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6/1807

  正象吴争说的,军政分离,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自己要做的就是监察。
  但明社、通州比较特别。
  明社,是基于夏完淳等人的提议,吸引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建一个架构宽松的组织,形同于一个后世论坛性质。
  它最初并不具备实体,但很多事,都象蝴蝶的翅膀,会引起连锁反应。
  明社的魁首和各主事之人几乎全是官员,譬如魁首夏完淳已经是卫国公了,尤以参议吴争为最,吴王任明社参议,无形之中,将明社这个组织的形象瞬间拔高至令人仰望的地步。
  君御臣,臣牧民,自古以来,官员地位就凌驾于民众之上。
  一个有着官府背景的组织,对民众的吸引力是巨大的,特别是下一级官员和商人。
  何况是一个背景显得更硬的明社组织。
  这也是当初宋征舆可以通过让民众“付费”入明社,使得明社成员在短短不到一年内,人员迅速扩张至十万人以上的原因。
  也为他迅速敛起一笔巨额财富,用于谋乱。
  也正因为宋征舆这番粗暴的操作,就算夏完淳在奉吴争命清洗明社腐败、污秽之后,明社的成员依旧在六万人以上,这两年中,又吸收了不少新鲜血液,当然,之后收揽进来的都合乎规定,但这也让总人数接近了七万人。
  这样庞大的组织,要沿用宽松的组织架构,显然已经不合时宜,行不通了。
  有着官府的背景,一个成员头上就有了一道光环,令人仰观。
  这道光环,让明社成员高人一等,享受着无数不成文但又实际存在的特权。
  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继续宽松架构,那就会象吴争说的,就算它的宗旨是正义的,可事实上,一旦被人利用、失控,这等于是一支有着良好社会关系基础的叛军,在势力内部暴乱,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在与夏完淳商议之后,明社的组织架构开始进行改革。
  这场改革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原本臃肿的躯体被慢慢控制、管理体系被组建、各级架构被理顺。
  冒襄对明社的“抨击”,其实不是无的放矢,确实有一段时间,明社的影响力盖过官府。
  但,这已经不是眼下明社的现状了。
  正因为明社的架构有了改革,做为明社参议的吴争,任命一个主事,并不逾权,实为题中之意。
  而通州,此战刚刚收复,为北伐军所控制,尚未移交大将军府,简单地说,还是军政府。
  吴争做为大将军,临时任命一个军政府官员,其实与军政分离无关,并不违反他自己定下的军政分离的铁律。
  ……
  当天晚上,依旧是红云阁。
  这时的才子士人们,总和烟柳伎馆过不去。
  原本吸引这些人的酒肆,也早已纷纷改行,或者干脆来个联营,既卖酒也卖笑。
  对于象冒襄这样顾盼自雄的富贵子弟而言,开宴沿宾、樽酒不空,歌姬的翡翠鸳鸯与书生的乌巾紫裘相交错,实为人生一大乐事也。
  “中孚兄,你得帮我。”冒襄揖身,郑重一礼道,“求中孚兄助襄一臂之力!”
  李颙苦笑起来,“辟疆兄,不是兄弟不肯帮,可是你今日这番言行……哎,着实误事!如今误了自己不算,还将我都连累的进去,现在你叫我帮你,怎么帮?王爷那我怕是说不上话了!”
  冒襄呵呵一笑道:“中孚兄误会了,我并非想让中孚兄帮我在殿下面前说项、美言。”
  “哦……那你要我帮什么?”
  “安排我私下见殿下一面。”
  “不,这不成!”李颙断然拒绝道,“你见过王爷身边随扈了,那个鲁进财,你万万不可轻视,虽说是随扈,却是四品军职,称之为将军,可一点都不虚妄。颙也只是以狂言自荐,幸好此次不辱使命,才被王爷接纳,可私下引人见王爷,这罪责颙可承担不起啊……辟疆兄就别为难我了。”
  冒襄热情地劝酒邀饮道,“你我相识多年,我冒襄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我怎么会做不利于王爷,令中孚兄为难之事呢?”
  李颙只饮酒不作声。
  “……再者说了,我冒襄只是烟柳巷中一纨绔,手无缚鸡之力,殿下身经百战,要拿下冒襄不费吹灰之力,中孚兄又何必担心?我发誓,就冒襄一人。”
  李颙犹豫起来,“王爷明日一早就会离开,你要见王爷,也就今晚了……可你此时又饮了酒,再要口出狂言,我真怕惹怒了王爷,到时……一切变得不可收拾就晚了。”
  冒襄哈哈笑道:“男儿饮酒,天经地义,不畅饮岂不负了这七尺之躯、大好头颅?中孚兄放心,殿下乃带兵之人……带兵之人,怎能排斥饮酒?”
  
第1473章
毫无新意的劝进
  李颙深思了好一会,才勉强答应道:“那……好吧。不过有言在先,我须得在一边陪着,免得你到时又说疯话。”
  冒襄听了大喜,道:“中孚兄只管放心,此次襄定洗日间之耻,另外还送中孚兄大功一件,以偿中孚兄被襄牵累,吃了瓜落。”
  这话反而让李颙一惊,急问道:“你想做什么……什么大功?”
  冒襄轻轻一拍自己的嘴巴,“瞧这张臭嘴……得,反正中孚兄不是外人,就对你明说了吧。”
  说到这,冒襄神秘一笑,凑近李颙耳边,压低声音,“从龙之功,够不够大?”
  李颙顿时额头渗汗,沙哑差点嗓子低声斥道:“你疯了?你怕是真的疯了!你可知道,我也曾经试探过,可王爷根本没那意思。”
  冒襄不以为然地道:“那是你没言中殿下心思,你放心,言者无罪……这可是殿下亲口说的。”
  “你可别害我!”李颙跺足道。
  冒襄正色道:“成败在此一举,襄已年过不惑,来不及从头做起,只能兵行险着了……恳请中孚兄成全!”
  说着,向李颙又郑重长揖一礼。
  李颙愣了半晌,瞧着一直保持揖身姿势的冒襄,牙一咬,顿足道:“也罢……就算还你在凤阳府助我功成之情吧。”
  ……
  冒襄说得没错,至少说对了大半。
  此时的吴争正和鲁进财等人大快朵颐,自然也少不了酒,米酒。
  此时的江南人,除了酒鬼,几乎不善于喝烈酒,也不喜喝烈酒,都喝黄酒、米酒。
  “闲倾一盏中黄酒,闷扫千章内景篇……”
  饮至面红耳赤,马士英大声吟上几句诗词来应景助兴,吴争眯着醉眼,轻轻拍击着桌面附合,鲁进财这厮已经将头钻入桌底,打死不肯上来了。
  对鲁进财而言,几句“骚诗”那还不如再来碗酒更实惠。
  也对,一样米养千样人,甚合吴争的意思,读书人嘛,用来应景助兴正好,驱逐鞑虏、上阵厮杀,还真用不上他们。
  这就是吴争对读书人的态度,什么诗神诗圣、鸿儒才子,都去一边站着,等天下安定了,再放你们出来为盛世歌功颂德。
  这道理,和食不裹腹时莫谈论精神诉求一样,前后主次的分别罢了。
  三顾茅庐,不过是借口,充其量只是吴争逃避后院纷争的次要目的。
  吴争不排斥读书人,只是现在用不到,用了,反而添乱,如同对待宗室一样,吴争是个实用主义者,在诗、远方和现实龌龊之中,更愿意去拍打现实的龌龊。
  李颙引着冒襄进来时,吴争已有七分醉意。
  饮酒至这份上,正是最感惬意、舒畅的时候,许多文人才子会拔出腰间做为装饰的数寸短剑,登上桌台、凳椅,斜指屋顶大呼一声,“宝剑在手、天下我有”诸如此类的豪语,再泼墨舞笔写上几首脍炙人口、监督局淋漓的诗词。
  吴争不这样,他睁着腥松的醉眼,招着手道:“二位,想蹭酒喝,那也得来早些,莫待残羹剩饭,徒叹可惜……不过本王不介意,那谁……去,再取一坛酒,晚到好过不来嘛。”
  天晓得,李颙心中的惊讶有多大。
  李颙在想,王爷难道早已知道我会引冒襄来?
  神人哪!
  冒襄则不同,他大咧咧地一撩衫摆,毫不客气地从吴争面前“抢”过酒盏,就着盏中残酒,一饮而尽,大声道:“爽快!”
  这举动,引得桌下鲁进财大喝一声,“放肆!”
  李颙大惊,然而,再没了下文,因为从桌子底下传出的鼾声说明了一切。
  吴争努力地保持着王爷该有的风仪,打着酒嗝解释道:“其实……平时他不这样,也算尽职的……!”
  李颙心里苦笑,他躬身道:“未经通报王爷,臣便擅引冒襄前来进见……请王爷降罪。”
  “无罪。”吴争摇摇手道,“你是本王幕僚,左右臂膀,举荐、引见……这也是你权力之内,何况辟疆兄?”
  说到这,吴争眯眼看向正在“横扫”的冒襄,满嘴鼓鼓的冒襄,口齿混浊地点头应道,“吴兄畅快……合该如此。”
  李颙苦笑已显现在脸上。
  好在冒襄终究是来前饮的酒,酒意相较于来前,已经退了不少。
  他拿袖子一抹嘴道:“吴兄一桌酒菜,换襄一句诤言……说起来,吴兄还是占了便宜的,这样,送来的那坛子酒,尽归冒襄,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