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1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3/1807

  当然,“晋爵令”最后规定了此新增的十五级爵位不得承嗣,仅本人可享受爵位的福利。
  
第1510章
军购
  这道“晋爵令”影响深远。
  或许吴争的本意,仅只是尽可能地去善功罚过,但事实上,这道“晋爵令”影响之大、之深远,是吴争,乃至整个大将军府,甚至远在应天府的建新朝,都无法预料的。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有功必赏!
  而这其中,甚至包括了曾经行差踏错之人,也包括了江北那些,已经顺势想投归的人,这种影响力以星火燎原之势,在短短一年半载之间,由南至北,传遍华东、华北沿海。
  当然,那是后话了。
  ……
  沈文奎来了。
  他带着清廷购买枪炮的旨意,与汤若望一同顺运河南下,到达杭州府。
  相较于白天“公事公办”的从容,那么,夜晚、此时,吴争的书房内,沈文奎痛哭流涕地拜倒在吴争面前。
  吴争惊愕了,“沈大人……何至于此?”
  痛哭了大概一柱香之后,沈文奎慢慢收起嚎哭,以一种看破世情的麻木,道:“王爷可知……陈名夏,死了!”
  吴争再一次惊诧,“陈名夏?陈百史?因何而死?”
  沈文奎抹了把老泪,“由宁完我弹劾,与刘正宗共证名夏揽权市恩欺罔贪腐及勾结外敌罪,被劾论死,抄没家产,阖家男丁株连、妇孺流放……”
  吴争大惊,冲马士英道:“传宋安来见。”
  然后转头搀扶沈文奎,问道:“陈名夏确实被本王说反,可这两年来,孤并无主动联络他,他也无什么紧要之事传来杭州府……就算被清廷侦知,其罪也不该处如此重刑才是?”
  沈文奎悲声再起,“想当日武英殿奏对,定下组建十万新军之后,陈名夏与沈某,还为此次差事的红利起了不小的争执,可谁会想到,就在当天深夜,陈府被围,名夏当场被杀……堂堂一朝尚书,竟未经审判,死于自己府上……公理何在!天理何在!”
  看着捶胸顿足的沈文奎,吴争渐渐沉默下来,因为他突然明白了,不,应该是意识到,陈名夏突然被诛,或许还真与自己有那么一些关系。
  杀鸡儆猴。
  陈名夏就是那只不知收敛的鸡。
  但吴争绝不会是那只被儆的猴,这世上,此时,已经再无人可以来儆吴争。
  清廷想儆的猴,应该是就在自己面前悲伤的沈文奎等人。
  此时,宋安手中捏着一颗白色蜡丸,跟着马士英匆匆而来。
  “少爷有何吩咐?”
  吴争扫了一眼宋安,问道:“你可有得到陈名夏被杀的消息?”
  宋安点头道:“我也是刚接到江北长林卫传来的消息,正想禀报少爷。”
  “消息怎么说?”
  宋安看了一眼沈文奎。
  “讲。”吴争淡淡地催促道。
  “是。”宋安应道,“据报,清廷已经决定组建十万火器新军,但由于军费不够、国库空虚,郑亲王济尔哈朗、洪承畴、范文程密议,欲从江南商会下手,可因为顾忌到有太多牵扯,包括他们自己也是,所以,最后商定以旁敲侧击之计,逼迫、查处京城涉事官员,抄没犯官家财、勒索商贾财货以充军费……陈名夏只是第一个,沈大人出京之后,已经有十一个官员被杀,三十余人入狱……”
  沈文奎在一边听了大惊,“你是说,这不是皇上的旨意,而是济尔哈朗、洪承畴、范文程三人假传旨意?”
  吴争按了按手,“沈大人别急,本王相信,长林卫的消息不会出错。既然消息上这么说,应该就是这原因了……想来也对嘛,孤缺银子,清廷自然也缺银子,可福临娃儿刚刚亲政,多少有些顾忌,自然干不出这种杀鸡取卵之恶行,至少短期内不会。如今朝政大权皆在济尔哈朗、洪承畴、范文程等人手中……不言而喻啊!”
  “无耻!”沈文奎大骂道,“同为亲皇一脉,为了些许银子,竟同僚相残……还有一丝人性没?”
  吴争明白沈文奎的愤怒,他其实不是为了陈名夏被杀之事如此愤怒,而是唇亡齿寒之故。
  沈文奎长吁一口气,道:“陈名夏此人,虽说贪财好名,可毕竟投归大明旗下之心,是真的……如此被害,可惜啊,以他在京中的人脉,本可以为王爷做许多事……可惜啊!”
  吴争突然转变话题道:“沈大人今夜来见本王,想来还有要事相商吧?”
  沈文奎发泄了这一通,胸中郁结有些舒解,这时平心静气地说道:“正是。沈某要禀报王爷,清廷只募集到三百五十万两之数,我离京前,洪、范二人叮嘱,要与王爷谈判赊买之事,同时要以晋商向南输送矿石设置上限,来换取王爷对赊买条件的妥协。”
  吴争眉头微微一凝,“徐州以南运河,皆在本王控制之中,清廷能用什么限制?”
  这话有道理,如今江北的地盘参差不齐,譬如北伐军的势力已经触及山东界,而徐州却在清廷手中,建新朝得到了滁、和二州,而凤阳府却在清廷控制之下。
  这样的势力划分,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那就是决战终将会在不远处的某一天,突然暴发。
  而清廷要限制北方商人向南方供给原料,更不具有可操作性。
  试想,敌我势力交错,官府如何去辨识、限制北方商人的正常商贸行为?
  譬如徐州,因为与淮安邻接,双方又已经签署了和约,徐州城中双方势力的商人交错,如何区分是北方商人还是南方商人,是北方的货,还是南方的货?
  甚至于每个客栈、码头,全都一样。
  沈文奎摇摇头道:“其实也很简单,清廷只要控制矿山、产地,便可彻底限制向南输送的数量。”
  吴争眉头一紧,他明白了,清廷怕早已经想好了这招术。
  也只有这种方法,才能规避因查处北方商人而波及南方商人的麻烦,从而让大将军府,无法找到借口向北方发难,毕竟,清廷在处置自己辖下臣民嘛。
  吴争思忖良久,抬头对沈文奎道:“此事本王知道了,沈大人不妨先回去歇息吧。”
  “沈某告退。”
  
第1511章
军事报复
  “王爷这是要再发起一场战争吗?”莫执念急了,他确实急了,傻子都明白,调北伐军进驻赣榆会引发什么后果。
  赣榆,淮安府东北角的一个县,隶属于海州,与兖州、青州接壤,它的北面,就是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海防重镇——安东卫。
  安东卫始建于洪武年间,是明初十九卫之一。
  满清入主之后,并未废弃。
  在北伐军二次渡江战役之后,原淮安、扬州的清军溃兵北逃,加上清廷增兵和青州原驻军,一时间,安东卫驻兵量达到空前,已经超过五万人,甚至连相距不远的日照都兵满为患。
  所以,在莫执念看来,调北伐军入驻赣榆,这等于又一次向清廷宣战。
  莫执念不反对、且赞成早日北伐,但绝不是当下。
  在莫执念这一声问之后,熊汝霖也赞同道:“臣以为眼下不是再一次北伐的良机,既然已经与清廷签订和约,那就不妨给江南民众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除非清廷刻意违反和约,否则,至少三年内,咱们还是专注于内政,整固刚刚光复的淮安、扬州二府,方为上策。”
  张国维道:“雨殷兄所言在理,此时闽粤清军正与大西军激战,而王爷所订战略,也是暗里对闽粤战场进行操纵,使得清廷不得不将军力、财力不断地投向闽粤战场,最终陷入泥沼无法自拔……可如果此时北伐军北调赣榆,清廷必定猜忌王爷有发动北伐之意,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如果清廷将注意力转向咱们,北有驻京八旗,西有多尔博那十万人马,我军很难占到什么便宜,这势必又是一场大战……望王爷三思。”
  就连一直站在吴争这边的张煌言,也劝阻道:“欲速则不达,二位布政司所言在理。眼下清廷想要购买大量枪炮,军工坊正是日进斗金之时,王爷若在此时发动战争……换作我是莫老,也得跳脚不是?”
  大将军府几乎所有主官都反对吴争调北伐军入驻赣榆,吴争其实心里并不意外。
  “诸公误会了。”吴争气不喘心不跳,平静地说道,“孤也无意在此时发起北伐。”
  听听,听听,这话说得比唱得还好听。莫执念心里就这么想,他将目光扫向众人,在所有人的回视中,莫执念发现了共鸣。
  吴争仰头打了个哈哈,“但,有一点,本王始终坚持。”
  瞧瞧,瞧瞧,马上就露了形了吧。莫执念轻轻地吁了口气,不是他想吁,而是这时不容他叹气,许多时候,叹气就表示着立场,特别是上官说出“坚持”二字的时候。
  吴争听见了,不过他不在意。
  “强国军事,绝少不了军事报复。”吴争脸不红气不喘地说道,“陈名夏的死,不是个孤例,诸公都已经知道,陈名夏之后,还有不少人被杀……对,这些人中,不全是心向南方的人,更多的是敌人权力、财富争夺的牺牲品。但是,没有人会注意这一点,天下人都会认为,陈名夏因暗中与南方勾结才被不经审判当场诛杀,如此一来,人心便会浮动,原本开始转向的人心,便会再次摇摆起来……诸公应该都能想明白,争天下,争得就是人心向背,而天下人心各异,并非所有人都象诸公般刚正不阿,他们需要宽恕的同时,更需要指引和……安慰。”
  说到这,吴争起身道:“调北伐军入驻赣榆,就是一次军事报复……孤要让天下人都明白三个字……别惹我!”
  别惹我?
  熊汝霖、张国维、张煌言、莫执念面面相觑。
  莫执念迟疑着,问道:“可二万北伐军北调,万一引起清廷强烈反应……?”
  吴争抬手阻止道:“莫老啊,你认为孤治理五年的江南,尚不及内乱纷起的清廷吗?财政司的窘迫盖过清廷的财政窘迫程度?”
  莫执念一愣。
  “咱们打不起,清廷就打得起了?”吴争随意地一挥袖,“不,他们更打不起。西北大顺军正在蚕食陕甘,吴三桂等部自保有余,回援无力。大西军及高一功部攻入闽粤,清廷更是焦头烂额,若不是本王调金华卫助闽地清军一臂之力,恐怕半个闽地,已经入大西军之手了……”
  这话让在场众人微微颌首认可,就连莫执念也不例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