惨胜,乙弗从此百年都没恢复过来。
  河西走廊,陇右河湟坐地这些沃土,他们从此没能再重返。
  乙弗部百年来以曼头山为家族大本营,就是要告诫子孙,知耻而后勇,盼有朝一日能够重复家族部落荣光。
  阿豹是个有雄心也有本事的乙弗当代家主,他袭封高宁王,继承部落后,积极努力,一面训练部落战士,一边还打造出了一支部落商队,去与东方的王朝边市贸易,他甚至还大力招揽一些中原的落魄书生,或是战乱逃人。
  隋季时,阿豹就招揽了许多陇右河西的士人儒生,并重用他们担任了自己部落的职事,授权他们为自己管理部落,还趁机招了不少汉地百姓,重金请来不少工匠。在他的努力下,乙弗部这些年算是实力恢复不少。
  之前的陇右之战,阿豹没出兵。
  伏允遇袭兵败,他也没参与。
  现在伏允从他的领地经过逃跑,要烧他的草,要他带部落撤离,阿豹很犹豫。
  多年的辛苦,若是这般撤退,那将会让部落元气大伤。
  更重要的是,阿豹经营多年,自认为如今部落也是兵强马壮,战士们勇武敢战,还有许多儒生文士出谋划策,他部落的武器装备精良,战马雄骏。
  他心里想要一战。
  蠢蠢欲动。
  他想要一场胜利,一场巨大的胜利,来重振乙弗家族。
  “可以不跑吗?”
  中年文士姓李,是隋末从河西逃来的,他曾是西凉王李轨的兄弟,对于李唐深怀恨意。当年李渊为稳固关内,先是假意跟李轨称兄道弟,然后约他夹击陇右的西秦霸王薛举。
  可当薛举败亡后,李渊便立即反目,约吐谷浑夹击李轨。
  最后还暗里勾结河西豪族安氏,拉拢河西豪强士族们,最后叛乱把李轨家族掀翻了。
  李轼是李轨的堂兄弟,家族倾覆,被迫流亡吐谷浑,后来遇到了阿豹,一心辅佐,只为向李家复仇。
  李轼比任何人都希望击败唐军,可面对着阿豹的询问,还是只能摇了摇头。
  “唐骑兵锋正锐,可汗都已经两败而逃,现在人心惶惶,而唐军却挟新胜之势,如雪海啸,不可逆也。我们不妨暂退,待其锋芒过后,再予反击。诱敌深入,然后绞杀。”
  阿豹却捋着钢针般的短须,眯起眼睛来。
  “这是曼头山,一百六十年前,魏主拓跋弘遣征西大将军上党王长孙观来攻,与我吐谷浑战于此曼头山,我乙弗部与魏军血战七天七夜不退,国王拾寅迟迟不到,那一战我乙弗部战死两万子弟……”
  “这笔血债记了一百六十年了,每代乙弗部族长继承家业的时候,都会被郑重的告之这笔帐,他们都希望将来有子孙能够收回这笔血债,能够以中土王朝将士之人头筑起京观,以他们的血浇灌这片草场,以此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让他们能够安息。”
  “太久了,一代又一代,一百六十年了。我怕再这样等下去,再也没有机会了。”阿豹说着翻起眼皮,目露精光。
  “李兄,帮我,我不想撤,我要在这里迎战唐军,要跟他们算这笔一百六十年的血债。”他越说越激动,“若是能在此击败轻狂的唐军,那么我们可以趁势反击,杀回陇右,夺取鄯州河湟之地,在那里牧马放羊,有那样肥沃的谷地,我乙弗部能迅速的恢复壮大起来。”
  李轼想了想,“大王,来的是秦三郎,整整两万骑,大宁王慕容顺也已经归附他麾下,率万骑随征。”
  “大宁王?慕容顺在中原做汉家狗时间太长了,骨头都早软掉了,唐人一来,他就马上跪下了。况且,他那个娘本就是汉人,慕容顺根本算不得正宗的吐谷浑人和鲜卑人。”阿豹对慕容顺非常不屑,“他来了,正好连他一块收拾。”
  “大汗在库山凭险而守,十万人马,依然一战而溃,大王三思!”
第586章
鹰扬
  “长孙校尉,前面发现许多吐谷浑游骑。”
  二十八日,大唐陇右北路军左厢前锋营骑兵抵达曼头山附近,越来越多的吐谷浑游骑的出现,让他们敏感的意识到有情况。
  前锋营校尉长孙冲,正是如今朝中刚刚加封为三公之司徒长孙无忌的长子,一位真正的贵公子,皇亲国戚。他姑母是大唐皇后,父亲是三公,自己还被皇帝钦选为三公主汝南公主的未婚驸马都尉。
  长孙冲以三卫侍官出身,释褐为千牛备身。
  这位贵公子家世极好,人也长的英俊,文武兼修,各方面都是极为优秀。但就算如此尊贵的身份,长孙无忌却依然还在为儿子铺路。
  去年陇右之战后,长孙无忌果断的给秦琅写信,然后把长孙冲调到了陇右。长孙无忌虽说已经做到了三公之位,可他一直有个心结,就是先前拜尚书右仆射,结果却只干了百来天,就被罢免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虽一直是李世民的心腹谋主,可却缺少军功。他的外戚身份,反而限制了他。为了避嫌,长孙无忌也只能憋着。可心里面,却还是不免留下心结。
  大唐的天子是马上打天下的,所以贞观朝也是最重军功的。
  长孙无忌自己没有带过兵打过仗,没有军功在身,所以他希望儿子能够有机会在军中锻炼,若是能够立下扎实的军功,则将来前途就更加不可限量,否则一个外戚身份,会让儿子的前途大受影响。
  北方突厥已灭,陇右刚打了胜仗,也是唯一还有机会立军功的地方,秦琅又是长孙家的亲家,更是政治上的坚定盟友,他还在陇右战功赫赫,将儿子托付给他自然是可靠的。
  长孙无忌给秦琅的信里倒也说的明白,让儿子过来是真正历练的而不是来镀金的,随长孙冲一起来陇右的,还有十几名长孙家族的子弟。
  说来,长孙家做为北魏宗室十族之一,家族曾经可是比如今的李唐皇族要风光强盛的多,李家虽然认了个十六国西凉皇帝做祖宗,可并不是很多人相信和认可,更多人认为李家不过是赵郡破落户,刚好姓李而已,只是后来北魏末年大乱,李家投身军伍,倒也借势起家。
  代北武川军头们入关中,割据一隅,拥立洛阳逃亡出来的魏帝,另立朝廷,李虎跟着宇文泰一起,最后居然还坐了天下。
  李虎也从一个代北军头,摇身一变成了名震天下的西魏八柱国家之一。
  而随着关陇集团连续建立西魏、北周、隋朝,李氏家族也因此强盛一时,倒是把曾经在北魏强盛百余年,七人封王,数十人封公,出过上百公卿的长孙家族给盖了过去。
  当年若不是长孙无忌父亲长孙晟死的早,家业让异母兄抢了去,把他们赶出家门,就算长孙家势不如前,也未必就瞧的上隋朝时的唐国公李渊家,更不会愿意把长孙氏嫁给李渊的嫡次子。
  北魏时的长孙家族,是风光而又强盛的,就算到了西魏北周隋朝时,也依然是代代人才辈出,公卿不断。
  不过长孙无忌眼光长远,知道就算是百年豪门,若子弟没有真正的功勋本事,家族也是难以为继的,光靠祖荫无法长久。
  长孙冲是嫡长,可更不能一味宠溺,否则将来是无法担任家族继承大任的。
  秦琅对洛阳来的长孙冲可没客气,问他想去哪?长孙冲倒也硬气,直言想去最前线,于是秦琅直接把他拔到了席君买麾下,从一个旅帅开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