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6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3/1505

  杨广对海西菩萨天子的称呼倒还接受,毕竟他确实崇佛,可倭王自称日出处天子,却说他是日落处天子,他就觉得不好了,一来日落处天子听着不太吉利,二来倭王有何资格跟他并称天子?
  杨广还特意派人询问倭国风俗,官员回奏称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天未明时出听政,日出便停理务,云委为弟。
  本来就很不高兴的杨广一听,倭王居然这么狂,以天为兄以日为弟,马上训斥其此太无义理。
  要知道中原皇帝号称天子,那就是天的儿子,你倭王却说天是兄长,那岂不是占杨广便宜,自认为是中原天子叔父了?
  从另一边讲,天子天子,君权神授,这是皇权统治的根基法理,现在倭人也跑出来讲天是兄长,这岂不是要乱?
  虽然第二年倭人又派来使者,这次还带来了推古女皇的信,称隋朝为海西有大隋,礼义之国。而自称为我夷人,僻在海隅,不闻礼义。说派来使者,学习海西大隋等等,绝不再提什么日出天子之类的,这才让杨广舒服了些,也派出了使者回访日本,前去宣旨册封。
  推古女皇和圣德太子遣使入隋,其实并不是因为要什么册封,因为他们一开始派使者来朝时,对双方的关系定位就是对等的。
  他们来使,主要也是因为当时朝鲜半岛的局势危机,杨广继位后,有意征讨辽东高句丽,而倭国早在没有史料留传只有传说的上古时期,就有神功皇后征讨三韩的传说。这个三韩,指的就是半岛上的土著辰韩马韩弁韩。
  到了隋朝时,半岛上此时已经变成了高句丽和百济与新罗三国并立的局面,百济和高句丽其实都是从辽东南下的扶余人建立的。
  只有新罗国才是当年的三韩之后。
  在隋朝准备攻打辽东的时候,倭国此时也还在岛上有自己的势力,他们占据了任那国,只是倭国虽说早就万世一系,一统诸岛,可实际上也一直是动荡不安,在苏我氏和物部氏还在为崇拂抑佛相争,并最后因为拥立新天皇而全面内战的时候,原本与百济结盟对抗高句丽的新罗,却突然跟高句丽结盟,安稳了北边后,胆气十足的出兵突袭任那,并开始陆续吞食诸城邦国。
  任那是倭人在半岛上立足的要地,失去任那,倭国就有被赶出半岛的可能。而倭国数百年来就一直有向北夺取半岛的野心,哪能甘心放弃。
  于是倭国想要发动反击,但又担心中原隋朝,这才派使者前来,目的还是想试探大隋的态度,想要跟大隋结盟,毕竟新罗与高句丽结盟,而大隋却要准备讨伐高句丽,敌人的敌人,自然是朋友。
  虽然倭国的思路没错,可惜他们没明白中原王朝一直以天朝自居,就算面对强大的突厥时,也都没放弃过这种观念。
  倭人来结盟,本是好事,但对于杨广来说,倭国只是小小岛夷蕃国,哪有资格跟大隋天子并称,那是僭越。
  后来推古天皇第二次来使,使者变狡猾了,他们把天皇的称呼改成了多利思比孤,其实还是天皇的音译称呼而已,只是欺骗隋朝的。
  结果杨广还真以为天皇已经臣服,于是国书称为倭王,或是多利思比孤王。
  后来杨广三征高句丽,倭国也乘机发兵渡海,进攻新罗,连夺新罗数城,迫使新罗王求和。
  而这一次苏我虾夷派堂弟苏我仓麻吕过来,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试探大唐对朝鲜半岛的态度,因为新罗国已经向大唐入贡请封。大唐武德五年,新罗就遣使入贡,请求册封。大唐武德七年,皇帝派使者入新罗,册封新罗真平王为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
  同时还册封了高句丽王和百济王,唯独没理会岛夷东瀛。
  在武德九年,李世民继位之初,新罗和百济上书告发高句丽南侵,李世民派使者朱子奢前往海东三国调停,高句丽被迫允诺与新罗修好。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先例在,苏我虾夷虽然已经在倭国各地征召两万五千兵马,准备渡海再度讨伐新罗,可也担心新罗向唐求援,到时唐朝插手干预。
  苏我虾夷希望这次遣使入唐,依然没有想过要成为大唐的藩属国,他们处于岛上,从没有遭受过灭国危机,甚至相反,一直还在朝鲜半岛上搞事情,一度把新罗打的求和,把百济变成了自己的藩属,天皇当的好好的,自然不想降为倭王当藩属。
  他想要的是跟唐朝结盟,条件就是与大唐一起对付高句丽,而他要的就是大唐不再干涉倭国与新罗之间的战争。
  可是今天大朝会上,唐天子的态度让他们很是忧虑,大唐对他们的到来不屑一顾,大唐想要的是宗藩关系,而不是什么对等邦交关系,这一点上,从隋炀帝杨广到如今的贞观天子李世民,都是一样的。
  “现在怎么办?我们总不能空手而回吧?”犬上大使问。
  “两万五千大军正在集结,准备前往筑紫,通过对马海峡,登上三韩半岛征讨新罗夺回任那地区,天皇和执政大臣还在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回报,我们怎么能空手而回?”苏我仓麻侣怒道。
  物部副使突然道,“我听说当年圣德太子使者得罪了隋国天子后,推古女皇再派使者入隋,一开始也是不得待见,后来却通过贿赂了隋国天子身边的重臣后得以改变,被安排见了皇帝。要不,我们也这样?”
  犬上立即道,“我听说如今长安城中,最得天子宠信的乃是皇帝女婿秦三郎,他即是皇帝女婿也是唐国宰相,还是位百战百胜的大将军,听说他偏还贪财好色,若是我们给他送些黄金和美女,一定能让他帮忙。”
  苏我仓麻侣听完,也不由的眼前一亮,“秦三郎,我自扬州登岸后,这一路过来也没少听过这位唐国天子宠臣的名字,好,马上去准备礼物吧。”
第650章
贞子
  “这是我们日本国最美丽的女子,特进献给尊贵的卫国公阁下。”
  平康坊,秦琅府上,日本大使犬上三田耜和副使苏我仓麻吕、物部连子跪坐在廊下。
  一个白纱遮罩了整个身体的女子立在旁边。
  秦琅端着茶杯,轻闻茶香。
  苏我仓麻吕见秦琅不发话,便对着那女子眼神示意,于是那女便主动上前,刚走两步,张超却已经一声轻斥,立时有四名秦家家兵上前,手按到了刀柄上。
  这四个秦府家兵,都是跟随秦琅打仗的亲军,有来自突厥的狼卫,有来自契丹的银鞍骑士,也有来自党项的武士,和来自西域昭武九姓粟特中勇猛的雇佣柘羯骑士,以及来自岭南的皮肤黝黑无比搞长跳荡击刺的昆仑奴。
  四人都是秦琅麾下最彪悍的勇士,只不过相貌确实过于凶悍了些,对于矮小的倭人来说,又太过高大,那个女子吓的直接浑身颤抖的软在了地上。
  张超见状,得意道,“不得轻易靠近卫公。”
  苏我仓麻吕明白过来,估计是这位大唐贵人害怕刺客之类的,于是赶紧告罪起身,“我们绝无他意。”他扶起那个吓坏的女人,掀开她身上的纱罩。
  秦琅有些好奇的放眼瞧去,后世倭国确实也出过不少美人,年轻时代的他,还曾经得到过那些老师们的启蒙。
  “卧槽!”
  当秦琅看清这位倭国美人的时候,还是没忍住脱口而出那两个字,这叫什么美人啊,矮小就不说了,毕竟燕瘦环肥各有所长嘛。可这个所谓倭国美人,头一抬起来,真是能把人吓死。
  一张脸煞白煞白,甚至脖子都白的,白到了肩膀。
  这还不算什么,毕竟涂脂抹粉嘛,其实唐朝女人也很喜欢抹,抹起来跟刮腻子粉一样,完全看不出底细来。
  可是问题是,这倭女不光是抹粉,完全就跟涂墙一样,厚厚的一层,太过份了。
  更加可怕的在于,她把眉毛直接剃了,然后画了个眉毛,不,是点了个眉毛,一边点了个圆点,秦琅也算见多识广,可根本不知道这该叫什么眉型。
  唐代女人也喜欢修眉画眉,有些女人甚至干脆剃光眉毛,然后便可以自由的画成各种各样的眉形,什么柳叶眉啊,远山啊等等,今天这个明天那个,但总的来说,剃眉画眉只是为了更加好看,没有为了更加难看甚至可怕的。
  那四位武士,也被这模样弄的有些变色。
  苏我仓麻吕还以为是这美人惊慌的样子惹秦琅不喜,赶紧对她道,“笑,快笑!”
  倭女强颜欢笑,笑露出牙齿。
  秦琅忍不住再脱口而出了一句卧槽。
  那一口大黑牙啊。
  让他一下子想起了曾经二十岁那年,曾经交往过一个贵州的女孩子,牙齿带黑。可那妹子也仅是有点带黑,这位却是完全的一口大黑牙,黝黑发亮,跟那位昆仑武士的皮肤有的一比了。
  昆仑武士看到那牙齿,愣了许久,差点以为遇到同胞了。
  “牙齿烂了?”张超忍不住问。
  长安城里其实不乏倭女,不少奴隶商贩卖来倭女,稍加培训,成为贵族名门家中的婢女,虽说不如新罗婢来的更受欢迎,但也算是奴隶中的稀有种。甚至连平康坊的红灯区里,也有不少倭女,可也没见过这种黑牙齿的啊。
  苏我仓麻吕做为倭国顶级贵族,倒是也比较有才,会数种语言,倭语百济语新罗语高句丽语大唐语都会甚至还会点突厥语占城语。
  听到疑问,赶紧答道,“这叫黑齿,是身份的代表。”
  按他所说,此时倭国习俗,贵族女子也习惯化妆,据说这妆容还是当年倭国遣使朝贡曹魏,得赐亲魏倭王之印后,使者带回来的中原贵妇们的化妆之法。不过秦琅相信,肯定学歪了。
  到了此时,倭国贵族圈子里,都流行化妆。贵族男子们也扑粉描唇,女人就更不用说,煞白的脸是基本,还要引眉和黑齿。引眉自然就是把眉毛剃掉,然后画眉。
  至于黑齿,则是用茶酒醋和铁浆弄出的黑水染黑牙齿,倭人认为,染黑的牙齿好看,且显得高贵,还不容易弄脏,也不知道是怎么得出的结论。
  反正,在倭国,如果不引眉、黑齿,女人连嫁人都难,就跟明清时女人不小脚,难找对象是一样的。
  也只有那些平民、奴隶女子,才不会引眉黑齿。
  按苏我仓麻吕的话说,他们是尊敬秦琅,才特意找了位高贵的倭国贵族女子献上。
  秦琅却大倒胃口,这倭女,看着真像是后世见过的艺伎模样,可这审美完全不能接受啊,若是半夜醒来,半睡半醒间突然看到身边一个这样的女人,那真跟深夜的恶鬼有些相似了,完全就是个贞子啊。
  “你们称这个为尊重?把这个叫美人?”秦琅恼怒。
  以他的地位,多少人排着队在门外想来送礼呢,各式各样的美人多不胜数,可却门都进不来,也只有皇帝赏赐的美人,秦琅才会收下。
  “卫公可是不满?”苏我仓麻吕不解,“这可是我们日本最美的女子了。”
  “日本?你们何时自称日本了?”秦琅冷笑两声。
  中原对岛夷们向来是称为倭国,或是东瀛,也有叫扶桑,邪马台等的,可日本却还从没有出现在中原。
  山海经中有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而另一本书《论衡》中说,“周时天下太平,越裳献白雉,倭人贡鬯草(鬯草就是香草的意思)。这都是中国最早对倭人的记载。
  当然,更加详细的记录,是在汉光武帝时,倭奴国派使臣朝贡,光武帝还赐了一枚印,汉委奴国王印,后来还在日本出土了。
  不过当时的这个奴国王,其实只是日本上百个国家部落中的一个而已,不能代表整个日本。到了三国时期,曹魏接见了来自大海对面的邪马台国,自称女王是卑弥呼,统有三十多个小国,大致位置其实就是在后世的九州岛上,实力挺强。
  魏国官员们当时对这个邪马台国很奇怪,哪里冒出来的?翻找书籍史料,找了半天,找到个倭国记录,当时就想,也别叫什么邪马台了,你们就是倭国,于是魏帝就大笔一挥,赐女王亲魏倭王金印一枚,另赐铜镜百枚。
  这时跟邪马台对抗的一个叫狗奴国的一看,也马上派使者跑到曹魏,请求册封,这让曹魏官员们又是觉得大受冲击,怎么还有这种国名。
  不过邪马台国虽强,但后来还是被来自关西地区的和国给击败,和国后来渐渐一统诸岛,传到此时,据说也已经历经了三十多位天皇,号称万世一系。
  而当年的邪马台国,也早被和国击败统一,成为了和国的地方豪强贵族,还有一部份邪马台人,则在海峡对面的三韩半岛上,保留了当年强盛时占据的部份地盘,后来也都归附于和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3/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