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6/1807

  他逢人谦逊,可骨子里,自有一套。
  譬如,在崇德年间,深受皇太极器重,沈文奎以知恩图报,为皇太极谋划献策,可谓君臣相得。
  可入关之后,清廷颁布“留发不留头”的剃头令,寻常汉臣早已风声鹤唳、三缄其口,唯恐受到涉及牵连,而沈文奎则反其道而行之,上疏免因战乱荒芜之田的税赋、请明陵寝祀典,这在当时,那就是活腻歪了找死啊。
  幸好,当时多尔衮不在京城,小福临还只是摆设,布木布泰念及沈文奎侍奉皇太极还算忠心,办保免了他一死,但也被革职了。
  后来,小福临重新启用了沈文奎,补了宏文馆学士的缺,兼了实录馆副总裁的职,复了淮扬漕运总督的官。
  原本想着,沈文奎吃一堑长一智,得消停些,好好办差了,不想,沈文奎追随皇太极时,得了不少赏赐,一到淮安,就向故乡绍兴上虞捐了千金,重修曹娥庙。
  曹娥是古之孝女、烈女,沈文奎想做啥,明眼人都想得明白。
  沈文奎那是自比孝、烈啊,有道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哪!
  也正是如此,吴争才令马士英摆下“鸿门宴”,一举策反了沈文奎,得到了清廷在杭州府布下的细作名单,严密布控一年后,才慢慢清肃干净。
  钱谦益自然是认得沈文奎的,他猜到了陈名夏投了南面,可他想不到,沈文奎竟也是吴争的人。
  沈文奎进了门,只是扫了一眼钱谦益,然后不动声色地向济尔哈朗行礼道:“文奎如约而来,敢问王爷,思忖得如何了?”
  钱谦益脸色一变,沈文奎的话,显然是不合理常理的。
  济尔哈朗是亲王,更是“叔王”,官员自称要么下官、要么称臣,显然,沈文奎已经不当济尔哈朗是主子了。
  这要是放在心里,谁也奈何不得,可放在明面上,就是大不敬,这罪名按重判,得诛!
  济尔哈朗却毫无反应,他微微抬了下手,“坐。”
  沈文奎称谢,但却没坐。
  济尔哈朗轻叹道:“本王斟酌再三,吴王的提议……不妥。本王乃大清宗亲,岂能背叛宗室,行悖逆之事?”
  说到这,济尔哈朗眼一睁,声色俱厉地低喝道:“本王膝下有五子,死一个……不打紧!你转告吴争,就说,本王不吃他那一套!”
  这话说得义正词严,济尔哈朗不愧是“叔王”,这才是真正的大清忠臣哪。
  可话听在钱谦益耳朵里,心神激荡。
  他是绝不信这话的,钱谦益向来只信看见的,不信听见的,特别是这些身居高位的人的话。
  钱谦益只是震惊,吴争居然将策反,做到了满清“叔王”的头上,这不开玩笑吗?
  哪有让人自己砸自己吃饭锅的?
  策反谁,那也不能策反济尔哈朗啊,那不是一脚踢在磐石上吗?
  
第1702章
叔王也有野心
  边上沈文奎却神色不变,他拱手道:“吴王的意思,并非要拿简郡王要挟王爷,事实上,吴王殿下在派人传信于文奎时,就说准备释放简郡王了。”
  济尔哈朗一愣,紧蹩眉头,诧异地扫了沈文奎一眼,“那他究竟是何意?”
  沈文奎答道:“吴王的原话是,如今天下大势,明眼人都看得清楚,清军已经转为守势,西北方向,大西军崛起已不可阻挡,直隶黄河之南,离光复也为时不远……”
  “未必!”济尔哈朗色厉内荏地喝道,“我朝尚有百万控弦之士,就算不得已退出关外,一样可以再次入关,何况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皆在我手,倒是建兴朝,还有吴争的大将军府,恐怕已经支撑不了太久了吧?区区一道土地,养了二十万大军,偏偏不事生产,愣是将商贾之事当成了基业……本王看他还能蹦达多久!”
  沈文奎哂然露齿一笑,反驳道:“王爷所言,确实是有一定道理,可细思之下,也有未尽人意之处……王爷可否容文奎明言?”
  “讲!”
  “大清确有百万可控弦之士,可王爷也知道,百万大军之中,满、汉八旗仅占不到二成之数,其余军队,皆是收拢前明降军整编而成……敢问王爷,这些汉人军队既然可降清,为何不能归明?譬如,据文奎所知,西北平西王吴三桂奉诏回撤,却滞于西安一带不前,为何?”
  济尔哈朗脸色一变,凶狠地瞪着沈文奎,不发一言。
  沈文奎并不理会,继续道:“至于王爷提及的建兴朝和大将军府财力空乏之事,倒不为虚……只是文奎想问王爷,大清国库所余几何……据文奎得知,西面共计三十六万大军的粮饷,已有七月未拨给了吧?不仅是吴三桂所部,还有镶红旗汉军孟乔芳部、汉军王永强部等等,皆已不发饷超过半年之久。”
  济尔哈朗脸色一白,但这次,眼神中的狠厉渐渐收敛起来了。
  沈文奎听得清楚,他微微一笑道:“至于王爷所指责的,吴王治下不事生产、仅行商贾之事……据文奎所知,吴王已经与永历晋王联姻,便是结盟了,蜀地、湖广皆是产粮地,有晋王为北伐军供给军粮,想来不难吧?”
  济尔哈朗脸色凝重起来。
  “在文奎来王府之前,刚接到南边消息,大将军府麾下水师,已从安南、沙捞越、吕宋、文莱等南海诸国采买到粮食三百万石,第一批近五十万石已经运至吴淞港口。”
  说到这,沈文奎打量了济尔哈朗一眼,又继续道:“或许王爷也认为可以效仿此举,大清也有了水师……可文奎劝王爷,别动那心思,吴王麾下水师已经沿海岸布下天罗地网,大清水师恐怕一出大沽口,就得全军覆没!”
  济尔哈朗脸色惨白,口中却嘿嘿冷笑着。
  边上钱谦益听到这才稍稍理清了头绪,原来吴争不是要策反济尔哈朗啊,那他想做什么?
  好在沈文奎很快为他释了疑。
  沈文奎道:“吴王并非想强王爷所难,只是想与王爷订下和约,如此既是造福天下的好事,又能使王爷一展胸中抱负……试问,大清江山社稷,真是一个十来岁孩童所能托负的吗?王爷更进一阶,实乃大清社稷宗庙之福啊!”
  钱谦益惊愕了,吴争想干什么,策动满清政变?
  这太可笑了……不,倒象是有些可能,如今多尔衮死了,朝政大权皆落入济尔哈朗手中,他又是叔王、宗亲,这一想,倒还可行……钱谦益怔怔地看向沈文奎,又看向济尔哈朗。
  他突然脸色剧变,早知如此,今日就不该急着来见济尔哈朗,这么大的事,让自己听见了……钱谦益有种被坑了的感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钱谦益此时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而那边济尔哈朗突然笑了,他微笑起来,但他的笑意一闪即逝,然后又冷下脸来,道:“与虎谋皮……他以为,本王能上当?”
  “不,吴王殿下是有诚意的。”
  “哦?那就讲讲他的诚意。”
  “广信卫将止步于凤阳府。”沈文奎解释道,“北伐军不进入徐州……王爷应该知道,庐州、安庆、凤阳三府,实际上已非大清所有。”
  “海州呢?”
  沈文奎答非所问道:“按淮安府地域为界。”
  “河南呢?”
  沈文奎稍作沉吟,答道:“吴王的意思,那边是永历晋王的大西军,份属两朝,吴王不能应承什么……”
  “哈哈……哈哈。”济尔哈朗爆出一阵大笑,可脸上全无笑意,“他倒打的好算盘,我朝与李定国大西军拼个你死我活,他在一边坐山观虎斗,最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到时毁了和约,这天下……嘿嘿,就是他的了,好……好……好,好计谋!”
  沈文奎神情有些意外,他迟疑道:“那依王爷之见,又该当如何?”
  钱谦益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倒不是他真忠于满清了,而是他急切地想知道,济尔哈朗会如何回答。
  如果济尔哈朗顺势提出他的要求或者方案,那么,今日这坑就是给自己挖下的,也就是说,是济尔哈朗故意留下自己,牵进此事,那么之济尔哈朗对自己必有要求。
  会是什么呢?钱谦益不由得紧张起来。
  那边济尔哈朗眯着眼睛象是睡着了,没有回答沈文奎。
  沈文奎此时也紧张起来,不再象之前那般胸有成竹了。
  突然,济尔哈朗霍地睁开眼睛,对沈文奎道:“大西军必须停步于麻城,这是本王的底限。”
  沈文奎听了,轻吁一口气,点点头道:“文奎会将王爷要求转禀吴王殿下……”
  “不急。”济尔哈朗打断道,“本王还没讲完。”
  沈文奎忙应道,“请王爷明示。”
  “兖州多尔博、凤阳阿济格……这二人和他们的军队,吴王心里怎么打算?”
  “这……这需要派人回禀吴王,再由吴王派人示下……”
  
第1703章
愿者上钩
  “别急。”济尔哈朗摇摇手,斟酌道,“本王虽然是宗室、叔王不假,可朝中不少人定会反对,特别是你们……咳,洪、范等汉臣……本王需要援手。”
  “这……敢问王爷,吴王能对此做什么……或者王爷想吴王做点什么?”
  这话问得没错,问到了节骨眼上。
  济尔哈朗神在在的拂了拂衣袖,哂然道,“既然有你,便会有无数个你……别当本王是傻子。”
  沈文奎额头有冷汗渗出。
  济尔哈朗眯眼微笑道:“吴王不是要向本王显示诚意吗?京城之中定有不少朝中重臣暗中已经投入他的麾下,而本王在朝中需要援手……”
  沈文奎不能承认,也无法否认,只能含糊其词地道:“文奎一定将王爷原话转禀吴王……由吴王定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