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0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0/1807

  其实吴争还没到立即组建骑兵营的地步,他只是喜欢骑兵。
  有时候喜欢,并不代表着要占有或者得到,不是吗?
  但钱翘恭这么“步步紧逼”,吴争无奈地道:“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也就汉、唐、明三代有过精锐骑兵,然而大明朝的关宁铁骑如一江春水东逝去,咱们组建骑兵总不能拾人牙慧,再叫什么铁骑吧?”
  钱翘恭微笑起来,“名字我无所谓,全由王爷定夺。”
  吴争想了想道,“与多尔衮重甲骑兵不同的是,咱们要组建的是枪骑,虽然关宁铁骑已不复存在,但它的三眼铁铳可以为咱们所借鉴,先一轮射击,再拎起铁铳当锤使……让陈守节的军工坊为你打造一批改良的专用骑枪吧。”
  “多谢王爷!”钱翘恭这次是不可抑止地激动起来。
  吴争也渐渐投入,“枪骑不以重甲为优势,而以速度、火力克敌制胜……那就叫风雷骑吧。”
  “风雷骑?”钱翘恭呐呐地重复了几遍,抬头道,“好,好名字,就按王爷意思,叫风雷骑!”
  ……
  有一点吴争说的没错。
  大明的关宁铁骑有过辉煌的一幕。
  它由孙承宗组建,归于袁崇焕领导,其最后一任领导人,自然就是那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大汉奸吴三桂了。
  但事实上,此中有一谬误,关宁铁骑其实沾了前身辽东铁骑的光。
  许多耳熟能详的战绩,其实是辽东铁骑打的,并非是关宁铁骑。
  譬如万历年间,李成梁和李如松父子领导的六千辽东铁骑打出国门,碧蹄馆之战中横扫四万多倭军,打出了军威、国威,让倭军十数年缓不过劲来。
  而关宁铁骑,事实上是继承了辽东铁骑的一部分人马。
  为何会改编呢,那得归罪于朱棣的不肖子孙朱祁镇,他丢在了土木堡之后,终明一朝也再未能恢复当初“京师三大营”荣光。
  朱棣组建的这京师三大营,也就是神机营、三千营和五军营,乃当时天下最精锐的野战部队,说它是精锐中的精锐一点都不过分,足以横扫天下。
  神机营就是专业的火铳部队,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纯火铳部队。
  三千营其实是蒙古铁骑雇佣兵,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兵力不足,用原大宁卫的土地许诺给兀良哈三卫,也就是朵颜三卫,换成这支铁骑。说起来,也是朱棣自己作死,自己种下的因,结出了难以下咽的果,这兀良哈三卫,就是满蒙结盟进攻明朝的科尔沁部的前身。
  而五军营也是由明人组建的步、骑、火器各兵种联合作战部队。
  所以,吴争所说关宁铁骑的三眼火铳,虽然没错,但也不尽事实。
  因为只有关宁铁骑的前身辽东铁骑,才全军装备了三眼火铳。
  而关宁铁骑,只是装备了一些,大都是从关宁铁骑那继承来的,因为当时组建关宁铁骑时,大明已经衰落,内忧外患之际,根本置办不起昂贵的三眼火铳和置办后勤。
  关宁铁骑只是一些关外流民组成,绝无法与当时辽东铁骑相比,辽东铁骑组建于大明最鼎盛时期,其兵员皆征募于民间良家子弟,单就从忠诚度、纪律性而言,就远远强于关宁铁骑。
  但关宁铁骑也有不错的战绩,譬如在宁锦之战打哭了皇太极,没错,是真打哭了,无独有偶,之后又在四城之战第二次打哭了皇太极,所以,关宁铁骑才被后世所认可,毕竟真正的精锐,须外御强敌,而非内战。
  另外有一点,吴争显然是错了,关宁铁骑此时还没尽没,残部正由大汉奸吴三桂领着在攻打西北。而说起渊源,其实此时已经归降吴争的祖大弼所部骑兵,也有一部分与关宁铁骑有关。
  在崇祯以通敌的罪名拿袁崇焕下了大狱之后,顺天府城外的关宁铁骑被迫退往关外。
  孙承宗以袁崇焕名义写信给祖大寿,祖大寿这才带着关宁铁骑再次入关勤王。
  同时将关宁铁骑一分为三,一部分归祖大寿自己指挥,一部分归了吴三桂指挥,还有一部分随马科、周遇吉被调进关内,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而祖大弼是祖大寿的弟弟,一直在其麾下效力,此时率汉军正蓝旗南下淮安,所部骑兵中,有一部分就是原关宁铁骑,只是数量不多,兵员大多是后来重新征募的。
  
第1397章
三年后的再见
  但就是这种不断地掺水,让关宁铁骑的战力不断下降,以至于在宁乡镇时,祖大弼自认无法与清骑野战对决,幸而池二憨及时来援,才反败为胜。
  要知道,真正的关宁铁骑,就算不如辽东铁,但也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战力甚至高于后金八旗,是可以与八旗军的中护军正面硬撼交锋。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数。
  经此一战之后,原本从没有想过要重新组建骑兵的吴争,临时改了主意。
  当然,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战马的缴获,北伐军没有骑兵,单就中上层将领是消化不掉这么多战马的,战马需要饲养,这是很大一笔支出,总不能让它饿死吧,那也太暴殄天物了。
  二是钱翘恭的恰好回归,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一向是吴争的信条。
  最后一个原因是,吴争很清楚,历史上,冷、热兵器的更迭,并非短时间能办到的,事实上,直到三百年后,骑兵依旧出现在战场上,并不时地爆出冷门。
  所以,穷此一代,战场上恐怕还可持续这冷兵器时代“战场王者”的身影。
  既然有了战马,就不要浪费。这是吴争同意重组骑兵的真正想法。
  ……
  吴争没有立即等来清廷的使团。
  反而等来了一个坏消息。
  前出谷亭的北伐军前锋送来紧急军情,兖州清军大举南下,前锋已至济宁州,与敌接触也就在一、二日光景。
  这并不算意外,吴争有清军南下争夺徐州的心理准备。
  让吴争意外的是,军报中提到了一人——沈致远。
  此次清军主将,就是沈致远。
  更让吴争意外的是,斥候转来沈致远派人投掷的书信,信中就一句话,邀约吴争在谷亭镇一晤。
  ……
  谷亭镇,已经属于兖州地界。
  在它南面二、三十里,有个村子,叫庙道口,庙道口却是属于徐州府沛县。
  既然称为庙道口,自然是庙,不仅有庙,还很多。
  庙道口是泗水与大运河交汇的重要码头,有“九井十八庙、三山夹一井”之称,
  谚语有云,“丰县的烟、沛县的酒,光棍出在庙道口”,这光棍二字,可不是指后世没媳妇的人,而是指通达体面、敢于担当之人。
  吴争面前的庙,已经破败。
  这种乱世,人都活不下去,哪还有闲心礼佛?
  残垣、断壁,蛛网、霉味,偶尔不经意地还能跑出几只被吓到的老鼠,这庙显然已经无法入内,谈些正事。
  不过吴争对照壁上的这联对子特别感兴趣,他负手在背,反复诵读了几遍,还犹在品味。
  “置身事外,谁都可以平心静气。
  置身局中,又有谁能从容淡定?”
  沈致远含笑站在吴争身后,一袭青衫,不显奢华,尽现了飘逸洒脱之气。
  他没带军队,仅带了黄驼子和两名护卫前来,四人四骑,可以说是单刀赴会了。
  反观吴争,带了钱翘恭和临时拼凑起来的百骑,倒显得有些落了下乘。
  沈致远没有打断吴争,他静静地站在吴争身后,似乎就算吴争诵读到天荒地老,他也愿意陪伴一般。
  “你究竟想要什么?”
  “权力?”
  “女人?”
  “财物?”
  “亦或者三种都要?”
  吴争突然开口,但身子却没有转过来,象是在自言自语一般。
  但沈致远明白,这定是在问他的。
  “三者我都可以不要。”
  “哦?”吴争专心地抚摸着这块照壁,象是在抚摸一个心爱的女人一般,钱翘恭甚至有种错觉,这块照壁会不会是远古神物?
  “那你要什么?”吴争还是原先的问题,“三年前,我不给你机会……原因其实你很清楚。现在,我愿意给你机会,可你已经不想要了……我只想知道,你究竟要什么?”
  沈致远笑了,他一直在微笑,可在吴争说完之后,他笑得更浓了。
  “我原以为,自己这一生,要是能当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已经是奢望,可现在,我觉得我能做得更多……你知道的,我打小就不是个安分的人。”
  “我知道。”吴争点点头道,“可这不能用北伐军将士的性命为代价……显然你走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