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0/1807

  吴争一看,顿时乐了——凤阳府颖川、武平二卫改旗易帜,归入了吴争麾下。
  此时,苏克萨哈正在唾沫横飞地道:“贵方仅江南弹丸之地,远非我朝能比,只要京畿八旗尽出,不用说海州,就连徐州……也可一战而下!”
  索尼附和补充道:“我朝念及此战起因是已故摄政王所引发,故作出一定退让,以示善意……贵方可不要自误!要知道一旦被番人舰队攻破杭州府,那咱们之前所谈妥的一些……恐怕也要重新谈了。”
  吴争之前威胁,到时要的不仅仅是徐州之语,眼下,索尼威胁要重新谈判八百万两赎金,显然要反击。
  什么叫现世报?这就是!
  然而,当清廷使团以一种难以言语的底气,打算趁火打劫之时,这封密报被吴争轻飘飘甩在桌上,公之于众时,一切都瞬间静默了。
  难言的沉默。如同原本想塞进对方一只死苍蝇时,结果发现最后得自己咽下那般的痛苦、沮丧和……悲哀。
  形势发展太快,脑子跟不上啊。
  颖川、武平二卫反复,这就表示着,凤阳府英亲王部陷入的不是三面被围,而是四面围得象铁桶一样。
  这不是差一个方向的事,颖川、武平二卫分别驻守颖州、亳州,这两处又分别位于凤阳府的西北、西南角。
  原本只要阿济格有意撤退,这八、九万大军完全可以不顾江北明军的包围,随时向西突围。
  明军绝对不敢追,莽撞追击必受反噬。
  但眼下局势顿时改变了,阿济格显然是不可能往南反向突围,他的选择就只有三个,东、北、西。
  东面是扬州、淮安,这两处已经被到达的和正在到达的第一军援军所绝对控制,很难想象,连扬州成建制敌骑都被北伐军猛烈的炮火压缩在各州县城池之中,阿济格这支降清明军为主体的原徐州大军能突破扬州、淮安防线?
  北面,那是吴争亲自率一万多原吴淞、泰州二卫驻守着,而第一军援军一万余人已经进驻徐州,阿济格就算有勇气来一场硬碰硬的决战,恐怕也需要时间,很长的时间,来一县一县地往北吞食,直到突破整个徐州府的阻截。
  阿济格真正的后路是西面,因为凤阳以西,都是清廷的地盘,加上有颖川、武平二卫襄助,那心里是稳妥妥的。
  不料,颖川、武平二卫突然改旗易帜,这叫身在徐州谈判的清廷使团一众,如何消化这个噩耗?
  长久的沉默,死一般地沉默。
  相较于清使们,义兴朝这边的官员,也沉默着,只是脸上那似有似无的笑意,已经不容掩藏了,也用不着掩藏了。
  颖川、武平二卫的投诚,已经彻底决定了凤阳府阿济格部的命运。
  这不是单纯以兵力数量来决定的,而是需要看兵力组成、后勤补给、整个战场态势。
  降清明军五、六年前选择了背弃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投降,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存在为清廷效死理念的,他们所为的也就仅仅一件事,活下去。让自己和家人都能活下去。
  这样的兵,打不了决死之战,真要硬赶着上战场,随时都会哗变,你能奈何?
  还有,这五、六年过去,当时明朝不修武备已久,渐渐衰老的明卫所兵,无法补充进新鲜血液,如今这些降清的明军士兵,也就差给根拐棍了,岁月不饶人哪!
  这样的兵,能打一场决死之战?也就是听听数量罢了,总说是八万徐州大军。
  真正堪战的,最多不过二、三成,余下的,就是混吃等死之徒。
  可凤阳府,它养不起这些庞大的军队啊,阿济格想要从北面强行突围,不打个三、五个月,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三、五个月的时间,足够在耗空凤阳余粮之后,让清军自个吃自个,直到全军覆没。
  如此,阿济格就只有一个选择了,向西突围,干掉颖川、武平二卫,进入陈州、归德。
  这条路也是最保险的路,但有个问题很明显,不管是滁州、和州的明军,还是已经染指凤阳境内天长的陈胜、方国安部,亦或者是北面吴争所部,能毫无作为地目送阿济格西游?
  三天,最多三天,只要颖川、武平二卫抗住三天,南、东、北三个方向的明军,就会扑上去,将这支看似庞大实则极度虚弱的“大军”,撕得粉碎,不留一丝残渣。
  当然,阿济格随身携带的八旗兵是具有战斗力的,问题人数不足一万,夹在八万降清明军之中,尤显得力不从心。
  怎么办?
  这三个字是在场清臣脑子里唯一浮现的问题。
  苏克萨哈在闷久了之后,带着一丝歇斯底里的语气,没有目标地朝着义兴朝这方大喝道:“我军并非没有一搏之力,你们想要吃掉英亲王所部……没有一年半载时间,休想!”
  这句话,说得还真他妈的有道理。八、九万人哪,就算八、九万头猪,宰杀也得非常长的时间。
  何况毕竟猪被逼急了,也能撞人、咬人不是?
  吴争笑了,笑对方的色厉内荏。
  “本王不急,被你们占了五年多了,不差这一年半载的。”
  这话声不大,可在清臣耳中听来,就象一声炸雷,让人炸得体无完肤。
  吴争只是没把话说穿罢了,言下之意是,围着就成,我为何要进攻?
  到时凤阳府内百里有米粮,连树皮、草根,蟑螂、老鼠都吃得一干二净的时候,阿济格部就得吃人,最强大的堡垒,也得从内部崩塌,阿济格显然没有那么强大的号召力,不用多,一个月后,就会有人吃人的惨象出现。
  
第1425章
好事成双
  在场的人,谁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不会怀疑吴争此时抛出的这个惊人消息。
  因为任何以此谈判出来的结果,在消息证伪之后,都不作数。
  谁吃饱了没事干,撒这种谎?
  他们也自然听得出吴争的话意,在这一瞬间,他们看向吴争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惊恐,如同见到了一个恶魔般。
  索尼连忙起身,拉了拉苏克萨哈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再丢人了。
  然后,语气干涩地朝吴争道:“吴王手段果然高明,竟在徐州大战之时,就已经派了细作前往凤阳说降……但,就算是如此,英亲王所部大军真要全军覆没,恐怕整个凤阳府,数百万民众,会为其陪葬……吴王,那可是数百万汉人百姓,您忍心吗?”
  吴争脸色骤冷,他妈的,忘记了鞑子狗总改不了吃屎的天性了!
  吴争霍地起身,抬起手指慢慢地指了一圈,“但凡凤阳死一无辜百姓,满人当十倍偿之,勿谓本王言之不预!”
  再无人敢提“玉石俱焚”诸如此类的话,他们可以不尊重汉人,但却必须敬重此时汉人背后的这个人。
  谈判陷入了极度沉闷的气氛,但依旧在艰难的推进。不是双方没有诚意,而是所接触到的,都是双方的核心利益。
  直到谈判第七天,终于就徐州、海州归属有了定论,然而又在凤阳府的归属上,起了极大的分岐。
  按吴争的意思是,以实际控制线决定归属,当然,这是不太可能的,吴争只是表达出自己的一个态度,事实上,连黄宗羲、顾炎武也只是提出将凤阳府所属泗州以东、以南划归义兴朝控制,理由是卫国公夏完淳部和廖仲平左营已经切实控制了滁州,兵锋已至盱眙。
  可清方使臣坚决不答应,他们的理由是如果泗州归义兴朝,那么凤阳城就会置于明军兵锋之下,凤阳城不保,凤阳府何在?
  就在这场艰难的谈判长时间地持续时,吴争等不了了。
  番国联合舰队主力已经出现在杭州湾,并炮击了乍浦、澉浦二所,致使军民伤亡数十人,距离杭州府,仅数百里地。
  于是,吴争在第八天谈判一开始,就严正声明,这是谈判最后一天,若成便成,若不成,将无期限休会。
  双方可以按实际控制线停战,但不具协议效力,也就是说,想打随即可重新开战。
  结果,这一天谈出的成果,远比前七天所有加起来都大。
  义兴朝放弃了对泗州、盱眙的诉求,以换取清廷对义兴朝占领滁州、和州的承认。
  清方放弃了对扬州、淮安的诉求,以换取扬州一万多大军顺利返回凤阳府,与阿济格部会合。
  但扬州府清骑的战马,被作为对北伐军的补偿,而被截留下来,数量高达七八千匹,就算在北方,那也是价值高达百万两以上的战略物资。
  清方以承认海州归属北伐军控制之下,换取了北伐军从徐州府撤至淮安府,当然,须交纳八百万两赎金。
  但在最后,还有一件事,双方无法取得共识,那就是此战双方的俘虏交换问题。
  事实上,此战北伐军的伤亡也是巨大的,高达二万多人,但被俘者,却不过二千余人,反观清军,那简直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除去已经归附的降军,譬如淮安二卫、凤阳二卫、祖大弼部等,被俘者高达二万三千多人。
  怎么换?总不能拿二万三千多人换二千余人吧,于是,吴争又抛出了他的老招术——赎买。
  然而这次,清方死活不同意了。其实吴争开出的“价格”不高,不管将还是兵,打包,一个三十两。
  这价格确实不高,相对于此时市场上一头猪也得七、八两的物价而言,说得通,总计不过七十万两左右的赎金而已。
  可清方始终不答应,他们的理由是,这些人不值这个价钱,因为他们大部分是汉人。
  吴争原本不想再拖了,解决了北面,要赶往杭州,想就这样吧,让清廷占点“便宜”也就是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如雷鸣般的消息,震惊了谈判场中敌我双方的所有人。包括吴争在内。
  ……
  吴争原以为,自己已经改变了历史。
  甚至因此而陷入对未来不确定地的彷徨之中,总以为,被改变了的历史,会朝着不可知的方向变化,引发无数不可预知的事,来“惩罚”自己对历史的改变。
  然而,吴争现在才知道,原来历史依旧极力地保持着它既有的惯性。
  李定国两蹶名王的史实,依旧上演了。
  四个月前,李定国受封晋王,便在永历帝的支持下,率步骑八万、火枪兵六千(有大半是江南商会运送过去的燧火枪)及象兵百余,悍然北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