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6/1807

  在临淮告急之后,阿济格彻底慌了。
  凤阳城中再也派不出大军去增援临淮,而泗州方向拜音图部的主力,竟被一支流寇牵制在小小旧县,余部被盱眙敌军牵制,根本无法抽调兵力西返。
  广信卫与姜瓖部,趁此时东、南两面合击,以二倍于清军的兵力,对临淮发起了殊死强攻,清军不得不向凤阳城回撤。
  临淮只是个县城,哪怕是军事要隘,先天的不足,令它无法承载起一场合计超过三万人的大战。
  也就是说,人,满,为患!
  临淮的失守,改变了整个凤阳府战局,
  也就是说,此时凤阳城东、南两面,就快被明军形成合围之势。
  阿济格没有太多时间了,一旦泗州方向发生溃退,合围之势就会迅速形成。
  到时,阿济格就只有两条路,往西撤退与吴三桂合兵,或者撤入徐州,寄人篱下。
  
第1715章
泗州战役
  阿济格久盼多尔博的徐州援军不止,他想到了断臂求生,有了撤退的心理准备。
  可他明白,这一退,泗州方向战局就会反转,拜音图部就变成了一支陷入敌人合围的孤军,这代表着战前自己手中的十万大军,由此被敌人割裂成了东、西两大块。
  阿济格自然是舍不得的,他决定等等,再等等。
  他还是觉得,就算朝廷、多尔博和自己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可在与汉人决战之时,朝廷和多尔博一定会站在自己这边的,因为,他们身上流着相同的血液。
  或许,人,只有在身处危境之时,才能觉悟到种族、血脉的重要性吧。
  阿济格此时甚至在想,如果此战转危为安,他愿意回京,安心做他的英亲王,再不与福临争夺那位子了。
  可惜,阿济格觉悟的晚了,他甚至不知道,清廷早已将他视为比吴争还危险的人物,而且派人出使应天府,将凤阳府清军的部署暗中出卖给了李过。
  否则,李过又怎敢以寡击众,悍然全军北攻,打了阿济格一个措手不及呢?
  阿济格此时作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全力打通,与泗州方向的联系,在他看来,这是最紧要的,并且,旧县方向只是一支乌合之众,对,到了此时,阿济格还没意识到,这虽然是一支乌合之众,但它,已经蹶了一个亲王一个郡王,还活捉了一个亲王。
  这样的军队,又岂会仅仅是一支乌合之众呢?
  ……
  拜音图快疯了,急疯了。
  主力攻不下旧县一座小城,被拖滞了整整三天。
  当然,这也有客观原因,毕竟清军骑兵无法大量渡河,实际上,清军骑兵至少有一半,被隔在淮河对岸,准备着渡河。
  二、三里的河面,成了衡阳卫的保护神,而真正在旧县城下发起进攻的清军,也就是三、四千人光景,而这样的兵力,对于还有六千人的守军而言,确实难以正面迅速击溃。
  但就算如此,刘放也已经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在麾下骑兵被敌人骑兵一个照面就全歼的教训下,他已经认识到,衡阳卫是难以与清军正面硬抗的。
  正是因为这个血的教训,让刘放在之后再没有主动进攻或反击的冲动,他老老实实地守城池,哪怕城外敌人再叫嚣也不为所动。
  这样一来,清军就只能天天组织人马强攻了,但守军兵力足够,就算天天消耗,在守军没有士气崩溃的情况下,想速胜就成了幻想。
  拜音图被阿济格的申饬令快逼疯了,他知道问题出在哪,也意识到旧县此时对整个凤阳战局的重要性,可他已经无计可施,总不能将正在强攻盱眙的兵力抽调到旧县方向吧?
  就算他愿意,万一盱眙守军出城打个反击,后果就严重了。
  好在阿济格之后给了拜音图一条路走,那就是令拜音图继续强攻盱眙,勒令拜音图三天之内必须攻破盱眙城,而旧县方向的增援,由凤阳城派出,这让拜音图松了口气,由此,盱眙一场最惊心动魄的攻防战暴发了。
  ……
  此时的盱眙城,几乎已经摇摇欲坠。
  如果不是拜音图抽调主力去收拾旧县的流寇,盱眙城应该如黄大洪预言的,在次日就陷落了。
  三天,时间对池二憨太重要了。
  清军这三天的佯攻,让池二憨有了征召城中青壮,稍加训练参与防守的时间。
  盱眙城不大,战乱之中,人口也不多,但要征召三、五千青壮,还是做得到的。
  火器的装备,让这些青壮不需要象古时那般花长时间训练,会射击、会投掷就足够了。
  加上己方是防御,有城墙做依靠,并不需要单兵有过高的战术技能。
  而此次大战暴发,拜音图欲一战毕其功,首次进攻就聚集了所有可用兵力,猛攻西门时,有支军队,已经悄悄由淮安山阳,经洪泽湖迂回至泗州以北,并在清军强攻盱眙城时,随即向兵力正空虚的泗州,发起了强攻。
  ……
  吴争手里,确实没有可调动的成建制部队。
  各卫皆有驻地和任务,而且,吴争也没有意愿去调动,因为自此战初,吴争从头到尾,采用得就是以静制动。
  没有办法嘛,敌人兵力远超自己,且领先自己一步,在黄河一线部署了重兵。
  但没有可调动的成建制部队,不代表着吴争不作为、不想办法应对。
  蒋全义,这只吴争一直采取放养方式的老虎,在这关键时候,被吴争毫不犹豫地放了出来。
  虽然原本是想留到最关键的时候用的,但此时,吴争心里其实也急了。
  盱眙城随了此战最大的压力,它几乎牵制了敌人数倍于己的兵力,吴争知道,就算是铁打的,在那极限的一刻,也会崩断。
  正在通州训练新军的蒋全义,突然接到命令,令他率部急了急行军至山阳,然后乘早已为他预备好的船只,穿过洪泽湖,急袭泗州。
  接到命令时,蒋全义还很意外,他认为泗州如今是清军重兵囤积,以自己三千人马攻泗州,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
  可到了泗州城下,进攻开始之后,蒋全义心定了,因为坚实的泗州城墙上,守军是空虚的。
  一次佯攻,就让蒋全义确定了守军的虚实,他迅速部署,对泗州发起总攻。
  ……
  可怜的拜音图,他此时心理是崩溃的。
  怎么可能有又一支不存在的敌军从洪泽湖攻来?
  经过五年多的交战,其实双方对于敌人有哪些军队、部署在哪,皆如数家珍。
  可旧县突然多出一支上万人的“军队”,如今又多出这么一支不知从哪冒出的军队,让兵力本已捉襟见肘的拜音图,疲于奔命。
  好在,拜音图战意坚定,他知道自己不能退,这一退,凤阳城就完了,阿济格正好将战败过错的锅罩于自己头上,拜音图也姓爱兴觉罗,戴得起这么大的“锅”。
  照样画葫芦,拜音图也会。
  在一边组织抗击北门突然出现的敌军之际,拜音图也在城中征召青壮,参与守城。
  能征召到吗?
  当然能!
  平民百姓,被刀架着脖子,能说不吗?敢说不吗?
  
第1716章
蒋全义到得正是时候
  泗州是个大城,人口明显比盱眙多,拜音图迅速征召起五、六千青壮充入城防,但拜音图还是很谨慎的,他暂时没有将这些青壮送上城墙,而仅是用他们做些杂役。
  可这种情形维持不了多久,拜音图就发现了这支军队的不同之处……敌人的火枪竟不需要装填,是连射的。
  从古至今,守城都是以人多为第一要点。
  拜音图也不例外,他将城中所有可作战的军队送上城墙,可这样一来,遭受的第一波重创,也就更夸张了。
  蒋全义装备的不是连射步枪,而是“机枪”。
  军工坊做不到将连发装置小型化,只能装于体积硕大的“机枪”身上。
  这“机枪”重达三百多斤,单一个支架,就是六十多斤。
  这比小炮还重了,好在,有吴争在,一切都不是难事,构件的分拆,到战场后组装,这就使得运送的最大问题得以解决。
  不多,蒋全义三千人就装备了三十六架“机枪”。
  可这种武器,配合着百门小炮,特别是射开花弹的小炮,那对于城墙上的守军士兵,就是一场灾难。
  拜音图不知道,他打惯了血肉横飞的正面肉搏战,虽然也知道火器的远射,可他根本不往心里去,他只知道,想攻破自己防守的城墙,敌人就得上城墙来。
  可惜他错了,消灭了有生力量的城墙,那还是城墙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