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7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3/1505

  那些伤残的,也要把地交给他们一直种到死为止,因此就算每年有不少阵亡伤残被俘等原因退伍减员,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土地都又能流回去再授。
  更别说府兵们当兵打仗,负担着那么大的经济压力,那是为了立功受赏当官去的,当一辈子兵,总有立功的时候。一旦立功,或受勋或给官,而勋和官都还要授永业田,这田就直接是可以传子孙的,死了也不退田。
  许多大唐男儿就是冲着这点去当府兵的,能得田授官啊,而这时代,田地和官爵那就是最大追求了。
  故此,理论上,府兵现有的田地,一批批的下来,只会越来越少,大量的军田会转变为永业田。
  朝廷必须不断的补充新田地才有田可授。
  而事实,现在朝廷就是因为没地可授才废除均田法,改承认私有制,推行租佃法了。
  王珪所说的维持原法,自然也就不可行了。
  好多人说唐朝的府兵制是兵农合一,寓兵于农,其实是说错的了。
  汉朝是全农皆兵制,真正的寓兵于农,一打起仗来,所有老百姓都是兵员,因此农民阶层也是武装集团。农民们也负担有打仗的任务。
  可从西魏开始推行的府兵制,其实恰恰相反,是寓兵于农制度,类似于曹操曾实行的屯田制度,就是武装集团兼职搞农业生产,而不是农民们兼职当兵。
  府兵制的核心,就是军人武装集团职业化,他们是一辈子兵,然后不打仗的时候顺便搞搞农业种植生产,就好比边疆搞军屯垦荒一样。
  最早府兵就是设立地团的,后来才并入州县民户管理。
  大唐全国搞了六百多个折冲府,就相当于六百多个武装集团,他们主要任务就是习武训练,练习弓马,然后分批到京师或是边疆去当班宿卫京师或镇守边地。若遇打仗,就得听从调令上前线或留守。
  在不影响这些本职的情况下,才种种地。若是影响到这些,地就只能交给家人们种了。
  经历隋末乱世的大唐之初,手里确实有不少田地,故此在先军政策下,点选的府兵都能做到足授一百零一亩地,同时也能保证选的都是那些中产以上家庭里的强壮者。
  故此贞观时期的府兵素质最高,战斗力最强。
  李世民也很小心的使用这些府兵,虽然战事不少,可基本上没乱搞,不像到了李治武则天时期,动不动就被歼灭个几万人,甚至十万人以上规模的被歼都数次,搞的府兵精华尽失。
  说白了,当府兵风险也很高,虽说前途不错,可就跟干工地,要垫资入场一样,没点雄厚的家底,哪置办的起那些装备,更别说常年累月的不是上番就是戍边要么就是训练,家庭生产其实都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可若是朝廷不能足授田地,以及打仗立功后不能给予足够的田地钱财赏赐,那么当府兵是很容易破产的。
  为什么从武则天夫妇时起,就有许多人宁愿剁手剁脚也不愿意去当府兵?还不是跟隋朝杨广征辽东时一样,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谁愿意去啊。
  这跟明朝时的粮长一样,本来小地主当个粮长,负责收下皇粮帮忙组织交粮,结果后来变成了承包一样,你手下诸户若有人没交够,你得先补上,有人逃了,你得补上,路上运费得垫上,有损耗得垫上,谁吃的消啊。
  汉代的全民皆兵制度,军费这块虽然也不用朝廷负担多少,可却很影响战斗力,毕竟农民本职是种地,哪有太多的精力去训练?
  隋唐府兵是寓兵于农,中产以上的富家健壮子弟终身兵,有空时帮着种下地,装备、训练各方面,都远强于汉代,因此战斗力更强。
  只是这种兵制,归根到底还是得有均田保障,以及保证上升通道的顺畅以及军功赏赐的刚性兑现,任何一点出了问题,那这个强大的府兵群体就会瓦解。
  正是得益于府兵地位的高,和良好的前景,才有人当府兵。
  “诸公,现在京师番上之南衙军,保持在三万六千人的数量,与北衙禁军大致相当。但是朝廷近年在边疆全面推行边军镇守之制,于幽云、朔方、陇右、河西、剑南甚至是岭南,都增设了许多边军,常年保持着很大的数量,如陇右就编设九军,常驻边军两万七千,全国边军加起来超十万之数,再加上番上之兵,基本上府兵得有三成保持在番……”
  大唐这几年已经不再是自守,而是积极进取出击。
  开疆拓土的同时,也使的大唐得在边境上保持强大的边防军队,过去府兵们轮流戍守,往往一番两个月就能换防,差不多一年就番上一次,两个月。而现在,边防驻守为主的府兵戍边,却无法两月一番,一来路途遥远,二来更替太频繁也更麻烦,所以现在基本上都是一年一番。
  甚至不少边将都提出,希望能够更久一番,因为更替频繁,会降低边军的战斗力。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现行的府兵制度,确实已经漏洞百出,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了。
第686章
挑衅者
  皇太子承乾忍不住问,“老师有什么好的办法弥补吗?”
  “殿下,国朝创立之初,府兵制确实很好,但如今时移事易,府兵制也难免跟不上形势了。”秦琅提议,“臣建议改革府兵制度,但为稳妥起见,建议分几步走。第一步,先缩减现有府兵规模,同时,将现有边疆镇守之军,改为移驻府兵。”
  把原本各地轮调过去边疆戍卫的府兵,直接给他们迁移户口到所在边地。
  但不授田,而是租田。边疆地广人稀,土地还是比较多的,不过按现行的土地制度发展,授田终究不能长久,故此现在就不再授田,而是朝廷于驻地边上租地给他们,也没什么口分田或是永业田了,直接租佃。
  这样边军一家子有地可耕,按亩交租就可,而朝廷不需要边军再自备武器衣粮这些,改由朝廷发军饷衣粮,朝廷负责武器驮马这些。
  这些边军就跟原来府兵一样,点选后就是终身制了,而且也不用再轮换了,就是职业兵,平时就拿粮饷,专门训练、镇守,闲时呢,则参与边镇的屯田,也搞搞生产,但不是给自家搞,给朝廷边镇搞,收获自然也归朝廷。
  本质上来说,跟现在长安的天子北衙禁军一个样,都改成募兵制了,能够更加适应边疆军事所需,保证边疆的防御作战能力。
  只是朝廷的负担增加了,募兵的开销比府兵要大,原本府兵们承担的那部份衣粮武器甚至驮马等,都要由朝廷来承担。好在朝廷自改革以来,税赋收入不错,完全负担的起。
  边军改成了募兵,京师的宿卫之兵,也全都改成募兵。
  北衙几万人本就是募兵了,现在南衙的三万六千番上之兵,也都改成募兵,以后就拿粮饷,不用授田也不必再自己负担衣甲等。
  而全国各地六百多个折冲府,则因为不用再承担入京番上宿卫和赴边疆镇戍的职责,所以也没必要再保持这么多数量,可以只保留一半左右。
  对于这保留的一半府兵,以后也不需要再自备衣甲粮食驮马等,这些以后都由朝廷负责了,朝廷也不再授他们田地,租田给他们,平时农时种地,闲时训练,若遇战时则征发出战,立功则有钱帛赏赐,也不再授田,若阵亡伤残等,也都直接给予钱帛抚恤。
  有功的录勋授官,一律照旧。
  裁撤的军府府兵,转为乡团,其所授之田地,转为租佃,闲时也展开一些集训,做为预备役使用。
  府兵以后当不了地主了,但是立功当官的机会还是有的。负担减轻了,授田和免税的待遇也没了。
  改革动作很大。
  “此事干系甚大,应当慎重讨论后再做决定!”房玄龄老成持重。
  “房公说的没错,我今天在此提议,也是希望诸公好好议一议,等商议出一个合适的方案后,再交由太子和陛下考虑。”秦琅倒也没急着就能定下来,毕竟他自己也只是有一个初步的方案。
  只是他毕竟也是打过仗的,知道现在的兵制,确实已经在拖大唐的后腿,到了必须要改革的时候了,现在许多问题还没严重,可等到真正严重时,就来不及了。
  “那就请诸公回去后都写一份关于府兵改制的建议书上来,到时再集中广益。”承乾把这话题就此打住。
  见到宰相大臣们都点头,他很是满意这种感觉。
  接着又道,“京兆府内无官邸,以往官员都是住在自己的私宅里,走班办公。衙门官吏众多,许多官吏是从地方调入,家眷在外,在京只能租房住,十分不便。”
  承乾提出要拿出两万贯钱来,在京兆府衙门后面,修建京兆府的官邸,供京兆府衙里的官吏们居住使用,不论官吏,都有住房宿舍,方便上班办公。
  魏征指出两万贯太多,修一座官邸用不了这么多钱。
  承乾解释说官邸不仅要安排京兆尹、少尹等官员,也要安排吏员们,按品级各有宿舍,最后还说这笔钱从东宫内库里拔派,不动用国帑。
  这么一说,魏征倒也无话可说了,毕竟人家太子用自己的小金库给京兆府官员们修官邸。
  “殿下,如此一来,只怕其它衙门都要羡慕京兆府了。”魏征道。
  秦琅站出来帮承乾,“京城百司衙门,哪个衙门也都还挺滋润的,我看可以让各衙都一起修官邸、食堂,各衙官邸也都照顾下低级的吏员们,尤其是那些外地来京的单身汉们,免的他们出去租房,出行不便。”
  “至于修官邸的费用,我看可以由各衙自己解决一点,也可以再由朝廷拔款解决一些,到时统一由将作监设计规划,工部负责安排施工建造。”
  秦琅想着,干脆就给长安的各部衙搞点自建房,官吏们没房的可以申请衙门宿舍房,衙门后面有地的就近建,没地的就建附近点。
  只要不离开衙门,便可以一直免费住在单位宿舍,对于长安那五六万的低级杂任、流外、胥吏们来说,这绝对是个大福利。
  毕竟长安大居不易啊。
  想想人家白居易一代大诗人,想在长安买套房,都是左攒右攒的攒了好多年才买了房子,好多年都只能先在长安郊外买个院子住,上下班极不方便。
  承乾一听,马上表示愿意从自己的东宫里特拔一笔钱,协助修这衙门宿舍。
  从修官邸变成修宿舍,魏征倒也不反对了。
  他出身底层,知道小吏们日子不易,若能建成这衙门宿舍,确实是一项仁政。
  前有关照贫困百姓的廉租保障房,现在又要开建衙门宿舍,魏征心里感叹秦琅确实脑子转的快,而太子挥金如土的样子,让他又不得不赞一声大方仁义。
  王珪倒是认为这样搞摊子很大,毕竟京城百司百衙,仅底层的杂任流外小吏等就有五六万之众,真要大建官邸宿舍,可不是小事。
  他担心这样会扰民。
  而秦琅告诉他,一切都以市场手段来办就好,虽由将作监设计,工部监督,但用到的材料,到使用的民工,全都统一招标采购和按市价雇佣,不但不会扰民害民,还要创造点内需,增加一些就业岗位,给百姓们创造点赚钱机会。
  朝廷、衙门和东宫各拔出钱来,虽说也是民脂民膏,但用在实处,也是解决衙门官吏们的居住大问题,而最后这些钱也都落到那些商家和百姓手里,转一圈,不也是拉动鸡地屁嘛。
  虽然王珪觉得这圈子绕的有些大,但做为大唐财政大管家的戴胄表态说,现在国库充盈,这点钱是小问题,王珪也就不好多反对。毕竟涉及到长安城五六万官吏们的福利,他过多反对,到时岂不是要惹众人之怒。
  “有劳老师回头拟一个详细的条陈,下次廷议时讨论,通过后再交由门下省颁令执行。”承乾有些兴奋的道。
  一件件事情都议的很顺利。
  “殿下,西域传回消息,铁勒契苾部莫何可汗契苾歌楞被西突厥肆叶护可汗突袭击败,兵败战死,其子莫贺咄特勤也战死,其落伤亡惨重,如今歌楞之孙契苾沙门随其母率本部败兵六千余帐,败逃到伊吾请求归附!”
  这个消息引的宰相们倒是很惊讶。
  “这个肆叶护也太过放肆了,这是公然无视朝廷的威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3/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