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5/1807

  此时随马士英、李颙前来投效,岂能让吴争不激动?
  吴争激动地拉着宋应星的手,这神情令宋应星有些惶恐不安。
  他额角渗汗,口中呐呐道:“老臣……汗颜,不敢当王爷如此……垂青。”
  这哪跟哪啊?
  吴争突然大声呼道:“小安子……快,好生护送宋先生回杭州,若有一丝一毫差池,唯你是问……不,不成,我该亲自送先生去杭州府才是……传本王令,应天府不去了,打道回府。”
  宋应星显然不解于为何如此热情,也只能往“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这方向上去猜。
  他连忙劝阻道:“臣听说殿下是奉旨进京议功领封,为区区在下耽搁了面圣,这……微臣担当不起,请王爷收回成命。”
  吴争大手一挥,“本王从来不缺封赏,缺得,就是象先生这样的实干之人,先生于吴争而言,便如……真正的琴瑟和鸣。”
  听听,听听,什么叫激动地口不择言,这货就是了。
  吴争的本意是说,他的理论加上宋应星的实干,确实可以创造出本不该在这时代出现的伟大科技,但话似乎不该这么……赤果果的不是?
  瞧把宋应星先生吓的,他奋力挣脱了吴争紧拽的手,赤红着老脸道:“老朽万不敢当,请王爷……自重!”
  吴争傻眼了,自重?为何自重?自己说错话了?
  马士英机灵,忙上前道:“王爷且平心静气,宋大人感佩王爷驱逐鞑虏、收复失地的丰功伟绩,这才毅然出山助我王一臂之力,自然不会半途而废,王爷尽可继续奉旨入京……想来宋大人定会追随王爷入京,有什么事,不妨在路上慢慢说。”
  宋应星连忙点头道:“马大人所言极是,微臣愿随王爷进京。”
  好在吴争并无什么不良嗜好,脸长得还算周正,加上数年从戎,自带一股英气。
  很容易消除了误会。
  但宋应星依然不肯听吴争的邀请,上吴争马车与之独对。
  他宁可以年老之身与宋安这等小伙并驾齐驱。
  吴争无奈之下,只能随了他,心想既然已经投效,想来跑不出自己的五指山。
  于是召李颙、马士英上车,询问二人此次凤阳府招揽的详情、细节。
  ……
  其实招揽颖川、武平二卫,比想象的简单。
  这二卫的兵力和战斗力在经过明末卫所制度崩塌之后,早已折损大半。
  由于缺少新鲜血液的补充,在役者,多半是年过四十之人,可谓老弱病残占了一半。
  清廷掌控凤阳府之后,对于这二卫也是薄待甚多,不少时候,甚至克扣粮饷,将士们敢怒不敢言。
  其实,这事想来也属正常,当时清军兵势最盛之时,已经抵达绍兴府,凤阳府其实已经位处后方,而凤阳府治凤阳城,又有汉旗军驻守,清廷自然就不想将本就拮据的财力用到这两支弱兵之上。
  
第1445章
北伐军的声威
  吴争收复应天府之后,威胁到了江北,清廷原本是想整肃这两卫人马的,可一见二卫现状,心凉了大半截,此时人寿命普遍短,四十多岁的年龄,其实就该回家养老了,也就是说,二卫需要大换血,同时,早已锈迹斑斑的武备,也需要从头置换,对清廷而言,那所须财力还不如重新组建一支新军呢。
  这也是清廷弃二卫不用,调祖大弼及其汉军驻防淮安城的原因,就是用祖大弼来协防凤阳。
  李颙、马士英在联络上骆锺麟,然后说动冒襄,走水路转道永城。
  但与事先的计划不同,冒襄竟然提议,先说降武平卫,而非他所熟悉的颖川卫。
  冒襄断言,只要人到亳州,便可不费吹灰之力,令武平卫归附。
  最后的结果也是如此,武平卫几乎是传檄而定。
  反倒是李颙认为最轻松的颖川卫,费了不少周章。
  倒不是冒襄无法说动他的远亲熊安原(颖川卫副将,实际掌权者),而是之前清廷英亲王有过西进之举,大军最远到达蒙城以西百多里,也使得有一支约千人的偏师留驻蒙城,这就使得颖川卫难以象武平卫那样,说易帜就易帜。
  颖川卫名义上兵力有六千人,可实际能作战的不超过二千人,听起来是蒙城守军的两倍,但真要打起来,恐怕……结果还真难说。
  这么说吧,随便拿颖川卫士兵佩刀,往一根猪肋骨上一斫,必定一刀两段,但很显然,成为两段的不是骨头,是刀。
  为难之际,冒襄想了个主意。
  他让颖州城中裁缝用黑布赶制了千套军服,很显然这是侵权,但效果还真不错。
  当这千名“北伐军”大呼不叫、声势浩大地突然出现在蒙城以北三十里时,蒙城千余清军,顿时弃城而逃,作鸟兽散了。
  甚至二者连遭遇都没有,于是,颖川卫兵不血刃地“收复”了蒙城。
  那么,照理如此轻松地说降了二卫,消息应该早就送到徐州才是。
  问题是,冒襄的远亲熊安原这时改口了,他要讲条件了。
  什么叫挟兵自重,这货就是。
  远亲归远亲,帐目要分清,熊安原在轻松得到蒙城之后,狮子大开口,冲马士英要求北伐军一卫编制。
  这不开玩笑吗?
  就凭颖川卫那歪瓜裂枣地二千人,也能整编成北伐军一卫?
  马士英就算得到了吴争授权,那也不敢应啊,要知道,北面还有武平卫看着呢,这要是凤阳府半府之地突然出现了两卫北伐军,岂不搞笑?
  马士英自然不答应,双方僵持下来。
  不过很快熊安原这货就改口了,为何?
  阿济格听说蒙城被“骗占”,自然不甘心,调出一支三千人的队伍,反扑蒙城。
  好嘛,徐州这八万汉军其实战力也不咋滴,可颖川卫还不放在他们眼中。
  熊安原倒是“硬气”,为了不被马士英、李颙看轻,鼓足了勇气,率全军出城迎战。
  不想……一柱香,就一柱香的时间,颖川卫被打得完全不知道北了。
  在付出四成的伤亡之后,熊安原带着千余颖川卫逃回蒙城,这个时候,他改口了,他愿意按约定归顺吴王旗下。
  可清军攻城了。
  不得已之下,冒襄与马士英等商议,弃蒙城回颖州。
  本来,颖川卫恐怕难逃被追袭覆亡的结局,好在这时,义兴朝与清廷的谈判开始了。
  而阿济格内心并无与北伐军大打一场的意思,多尔衮一死,他的实力水涨船高,要想在朝堂占据更高的位置,自然得有本钱,保存实力成了他最迫切的需要,这才让颖川卫顺利回到了颖州,苟延残喘。
  之后,二卫改旗易帜的消息才被送往徐州,成了吴争向苏克萨哈、索尼“勒索”的工具之一。
  “请王爷恕罪。”马士英跪了下来。
  吴争静静地看着马士英,未置可否。
  李颙不发一言。
  马士英伏首道:“臣许诺了武平卫指挥使陈明贞一卫之头衔……擅专之罪,请王爷责罚。”
  李颙这才弯身道:“这是学生的主意,若王爷责罚马大人……还请连同学生一并责罚。”
  吴争身边的人都清楚,吴争对政务并无兴趣,但军权是吴争的逆鳞。
  北伐军一卫指挥使,这位置太重。
  吴争笑了,突然就笑了。
  “既然本王赐你金印,这许诺便是本王做下的……你何罪之有?”吴争随意地一甩袖道,“起来吧……说说陈明贞,本王至少要知道,他堪不堪得到北伐军一卫指挥使官职。”
  马士英带着一丝讶异地抬头看着吴争,李颙突然笑了,他道:“这世间就算全是伯乐,恐怕也辨识不出陈明贞之匹千里马。”
  吴争闻听,微微一哂,“此话何意?”
  李颙道:“能将武平卫统率到这种地步,恐怕不过如此。”
  吴争皱眉道:“可他终究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仅凭这点,他能得到他想要的。”
  李颙微微一愣,“王爷的意思是……唯才是用?”
  吴争想了想道:“不全是……应该说,唯德是用。”
  “可学生以为,唯贤是用才能助王爷成就大业。”
  “贤者无德,为祸更甚。”
  李颙稍作深思状,拱手道:“学生受教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