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6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2/1505

  大雪纷纷洒洒,每个学士身上都已经落了厚厚一层积雪,看样子,他们估计是天刚亮就已经在这候着了。
  承乾跟在秦琅身后过来,一看这场面,脸都有些苍白了,遇到这群人,承乾真的是怕。赶紧滚鞍落马,上去见礼。
  秦琅坐在马上看着。
  承乾上前叉手躬腰拜礼,结果这些个家伙居然一动不动。
  太子请他们回宫,他们也不为所动。
  秦琅催马上前,一直来到了众人面前。
  “诸公!”
  秦琅在马上叉手,结果于志宁等看到秦琅,却个个怒目而视。
  这惹的秦琅也非常不快了,他冷笑了两声,“诸公,若我记的不差的话,某现在好像还是东宫太子詹事,并任崇贤馆学士领馆事,还是太子左卫率,总监东宫兵马,对吧?”
  太子左庶子于志宁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望着秦琅,“秦相公就这样骑在马上与我等说话,礼乎?”
  “诸公,我大唐制度,东宫置詹事府,设詹事一人,职掌何事?”
  众人不答,苏定方在后面道,“大唐制度,太子詹事,掌内外众务,纠弹非违,总判府事。”
  “我既然总领宫务,那么诸位身为东宫官,为何却不拜见长官?”秦琅又问。
  这就是以官夺人了。
  东宫是个小朝廷,李世民对于太子承乾寄望很高,所以很早就开始给承乾配备齐全的东宫官属。
  朝廷有尚书、中书、门下外三省,而东宫有詹事府、左右春坊这三个仿朝廷三省的府坊,除了太子太师太子少师等东宫三师三少这基本上是属于荣誉加衔的东宫职事官,真正统领东宫事务的就是这一府二坊了。
  其中又是太子詹事为主,相当于尚书令,太子少詹事相当左右仆射,而左右庶子则相当于中书令和侍中了。
  整个东宫官属,就是以詹事为主,哪怕身为太子左庶子的于志宁,也一样得接受秦琅的领导。
  东宫的府坊寺率等虽说是仿朝廷三省六部九寺诸卫设立,可说到底,太子终究只是储君不是皇帝,尤其是太子年轻的时候,东宫事务主要还是由詹事庶子等负责,而东宫事务,又不像朝廷的三省六部一样分权清楚,詹事对东宫事务的统领是很明确的。
  从李纲到裴矩,再到秦琅。
  东宫经历了三位太子詹事,两老一少。
  但都是皇帝亲自挑选的,秦琅离开东宫两年,这个詹事职位也是没有另授,只是一直以来都是由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杜正伦,和少詹事张玄素等一起统领府事。
  时间久了,还真忘记秦琅这个正统詹事了。
  国子监祭酒、太子右庶子、崇贤馆学士孔颖达跟秦琅关系倒还一直不错,见秦琅这个时候以官压人,便出来缓和。
  “右庶子颖达拜见詹事。”
  孔颖达叉手行礼,其它如褚遂良等崇贤馆学士,也便纷纷上前拜礼,这下于志宁张玄素杜正伦等也只好上前行礼。
  秦琅也不下马,就这样受了。
  “殿下回宫,诸位拦着宫门不让,殿下拜礼,诸位却不回礼,此又是礼乎?”
  于志宁见秦琅咄咄逼人,也不肯退让。
  他对着秦琅再次一叉手,“臣敢问太子殿下与秦詹事,为何昨日一夜未归?”
  承乾有些慌乱的道,“昨日秦相回京,孤奉圣人旨意,前去迎接宣旨,后来恰遇风雪,便在秦相府中留宿一夜。”
  “殿下随意留宿宫外,视宫中规矩为何物?”于志宁追问。
  秦琅冷哼一声打断他,“于公,这点小事,你管的未免太宽了些。”
  两人针锋相对,于志宁正经名门之后,他曾祖于谨乃是北周太师,有名的八柱国之一,鲜卑人,本姓是万忸于氏。
  于谨当年跟李虎并称八柱国,于家的家势可见一般。于志宁的父亲是隋朝的中书舍人,他自己初仕隋朝时,起家就是县令。后来遇李家太原起兵,便直接投奔到了李世民的麾下,参谋计划,后来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堪称也是李世民心腹谋士之一。
  继位之后,李世民便封他黎阳县公,拜中书侍郎,还授他散骑常侍,让他担任了太子少詹事,教导承乾。在秦琅不在长安的这两年,他被授为太子左庶子,实际上统领着东宫事务。
  李世民对于志宁是很信任的,之前有次宫廷宴会上,皇帝没看到于志宁出席,还特意询问原因,结果近侍回答说,这场宴会敕令召见的是三品以上官员,于志宁的中书侍郎只是四品官。
  于是皇帝还特召于志宁赴宴,并当场加封他为散骑常侍这个三品官。
  于志宁得皇帝信任,以中书侍郎兼东宫的太子左庶子,也是十分尽职尽责,生怕辜负皇帝,不但把东宫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但凡承乾有半点不对的地方,都要直言进谏。
  现在秦琅一回来,承乾居然就夜不归宿,这太过份了。
  今天早上这个阵仗,就是于志宁召集起来的,要给秦琅一个下马威。
  “秦相,这里不是陇右,这里是大唐东宫,不是你胡来的地方!”
  “放肆!”
  秦琅怒喝,“你身为东宫官属,太子老师,进谏规劝是你本职,可也莫要忘记上下尊卑,太子殿下身为大唐储君,岂容你这般轻视?某身为东宫詹事,又岂容你轻慢?还不退下!”
  “秦相,今日之事,责任俱在你,你若不能当面悔过,我等便要御前参你。”
  “让开!”
  秦琅一挥马鞭,催马上前。
  于志宁居然拦在前面,伸手来扯马头,这可让秦琅真恼了,还无法无天了。
  直接一踢豹子头马腹,豹子头可是在陇右打过几次仗的军马,立即就嘶叫一声往前撞,于志宁只是个文官,哪里真扯的住这年轻力壮的豹子头,一下子就被掀翻在地,摔了个四仰八叉,满身泥雪,十分狼狈。
  “全都退下!”秦琅一声怒喝。
  一众文臣大儒,面色大变纷纷散开。
  “如此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尔等却围堵着宫门,把太子殿下拦在此处吹风冒雪,想要谋害太子殿下乎?”
  这个指责一出,一群人都面色大变。
  今天跟着于志宁来,是想要压一压秦琅,可若真把太子殿下弄的冻出病来,谁也承担不起。
  众人纷纷让开,秦琅下马,拉着面色不安的承乾便往里走。
  于志宁狼狈的趴在地上,冲着秦琅背影浑身颤抖的喊道,“秦琅,我要弹劾你,嚣张跋扈,有辱斯文!”
第636章
逼宫
  嘉福门的一番激烈碰撞后,事情并没有结束。
  秦琅以太子太师、太子詹事之名,让东宫一众官属随太子到崇贤殿议事。崇贤殿在东宫内廷前区,位于丽正殿之西,在崇贤馆的北面。
  唐初的东宫太子地位高,权力重,从建成到李世民,再到承乾,无一例外。因此东宫官人选向来是资质高,待遇厚,堪称显职。开国之初时,李建成在中枢协助皇帝李渊处理国政,堪称是一个小朝廷。
  李世民短暂的两个月太子生涯,更不用说,他的东宫班底本就是天策府的班子,继位后东宫班底更是迅速接掌朝政。承乾八岁被立为储君,虽然年幼,可李世民却因为自身夺位原因,更加用心的加强太子东宫,本质上来说,也是要稳固自己的皇位。
  尤其是自南北朝以来,士族门阀强大,地方豪强遍地,战乱频繁,皇权面临着士族门阀的巨大威胁,因此南北各朝都很注重对东宫的加强,目的还是为了能够稳定接班,保护皇权传承。
  尤其是隋朝结束几百年分裂之后,内外矛盾越发剧烈,到了靠宫变上台的李世民时,他自身的位置越发不稳,就越发需要一个稳固的东宫,以免乱上加乱。
  从承乾被立储开始,李世民就精心的营造一个实力很强的东宫,东宫的地位再次被加强,不仅仅是名义上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班子齐配,官吏贤良,甚至让许多朝中宰相大臣到东宫兼职。
  说到底,从李渊到李世民,在对待加强东宫这件事情上,思路都是一样的,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为了稳固皇权,李世民这几年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打造一个亲信可倚的宰相群,以保障皇权的有效行使。而另一件事就是不断加强东宫班底配制,打造了一个小朝廷,目的就是保障皇权继承权的稳固性。
  因为太子年幼,虽然皇帝组建了一个超级完备的东宫小朝廷,随时可以监国摄政,甚至在为太子培养一个忠诚可用的班底,但总的来说,东宫虽然权挺大,可并没有威胁到皇帝,皇帝和东宫的关系,现在总体上来说,还是处于非常好的状态。
  皇帝对东宫十分信任,选入东宫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一时良选贤才,或是德高望重之老臣,或是年轻才俊。
  坐在崇贤殿里,秦琅扫视满满一殿东宫官,在场之人,无不是一时名望,或是德高望重之老臣、大儒,又或是年轻之才俊,天之骄子,能进东宫,那就是重点培养对象,绝不是来坐冷板凳的。
  不过秦琅却也记得,大唐开国之初一百多年,从开国到代宗李豫继位,这一百多年间,没有一个初立的太子最终能够继位。
  从李建成到李承乾,再到李忠李贤李弘,然后李重俊李成器李瑛,整整八个太子,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是大唐太子,而且都是皇帝立的头一个太子,结果都没当成皇帝。有的被废如李承乾,有的被兄弟杀了如李建成,有的被赐死,有的被让位,有的不明不白的病死。
  虽然有些人简单的把这归类于李世民玄武门开了一个坏头,但其实李世民还背不起这么大的黑锅,他开坏头是没错,可一百多年连续八位初立太子都无法当上皇帝,关键原因不在这。
  秦琅研究过一些原因,加上这世在大唐经历了这么多后,对此越发有些体会,说到底还是魏晋南北朝以来强大的门阀豪强势力的影响。士族门阀和地方豪强势力的强大,就意味着中央朝廷特别是皇权相对要弱些。
  而皇权受士族门阀的威胁,就意味着他们必然要寻求一个更稳固的接班人的需求,就跟草原上喜欢玩兄终弟及而不是父死子继是一个道理,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年幼的孩子是继承不了汗国的,只有那些强悍的可汗兄弟们才更能稳定的继承大权。
  南北朝以来,皇朝更替迅频繁,每一个夺得天下的王朝皇帝,都希望自己的皇权能够永固,可以世代相承,于是为了能够对抗那些强大的门阀豪强势力,皇帝就得不断加强东宫,培养出一个强悍的太子来,这样将来才能保证顺利接班传承。
  简单点说,就得人手要齐,人选要强。甚至到了激烈的时候,东宫不但要班子齐,人选强,最终甚至不得不打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种相对来说能更稳固传承的办法,皇帝有时不得不在诸子之中,挑一个更优秀能够面对四面环伺的门阀豪强们威胁的儿子做太子。
  唐初一百多年,正是士族门阀势力达到一个全新巅峰的时代,皇权不得面临着这些巨大的威胁,于是乎皇帝一面不断的加强东宫,使的唐初的东宫班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一面又不断的宫廷大斗,最终八位初立太子都没能当成皇帝,或被杀或被废或赐死或让位……
  历史上的承乾最后是被贬为废人后病死的,他的被废,可以说充分的说明了这个问题,李世民在承乾长大后表现出的越来越不合格后,便越来越倾向于嫡次子魏王泰,在嫡与贤之间,李世民犹豫挣扎了多年,最终还是废掉了承乾,虽然最后李泰也被一起废黜,反让嫡三子李治捡了个便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