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0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3/1807

  陈胜呵呵笑道,“你可是王爷的门生,不往你东门补充新兵,你说往哪补充?”
  “可总不能厚此薄彼吧,其余二门全补充老兵,尽往东门塞新兵……”
  陈胜收敛笑容,喝道:“别满口胡说八道,什么叫塞?两年前,你不也是个生瓜蛋子?”
  史坤为之一噎,呐呐道:“也罢……三百不行,二百总成了吧?我保证,补我二百老兵,我一定坚守东门三日,若城门有失,愿以军法从事。”
  “放肆!”陈胜喝道,“怎么,不给你补充老兵,你就守不住了?”
  史坤见陈胜象真生气了,只好低头,不敢再啰嗦。
  陈胜吸了口气,缓和了一下语气道:“从江都到仪真,这一路打下来,五千金华卫损失近四成,都是老兵呐……你让我从哪给你补充老兵?我身边也就这一千二新兵,给你补充了六百,你还嫌弃?”
  史坤不敢接话。
  陈胜又缓和了一些,“新兵嘛,打几仗就成了老兵,都是这么过来的……回去好好安抚。”
  说到这,陈胜另起话头道:“池将军从口岸镇传来消息,咱们的第一军前锋已经开始登陆,正在进攻泰兴,如果能成功登陆,便可与通州守军连成一片,到时往江都一突,整个战场就活了……”
  史坤抬头道:“大人就直说,需要我做什么吧?”
  陈胜点点头道:“如今关键在于,尽量拖住江都方向的敌军,以减轻泰兴方向的压力……我的意思是,你部可向城外突围,先向南,经旧江口转东,吸引、牵制江都敌人……怎样,敢吗?”
  史坤蹩眉道:“没什么不敢的……可我部眼下总共不足八百人,大半是新兵,想要牵制敌人骑兵,恐怕不易,没得敌人没牵制住,反而成了人家的口中食。再说了,我部出城,东门谁来守?”
  陈胜随口道:“我亲自守。”
  史坤一愣,“如今方将军的学生兵守西门,我部主力守北门……您方才也说了,身边只有一千二新兵,还补充了我六百人,也就剩六百人了,加上您的亲卫队,也不足千人之数,怎么守?”
  陈胜皱眉道:“有近千人足矣,我自有分寸……你就说吧,这任务你接是不接?”
  史坤稍一犹豫,正色答道:“既然大人已有决断,卑职从命就是。”
  “好,回去准备,今日天黑之后,就出城。”
  “这么急?”史坤诧异道,他感觉有点不太对,虽说敌人主攻的是北城,可毕竟三面被围,能不能顺利突出东门还是未知之数,陈将军怎么就这么急地要自己突围呢?
  陈胜没好气地道:“泰兴方向战事紧急,一个时辰都不得耽误。”
  “是。”
  ……
  子夜时分。
  史坤率己部与陈胜换防之后,出城门向南而去。
  或许是天意吧,一帆风顺。
  可向南行军仅二、三十里时,从身后传来隐隐的炮声,让史坤震惊了。
  什么时候,攻城的敌人有了重炮?
  这半个月的时间,从江都到仪真,基本上都是与敌人骑兵交战,从来没有遭遇到重炮,敌人哪来的重炮?
  史坤突然意识到,陈胜令自己突围出城的用意,这是在骗自己撤离啊。
  如今的江北,除了向南其余方向都被敌人骑兵封锁,陈胜让自己先向南至旧江口,那就是让自己渡江撤退啊。
  热泪从史坤的眼中涌出,陈将军这是从北门方向得知,敌人有了攻城重炮,仪真怕是守不住了,可王爷和泰州、吴淞二卫还因在淮安,无法弃守仪真城,这才用这种方法,哄自己撤退,为这五千金华卫,留下一丝骨血。
  史坤定定地看着北面隐隐发红的天空,毅然下令,全军调头,即刻向北!
  就算死,那也得死在一块!
  ……
  时堡,是个小镇。
  位于兴化以北,槐楼镇以西。
  射阳湖的支流由此穿过。
  宋安带着数十人,此时正在此地。
  宋安在当地人向导的引领下,留小道、水路辗转向北,三、四百里路,用了五天时间。
  然而,时堡已经是最后的可行之处了,再难以向西或者向北,因为这两个方向,都是去淮安的必经之路,有敌军严防死守。
  但此时,宋安在大白桥上,这是一座石拱桥,宽约一丈,跨度有十几丈。
  在此的目的,是在等候有淮安府安东方向来的长林卫细作,据消息说,有重要情报从兖州方向送来。
  当一艘小舢板从河道渐渐驶近时,宋安一眼就认出了船上的钱毅。
  他们父子三人,还是吴争决意扩张在江北长林卫人数后,宋安亲自安插在兖州的。
  “钱毅,你的父兄呢?”
  钱毅黯然落泪,“南下路上,父亲预料前路凶险,便想着分为水、陆两路送出情报,在经会通渠时,所乘商船暴露,父兄愤起反抗,皆被……清军所害。”
  宋安仰头长叹道:“你钱家……果然一门忠烈!”
  钱毅急道:“大档头,多尔衮半个月前就已经到了兖州,随他而至的清军足有五万之众,其中包括驻京八旗中的正蓝、镶蓝二旗及京畿汉八旗各部……而且,我从兖州南下时,多尔衮及其大军已经南下,到今日,已有三天。”
  
第1314章
点点滴滴
  这情报,让宋安悚然而惊,在战前的情报中,多尔衮已经病重,连少爷也认为,多尔衮不久于人世,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
  可现在,多尔衮居然亲率大军至兖州,更在三天前南下了。
  “你所说的……属实?”
  “这是我与父兄亲眼所见,岂能有假?”
  宋安额头有冷汗渗出,这太出乎意料了,如果确有此事,那加上徐州八万敌军,少爷在淮安府岂不要与数倍之敌交战?
  “不对,如果多尔衮携驻京八旗南下,京城长林卫和沈、钱二人,怎么会没有一丝消息传来?”
  宋安猛地意识到,很显然,多尔衮瞒过了所有人,很可能沈、钱二人已经被圈禁,甚至被害。
  这一认识,让宋安无比急躁起来,得赶快禀报少爷!
  可向西、北两个方向的路都被堵死,怎么办?
  宋安急问道:“你来此的路,可有清军封锁?”
  钱毅答道:“我是先转道至沐阳,经沐阳长林卫引领由安东渡黄河,然后由马逻乡、清沟再入射阳湖至此,这一路上虽遇上过清军,但盘查并不严……我在路上听说,淮安府城右侧刘伶台,尚在我军手中……如果从马逻乡、苏咀向西,可至刘伶台。”
  “沐阳分署还有多少人手?”
  钱毅摇摇头,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陪他来的二人,“分署二十四人……如今就这他们二人了。”
  宋安想了想,问道:“你可敢与我一起原路返回,前往刘伶台。”
  钱毅道:“为殿下和大档头效命,有何不敢?!”
  ……
  随着阿济格率徐州大军至凤阳府,敌军前锋的兵力已经开始向东扩散。
  这也是仪真方向,突然有了重炮攻城的原因。
  而泰州方向,北伐第一军登陆泰兴的先头部队,遭遇的也不仅仅只是敌人骑兵的阻击。
  也就是说,如今淮安以南,敌军已经不止一万骑兵了,随着凤阳府敌人驻军的参战,加上阿济格部前锋的进入,扬州南部的清军,已超过二万之数。
  增援部队的前进速度非常缓慢,必须一步一营,来防备被成建制的骑兵突击。
  此时的扬州府,从江都至泰兴沿江,已经开辟了两个主战场,一是池二憨部在口岸镇周边的牵制战场,另一个,就是从靖江向北,泰兴方向的登陆攻坚战场。
  敌人将主力部署在泰兴,用意就是为了阻击北伐第一军增援淮安,而此时,两军的激战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
  对于野战而言,火枪兵在骑兵面前,几乎变得一无是处,特别是北伐军没有装备甲具的情况下,一旦遭遇骑兵,一擦就伤,一触即亡。
  增援部队不得不集结起来,以巨大的战术阵形,来抵抗随时而来的骑兵袭扰,于是,向北推进的速度就变得异常缓慢。
  好在,随着登陆点的扩大,一部分由水师运至的火炮开始搬运上岸,这才将阵线逐渐地向泰兴城推进。
  事实上,只要时间足够,随着火炮、弹药地不断补充,敌人就算再多一倍的骑兵,也得被北伐军不断肠地挤压出去,可很显然,多尔衮打得就是这个时间差,只要攻破淮安城,歼灭泰州、吴淞二卫,他的战略目标就达成了,吴争势力从此就失去了向北扩张的能力,至少在三、五年内,已经无法恢复元气。
  三、五年的时间,足以让清廷了结西北、西南的战事,由此可以集中精力,对付义兴朝了。
  多尔衮的筹谋,其实并不过于精细,事实上,他的谋划粗糙,也存在不少的漏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