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2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3/1807

  朝廷同意了,但东印度公司未允。
  于是郑芝龙在颜思齐的支持下,趁机率大批海盗偷袭福建,击败守军、杀死许心素,泄了胸口闷气。
  从此之后,郑芝龙就正式投靠颜思齐,在东藩北部定居。
  不过,郑芝龙从泉州带去的人太多了,后来势力越来越大,喧宾夺主,最终取代了颜思齐,成为了东南沿海的海盗头目。
  可为什么说,颜思齐和郑芝龙只局限在东藩北部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时候,来自西方的番人,已经开始染指东藩南部了。
  
第1621章
郑森“病了”
  西班牙殖民者抢先一步,占了东藩北部,进行贸易和殖民。
  接着,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红毛,他们不知道有东藩岛的存在,在攻占澎湖之后,还想染指闽地。
  刚开始时,红毛人数少,战场又是在陆地,被明军一顿围殴,打了个满地找牙。
  红毛当然不甘心了,于是调兵遣将、积极备战,最终,双方在料罗湾发生了海战,明朝以兵船两百艘、近万大军,对付荷兰的军舰十三艘,士兵九百余名,这兵力数悬殊吧?
  可结果是两败俱伤,问题还是出在这次是海战,明军的火炮差红毛太多了。
  明军损失较大,但红毛占了上风,却是孤立无援。
  于是,双方自觉都打不下去了,经过谈判,荷兰人在明朝官员的指点下,同意撤退到东藩南部。
  明朝这计叫驱虎吞狼,让红毛去对付岛上的海盗和西班牙人,可惜,历史证明这是着昏招。
  此后,荷兰击败了原地主西班牙人,独占了南部,继承了西班牙人在岛上的设施,并进行开发。
  随着荷兰人势力地不断壮大,直接威胁着岛内北面的郑芝龙海盗集团,双方因为海上利益,多次发生了正面冲突。
  初期,由于荷兰的人数较少,郑芝龙还占据优势。
  但是随着荷兰人数和军舰渐渐的增加,郑芝龙越来越感觉自己孤掌难鸣了。
  因此,在与荷兰人对抗两年后,郑芝龙主动向明朝朝廷上书,愿意“剪除夷寇、剿平诸盗”,归顺了明朝,并且被朝廷封爵,允准到福建发展势力。
  五年后,经过积极备战的郑芝龙,终于在金门海战中击败了荷兰,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皆用郑氏旗号”,掌握了东海的贸易霸权。
  但荷兰人依旧占据着东藩南部,其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利益那时还在马六甲以西,所以没有调动海军东来与郑芝龙决战的意愿,双方就这么相安无事了。
  直到去年,被吴争以麾下三大水师,加上郑森的水师,合力迫退了以荷兰人为主的“诸番联合舰队”,以压倒性的武力优势迫使荷兰人承认了建新朝对东藩的主权。
  当然,做为“投桃报李”,吴争允许荷兰人继续在东藩南部存在既得利益和持续发展。
  其实这个时候,吴争完全有理由向东藩派驻流官开府了。
  但吴争不愿意,理由有二,一是确实达不到控制东藩的实力,那么彻底扫清并剥夺荷兰人的既得利益,必须经过一场大海战,战场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可眼下局势,吴争无力掉过头来,进行两面作战,既然难解,不如放下,先定了主权归属,然后慢慢耗,耗到可以一举荡平之时。二是郑家在东藩北部数十年的经营,势力不小,再则,郑森毕竟在与“诸番联合舰队”出了大力,蒙受的损失也不小。
  吴争还考虑到,“皇明世训”对建新朝君臣的影响力,这时提出统治东藩缺少法理依据,毕竟,大将军府名义上是隶属于建新朝的。
  所以,吴争“慷慨”地将整个东藩岛,做为回报“赠送”给了郑森。
  而郑森,隶属于永历朝,永历朝也是大明旗下的朝廷。
  这等于吴争将一个烫手山芋,甩给了永历,暂时让朱由榔去费心吧。
  ……
  但吴争这次,没有见到郑森。
  郑森回避了。
  也对,两次在吴争手下吃了瘪,这口气让郑森非常郁闷。
  于是,他就用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来回应吴争的相对“高调”。
  吴争在金门“传见”郑森,这合礼法,郑森只是永历朝的延平王,而吴争那是吴王,一字之差,距离是相当大的,虽说是两朝了,可不管是永历朝还是建新朝,名义上都是大明旗下政权。
  郑森不能不奉传,可又憋着一口气,于是称病,重病,病得没法起床。
  不过延平王府的奉传阵容,还是比较合规的。
  郑森十二岁的儿子郑经,此时已成为世子,他与叔父郑袭,也就是郑森的五弟一起代父奉传,来金门进见吴争。
  陪同人员有郑森部下黄昭、萧拱辰等人,自然也少不了那个陈永华。
  按理说,这事并不是过不去的事。
  毕竟二人分属两朝,可吴争为啥事来的?
  见不到郑森,和谁谈?
  于是吴争没有接见郑经、郑袭等人,而是单独召陈永华来见。
  ……
  “外臣陈永华拜见吴王殿下……”
  时下才及冠之年的陈永华,让吴争看着有种沧桑感,看来,滩浒山大海战之后,陈永华的日子不好过。
  这说起来,有吴争一些原因,当时吴争水师与“诸番联合舰队”在滩浒山僵持,并陷入危局时,是陈永华向郑森执意进谏增援吴争。
  但到了,打胜了,郑家水师伤亡惨重,虽说吴争也没小气,将俘获的敌船大部分补给了郑森,可海员的损失,是无法及时补充的。
  这也使得郑森在之后与“诸番联合舰队”在金门海域对决时,水师重创。
  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是,吴争与李定国联合起来向郑森施压,迫使郑森离开福建东南基地,来了东藩岛北部。
  郑森心里肯定不服气,可形势是人强,他没得选择。
  率陆军和水师残部来了东藩岛北部,可问题是,东藩岛北部最大的两座城池圣多明哥城(今淡水区域,也叫安东尼堡)、圣萨尔瓦多城(今基隆),是二十多年前西班牙人所建,之后荷兰红毛与明军料罗湾大海战后,撤向东藩,用海军残部愣是打得西班牙人狼狈鼠窜,从此接手了西班牙人的两座城,并加以修缮、整固。
  荷兰人接手之后,将圣多明哥城改名为安东尼堡,并在两城堡修筑炮台及各种防御工事,可以说,东藩岛北部基本上就控制在这两座城堡之下。
  所以,明面上,荷兰人妥协了,承认了建新朝对东藩岛的主权,可实际上,东藩岛南北依旧在红毛的实际控制之下,甚至连郑森他爹原本的海盗基地,也在其中。
  
第1622章
落子无悔
  郑森能咽得下这口气吗?
  当然咽不下。
  可如今迫于双方和谈之后休兵,签订了和约,郑森没有实力独自毁约开战,只能强忍。
  他所率八千多步兵和三千多水员,只能在圣多明哥城和大肚王国(东藩岛原住民)控制区域之间喘息着。
  设施简陋、补给不足,物资还得从福建沿海采购。
  这种日,让郑森自然记恨起吴争这个始作俑者来,连带着,把陈永华都牵累了。
  吴争看着陈永华的疲态,温和但不可拒绝地道:“无论是永历朝,还是建新朝,虽说份属两朝,可一直以来,两朝皆奉前明为正朔,同在大明旗帜之下,若北伐功成,华夏只有一个君王、一个朝廷,你我便是同殿之臣,复甫口中的外臣二字,又从何说起?……即时起,不得再在本王面前称外臣。”
  陈永华惊愕地抬头,这是真没道理啊!
  同殿为臣,自然是不能称外臣的,眼下不还没有同殿吗?
  可很多时候,居上者就不讲道理了,你又能如何?
  陈永华只能改口,“臣陈永华拜见吴王殿下……不知吴王殿下不接见我王世子,却特意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听出来了,吴争听出来了,陈永华肚子里有怨气。
  也对,小主公待在船上,不得进见,偏偏召陈永华一个幕僚来见,如果在陈永华得宠时,那没问题,偏偏眼下郑森不待见陈永华,这个时候召陈永华单独来见,不等于给人穿小鞋,授人以柄吗?
  吴争微笑起来,“看来复甫兄对孤有怨言哪?”
  “臣不敢。”说是不敢,语气放在那。
  “延平王真病了?”
  “自然是病了……”陈永华没好气地道,“水土不服、蚊虫叮咬、补给不足、水源难觅,粮草等日常用度还得从数百里外内陆采办……数百将士生病,如此下去,臣怕引发瘟疫,到时后果不堪设想。”
  吴争惊讶起来,“本王从来没有说,不让延平王在福建上岸啊……”
  “可晋王大西军已经进驻福建沿海,而我王是从吴王殿下手中接手的东藩岛!”陈永华据理力争道。
  这话确实有道理,郑森隶属永历朝,是延平郡王,他的辖地如今被晋王“所夺”,而接手的辖地却是从建新朝吴王那得到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