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7/1807

  马士英呵呵笑道,“中孚老弟,王爷若想问鼎,三年前就已具实力扫荡北方宵小了。”
  李颙微微一愣,看了一眼吴争,不禁问道,“难道王爷志不在此?”
  马士英略显得意地道:“收复失土光复华夏,自是本份,但称为志向,就王爷的胸壑而言……小了。”
  “请马老赐教!”李颙向马士英郑重拱手一礼。
  马士英显得更得意起来,他这一生被人尊称多了,马大人、马大学士、马相、宰辅等等,唯有此刻,被象李颙这样的名士恭恭敬敬地尊称一声“马老”,才觉得这世没白活,心中如同在炎夏喝了碗冰镇酸梅汤一般的舒爽妥贴。
  “布武天下,扬威海外……但凡有日月旗帜所到之处,皆我汉人土地!”马士英有些激昂起来,这很难得,让一个几乎已经一辈子油溜如泥鳅的“奸倿”,重新散发出如血气方刚少年一般的精神气,那就更为难得了。
  李颙与宋应星错愕地对视一眼,缓缓颌首。
  “老马,别闪了你的老腰。”不知何时,吴争已经睁开了眼睛,戏谑地冲着一本正经,正慷慨激昂的马士英说道。
  马士英老脸一红,笑道:“老夫聊发少年狂……让王爷见笑了。”
  吴争微微点头,转向李颙,“你的学问,本王略有所知,明体适用四字,本王深以为然,道不虚谈,学贵实效,学而不足以开物成务,康济时艰……大将军府以军牧治数年,已为世人诟病,如今大战方休,难得有一丝喘息之机,本王可以给你施展才能的机会,放手任你施为,望你不负本王殷殷期盼。”
  李颙目光一亮,福至心灵,肃容道:“王爷以国士待李颙,李颙必以国士报之。”
  “好,很好。”吴争转向宋应星,“先生觉得我军的长处和短处在哪?”
  宋应星微微一愣,想了想才道:“我军乃大胜、威武之师,唯有长处,何来短处?”
  吴争呵呵笑道:“都说奉承这玩意能传染人,如先生这样清闲之人,竟也被马士英给传染了?”
  宋应星正色道:“山外有山,人无完人。再精锐的虎贲,也不是全无弱点,但能克敌之师,那就勿论短处、缺陷。”
  吴争微微一怔,随即开颜道:“先生说指正得是,这世上从无完美的军队,强求,倒显得本王矫作、吹毛求疵了……那就请先生赐教,我军还有何处可精进、提高?”
  看吴争从善如流,宋应星撸了撸他的短须道:“臣不知军伍,但这一路观之,倒也略觉察一、二……我军战意盎然、士气勃发,这是一支精锐所必须的,但这,敌人也有。臣窃以为,我军所缺的是速度,难以如顽敌以马匹代步,一夕之间就可奔赴数百里外……皇权在十步之外,千里之内的道理,想来王爷应该熟稔。”
  吴争哈哈大笑道:“先生果然目光锐利,仅此一瞥,就深知我军的弱项……还有吗?”
  宋应星想了想,继续道:“观我军兵器,无非是火器,可火器虽然犀利,但也并非全无弊端,譬如火药补充、运输,且多少还受天候影响,对敌之时,如果敌以骑兵速度快之优势突袭,我军就算胜,怕也是一场惨胜……”
  吴争静静听宋应星说完,郑重拱手道:“先生深知我军所缺,那么今日之后,还须仰仗先生为我军补足短处。”
  宋应星一怔,有些为难地道:“臣纵有心,可也非一人之力能襄助王爷的……”
  吴争微笑道:“本王已有应对之策,只是缺少一个象先生这样能将本王心中想法,付诸实施的干练之人,如今有了先生,本王可高枕无忧了。”
  宋应星惊讶地问道:“王爷真已有了解决这些的方法?”
  吴争点点头,问道:“先生可听闻大将军府这一年来,正在修建从杭州至吴淞的铁路?”
  宋应星点头道:“有所听闻……只是臣不明白,这铁路如何让两条腿快过四条腿?”
  吴争呵呵笑了起来,“先生去亲眼看过,就能明白了……本王保证,只有铁路建成,那么,先生口中的皇权在千里之内,就能改成皇权在万里之内,而北方鞑虏战马的速度优势,也会被迅速抵偿、替代。”
  宋应星闻听惊愕不已。
  
第1448章
突变
  “至于弹药补充、火器运输这些问题,也会随着铁路的建成,变成不是问题,一列车厢的运载能力,可抵数千匹良马……”
  “先生所指出的火器兵对阵骑兵突袭的问题,也并非无解,当火枪的弹丸密集到如炎夏暴雨一般,想来再迅猛的骑兵也无法突破这种弹幕……”
  宋应星是真的惊愕了,他甚至忘记了礼节,出言打断吴争的话,急问道:“真能做到弹丸如雨?”
  “能。”吴争肯定地回答道,“本王有初步的构想图纸,但制造出这种新式火器,那就必须先生鼎力襄助了。”
  “图纸在何处?”宋应星急切地问道。
  “不急。回到杭州府……先生就会看到。”
  宋应星的喉节发出轻微的“咕嘟”声,他显然有些迫不及待了。
  吴争目睹着这些,心里有种欣慰,也只有象这种迫不及待,才让帮助自己,将脑子中的那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慢慢变成现实。
  接下来的时间,吴争成了一个讲师,他忙于应付宋应星天马行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算吴争是后世人,许多也是他所不能了解的学术,让吴争疲于应付。
  显然,宋应星的心中,已经将吴争当成了一个无所不知的“神”。
  这,让吴争很无奈、无助。
  但吴争知道,这一关,他避不过去。
  ……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秦王府,本来就是应天府最具权势的王府,没有之一。
  今时,更是红得发紫了。
  出使徐州,为义兴朝“争”来滁、和二州和凤阳天长,这种收复失地的贪天之功,已经足以令人艳羡到极点。
  而吴王上书朝廷举荐秦王朱存釜接任张同敞的右营都指挥使一职,更是让所有京官们揣度,或许吴王已经与秦王达成某种默契,亦或许要……变天了。
  可以说,此时的义兴朝,吴王的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谁都认为,只要吴王愿意,便可随时问鼎奉天殿中宝座。
  但吴王却一直没有动作,这让所有人几乎都认为,吴王无意篡夺天下,那么,选一个在京的代言人,便成了必要的选择。
  而秦王朱存釜自然是其中最合适不过的了。
  于是,本就已经是亲王、宗正令的朱存釜,声威、权势到达了巅峰,一时间秦王府宾客如云、门庭若市。
  此时正值子夜,可秦王府中依旧人声鼎沸,丝竹之声遥遥传来。
  就连值守的门房,那趾高气扬的神态,也不负宰相门前三品官的谚语。
  一个小厮匆匆从内跑来,在中年门房耳边嘀咕了几句。
  中年门房大步向外迈了两步,大声道:“王爷有令……诸位大人都回了吧,明日再来。”
  一个红袍官服的老者上前以一种示好的口吻道:“贵长随可否再通禀一声,下官来了三次了,能否进见殿下一面?”
  中年门房斜眼一扫,带着一丝不耐道:“林大人,你回头瞧瞧,这些个大人们哪个不比你官阶高,他们都等着,等了两日了……难道只有林大人不耐?咱秦王府可没央求林大人等着,林大人若不愿等,尽管自便……”
  “不敢……下官怎敢……”红袍官服老者唯唯喏喏退了开去,起到拐弯处,才恨恨一跺脚,骂了句,“狗仗人势的东西!”
  可话一出口,就连忙捂住自己的嘴巴,左右四顾,见无人听见,才松了口气。
  他正抬起手想招呼自己的随从驾车离开,此时,变故出现了。
  ……
  一群黑色绣服的士兵从东面直涌过来,人数不下数百人。
  兵围秦王府?
  疯了吗?
  这样的晚上,京城之内,谁敢如此张狂?
  就在众人张口结舌之时,一身金线蟒袍的张同敞策马停在了秦王府门口。
  张同敞一出现,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些什么,这伙士兵应该是天子锦衣卫了。
  恐怕也只有锦衣卫,才敢以如此粗鲁的动作,包围炽手可热的秦王府。
  可问题是,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陛下与秦王翻脸了?
  一时间,在场百来官员和数百从属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张同敞也不下马,在马上抬头看看门楣上那“秦王府”三个镏金大字,抽了抽嘴角。
  这世上总有不知死的蠢货,就在张同敞停下马的同时,方才那中年门房气焰嚣张地冲了出来,看见是张同敞,不禁也抿了抿。
  人的名,树的影,敢射杀朱慈煃的“凶煞”来了,让中年门房终究心中有些惧意。
  可他还是鼓足了勇气,大声喝道:“张大人,这可是秦王府……您不能让这些粗人挡在门前,若惊扰了咱王爷和府中贵客,就算张大人……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张同敞听了也不动怒,似笑非笑地看着这门房,突然回身下令道:“奉陛下旨意,查抄秦王府,闲者退避……若有敢阻拦者,就地格杀。”
  这下,云集在秦王府门前的众官员顿时作鸟兽散,不过,这些人左右散开之后,在拐弯处停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探头张望,看来,只要被抄的不是他们自己,这好奇心能盖过一切。
  那个中年门房这时也愣了,都说不作死就不会死,中年门房并非想阻拦,这个节骨眼上,他就算真想为朱存釜尽忠,恐怕也时候不对不是?
  他是真的蒙比了,傻傻地站在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