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1/1807

  也对,这朝堂之上,洪、范等汉臣虽然权倾朝野,但京城之中,掌握最大兵权的还是满人。
  想要颠覆满、汉地位,不是一张嘴,抖嗦几下就能解决的。
  关于利益之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厮杀,不见硝烟,却比硝烟更烈。
  不过,年少气盛的福临,终究没有按捺住他心里对多尔衮的憎恶。
  在他亲政后不久,就忍不住动手了,原吏部满尚书谭泰,被福临以结党附逆之罪名,下狱论死抄家。
  结党附逆,结谁的党,附谁的逆?
  自然是摄政王多尔衮了,满朝文武个个心知肚明,由此,没有一个人敢出声,也不愿出声,谁会傻得为一个死了的人去得罪皇帝?
  但一样没有一个人落井下石,因为多尔博就藩兖州,手中十万大军,那可不是吃素的,谁能保证,万一自己在京城落井下石之后,能不能见到明日的太阳?
  多尔衮死后形成的权力真空被三方迅速抢占。
  福临自然是瓜分最多的受益者。
  洪承畴、范文程等汉臣位居第二。
  济尔哈朗有幸位列第三。
  但有一人,占了好大的一个空子,那就是钱谦益。
  这老滑头对柳如是用情倒是很深,可惜,柳如是被多尔衮抓捕之后,下落不明。
  就连最后刚林、祁充格收了钱谦益大笔的银子,私纵了钱谦益,柳如是也一样没有音讯。
  局中人都猜测,柳如是怕是死了吧。
  钱谦益“终于”从悲伤中走了出来,也是,对他来说,“悲伤”总该有个度吧?
  忠诚也该有个底线,譬如对“大明”。
  见缝插针,抱住福临大腿的钱谦益,于是就得了一个大便宜,从礼部侍郎(其实已经被多尔衮私下黜落,半年多没去上班了),直升为礼部汉尚书,可谓一飞冲天啊。
  时人都感慨说,这真是个黑心肠的“不倒翁”。
  天下大势,以一种无法看懂的变化按它的轨迹运行着。
  但总得来说,从这新的一年开始,华夏遍地的烽火渐渐开始熄灭,混战了近十年的土地上,难得有了一段与民休养生息的舒坦日子。
  只有西北方向,不管是建新(义兴)、永历、清廷都无法左右的大顺军残部,依旧在与清军厮杀,为得就是土地、人口,不过规模都不大,清军也就阿济格部在参战。
  虽说是“和平”了,可没有人认为是真正的太平了,就连杭州府坊间的卖油郎都知道,北伐,就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相较于当年吴争带数百人回到绍兴府时,民众的迷茫和无助,此时的民众哪个不自信满满,似乎,光复顺天府,易如反掌,就在弹指之间。
  可谁能真正明白,光复之后,又该如何呢?
  
第1493章
兄弟还是翁婿
  吴争这些天一直待在松江军工坊。
  不,已经不能简单地称为军工坊了。
  准确地说,已经是军工坊和东方红科技股份公司了。
  宋应星已经慢慢习惯于他没有官衔的白身身份,也对,管控着方圆一百六十里的“园区”,手下一千多能工巧匠和上万工人,这数量与北伐军军制比较,大小也该是个三品将军衔了。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吴争能投其所好。
  也对,搞科研的人嘛,只要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就会拼尽全图地追逐远方的光明。
  譬如黄火药、直流电……还有衍生出的机械,譬如后装枪、预装金属弹丸、直流发动机等等。
  吴争毫不吝啬地为宋应星推开了一扇窗,给了他一个巨大的平台和无限的资金。
  这就象在肥沃的田野中,肆意地播撒出无数的种子。
  能怎么长?
  吴争也不知道。
  吴争只知道,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他自己也有需要他去做的事,虽然他确实不想面对,但不得不面对。
  ……
  黄应运来了。
  如今的黄应运,早已不是吴争第一次见时那个恶臭扑鼻的中年“瘪三”。
  身为晋王参军的黄应运,已经在永历朝混了个不小的官职——礼部侍郎。
  别说,人一旦有了官职,那气派就上来了。
  从云贵到杭州府,这一路上,迎来送往,可谓如鱼得水。
  杭州府对于黄应运,已经快成他自己家了。
  也对,如果李海岳成了吴王侧妃,他做为侧妃娘家人,可不就是半个主人嘛。
  看着春风得意,脸胖了许多的黄应运,吴争感慨,人生真是,如梦啊!
  “黄先生,多日不见,富态了许多。”吴争客套着。
  黄应运连忙起身,“可不敢再让王爷称先生,学生哪敢当王爷先生?王爷若不嫌弃,直呼学生贱名即可。”
  吴争讶然,黄应运是个落第书生,年至不惑,思想激进,可到底没有摒弃此时读书人自觉的“谦卑”。
  也对,对少数人的谦卑换来对多数人的傲慢,这或许是读书人执着的理念。
  吴争不自觉地摇摇头,甩去这种“不合理”的古怪念头,决定从善如流。
  “应运兄此来,所为何事?”吴争明知故问道。
  果然,黄应运答道:“外臣奉我主之命,欲问吴王殿下,何时纳王女为妃?另外还有一事想问吴王殿下,可否再赊卖一批火器给大西军,以助大西军来日北伐……?”
  吴争心中苦笑,刚刚张嘴想说。
  不想黄应运没说完,他斟酌道:“我主欲进军川北,收编大顺军残部……想调吴王麾下广信卫入川,不知吴王意下如何?”
  吴争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黄应运见状,忙解释道:“并非我主垂涎广信卫战力,想借广信卫之力入主陕甘,而是这股力量对蜀地形成了事实上的威胁……”
  吴争抬手打断道:“本王能猜到晋王的用意,广信卫为原忠贞营改编,与西北大顺军残部同属大顺军,如今以广信卫讨之,有着香火之情,确能事半功倍。”
  黄应运大喜,“吴王殿下英明。”
  吴争哂然道:“可眼下不合适。”
  “啊?”
  “大顺军残部正与清军交战,此时讨之,万一发生交战,怕让清军坐收渔翁之利。”吴争想了想道,“你回去转告晋王,本王不反对收编大顺军残部,但须择时。”
  黄应运点点头道:“学生谨记,必原话转禀。”
  吴争轻呼了一口气道,“火器之事好说,同为明军旗下手足,又是有着相同的目标,如今交通又较之前畅通许多……转告晋王,本王会安排下去。不过,数量不会太多,应运兄也该知道,年前水陆连番大战,我军一样欠缺火器。”
  黄应运微笑道:“吴王说得是,我主来前也再三叮嘱学生,并无强求之意。”
  吴争闭上了嘴巴。
  黄应运仰着脸等着。
  谁都明白,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需要答复。
  沉默了好半晌,吴争苦笑道:“应运兄,咱们交情有不少时日了吧?”
  “学生哪敢与王爷论交情,是王爷青睐有加……”
  吴争无奈地道:“我想与晋王做兄弟,奈何他非要做我岳父……你说,这叫什么事?”
  黄应运诧异地看着吴争,他是真不明白了,不就是张罗些酒席,迎些宾客,放上些爆竹烟花,诸如此类的事嘛,纳妃,这不是每个上位者该有的捧场嘛。
  黄应运实在想不通,吴争怎么会如此排斥纳李海岳为妃,吴争已经有一正妃两侧妃了,按理说不该呀。
  吴争想了想道:“应运兄远来不易,路途疲惫……这样,先在城中盘桓几日,过些时候,本王再给你答复,如何?”
  黄应运自然不敢顶撞,应道:“学生遵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