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807

  陈胜先是一愣,而后眼睛一亮,点头去了。
  吴争这时看向远处,那辆马车前的三个人影,轻轻叹了口气,走上前去。
  “周公子,想必已经知道了吧?潞王朱常淓在两个多月前就已经降清,杭州府你们怕是去不得了。”
  周世民的脸色很复杂,有惊恐、绝望、沮丧、激愤,但更多的是茫然,对前途的茫然。
  吴争能理解周思民,去无路、归无途,便是绝境。
  “周公子还是再想想,另外找个投靠之处吧。”吴争说完,轻叹一声,便待转身。
  周思民突然道:“难道大人就不能带上我等一起前往金山卫?”
  吴争一愣,道:“周公子想必应该听到,金山卫十有八、九已经落入鞑子手中,而这么多人接近金山卫,想不被鞑子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公子三人如果避往村落,或许有一丝生机,可跟着本官,怕是绝路。”
  周思民愤声道:“大人心中,不过是怕被我等拖累吧?”
  吴争被周思民这话说得又是一愣,扪心自问,自己在关心他们之余,其实也确实有此意。
  带着这三人,目标太大,士兵们能做到令行禁止,这三人不行,特别是还有一个女人。
  “大人,带上我们吧。”郑叔跪下恳求道。
  小蛮突然从身上拔出一把短剑,擎在手中道:“大人,若真到了绝境,请大人相信,奴婢绝不苟且偷生。”
  吴争心里有些震动,一个丫头,能如此决绝,还真出乎他的意料。
  周思民冷冷地看着吴争,“大人若怕我等拖累,那就请大人在此杀了我等,也好过落入鞑子之手,羞辱而死。”
  吴争被激得没办法,只能点头道:“也罢。既然如此,你们想跟就跟着吧,不过本官无法保证一定能带你们逃出生天。”
  周思民淡淡地说道:“生死由命,真到了该死的时候,大人不必为我等劳心。”
  ……
  两天之后,吴争带着大队人马,到了离金山卫约二十里处的一个山坳。
  之前派出去的斥候也回来禀报。
  金山卫确实被清军占了。
  而且有两牛录的鞑子驻守。
  吴争心中悲鸣,霉运依旧伴随不退。
  斥候报告,已经找好了几个船老大,他们听说是明军要突围,个个都愿意出海。
  金山卫港口也有一百鞑子镇守。
  港口在金山卫所右侧,距离约五、六十里地。
  也就是说,如果金山卫鞑子得知港口有变,前往增援只需半个时辰,骑兵就更快了。
  好在斥候报告没有发现鞑子骑兵。
  吴争和陈胜还有小安、二憨商议之后,确定了两个方案。
  一是分一部前往金山卫佯攻,吸引金山卫鞑子主力,然后自己率主力攻入港口,能胜最好,不能胜则趁乱上船离开港口。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必定可以逃出一部分,但弊端在于,前往金山卫佯攻一部将无生还的可能,港口也会牺牲一部分。
  第二个方案就是将之前的鞑子军服装备派上用场,由三、四十人乔装鞑子,其余人扮成被俘明军,混进港口,骤然发难。
  这方案的好处是,厮杀到最后能活下来的,都可以上船。弊端是,一百五十多人未必能战胜那一百驻守鞑子,双方的体格不在同一水平。战胜已是不易,半个时辰,甚至更少时间全歼,就更不易了,万一有鞑子突围报信,或者烧狼烟传信,那鞑子援兵一到,必是全军覆没的悲剧。
  “大人,卑职愿带五十人前往金山卫佯攻,拖住鞑子主力。”陈胜抱拳请战。
  众将士随即起身抱拳,神色坚定,异口同声道:“我等愿往。”
  吴争为之动容。
  几天前,这些还是闻鞑子即溃的逃兵,可几日后,明知此去难以生还,还能主动赴死。
  吴争绝不自大地认为,这是自己的人格魅力改变了他们。
  
第10章
胜利,就是最好的尊严
  吴争明白,面前这些人,他们从没有失去做为汉人的反抗之心。
  只是,他们缺少一个能带领他们,将他们当成人看的领头者。
  之前全歼五十七个鞑子之战,让他们尝到了尊严的味道。
  一个人只要明白了什么是尊严,就很难再跪下来,象狗一样屈辱地活着。
  此为人性。
  他们之所以闻鞑子而溃逃,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过尊严。无论从朝廷,还是上官,一直都没有给过他们,做人的尊严。
  而吴争给了他们尊严。胜利,就是最好的尊严。
  所以,他们此刻想要尊严。就算不能有尊严的活着,也要有尊严地,去死。
  吴争真的动容了,这种心灵的触动,不是一个后世人所能尝到的。
  或许在电视或者电影中,有过此类的触动。
  但真正面对着这样一群人,看着他们的眼睛,吴争无法做到,让他们就这样去死。
  吴争此时已经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吴峥,还是吴争。
  “不放弃,不抛弃。”吴争嘶哑地声音响起,他无法不嘶哑,因为他想流泪,却不能流泪,一百五十几双的眼睛面前,主帅难道不应该维持主帅的体面吗?
  “如果上天注定我们要死,那就让我们死在一起。本官主意已定,我们生死与共。”
  所有人都沉默着,眼睛里有泪,心里却暖和。
  他们心里默默地念叨着,那就,生死与共。
  不管内心如何激荡澎湃,需要面对得却是冰冷的现实。
  吴争在安排部署时,才突然发现,乔装鞑子的军服装备有了,可一百五十几个江南明军士兵,没有一个会说鞑子话。他自己,也不会。
  也就是说,如果鞑子哨兵开口询问,那么想混水摸鱼就成了泡影。
  但吴争并不放弃乔装,因为这样,至少能让明军安全地接近至最接近处。
  对于这一百多人来说,能接近码头一寸,都是好的。
  安排好一切之后,吴争看了身后的周思民主仆一眼,对宋安道:“小安子,此战你就不要参加了,你带几个人,保护他们,如果我们败了,过几日你带他们乘船回绍兴,告诉我爹,好生安置他们。”
  这话没说错,六百鞑子还封锁不了整个金山卫,一百五十几人过不了港口,几个人是混得过去的。
  可小安不答应,“少爷,你在哪我便在哪,我生是吴家人,死是吴家鬼,我哪都不去,就陪在少爷身边。至于他们……随便派几人留下就可以了。”
  “不必了。”
  吴争转头看去。
  周思民平静地说道:“不必了,我不需要人保护。多一个人杀贼都是好的,你们若胜,我们便活,你们若败,我们即死。黄泉路上,也好做伴。”
  吴争看着周思民,周思民平静回视。
  “好,就凭你这句话,若此次不死,我认你这个兄弟。”吴争笑道。
  周思民慢慢转过身去,之后道:“那得你……活着。”
  ……
  金山卫的港口不大。
  用树桩子钉成了一道栅栏,围了大约五、六里见方的土地。
  石基、土墙搭起的十来间茅草屋。
  港口的大门,也是由臂粗的杉树扎成的。
  倒有些象土匪窝的山寨大门。
  东面,一道三、四里长的堤岸边上,有数十条船随波起伏。
  此时通往港口大门的路上,来了一群人。
  大门口的简易了望台上,两个鞑子首先发现了这群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