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9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0/1505

  大唐本来要跟漠北薛延陀打,没打成,然后跟辽东高句丽打,也暂时息兵了,想不到几年前才被打的亡国的吐谷浑,这么快又要跟中原开打了。
  “朝廷对吐谷浑的政策终究还是失误了,当初卫公定下的灭其汗国设置州县的办法,虽有些看来激进,但如果回想,反倒是最合适的了。”刘仁轨道。
  秦琅却只是笑笑。
  “谁也能说的准呢,吐谷浑终究几千里地,基本上就是个只适合游牧的牧区,西面有连绵数百里的无人区沙漠戈壁,南面是冰川雪山,都是人迹罕至,不适生存的地方。真正较适合我中原占领的,其实也就是东面的河湟谷地,青海湖东面部份地区,但是在上一次大战过后,朝廷已经把边境向西推进了三百里,实际上把这些适合农耕的宜耕宜牧的好地方,都直接划为了大唐的疆内。”
  慕容顺有大唐支持,为何还坐不稳大汗之位,为什么还会被手下杀掉?
  其实关键原因之一,还是伏允被杀后,吐谷浑不仅被一分为三了,更重要的是其最核心富饶的东部地区,那片唯一较适合农耕的地区,被大唐直接挖走了。
  失去了这块重要的农耕区后,不仅让吐谷浑连王城伏俟城都不好供应,更别说以后还想继续东出占领更肥沃的谷地,甚至杀入陇右地区了。
  慕容顺本就在吐谷浑没根基,没威望,他对大唐唯唯诺诺,大唐要割走那些地方就割走,他一句话也不敢说。
  甚至吐谷浑名存实亡,唐军不仅割走了三百里,甚至还在吐谷浑的青海湖周边也建立了许多镇戍、驿站,以控制青海道商路。
  这些都是让许多吐谷浑人难以接受的。
  回过头来看,李世民当初保留了吐谷浑,其实也并不一定就是错的,因为当时扶慕容顺为可汗,全其汗国,其实也就是让他当傀儡,表面上保全了吐谷浑,这样也能瓦解吐谷浑人的反抗之心。
  而实际上大唐却把最肥的一块肉先割下来吞进了肚,在吐谷浑汗庭的这面旗下,唐军依然能够轻松自由的在青海湖边要地上建立要塞、堡垒,依然能够建立一条直通西域的青海道商路和驿路。
  如果当初直接把吐谷浑废掉,改成青海道,设州置县,可能就得面临着吐谷浑人无穷无尽的叛乱反抗了,当年隋朝这样做过,也确实面对了那样的反抗,最终所设立的四郡名存实亡。
  李世民明显当初是吸引了教训的,搞了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把戏。
  所以如今看起来吐谷浑人终究还是反了,但实际上仅这几年的安稳,其实已经让大唐成功的把东面的那三百里地都消化了,而且就是青海湖周边,其实大唐也依然保持着很高的控制力。
  那些堡垒要塞,可不是白建的。
  别看侯君集现在撤回鄯州了,但武宁军、威胜军、金天军、广恩军、神策军、神威军,这些可都牢牢的还立在青海湖周边。
  伏俟城虽然暂时换了个主人,但这并没有让他们完全夺回青海的控制权。
  “卫公觉得侯君集能打赢这一仗吗?”
  “只要侯君集不是太蠢,这一仗当然能打赢,事实上,别说侯君集,随便一位从中原统一之战打过来的三品以上将军,都有能力打赢这一仗的。今日的吐谷浑可不是贞观之初的吐谷浑了。”
  刘仁轨点头,“也是,当初三郎那一战,可是把吐谷浑打的伤筋动骨了,这些年朝廷虽全其汗国,但也陆续从青海迁移出了不下二十万户了,更别说党项、白兰诸羌,这些曾经吐谷浑的坚定盟友,如今也都不再隶属他们。”
  “不要忘记乙弗阿豹!”
  “对,那可是你的丈人。”刘仁轨哈哈笑道。
  乙弗阿豹是鲜卑人,他是鲜卑乙弗部人,当初是比吐谷浑还早来西北的一支鲜卑部,后来吐谷浑建立吐谷浑,乙弗部也加入。乙弗部以能征善战闻名,骑射了得,十分彪悍。
  乙弗阿豹家世袭高宁王,是吐谷浑的名王家族。
  伏允死后,阿豹都督且末,又以诺曷钵都督鄯善,但以其年幼为由,由其叔父威信王慕容应代为都督。
  后来李世民还特意把诺曷钵接入长安,在宫中养了三年,因慕容顺说妻子思念儿子,李世民后来才让来朝集的慕容顺把儿子接回去,并就留在伏俟城中。
  吐谷浑虽分为四都督府,实际上西面的且末和鄯善是联为一体的,慕容应代诺曷钵都督鄯善,可在之前唐征西突厥时,随征战死,朝廷多加恩赏,然后让乙弗阿豹代领鄯善府。
  因此四都督府,其实是分成了三块,慕容顺都督青海周边,为西海都督,而尊王慕容承都督吐谷浑东南,为河源都督。
  乙弗阿豹威望高,且能征善战,他的一对双胞胎女儿给秦琅做妾,还为秦琅生了女儿,有这层关系在,他如今算是独领吐谷浑西面。
  他并没有跟尊王合谋。
  甚至慕容顺当初为儿子诺曷钵订了阿豹的小女儿为未婚妻,因此阿豹既是秦琅的老丈人,也是诺曷钵的丈人。
  尊王慕容承弑兄反唐,虽有吐蕃在后面支持,但吐蕃还隔着白兰、多弥、党项等,千山万水相隔,而吐谷浑虽有不少人支持尊王反唐,但如今西边的乙弗阿豹可不会跟他一起。
  所以说别看尊王闹的多欢,他现在的实力连当初伏允一成都未必有,伏允兵强马壮,几十万人马都被秦琅硬干趴下了,尊王现在闹腾,能有什么结果?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西域如今可为我唐家所有,尤其是天山以南诸国,现在尽为我大唐藩属,因此别说乙弗阿豹是诺曷钵的丈人,就算不是,他也不敢轻举妄动的,否则他一出兵东来,其老巢就要被镇西大都督府统领天山以南诸国,和西突厥的骑兵就要杀过来了。”
  这么一分析,侯君集怎么打怎么赢。
  除非他犯了什么非常弱智的错误。
  但侯君集虽说以前没什么大的战功,可起码跟着李靖学兵法几年,又给皇帝做了多年的侍卫统领,看也看会了。而他之前可还是在长孙无忌手底,硬生生的抢过平西突厥的大功的,所以说这人其实还是有些本事的。
  翻车是不太可能了。
  “如此说来,侯君集若打赢这仗,太子也算立有军功了。”老刘笑笑。
  秦琅却只能苦笑。
  承乾只要好好干,需要这样立军功吗?
  如今的大唐又不是开国之初,就算是大唐武国之初时,高祖李渊也很少让李建成出去领兵啊。
  太子需要的是协助皇帝治理朝政,管理军国大事,而不是统兵征战,前临前线,甚至是冲锋陷进,那顶多是亲王的事情,而不是太子的事情。
  窗外雨歇云收,阳光洒落。
  怕就怕承乾到了前线,还会继续瞎胡闹折腾,若安心的做个抚慰大使自然能蹭点功劳。
  可万一他又做死,那可是前线,刀枪无眼。
  但愿,这次不会再作吧!
第976章
小龙出海
  金色九月。
  青海湖一步一景,美的让人心醉神怡。太子承乾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离开长安,出这么远的远门。
  跨下是武德初时西域昭武九国中的康国当年进贡的汗血宝马后裔,拥有纯种的大宛宝马血统,高大而威武,骑在这样的高头大马上,看着那远处的祁连山,承乾一路发出开心的哈哈大笑。
  天空湛蓝清澈,四周雪山蜂聚。
  云彬圆柏林立山涧,苍鹰掠过天际,羊群在草原上悠闲的吃草,好似天上的云朵散落人间。
  离开了长安那个牢笼,他终于如同脱笼的鸟,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了。
  承乾骑着大宛宝马,还特意换上了吐谷浑王室的鲜卑服饰,连椎髻都打散,梳了满头的小发辫披着,他还弄了大金环挂在耳朵上,还在脖子上挂了几串玉石兽骨串成的项链。
  身上的绢绸也换成了皮袍子。
  手里挥动着马鞭,驰骋于草原之上,别提多自在了。
  九月,承乾溜出长安一路跑到青海,寻到了侯君集所在的鄯州湟水临洮军城,在度过了最初的兴奋和担忧后,洛阳一纸诏令送到,让承乾终于彻底松口气。
  皇帝并没有派人来把他带回长安或洛阳,反而是授了他一个宣慰大使的头衔,让他得以名正言顺的留在青海,甚至帮他把偷溜出长安的行为给掩盖了。
  侯君集对于他的到来,既惊讶也有些惶恐。
  不过在收到洛阳旨意后,侯君集也是态度大变,承乾催促着出兵伏俟城,讨伐慕容承,护送诺曷钵回去。
  他也想去看看那美丽的西海,甚至想登上湖中的龙岛,看一看岛上的青海龙驹,他还曾听秦琅说过,青海湖有一种美味的特产湟鱼。
  每年的春夏之间,青海湖里的渔鱼回游入湖各河内,甚至能出现遍河滩都是密集的湟鱼的壮观南面,而那边还有遍地都是的黄羊、野羚羊、野驴等等。
  棒打黄羊瓢舀鱼。
  秦琅跟他说这些的时候,那时他大约也就是十岁不到,两人关系正是最亲密的时候,那时的他非常崇拜年轻的秦三郎,觉得他才是自己的偶像,对待他,就如父兄一般信任。
  可是如今那个家伙却辜负了自己的信任,一见到自己失宠,就直接摞下东宫的差事,跑到岭南去了,整天只想着自己封地那一亩三分地。
  秦琅虽然还未过而立,可却老了,这家伙已经没有当年的那股子劲了。
  可惜现在来的不是季节,湟鱼此时还没到回游季节,此时都在青海湖里。刚到临洮军城后,承乾就跟侯君集提过想吃湟鱼,侯君集倒是立马就派轻骑奔驰数百里,跑到慕容承控制范围内的青海湖里捕来新鲜的湟鱼。
  味道确实还不错。
  不过承乾更想亲自在青海湖上泛舟撒上一网,或者是垂竿而钓,亲自捕几尾湟鱼,然后就在湖心岛上,架起土灶放上铁锅,捡柴烧火,煮上一锅鲜美的炖鱼。
  他忘忆中最好吃的鱼,似乎就是当年秦琅带他到秦岭终南山里,以捕捉的山溪杂鱼炖的一锅鲜,那味道至今难忘,虽都是些小杂鱼,但那汤鲜的啊。
  此后再没吃过那么好吃的鱼了。
  秦琅做菜的本事确实了得,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任何一样平平无奇的材料到他手上,总能做出美味的菜肴,甚至是一些野菜野草野虫子,他都能变成美食,这一点,承乾至今非常佩服。
  也许自己可以考虑一下,等将来自己继承大宝,坐拥大唐天下后,可以让秦琅专门给自己做做菜?
  想想秦琅到时顶个太尉或是太保这样的尊衔,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之尊,天天给自己做菜,想想也很痛快啊。
  远处,牛角号响起。
  那是侯君集统领的队伍,这些主要来自陇右、河西的士兵,装备着明晃耀眼的带大圆护的明光甲,高举着鲜艳的红色大唐军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0/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