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7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0/1505

  秦琅却只是微微一笑,心知事情哪这么简单,就如安南大都护府长史李大亮屡次对红河上游的和蛮部用兵一样,武安州的秦家封臣们想对獠子部用兵,也是有利益的。
  “看上地盘了还是人口?”
  “地盘咱们也不能私占不是,就想抢点人回来,大家都缺人呢,庄园、作坊、矿山到处缺人,就是各家的坞堡里也缺下人啊。买还得花钱,总不如直接抢来的划算,攻破寨子还能顺便发笔财。”
  阿黄面对秦琅,倒也没隐瞒半分。
  李大亮近年数次对和蛮部用兵,已经在红河上游夺取了不少和蛮部的地盘,先后设立了七个新的州,地盘已经向北打到后世的云南境内,一路到了蒙自、建水那边。
  这事情还在朝廷引发数次争议,有人认为李大亮是没事找事,故意挑起边衅为了军功,但秦琅在朝中坚定坚持李大亮。
  李大亮一次次的出兵,其实主要目的,就是从和蛮部与獠子部手里,打通一条通往云贵高原的商路。
  这条商路,便是以红河为主干,然后在后世河口老街这里,转往西北而行,通过蒙自联通昆明、大理这两个云南的核心,再贯通剑南蜀地。
  这条商路的价值极高。
  从成都出发,往南经宜宾、曲靖(此段秦称五尺道,唐称石门关路),然后西行经昆明、大理、保山,可往天竺、骠国(缅甸)。
  另一条路线,经成都南下,过西昌、姚安,在祥云与东西古道汇合,(此段汉称灵关道,唐称清溪关路!)到保山后,可分为三道,其中一条正西经腾冲到印度,西南到缅甸,正南经临沧到缅甸泰国,经印巴转道欧洲,也就是史称的蜀身毒道。
  而李大亮想要打通的其实是安南古道,从成都南下宜宾,再经过入滇门户石门关(云南盐津),经朱提(云南昭通)进入汉阳(贵州威宁、水城),抵滇池(晋宁),渝水、梁水,到达胜休(建水),最后沿红河直通安南交州入海。
  这条沿哀牢山、红河谷的道路,是自古以南西南交通的天然通道。从东汉起,就由天然小道,变成了人工走廊,到了此时,更成了一条重要的商业要道。
  李大亮做为安南大都护府长史,又是交州刺史,他当然希望交州能做为云南甚至是剑南、黔中这些地方的商品进出口港,这样一来,交州的工商业能更兴盛,交州港的货物交易量也能大增,交州的地位也会越发重要。
  这也是曾经秦琅跟他商议过的扩大朝廷对云南黔中高原影响力的重要一步,和蛮部与獠子部堵塞这条商路,动不动拦路打劫,甚至是设卡收费,这种情况当然不能被允许。
  李大亮用了三年时间,对和蛮部发起了数次征讨,沿红河一路杀到了南盘江畔,沿路设置了七个州,建立军堡、驿站,派兵屯田驻守,移民垦荒,打通了这条关键的主干后,又疏通了数条分支古商道,使的现在剑南、湖南、黔中、云南诸地的商人、货物源源不断的往来这条商道上,最后交汇于安南交州,对于交州可以说是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只是和蛮部也不甘心放弃这颗摇钱树,何况他们不但丢了摇钱树,许多部落连自家世代居住的溪垌部落山寨都给丢了,哪能甘心啊。
  于是双方你来我夺,围绕着这条商道,也不知道死磕了多少次了。李大亮也烦了,数次上书朝廷,想要摇人,来干场大的。
  只是朝廷并不愿意对那天南之地派兵,总让他悠着点慢慢来。
第726章
进击的封臣
  这种时候,李大亮也没法子了,于是把目光放到了名义下自己治下的秦琅封地上,秦琅的那些封臣可是很彪悍啊,这几年不但把封地里的蛮子收拾的服服贴贴,獠子部几次进犯也没讨到半点好处。
  于是李大亮想喊他们一起上,可他们都是秦琅的家臣,不敢擅自越界,这是先前秦琅定下的重要规矩。
  阿黄这次送阿侬进京,就想来亲自跟秦琅商讨一下这个事情。
  “那獠子部跟左右溪的蛮子也没啥差别,要说差别,就是更野蛮一点。部落溪垌不少,不过真要打,他们绝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完全有把握收拾他们。”
  獠子部控制的范围其实很广阔,秦琅受封的武安州西北方向,后世的云南东南部,贵州南面,广西西面,越南西北部,很大一片地区都是獠子部地盘。
  差不多就是南盘江以南,左右江以西,盘龙江以北的广阔地区,这片连绵的群山河谷之间,在大唐的地图上,几乎是空白一片。
  这就是真正的蛮荒。
  獠子部跟和蛮部差不是以红河为界,而在和蛮部的西北,澜沧江与红河之间还有个濮子部,在昆明一带则是黑蛮部与白蛮部了,在大理一带,则是六诏为首的诸蛮。
  反正云贵一带,现在朝廷也只是设立了几个羁糜州,大片大片的地区,还都是空白的,都是这些西南夷啊南蛮子们的控制区。
  李大亮费力打通的商道,虽说是自秦汉时就已经开拓的,但都是些相当险要的小道,只能走西南的小马或骡驴,商队也是以马帮为主,驮运商货,根本不能通车。
  朝廷在岭南西北,也就是沿左右溪设立了一些州县,还多是些羁縻州,对于更西边的地区,实际上那就完全没有半点控制了。
  左右溪的蛮王,好歹现在还接受了朝廷的册封,地盘也设了州县,但西面那边的獠子诸部,踩都不踩朝廷,你大唐算老几啊,谁啊?
  西南夷们天高地远,占据山林险要,过着挺自在的原始而又落后的日子,平时喜欢窝里斗,偶尔也会成群结队的跑出山来打劫。
  但对上中原的正规军,他们其实从来没有半点优势,从周隋到唐,朝廷镇守西南的将军,经常杀的蛮子们鸡飞狗跳人头滚滚。
  如当年史万岁便曾征云南爨氏,便转战千余里,破三十余部,俘二万余众。窦轨在镇守剑南益州时,也是对獠人毫不客气,动不动就派兵征讨不听号令的蛮子,再多的蛮子都扛不住官兵的进剿。
  只不过虽然中原王朝每次都能击败蛮子,但蛮子们依山据险,朝廷用兵之后,也无法占领,待一撤回,蛮子们往往便又返回。
  “我们跟安南都护府联兵,打下的地盘归安南府,攻下的寨子,谁打下来的钱财人口归谁,我觉得这是个好买卖!”
  阿黄与秦用等都想干这票,甚至都已经连进攻路线都商议好了。
  他取出一副地图来,上面标有进攻线路等。
  “这是我们的甲字计划,我们沿穷奇河北上,一路向北进发,先打到高平,那里有我们的高平堡,可以为据点,扫荡周边数百里……”
  秦琅看了眼那简陋的过份的地图。
  武安州西北,一片空白,只有獠子部几个字,然后西面有昆州等字样,可秦琅却知道,这地图上武安州跟昆州(昆明)也隔的太近了,弄的武安州跟昆州也就比距离交州远一点。
  可事实上,武安州距离昆州太远了,实际上距离一千五百里以上,这还是算的最近的直线距离了,事实上以现在的交通道路情况,绕上个三五千里也不稀奇。
  “你们不是说现在武安州处处缺人,那还能抽的出人来出兵作战?”
  秦琅问,武安州可没有朝廷驻扎的府兵,只有秦琅的军队,分为封国军队和国公府卫队还有秦琅的亲军,朝廷给的卫国军队是三千兵额,国公府有亲事和帐内两府九百人,加上秦琅的亲军几百,其实也就不到五千人。
  对于现在的武安州来说,五千人,这差不多意味着封地内的大量青壮了,一旦他们出征,对现在的武安州来说,肯定影响极大。
  毕竟武安州并不完全是一个农耕州,他还有大量煤矿金矿银矿铁矿伐木厂造船厂陶瓷厂捕渔场等等,到处都是需要人手。
  “出境做战,跟守土做战,又有很大不同的。”
  “我们之前南下武安州虽然也打了许多仗,可你应当清楚,这一路本来就是岭南入交州要道,水陆便利,还有身后的左右溪蛮王们的支持,有交州在南面可接应牵制。但进攻西北的獠部就不一样了,那边山更高,林更密,路更小……”
  阿黄却提出了他们商议过的计划,“我们不是去攻城拔寨的,我们就是去抢钱抢人的,所以以突袭和抢掳为主。”
  他们的意思,完全就是捕奴队,所以人员不一定要太多,因此后勤上压力不大,百把人一队,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互相支援,沿河道山谷进发,沿途建立一些小要塞寨子,反正有机会就打,没机会就不打。
  真的是纯粹的打劫了,不以攻城拔寨为目的,也不以占领为目的,秦琅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你们打算出动多少人马?”
  “我们打算兵分三路,每路十队,每队百人……”
  三千人马,以封地的骑士、武士们带队,以他们的侍从、乡勇们为主力,也在太平港、交州港招募一批佣兵,还可以向侬家杨家等土酋,以及左右溪的蛮王们招人,反正有钱一起抢,有人一起分。
  “之前三郎你号令左右溪蛮王们灭了金龙垌侬家,还有江口垌几支人马,那些蛮王们可是大赚了一笔,所以我们要是再召他们一起,他们肯定也会很乐于响应的,我估计若是三郎你给他们去封信,估计起码能凑起两三万蛮部一起出兵。”
  左右溪十八个羁縻州,凑两三万蛮子当然不是问题,也不用管他们什么钱粮器械,反正大家全凭本事自己抢,一起出兵互相有个照应便是,抢多抢少各凭本事。
  武安州的秦家封臣们只要钱和人,其余的都不要,打下来的地盘,就是安南都护府新开排遣的疆土了,各溪垌可以效仿上次打下金龙垌一样,谁最先攻破寨子的,那等大家瓜分完寨中财富后,寨子和地盘就归谁,可设立新的州县,隶属于安南都护府管,也能当个刺史或县令了。
  这样的好处,左右溪蛮子没理由拒绝,甚至安南大都护府北面的不少羁縻蛮部也无法拒绝这样的诱惑的。
  诱惑对于秦琅来说也同样不小。
  地盘不敢奢望,他的封地是有界线的,做为世封之臣,哪怕是封在蛮地,也绝不敢轻易越界。
  但是抢人抢钱,尤其是抢人,对他诱惑不小,人口在哪都缺,尤其是武安州这样一块想要快速扩张,还想成为一个贸易商港,甚至是想要发展工商业的新兴地,人口永远是不够的,尤其是奴隶。
  买要成本,而且还不是有钱就能买的到人。
  獠子虽野蛮,但可以去交换别的奴隶。
  秦琅没有马上答应,这个事情终究是涉及到了兵马军队,而封地里最敏感的也正是这个,皇帝给了秦琅封地三千兵额,并不意味着他能随意动用。
  这还是要越界出兵。
  更别提可能还要召集左右溪及安南北部的数万蛮子,动作太大,他秦琅现在朝中也是树敌不少,盯着他的人很多。
  “这事先不急,我好好考虑一下。”
  如果真要出兵,也还是要好好运作一下,最好是让李大亮上书,以安南大都护府的名义发兵进剿蛮獠,出交州兵,然后召左右溪等羁縻蛮部出兵协从,再征调武安州秦家的封地兵马从征,这事就名正言顺了。
  “老黄,这次你带了多少棉花过来?”
  “去年按三郎你的吩咐,再次扩建了两个棉花庄园,总共已经种了千亩棉花,亩产惊人,达到了一百斤左右,足有十多万斤呢,这次我全都运过来了,这玩意就是太占地方了,这一路运过来,运费可是很高。”
  “亩产量才百斤左右?籽棉还是皮棉?”秦琅却皱起了眉头。
  “带籽的,那玩意籽太难去了,出棉率也低,一斤籽绵顶多能出二成棉。”阿黄报怨道,要不是因为这棉花织成的白叠布很值钱,阿黄觉得根本没种的必要,种起来麻烦,摘棉花、去棉籽,纺纱织布,都很麻烦。
  “太低了点,正常棉花怎么也得亩产三百斤以上,种的好产四五百斤都不成问题的,而且皮棉也起码能出到四成左右。”他虽然知道武安州那边的气候,并不是太适合种棉花,更适合种甘蔗,但还是在那边试种棉花,可这产量确实不如人意。
  若是再运到长安来,很不划算。看来自己得在那边再建一个棉花纺织厂,把棉花直接织成棉布,但还得先改进去棉籽的工具和技术,否则也不行。
  “三郎你特意让我运这么多棉花来干嘛?织白叠布吗?”
  秦琅却只是一笑,“不,军器监打算用棉花打造一款棉甲。”
  “棉花做甲?做棉衣取暖还差不多,做甲不是开玩笑吧?”阿黄差点翻白眼,那些轻飘飘软绵绵的东西能做铠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0/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