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7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2/1505

  他再三在兵部严申此事,可总有人屡屡再犯。也不知道是真脑子糊了,还是以为能在秦琅这里秀一秀文字还是书法。
  他要的是速度和准确,要的是效率,写个报告写万字,还毛笔行楷,这得浪费多少时间?
  还有的家伙倒是听话的采用了简洁的数字表格报告,但却龙飞凤舞,甚至有家伙跟他写了狂草,秦琅那个认的艰难啊,还得连猜带蒙。
  “对了,记的把这些不合格的报告,明天统一张贴在食堂,供大家瞻仰。”
  交待完,秦琅便收拾东西散衙下班了,虽然公务繁忙,秦琅可没有加班的打算。
  外面在下雨,家丁早已经准备好了带着他官衔的马车,侍卫们也都换上了斗笠和蓑衣,豹子头居然都披上了桐油雨披,装备比侍卫们的还好。
  看到秦琅出来,这家伙居然还有些不太耐烦的冲他咧嘴。
  坐上马车,张超也钻了进来。
  “我大唐宰相的待遇是越来越好了啊,出行有二百五开道,还有百人护卫,这四轮马车可真够舒适宽敞的,简直就是个移动的房子嘛。”
  秦琅也没理会张超的羡慕,大唐国力越来越强盛,这几年财政上更是好大爆,虽说李世民这人不太喜欢奢侈高调,只喜欢飞天配馒头低调的奢华,但对官员们还是不错的,登基五年,俸禄却已经三提。
  尤其是宰相们,待遇更是一升再升。
  每个宰相家里配备的防阁庶仆等护卫勤务都有上百,更别说宰相若有国公爵位或柱国以上勋官,还能开府置佐吏。出行还专拔有千牛卫的一百侍卫,负责随行护卫。
  就秦琅屁股下这车,虽然是秦家的车坊制造的,却是朝廷专门订制,专为宰相特别订制的高级四轮马车,这种马车车厢极大,车内可坐八人,车顶上还能再坐四个护卫。
  里面甚至能铺上床摆上茶几。
  这种马车不仅车身用材考究,技术上更是极为先进,拥有极高超的减震技术,以及牵引转身技术,甚至还有极强的杀车技术,坐在马车里面,如果是在长安城区内行驶,甚至能稳到倒杯茶放在车厢内茶几上,都不会晃出来。
  每辆马车上,还涮着精美的大漆。在这些马车上,大唐的漆匠们展示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标志,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也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
  工艺大放异彩,镂刻錾凿,精妙绝轮,这些漆工艺让秦琅都佩服万分,比后世的高科技都更具艺术美感。
  这样的马车,每一辆都无与伦比,行驶在长安街上,代表着帝国的强大实力,与皇帝对宰相们的无比荣宠。
  “你小子好好努力,将来也一样有机会出将入相,我大唐向来开放,落魄书生马周也能成为宰相,奴隶钱九陇、樊兴、马三宝也能成为大将军、国公,如我这样的寒门庶子不也官居一品?所以,机会是有的。”秦琅笑道。
  张超倒没被这鸡汤给灌迷糊,如今的大唐确实包容开放,不管是名门士族子弟,还是地主或佃农的子弟,都能凭科举或军功入仕,一样有机会做上宰相。但另一个事实则是满朝公卿,名门世族占了多数。更不用说,寒门难得出一个宰相,而佃农更没什么机会,工商虽也放开了入伍、科举的限制,但其它隐形的条件依然多如牛毛。
  就算十年寒窗苦读中了进士,没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支持,没有人脉关系,在官场也是寸步难行的,哪怕到了军中,也是如此。
  如今的军中更难混,早年开国之初,战事频频,天下未安,奴隶也能跟主人一起论功,但是现在再想出个奴隶国公,可就难于登天了。
  “我信命,我没这样的命,我家祖上十八代那都是卑贱的底层百姓,我爹那也是走了狗屎运,能跟着太尉,这才有了如今的护军之勋,虽说是视从三品,可是真正以勋官选官,却只能授从六品下职,还得侯选。”
  张超笑了笑,九转军功才得升护军之勋官,虽是视从三品,能享受从三品的一些待遇,可实际上这并不是从三品的官阶,既没从三品的职权,也没有从三品的阶位。
  只是相当于能享受从三品的一些待遇罢了,如果以勋官来侯选官职,那么就算是最高勋官十二转的上柱国,视正二品,但实际上也只能叙任正六品上的官职,前提还得是有空缺选上。
  而事实上,开国之初,大唐有严重的滥授官职,曾经最多一天就授了上万人散职。
  李渊起兵之初,打的是尊隋的旗帜从太原南下,一路上为收买人心,到处授给散职,不仅给来投的各路人马授爵授官授散职,连路上经过的城池村庄,也大量授给散职,甚至遣散俘虏的时候,一次性授给几千个散职。
  到了开国时,授出去的五品以上散职,都已经有几万了,既没任命书也没官印等,虽说是散职,可这些东西在杨广朝的时候是很值钱的,轻易不授,李渊却免费大派送。
  等自己建立了大唐后,李渊也发现后遗症了,没办法,又不好废除。于是他就把杨广称帝后废除的开皇时杨坚的散实官制又拿了出来,然后开始用散实职,再次拉拢人心,到处派送。
  可到武德七年时,不仅杨广八郎八尉的那套散职烂大街了,杨坚的那套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的散实官也完全滥了。
  满大街的大都督、大将军,甚至是上大将军,上柱国。
  当年在三国时可堪称一国之最高军职的大都督,此时却只成了队正、旅帅等小军官的散实官,汉代的大将军,此时也顶多就是个百夫长的散实官,而南北朝时最顶级的柱国,上柱国,也完全沦为了中层军官们的散实官。
  李渊也没办法了,杨广杨坚爷俩的两套官职都让他给祸祸完了,于是在武德七年,中原几乎一统的情况下,李渊下诏,把之前的散职和散实阶废除,统称为国初勋名,代之推出了新的文散官和武散号将军以及勋官体系。
  当年的国初勋名可以保留,但纯粹只剩下了一个名号,没了半点实际作用,朝廷给他们转为文散官或武散将军号或勋官,但却要降很多级转。
  散将军号为十阶,从辅国大将军二品到五品游击将军,勋官则从上柱国到武骑尉。
  散号将军是高级武官,但勋官却为视品,表面品级高,实际选官的时候却得降十二级使用,只授从六品上职。其实勋官就是相当于散将军的下阶,十阶散将军号与十二级勋官,构成了武官散阶体系,但又还有些不完整。
  总之,李渊在夺得天下后,翻脸不认人,提起裤子就赖账了,把当年滥授的散职、散实官统称为国初勋名,然后停止使用,重新搞起了一套散官、勋官体系。
  到了李世民继位后,把李渊还不完善的这两套官制,在秦琅等宰相们的帮助下,逐步完善,文武散官各二十九阶,停用了十散将军号,而是重定了二十九级的武散官,与文散官对应。
  并明确了散官做为官员的本品,以及俸禄标准。勋官则用来酬赏军功,或授予民爵,再次强调了视品授官的明确条件,实际就是再次把勋官贬值了。
  张超的老爹张铁枪,跟着秦琼南征北战,也算是屡立功勋的老兵,当年跟着秦琼投唐后,授的散实官挺高,武德七年后改官制后,录前后勋,授了视从三品的护军,但实际武职也才六品。
  还是秦琼当上太尉,陇右之战后秦琅特别关照,吏部录勋授官的时候,才转了从五品下职,还是在松州任职,又给授了个开国子的虚爵而已。
  张超跟着秦琅好几年,运气好也打了许多仗,野马台之战还假扮秦琅为帅,可现在也才是个视从五品的七转骑都尉,一个虚封开国男爵。
  就算有秦琅的帮助,可在官场上,他早就被打上了秦郎部曲的标签,这辈子运气好能跟老爹一样授给五品实职都不错了,还想出将入相,做梦吧。
第717章
夫人入京
  张超晃了晃脑袋,想都不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他们爷俩也是运气好,跟着秦琼爷俩,否则就以他们的出身,能捞个七八品武职就不错了。
  “三郎,刚我替你去领了俸禄了,这是单子你过目下。”
  秦琅接过张超递上来的单子,扫了一眼,便笑着递还给他了,“嗯,知道了。”
  “宰相的待遇是真好啊。”张超收回单子,目光停留在上面,羡慕的直咂舌,“这月俸杂使就三十一贯了,宰相每月还有三百贯职钱,一年可就加了三千六百贯啊。这还另有加俸,你这加崇贤馆大学士的加衔,每月还有一百贯。”
  张超手弹着这张单子,羡慕的啧啧有声的。
  武德时,宰相也不过每月十一贯俸钱,还包含了杂使钱等在内,可现在宰相待遇一加再加,优厚无比,一月三十一贯的月俸就不说了,偏还给宰相职另加三百贯的每月职钱,而拥有大学士、学士等衔的官员们,又还有一份加俸。
  按规定,大唐官员本品高于职事,官职前加行字,职事高于本品,叫守,职事若高于本品两品以上,则叫试某职,若本品与职事同品,则俸禄按行给。
  加俸则是给翰林院、崇贤馆、弘文馆、集贤馆这三馆一院的大学士、学士、直学士加衔的官员们,加俸的标准也是按行、守、试分三个档次。
  大学士的行守试分别是每月加俸一百贯、九十贯,八十贯。而学士的加俸则是六十贯、五十贯、四十贯。直学士的加俸,是三十二贯、三十贯、二十八贯。
  秦琅做为宰相,也跟所有京官一样,还额外享受餐钱补贴,宰相每月餐钱五十贯,比九品的两贯高出许多。
  “你每月还有酒十五斗,羊三十只,猪十头,牛肉百斤,柴薪一千二百束,炭一年一千六百秤,盐七石……”
  “禄米现在一年也提高到一千二百石!”
  “另外,还有额外的添支,米面绢绫绵羊、马料等。”
  “朝廷每月还给你三百傔人元随杂役的衣粮钱……”
  “添支没固定,这个月添支你得了钱三十贯,米三石,麦五石。学士们的添支差不多是你一半,对了,这个月还有支破,就是破例支给,据说好像是因为皇帝高兴,所以多给一个月的,发双倍,因此你又得了三十贯钱,米三石,麦五石,另外还给了春冬小绫各五匹,绢各十七匹,春罗一匹,冬绵五十两……”
  “别外,你的爵位,因已有世封实封之地,所以原来的食邑呢转到封地了,食封数呢,朝廷另按每户随月给俸二十五钱,你最近又得了加封,故现在是食实封两千户了,折钱每月五十贯钱。”
  “至于上柱国的勋,这个现在已经没啥好处了,一文钱也没的发。”
  张超在那里感叹着,当个宰相,那钱真是源源不断的从天下掉下来啊。
  秦琅现在每月本俸三十一贯,职钱三百贯,加俸一百贯,爵禄五十贯,另外年禄米一千二百石。
  这几个基本项就月入四百八十一贯了,还没算添支和破支,以及傔人衣粮钱、餐钱等,算起来,早超过五百贯了。
  五百贯啊,在长安虽然买不起一座豪宅,但买一座几亩地的院子,还是买的下了的。
  一月薪水一套房啊。
  何况秦琅在安南还有一个几百里的世封州封地,现在那里数万人口,秦琅还能得三分之一的税收。
  秦琅还有职田收入呢,宰相的职田是最高的,达到五千亩,虽说只能收租,标准是亩收六斗,一年也有三千石呢,比年禄还高的多呢。
  “天下文武官吏十万计,政事堂宰相却才几个?”秦琅笑着道。
  李世民大幅提升官员们待遇,当然也是为了笼络官吏阶层,从另一方面来讲,如今朝廷财政极好,各个衙门和官员们经手的钱财也多,若是不加薪,还维持着过去的那点俸禄,那官员们肯定会用手里的权力寻租捞钱,必然导致腐败滋生。
  所以适量的提高官员待遇,其实也能减少一点腐败的问题,李世民毕竟不是朱元璋,恨不得所有官员都自带干粮上班,这种想法根本就不符合人性。所以朱元璋哪怕历代以来对贪污惩治最严,动不动剥皮充草,可依然改变不了明朝腐败横行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权力与待遇的不对等。
  皇帝不肯给,官员们手里握着权力,自然会想着办法去捞。
  就如同朝廷不给底层吏员们发工资一样,那他们也要养家糊口啊,总不能真天天来做义工吧,于是才有胥吏猛于虎这样的事情,根本原因还是朝廷本身的政策,就逼迫着这些胥吏只能这样做。
  而大唐现在给官员们加俸禄,给底层吏员也提供了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甚至日子还能不错的薪水,自然就能把许多阴暗里的问题摆到明面上解决,虽然看似增加了开支,其实总体上来说,反而还更好些。
  要贪的人还会贪,可这就好比抢劫偷盗一样,如果百姓能有温饱,绝大多数人还是不会却触碰法律,突破道德的。
  朝廷的税赋、官营的收入,自古以来本就是供养宫廷皇室、百官,以及养兵为主,官吏们收入高了,不但能解决腐败高发的问题,也能让政治清明,甚至带动消费等,变相的加大流通,提高税收。
  但是相比起后来的宋朝,如今贞观官员们的待遇,还是有所不如的,宋代才是真正的官僚士大夫们的天堂啊。
  与皇帝共治天下,不杀士大夫,日子过的多潇洒,就算政治上犯大错,或政争失败,宰相们也顶多是外出知州等,到下面过点闲散日子,总不会担心家破人亡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