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9/1807

  至于冒襄说到一朝天子一朝臣,绝非荒谬。
  如果吴争放弃角逐至尊之位,那么新君一旦拥立,除非吴争能带走所有将士,否则必需要将一部分将士留在新君麾下。
  事实上,藩王不可能在和平之后,还拥有北伐军这么庞大的军队的,不管是哪朝哪代,也无此先例。
  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几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清洗、黜落,甚至寻个莫须有的罪名诛杀,历来如此。
  ……
  吴争一直注视着门外漆黑的天空,很久,很久。
  无论是假慈假悲也好,确实心无绮念也罢。
  至少吴争到今日此时,依旧无意去争夺朱家江山。
  说为了天下黎民福祉,就连吴争自己心里都嗤之以鼻。
  没有那么伟大、高尚,吴争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君子。
  但吴争确实无意争夺,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吴争想要尽可能早地驱逐鞑虏,尽可能地保全国力、民力、军力,然后打出去,至少,不再让之后三百年的华夏再经历一番被众番蹂躏的悲惨过程。
  真正的英雄,绝不在窝里横。这,或许才是吴争真正的想法。
  但,今日,冒襄的“狂言”,触动了吴争心里最深处的隐忧,他只是个普通人,有着一切普通人该有的七情六欲和负面情绪。
  吴争有个最大的软肋,那就是——身边人。
  说他是重情重义也好,故作深情也罢,谁敢动身边人,那就能让吴争变得“疯狂”。
  吴争有些疯狂起来了,他的心里跳动着一丛火苗。
  冒襄关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述说,让吴争陷入了一种绝对负面的情绪,对,如果看着身边的将士受到迫害,那就不如……!
  ……
  这是一个转折点。
  吴争被冒襄说服,或许冒襄只是说了此时吴争身边大部分人的心里话。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吴争身边,已经没有人敢这么跟吴争说话了。
  权力、威信和“战无不胜”的神话,让吴争身边人,很少还有这么大胆如冒襄者,能向吴争坦言自己略显“阴暗”的诉求。
  虽然确实有些“阴暗”,但事实一样存在。
  存在即有理!
  这确实是个转折点。
  可惜的是,吴争没有时间,将心中的那丛火苗燃烧成熊熊烈火的时间。
  因为,就在这一晚,从杭州府急传的两个消息,让吴争改变了行程,不是如冒襄预言的回杭州府,而是向南,经广德府,横穿夏完淳的宁国府,前往广信府。
  两个消息是,郑家水师与番人联合舰队一支分舰队干上了,还有,李过的广信卫,在萍乡以西,醴陵以东,袁州府与长沙府的边界,与攻入湖广的大西军陷入了对峙。
  陷入了对峙的意思很微妙,两军对峙,在这个命令传达困难的时候,非常难以达成。
  因为对峙需要双方的共同心愿,简单地说,除非双方得到明确命令,否则,先打了再说。
  要形成对峙,肯定是交过手了。
  只有双方都觉得打下去无益,才会形成在没有明确命令情况下的对峙。
  吴争可能不顾郑森与番人的,却不能不顾随时会擦枪走火的广信卫。
  ……
  按理,驻地在江西广信、饶州的广信卫,是怎么也不可能与大西军有交集的。
  这得从吴争被困于淮安府时说起,
  大将军府颁布的征召令,使得广信卫二万编制迅速扩大、膨胀。
  但广信卫驻地中庸太远,且须守土保境,自然不可轻易调动,况且张国维、熊汝霖也没有意思要调动广信卫北上。
  这就造成了李过、高一功等将领的烦躁。
  能不烦躁吗?
  吴争生死难料,不管是生是死,对于广信卫而言,都非常不利。
  化解这种不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扩大自己的地盘。
  这样,不管是吴争遇难也好,化险为夷也罢,广信卫都可以有地盘自保。
  在暗中得到“忠义夫人”高桂英的首肯之后,广信卫有了异动。
  他们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一直向西,拦腰截断江西清军,将敌人一分为二,首发不能兼顾,然后进行慢慢吞食。
  
第1477章
有女不愁嫁
  随着多铎被杀、博洛被俘之后遭到囚禁,江西清军的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
  湖广清军在大西军势如破竹地进攻下,自保都难,就不可能去增援江西。
  而福建清军日子也不好过,南有郑家军虎视眈眈,北有厉如海的金华卫(原沥海卫)严阵以待,几乎连动都不敢动,哪有余力增援江西?
  于是,广信卫的西进,简单就是一把烧红的尖刀,捅入冰雪之中,“嗞溜”一声,半个多月时间,连克抚州、临江、袁州三府,歼敌三千七百多人,俘虏超过万人,前锋一时刹不住脚,李过、高一功也无意刹车,结果一鼓作气,攻入了湖广界——醴陵。
  与一路高歌猛进的大西军前锋,遭遇上了。
  在双方前锋一场不可避免的遭遇战之后,双方打红了眼的士兵们,这才慢慢冷静下来,“认出”了对方不是敌人是友军,对峙,就这么产生了。
  ……
  正如李定国为此要从永州赶往醴陵,吴争也一样得放下一切手头上的事,赶往醴陵。
  这事太过敏感了,关系到永历朝和义兴朝在接下去的日子,是友军还是敌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是李定国,还是吴争,对醴陵的这场对峙,毫不知情。
  北伐军没有动,动的是夏完淳的建阳卫。
  赶到宁国府的吴争,在与夏完淳仓促见面之后,便带走了建阳卫三千精锐。
  这其实是不合法的,吴争再跋扈,终究只是个藩王,而建阳卫隶属于朝廷直辖。
  但好在吴争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将军。
  名义上天下兵马皆归大将军所辖,加上夏完淳实在找不出任何理由,去“违逆”吴争的“夺权”,按夏完淳在吴争率军离开建阳卫后,随即向朝廷的奏疏上所言,“……大将军以势压臣,臣不得不从……”
  公文嘛,欺上不瞒下,也瞒不了。
  至少不下万余建阳卫将士,是亲眼目睹吴王和卫国公自当涂到芜湖,一路饮酒、品茶,哪有一丝被胁迫的痕迹,最后卫国公礼送吴王出宁国府境时,还依依不舍地拥抱相辞,天晓得,这是何种胁迫,竟能让二人“相爱相杀”至此?
  正如随吴争去的三千建阳卫将士所说,怕也只有朝堂上诸公,会“相信”卫国公是被胁迫了,当然,真信还是假信,天晓得。
  ……
  酒。
  烈酒。
  不同于吴争往日杯不离手的黄酒、米酒。
  这是烈酒。
  一碗脸红、二碗手颤,三碗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哪的烈酒。
  李定国喜饮烈酒。
  于是,吴争不得不相陪。
  按李定国的话说,你我虽同为王爵,但怎么着,我爱女已入杭州府,你娶也得娶,不娶也得娶,那么,我就是长辈,你是晚辈,得顺我。
  再论年纪,我早过而言之年,你始及冠,路上见着,你得恭敬称呼我一声叔,你得顺我。
  吴争能反驳吗?
  自然不能。
  于是乖乖与李定国喝上了烈酒。
  四坛烈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