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9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8/1505

  长期在山里劳作,造就了他们不一样的体质和韧性。
  甚至光着双大脚板,也一样可以在山里行走,这其实完全就是打小赤脚习惯了,脚底早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成了极好的保护层。
  环常苏很高大魁梧,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大环寨寨主的儿子,也是寨中第一勇士。
  虽然在这次秦琅举办的比赛里,没能得到一项个人金牌,但表现其实也还是很不错的,骑马射箭击剑划船游泳负重投枪等等,都是很了得的。
  尤其是这人身上有股子不屈服的蛮劲,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在比赛的最后一天,蛮子们基本上已经不想做无谓的挣扎了,比起来也是很随意,就是陪玩一样。
  可这环常威不同,屡战屡败,却一直能保持一颗不灭的奋斗之心,一直在尽全力拼搏。
  这是秦琅非常欣赏的一点。
  特意找他来边吃边聊,对这家伙的了解也多了不少。
  “你的饭量肯定不小,这么大的块头。”
  环常威倒也没拘束,虽然卫公的威名响亮,可这几天接触下来,他发现这位卫公其实与传说中的并不一样,他既不嗜血滥杀,也不是喜怒无情。反之,卫公人既年轻,且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一看就给人很好的感觉。
  更别说,身居如此高位,说话却从不咄咄逼人,总能让人如沐春风,就凭这,就能让他格外佩服。
  “我打小就比同龄的孩子饭量大,饭量是我兄弟们的几倍,一顿饭能吃好几大碗,我爹以前常说,我将来定是个勇猛的猎手、战士,他说能吃的才能长的高大,能吃才能有力气……”
  秦琅把烤好的乳猪推到他面前,还有白斩鸡,炖老鸭等数道菜,环常威道了声谢大块朵颐起来。
  “看着你吃东西,让我想到我来时,在龙江上坐竹筏,那船老大养的鱼鹰,它们捕到大鱼时那张嘴大吞的样子,跟你真像。”
  “哈,我小时候有个外号,就叫乌鬼。在我们这里,称呼鱼鹰就叫乌鬼。”烤的金黄的乳猪,环常威抓起来直接就扯下了半边后腿,塞进嘴就猛嚼起来。
  “乌鬼,鱼鹰是个有趣的动物,捕鱼的本事很强,它们甚至能够相互在水下配合,合力捕捉比自己还大上几倍的大鱼,有的啄鱼眼,有的啄鱼尾,有的叼鱼鳍,配合十分默契。”
  “当然,最让我觉得有趣的地方并不仅是他们捕鱼的本事,大自然中善于捕鱼的鸟类千千万,鱼鹰算不得最厉害的。可在那些善于捕鱼的鸟中,却唯有鱼鹰能够被人驯服,为人类捕鱼。一条小小的脖套,一个口哨,就能让鱼鹰随时听令下水捕鱼,也能把捕下的大鱼上交给主人。大鱼归主人,小鱼归自己,你说神奇吧?”
  常威很快吃完那大块烤猪肉,并不停歇的又扯起另半边猪吃起来。
  “我们居住在龙江和环江边上,大多习水性,而且许多人都会驯养鱼鹰捕鱼,鱼鹰驯养熟了是个捕鱼的好帮手,但幼时却要花费很多精力和耐心去喂养训练,尤其是它们只吃鱼。”
  秦琅点点头。
  “我听说许多野生的鱼鹰甚至都会故意把蛋下到人们居住的房屋周边,故意送给人类帮他们孵化喂养?”
  常威却摇头,“也许吧,但我觉得这可能只是部份巧合而已。”
  秦琅给常威倒了杯茶。
  “这龙江上的渔夫、鱼鹰,倒是给了我不少启示,鱼鹰虽然看似是被拴着的,卡着脖子的,但他们却选择了合作,与耕牛、战马、猎犬一样,成为了人类的伙伴。而许多更擅长捕鱼的鸟,也会被人类捕捉,甚至有人会专门寻找它们的蛋,试着孵化喂养这些幼鸟,但不管是捕捉的成鸟,还是孵化的幼鸟,都并不能成为鱼鹰一样的捕鱼帮手……”
  常威吃完了那头烤猪,开始吃鸡。
  “卫公想教我什么?”
  “我只是觉得这里面其实也蕴含着一种天道,你们大小环寨在内的龙江蛮,甚至是宜州蛮、柳州蛮、融州蛮,或说是整个岭南南蛮,你们或许就是这鱼鹰,而大唐就是那渔夫,这个比喻也许并不准确。”
  “卫公是想告诉我,我们岭南蛮子应当如那鱼鹰一样,认真听渔夫的话,为渔夫捕大鱼,然后就能得到小鱼吃了?”
  秦琅笑笑。
  “我是说,鱼鹰和渔夫,可以成为伙伴共存,而不一定得是猎人和猎物的关系。”
  “为什么就不能是人和鸟,分道而行,互不打扰的关系呢?”
  “因为两者都在这片有限的空间里面,所以说互不打扰是不可能的,要么是伙伴,要么就是猎物。”
  环常威放下了美味的白斩鸡。
  “我外号乌鬼,本就是只鱼鹰,如今也愿意做卫公的鱼鹰,我们寨子,也愿意做卫公的伙伴。”
  秦琅很满意这个答案,高兴的笑了。
  “我很欣赏你,经略牙军有个附属团结军,计划编为八都,每都五百人,你来,授你个都头,如何?”
  环常威马上放下手里的白斩鸡,退后几步,冲着秦琅就跪拜了下去。
  “我乌鬼环常威,多谢卫公赏识,从此刀山火海,在所不惜!”
第983章
太子
  承乾很享受亲自统领大军的感觉。
  千军万马尽在其掌握,滚滚铁流跟随他前进。不过事实上,虽然承乾认为自己是这支大军的统帅,不过皇帝授他的使职仅是抚慰大使,并没有让他统兵作战,甚至他都不应当跟随在军中。
  只不过这支军队真正的统帅侯君集是他的老丈人,侯君集对于年轻太子的要求照顾的无微不至,甚至很多时候都不用等到太子张口,他就提前把事情办好了。他不仅让太子感觉他就是这支大军的统帅,甚至还要为他到处张罗着美人、宝马,甚至是那些可以帮太子狩猎的猎犬。
  蓝舌头的松狮,体形巨大的獒,还有体形细长的关中细犬,一路过来,侯君集为太子殿下搜集了上百条猎犬。
  还有猎鹰。
  鹞子、老鹰、雕,甚至还有产于辽东的海东青……
  承乾感觉自己在统领千军万马,还经常也披上金灿灿的华丽铠甲,系上那猩猩红的织金披风,策马在军中。
  只不过大军行军路线、辎重补给、沿途休整、安营扎寨,甚至是派出斥候侦察等等具体的事务,这位太子殿下是一概不参与的。
  或者说,他既不太懂了无心参与这些小事情。
  他只盼着能够早点遇到吐谷浑的军队,好指挥千军万马灭掉他们,也赚一笔军功。
  可出了鄯州后,依然没见到吐谷浑人,虽然偶尔会遇到一些屯堡、部落,但侯君集告诉他,那些是他舅父赵国公长孙无忌的海宴州世封地上的领民,多数是从长孙家从中原等地移民过来的,也有部份是当初圣人下旨从吐谷浑或是党项等地迁来的,还有些本来就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羌氐。
  这些人如今是实实在在的大唐子民,是编户齐民登入朝廷户籍档案的。
  大雁在天空飞过,看着地面的那乌泱泱的人马,迅速的变换成了人字阵,鸣叫几声,加速离开了这里。
  承乾纵马追出去,对着雁群张拉放箭,结果大雁拉了几泡屎留下,仓惶而逃。
  “侯帅,你来!给了那哇哇乱叫的野雁,中午炖大雁吃。”
  侯君集有些为难,他虽然勇悍,是个很彪悍的骑将,马槊用的不错,虽说不能跟尉迟恭秦琼程咬金这些人比,但也能算上一流的马槊高手了,但提到射箭,这就是侯君集的一个痛点了。
  他经常被人耻笑有三,第一就是不识几个大字,第二是箭射的极臭,别说马上骑射,就是让他站桩步射六十步靶,都有时会脱靶,第三就是他两拜宰相却都没有什么文治武功,不配。
  太子让他射天上飞的大雁,这就是为难侯君集了,飞那么高,他根本射不中。
  “殿下,大雁飞远了。”
  侯君集只得如此道。
  承乾瞧了眼侯君集,才想起来他的箭术极臭,于是也只好调转马头,“算了,饶这些禽兽一命。”
  重新回到队伍,承乾瞧着路边那些零散的毡帐牧人,“我阿舅堂堂宰相,怎么封地却经营的这么差?我记得秦琅岭南武安州的封地,那可是一年一个样,据说如今人口都破十万户了,在籍人口快突破百万口,秦琅每年坐享武安州三之一的税赋收入,可是不止百万贯的啊。”
  侯君集心想,这天下也就一个秦琅,就一个武安州而已。
  不说秦琅当初是如何走了狗屎运得到武安州的,就说在当初授封的时候,武安州也确实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岭南蛮荒的一块山海之间的破地,在籍人口不满千,更别说当初四面都还全是蛮子,整个岭南当初都还是羁縻状态。
  那个时候就是皇帝也没料到,随手划下的一块地,如今会这么值钱啊。
  谁能想到,岭南能够这么迅速的安定下来呢,当初岭南的冯盎等土王势力,可是一点不比什么黔中云南的那些蛮王弱的。
  更别说,那时的皇帝和朝廷,也没料到海贸大兴,能够为岭南带来那么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啊。
  种种原因,让秦琅占了朝廷大便宜,他的封地如今在异姓功臣里那是最大的,甚至也能称为最好的。
  不过也是秦琅有本事,当初眼光好,拿到这块破地后,立马把全部身家投进去开发,更别说秦琅还搞出了什么再分封的骑士采邑这玩意,靠着这一招,从中原招去了多少门阀世家豪强勋戚家的庶子、旁枝。
  秦琼的庶子,带着一堆的庶子,跑到岭南瞎折腾,带去了多少钱财、人口,折腾来折腾去,打蛮子开矿山建屯庄招移民兴工商开海港,不出十年,硬趁着海贸大兴之风,给起飞了。
  如今皇帝都悔青肠子了,但又能如何,还能自食其言?
  皇帝能做的也只是更加规范,不再给秦琅往外扩张的机会,甚至提前结束了秦家的开拓自治,立马派出了朝廷的官吏过去接管治权,甚至是驻防屯兵等。
  这可是独一份。
  相比之下,赵国公长孙无忌虽也是宰相,还是天子宠臣,皇帝的大舅哥,当初这海宴州封给长孙,那也是极不错的一块地了,湟水谷地,可耕可牧,百里之封,地盘也不小。
  还特别从党项、突厥、吐谷浑等诸部迁移了上千户人口给长孙无忌。
  朝廷还特别在长孙的地盘上,建起了神威军,筑城屯兵,帮这大舅哥解决安全问题。
  要政策也是给政策。
  可长孙无忌的封地到现在,经营的也只能说是刚起步,户不满三千,人刚过万。
  又还靠着朝廷开设的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必经之路上,可依然发展缓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8/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