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9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4/1505

  秦琅在长安官吏中名声还不错,比较会做人,虽然也经常怼天怼地怼空气,但不是乱咬人,他在长安诸个衙门做守官,对待下属官吏那更是没的说,在秦琅手下做过官的,都会说声卫公大气。
  没人觉得秦家缺钱。
  别说五百万贯,就是一千万贯,大家相信秦家也肯定拿出来。那位卫国公可不仅是大唐霍去病,更是大唐的陶朱公、管仲啊,捞钱的本事,不,是生财之道极其了得的。
  大唐能有如今的贞观盛世,这里面也是有卫公治财有道很大一份功劳的,当初他那抑佛道兴工商改租庸定两税等一系列新政,才让朝廷能够扭转财政困顿的局面。
  “我倒听说是长孙皇后反对奢侈排场,认为要节俭。”
  大家一听,都竖起拇指,“赞!”
  对于这位长孙皇后,朝野都是一致的敬仰,都称长孙皇后极贤,正是有贤淑长孙皇后,才会有当今伟大的天可汗陛下,以及圣贤太子承乾,以及四贤王李泰兄弟俩。
  虽然长孙皇后的兄弟长孙无忌在朝为相,舅舅高士廉也在朝为相,但没有人认为是因为长孙皇后,而高士廉和长孙无忌这两人在朝中,名声也很好,政绩也了得,故此大家反认为这也是长孙皇后贤淑的一个佐证了。
  听说长孙皇后在宫里开办女学,甚至还编写女诫女训书,又亲自养蚕织布等,宫里大小开销都亲自管理,禁止铺张浪费。也是在长孙皇后的建议下,圣人同意大幅裁减宫中宫人数量,并定下新规,年过二十五岁的宫人,放出宫中,或让他们与禁军婚配出嫁,可听其自由返回乡里。
  这条可是极为人性,以前许多宫入选入宫中,基本上就是到白头也出不了宫的,一生无儿无女,到老孤独可怜。
  皇后还与许多贵夫人们出资建立了许多孤儿院养老院等,每年都要救济许多孤寡,因此在民间,说起这位长孙皇后,那都是要赞一声观音菩萨转世的。
  如果是她说要反对排场,那么圣人确实会听,秦家自然更会遵从。
  “公主没不高兴吗?”
  “咱们这位嫡长公主,可是与其母后一般的贤淑的,十分通情达理,虽未出嫁,却早就已经做了许多善事呢,长安圣母院你们知道吧,在长乐坡,原是长春宫,圣人特赐给宠爱的长乐公主,改名长乐宫。可公主却将其用来收养民间遗弃的女婴,收养在长乐宫中,并改名长安圣母院,如今圣母院里收养了三千多名被遗弃的女婴……”
  “都是被父母遗弃的可怜儿,好些还是疾病残废的,可公主都好心收养,请医用药,还请来女先生为她们上课,拔了许多名下的地,又投了许多钱,土地所得和经营生息,都用来维持圣母院的开销……”
  “原来圣母院是公主建的,以往还以为是朝廷所建。”
  “公主是不图名的,向来低调,所以这次大婚不搞排场,公主怎么会反对呢。”
  好几名青袍小官,都在那里感叹,卫国公真是人生大赢家,什么样的好事都让他碰上了。
  “以前卫国公独揽花魁,抢了咱们长安的女校书玉箫回去金屋藏娇,就让我等够妒忌的了,后来那长安有名的女录事鱼玄机也主动夜奔相投,更让我等羡慕,可如今想想,这些跟长乐公主一比,都不算什么,卫公前世莫不是菩萨转世?”
  “有可能。”
  几人感叹了一阵。
  有人道,“你们听说了没,最近吏部正准备抽调一些官吏去岭南呢。怎么样,你们想不想去?”
  “去岭南,那地方不是贬谪之所吗,烟瘴之地,还有抢着去的?”
  一名三十出头的男子道,“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搁以前,除了广交桂三州衙的官职,岭南其它州县的官职,确实都是贬谪了。但如今不比从前啊,自咱们卫国公几下岭南,尤其是现在,岭南大变样了啊。”
  “你们可知道我听我吏部同乡怎么说这次调任的?说这次是卫国公着急要人,还说这次调去的人,到岭南都会有重用。而且据说啊,卫公都说了,调去岭南的官吏,会提拔使用,甚至待遇优厚。”
  “怎么个说法?”几名青袍小京官都来了兴趣,长安城中,一个八九品的小官,那简直毫不起眼,甚至好些人因为俸禄较低,而要养一大家子人,日子还十分艰辛,毕竟长安大居不易,开销大,往来人情什么的也多。
  就算如今贞观朝官员待遇提升许多,他们这些小官终究在长安也是艰难的。
  “就是为了鼓励官吏们自愿过去,到了岭南会提拔使用,比如说老刘你现在是大理寺的八品评事,正九品职事,掌推按刑狱,但大理寺的评事足有四十八人,正九品的俸禄养你那一家十几口人,难吧?”
  老刘点头,他三十多岁,大理寺里做到正九品官,那也都是十分不易了,但这正九品的评事,确实也难混,同差事的就四十八人,想往上升,何其不易。
  “老刘如果你主动申请去岭南,那么你到了那边,很可能就直接给你一个从八品的职事了,起码也是升一阶使用,而且我听说啊,咱们京官现在是三年一察,干的好,考核上优,那么三年可能升一阶。但我听说到了岭南啊,如果表现好,可能两年就能提升一次,甚至能够越级提升。”
  “除此外,那边开出的待遇也极好,只要调过去的,大都督府会先给安家费、路费,置装费,甚至还给驿食券,沿路在驿站邮所使用。到了那边啊,还会有职田租,另外除标准的俸禄外,大都督府还会给补贴,起码是标准俸禄的一倍,甚至年节,还各有衣服布料、米粮鱼肉,乃至钱帛,每年终,公廨钱也会拿出一笔来做奖金……”
  “总之,到岭南去,那边一年的收入,起码是现在的三五倍!”
  老刘听的十分心动,“不太可能吧,这么多?广州大都督府这么有钱?”
  “嘿,现在谁不知道岭南有钱?你知道卫公去岭南,陛下给过特批,本来两税法地方两税收入,就是三分之一留州县,三分之一留府,三分之一上供国库。大都督府本就掌握着三分之一的地方两税收入,这笔钱粮是用来地方上各种开支的。”
  “而岭南近年大搞工商海贸,盐场、矿山开发也很了得,这些又是额外的收入,因此广府现在确实是非常有钱,这些钱除了修路铺桥建设港口码头,筑城修驿建军堡外,便是兴修水利、建设学校,救济孤寡了,当然,手时有钱,这牧民之官吏,当然待遇也就提升许多。”
  “我可还听说,卫公亲口说了,南下岭南的官员,只要干满十年,就还是可以调回来的。”
  不用一辈子呆在岭南,这很重要。
  几倍的福利待遇,快速升迁的通道,这些都让包厢里的一群青袍八九品京官们心动了。
  “真有这么好么?”
  “卫公你们还信不过?反正我是已经打算报名了,就等吏部铨选考核了,只要通过,我就收拾行李南下,拼个十年,我就不信这身青袍不能换成深绿袍。”
  绿袍是六七品官员袍服,六品深线,七品浅绿。
  十年,从正九品下的最低阶官员,升到六品官,其实已经不慢了,七八九三阶,又分正从四下,实际上就是十二级,正九品下到从六品下,相差了十二级。
  十年十二级,都已经能称的上是青云直上了,尤其是对他们这些没有什么背景靠山的小京官来说,去岭南,似乎就成了一条大道。
  “同去,同去!”
  “现在就去吏部报名!”
  几人也没心思继续喝酒聊天了,一个个激动的面红耳赤,别说十年浅青换深绿,就是换个浅绿也值得拼一把了。
  况且去岭南,那是去卫公手下做事,卫公的名声那是极好的,跟着卫公肯定大好前途。
  “走走走!”
第928章
驾崩驭天
  贞观九年春,长安格外的冷。
  大明宫中,太上皇李渊躺在温暖的宫中,却还感觉浑身发冷,冷的直打哆嗦。
  “火!”
  太上皇咆哮着,声音却没多少力气。
  尹太妃和张婕妤等围在旁边,一个个眼里都是惊惶之色,殿中其实已经很热了,甚至还特意又搬来几个炭炉,太妃们都烤的浑身燥热,贴身小衣都汗湿了。可太上皇盖着几床被子却还在喊冷。
  “圣人来了。”
  李世民一件明黄龙袍,神色担忧的进来,对迎接跪拜的一众太上皇嫔妃直接无视,径自来到太上皇榻前。
  “阿爷。”
  李渊还在那里发火,误把李世民认成了宫里的黄门,冲着他嚷嚷,“连个火都烧不好,拖出去杖毙了。”
  “阿爷,是我,二郎。”
  李渊睁大眼睛,打量他好一会,“哦,二哥来了。”
  “你来做什么?”
  李世民望着瘦的只剩下皮包骨的太上皇,突然有几分伤感,眼泪就止不住的落了下来。
  “二郎你哭什么?”
  李世民弯腰搂住太上皇,却是越哭越伤心。
  李渊在那絮絮叨叨,“外面又下大雪了吗?”
  “大郎和四郎怎么不进来?”
  李世民答应,“承乾和青雀没来,一会叫他们来。”
  “我不是说他们,是你大哥毗沙门和你四弟三胡,我听到他们到殿外了,怎么却不进来?”李渊手指着殿门口。
  李世民汗毛立起,回头望去,却似乎果见外面影影绰绰,心中一惊。
  “阿爷。”李世民惊惧。
  李渊却双目紧瞪着殿门口,“大郎和四郎说你在这里,不敢进来,你们兄弟又吵架了吗?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怎么总吵来吵去的……”
  “阿爷,你记得现在是哪年吗?”李世民问。
  “哪年?你问这个做什么,你怎么这么糊涂,现在是武德九年啊,二郎啊,朕以前确实跟你说过,将来把皇位传给你,可是朕思来想去,废长立幼,取祸之道,你大哥于开国也多有功劳,朕不能废立幼啊,你也别怪朕,更别怪你大哥,你大哥已经答应我,将来分封你于蜀中开国……”
  听到这话,李世民长叹一声。
  太上皇这已经是彻底的糊涂了,连贞观九年跟武德九年都分不清了。
  十年。
  十年前,太上皇还是天子,十年后,却已经瘦的脱形,甚至完全糊涂了。
  “大郎、四郎,你们等我跟二郎再说几句话。”李渊对着门口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