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0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8/1807

  多尔博依旧不甘心道:“话虽如此,可湖陵阵亡的六百骑兵……太冤了。”
  沈致远脸色一黯道:“这是……意外。谁能想到,那岳小林会如此莽撞……是致远的失策,请世子责罚。”
  多尔博忙摇手道:“智者千虑,尚有一失,何况额驸已经是算无遗策了……切不可为此事自责过甚。”
  说到这,多尔博再次换过话题道:“我倒是不可惜投吴争的六百人,是可惜他们所带的战马、火器……这些火器,可是让阿玛花了不少精力和银子的。”
  沈致远看了看多尔博,道:“世子放心,有些香火情在,日后咱们能得到两倍甚至数倍的回报。”
  多尔博精神一振,问道:“额驸真有把握?”
  沈致远微微一笑道:“成事在人情,败亦在人情。”
  “既然如此,咱们可以放索尼、苏克萨哈前往徐州了?”
  “是时候了。”
  ……
  沛县。经历了战争的沛县,可以说是一片狼籍。
  然而城中百姓的精神气,那是高昂的。
  在民众的眼皮子底下,北伐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在民众看来,那北伐还有什么可担忧的,是时候重开天地了!
  百姓们热情地献出他们赖以生存的米粮、牲畜、菜果来犒劳将士们。
  北伐军的胜利,让他们与有荣焉。
  不过,真正让他们开心的是,随着吴争的“土改令”,此令着实让这些没有土地,或者向豪强主动“捐献”了土地的民众,得到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土地,失而复得的土地。
  没有人会、肯向豪强主动“捐献”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捐献,是为了逃税,只有将土地挂在这些可以免税的豪强名下,百姓才可以规避不堪重负的赋税,可他们须向豪强交纳不少于一半的税,而豪强,是做的无本买卖,他们可以坐享其成。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民众以这种方式规避赋税,造成了朝廷财政的崩溃,反过头来,朝廷会将这些被吞没的税重新变着法地加到他们头上。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大明朝,就是这么被拖垮的。
  真正得利的,依旧是那些永远不必交税的豪强。
  可这一点,不是普通民众可以解决的,他们无意、但确实做了豪强的帮凶。
  但吴争的“土改令”强行解决了这个问题,按人头重分土地,减免一半农税,这种最招人恨的政令,被吴争以北伐军强行在徐州府推行。
  天晓得,吴争敢在自己的地盘搞这套吗?不敢!
  吴争不是真不敢,也不是不想,而是时间未到。
  真在杭州府推行土改,恐怕三、五年间,北伐军不用北伐,就守在杭州府安内了。
  吴争够狠哪,在自己的地盘搞不了,那就在新附的徐州搞,先搞出一些名堂来,造成一批既得利益群体,那么,就算是徐州最终易手,除非清廷肯继续推行土改令,否则,必是一场大乱!
  民众可不会去管是哪个政权推行的土改令,只知道,土改令让他们得益了,那么,就得推行下去,如果废止了,那就是割他们的肉,得反抗!
  这就是吴争的用意,一时搞不死清廷,也要恶心死他们。
  一个时常内乱的政权,绝对无法强大,这和政权体制无关,实际上,强权体制很多时候,效率更高,关键是,要一个有魄力、有远见的君王。
  相较于淮安府,徐州府的百姓对北伐的态度,那叫天壤之别。
  这另一个原因是,两府百姓的成份不同,前者成份大都是原淮安二卫的家眷,先天和二卫是站在同一条阵线的,好在后来二卫归降,这才让北伐军在淮安城站稳了脚跟,否则,此起彼伏的骚乱,足够吴争头痛的。
  吴争此时却无意于沛县百姓的热烈狂欢,他此时,正面对着这个率六百枪骑突然回归的黄驼子。
  吴争是真想不透了,沈致远究竟想什么……要什么?
  “禀王爷,沈大人要卑职传话,钱大人的一千多枪骑兵中,就这六百人是钱大人心腹,既然钱大人已经归返,那这些亲随,也须完璧归赵……”
  钱翘恭有些激动地搓着手,他正缺老兵,这支旧部骑兵的到来,能让他更快地组建起风雷骑和小林重骑。
  然而吴争却想得更远些,“他想要什么?”
  黄驼子一愕,然后呐呐道:“沈大人说……如果王爷肯让出徐州,他可以保证,多尔博势力绝对与王爷相安无事。”
  “哦?”吴争目光似乎黯淡了些。或许,他多想听到一句“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从黄驼子口中说将出来。
  徐州,原来他只是想要换徐州?拿六百骑换徐州,他打得真是好算盘!
  吴争不禁有些恼意,往日发小,竟与自己耍起心眼、做起生意来了,难道“情”这东西,不管男女、不管古今,都会随时间、身份的改变而改变吗?
  黄驼子继续道:“……沈大人说,此战之后,王爷想向北方购买矿石、木材恐怕会不易,且向北方出售茶叶、火器、服饰也会被清廷限制……但只要有多尔博势力的存在,这一切还会如往日一般……”
  吴争渐渐明白了,沈致远果然是他爹沈晋财亲生的,天生是做生意的料。
  但不得不说,这提议有些打动了吴争。
  北伐军已经啮出了獠牙,虽说清廷之前并非不知,可此时撕破了脸,自然会对南北贸易进行干涉和限制,这显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原材料出处之前,沈致远的提议非常有吸引力。
  “他还想要什么?”
  “……要火器。”
  “贪得无厌!”吴争恼火地轻喝道。
  
第1422章
谈判(一)
  徐州城内,南北双方第二次谈判再次开启。
  与上次不同的是,义兴朝使团在场。
  这次,吴争没有客气,牢牢占据了主位,这让朱存釜有些不快,他是秦王又是宗正令,按理说,哪怕不比王爵,就这宗正令,也可以说压吴争一头了,宗正令管得就是各路亲王、郡王、皇室嘛。
  可惜的是,吴争姓吴,不姓朱。
  这乱世,封异姓一字亲王的可不止吴争一人,南面永历可没少封,譬如李定国的晋王,据闻,在李定国封晋王的消息传出之后,南海郑森也坐不住跃跃欲试了。
  也是,人往高处走,皇帝轮流当嘛。但不管怎么样,朱存釜不敢说什么,至少不敢当着吴争的面反对,他还想战争结束,吴争能为他上书朝廷造势。
  “怎么谈,本王不管……本王只有一个要求,徐州不让!”
  吴争声音不响,说得也很随意,可谈判场内由此哑雀无声,那还谈什么,继续打呗!
  “不过……”吴争拖长了声音,显得那么地神秘,令人不自禁地想冲上去,砸他一拳头。
  不过,这不可能,借他们几个胆,也不敢。
  但吴争的这声“不过”,确实令人精神一振,好嘛,这事还有转圆之地。
  苏克萨哈性子最急,他追问道:“敢问吴王,不过什么?”
  吴争笑了,一副人畜无害的表情,如同春风拂面,“拿银子赎。”
  “银子赎?”苏克萨哈顿时石化。
  不仅是他,所有清廷使者都石化了,敢情卖了俘虏卖尸体,现在开始卖土地了,还能有什么不能卖的吗?
  苏克萨哈、索尼等人是欲哭无泪,自认也算是不太要脸的了,今日见到祖宗了。
  二人目光交流,心中的懊悔啊,是无穷无尽的,早知如此,就该坚决推却这桩差事,让那些汉臣来,他们能与吴争争辩什么叫仁、什么叫义。
  黄宗羲、顾炎武也张口结舌,他们见过吴争在应天府和朝堂上的跋扈,一不称心能将朱以海从龙椅上拽下来的人,哪还能不跋扈?
  可跋扈之人,真得要脸吧,哪怕是装的,好嘛,眼前这义兴朝的堂堂吴王,竟然连遮羞都懒得遮了,干脆、直接地就向敌人要上银子了。
  黄宗羲、顾炎武不怕出言反对吴争,因为他们在停战谈判这件事上,与吴争此时的立场是一致的,毕竟,如果吴争执意不肯让出徐州,再打下去,恐怕谁也落不下好。
  所以,口中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他们一个低头,一个扭头,仿佛在声明,我,不认识他!
  只有朱存釜在那偷乐,只要战争能快点结束,银子嘛,身外之物。
  他或许忘记了,从义兴朝回归应天府,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有了数百万两的身家,这敛财功夫,那叫一个出神入化。
  见气氛与想象的不太一样,吴争干咳一声道:“当然,贵方如果不愿意,本王自然是不能强迫的,这天下没有强买强卖的理……对吧?不过徐州府,是北伐军将士拿命打下来的,都说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本王自然不能破这个例……这样,你们想拿回去,就来战!”
  听着吴争绵里藏针的话,索尼第一个忍不住了,“我军在兖州尚有五万大军,且援兵正在赶来……最多五日,可聚集起不下十万大军……”
  嘿,这就叫摆筹码上桌了。
  黄宗羲、顾炎武虽说嫌弃吴争的“见钱眼开”,可在立场问题上,还是知道分寸的。
  在听到索尼摆筹码,黄宗羲起身反驳道:“徐州北伐军近二万大军也不是摆设,况且北伐第一军已有二万人至淮安……赫舍里大人,我方兵力并不显弱,要知道,贵方英亲王所部,正被我朝卫国公部、廖将军左营和北伐军三方围墙在凤阳府,这还没算上在扬州被包围的一万多清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