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5/1807

  鄂硕再令副将率前锋先一步增援赣榆,自己率主力临时驻扎原地,等候莒南方向禀报,然后再作决定。
  而鄂硕的这个决定,救了他自己,也救了原本可能成为瓮中之鳖的岳乐。
  ……
  话说凤阳战局,泗州一失,凤阳城失守就基本上成了定局。
  东有池二憨部在泗州虎视眈眈,东南有李过、广信卫“不怀好意”地窥探。
  而廖促平左营已经彻底封锁了清军向南的通道,西南方向夏完淳的建阳卫,已经刀刃沾红,正在扫荡巢县周边,兵围合肥已指日可待。
  当然,阿济格不会傻里巴几地向南反向突围,因为长江以南,如今已经没有清军成建制的军队。
  真正让阿济格芒刺在背的是,由麻城方向北攻商城的二万大西军,这才是要命的。
  大西军只要越过商城,就能断了阿济格西撤通道,阿济格能不急吗?
  不用说阿济格了,此时兖州的多尔博,也是急得火烧眉毛了。
  正如一句诗所言,这忧愁啊,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
  沈致远没有进攻滋阳,临战之时突然大军改变方向,这让多尔博和刚林、祁充格心中如释重负。
  但三人的考虑不一样,多尔博确实是不甘愿与沈致远撕破脸,不仅仅是名义上的郎舅关系,而是多尔博确实是对沈致远有种莫名的感情存在。
  能不打当然不打,只要没撕破脸皮,那么,在多尔博看来,有东莪两边说项,或许还有重归旧好的可能性。
  但刚林、祁充格想得不同,新军向滋阳异动,沈致远谋反之心昭然若揭,就差个“昭告天下”了,也就是说,二人排挤沈致远出局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能不打当然不打了。
  可刚林、祁充格不蠢,沈致远率大军东向,其意不言自明,也就是说,这场硝烟并未因新军改向而散去,只是延迟了,更甚者,如果沈致远真的改旗易帜,配合明军对安东卫驻军发起进攻,那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兖州嗣王府中,商议的就是如何应对新军异动之法。
  刚林、祁充格二人观点一致,那就是向朝廷求援,朝廷在天津卫的驻军可以迅速南下增援安东卫,那怕是仅仅调动做出南下之势,也能牵制沈致远不会全力进攻安东卫,这样一来,滋阳就有了足够的出兵时间。
  但这方案有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清廷会不会答应,是不是多尔博得先展露个姿态,譬如奉迎朝廷,向福临低下头,甚至自请削藩,回归中央。
  这无法避免,一旦朝廷大军进入青州,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到时难道双方开战决定青州归属吗?
  多尔博没有表态,一直沉默着。
  而一众满汉将领的建言则不同,他们趋向于联络凤阳府英亲王阿济格,因为凤阳府距离更近,且阿济格麾下主力尚在,只要让英亲王率主力北撤,移交徐州防务,那么,多尔博在徐州方向的二万大军就可撤回滋阳,而滋阳大军就可迅速东向,到时,哪怕是沈致远与明军汇合,清军也可立于不败之地。
  这方案的可操作性很强,合乎多尔博的心意和利益,但被刚林、祁充格坚决反对,他们心里很清楚,“傍大款”也要傍个腰杆子硬的,阿济格与福临相比,那还真不是个,北边是朝廷,拥有大义,且实力绝非凤阳一府之地可以比拟的,二人自然想回归朝廷,当个“忠心不二”之臣了。
  当然,刚林、祁充格说出的反对理由,要比心里官面堂皇得多,他们说,英亲王已被朝廷忌惮,就算此战守住了凤阳府,其前途也是堪忧的,而如果将轻率地将自己绑在阿济格的战车上,那等于公然反叛,向朝廷“宣战”,这不符合王爷和兖州的利益。
  这话也有道理,多尔博犹豫起来,举棋不定了,他还忌惮阿济格进入徐州之后,再不肯将徐州返还,刘备借荆州的故事,多尔博打小耳熟能详了。
  就这样,几种声音在嗣王府议事堂喧嚣了一整天,都没有形成共识。
  
第1728章
多尔博想以和为贵
  议事堂中之人,谁心里都明白,此时军情紧急,延误不得。
  可利益诉求的不同,此时各人的屁股决定着他们的脑袋。
  多尔博又离席回了内院,他得向他姐姐东莪问策了。
  最后,反倒是不识兵法的东莪,给出了她的建议,那就是所有建议都采纳。
  病急尚能乱投医,乱拳也能打死老师父,只要是个法子,用用就是了。
  于是,滋阳缇骑四出,一面向清廷求援,当然,是空手套白狼式的求援,一面向凤阳府求援,甚至还派出了一路去联系海州,请求停战议和,这,怕也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再说了。
  天晓得,阿济格此时自身难保,除非允许他率军撤向徐州,仅要他派援兵,那估计是与虎谋皮了。
  而最能说服多尔博的,就是东莪提出,多尔博“亲征”,而且是带着东莪自己的“亲征”。
  东莪的意思是,只要两军遭遇,东莪愿意替多尔博说降沈致远,从而避免一场不该有的战争。
  多尔博欣然采纳了东莪的谏言,在他看来,还是“以和为贵”啊!
  ……
  沭河之上,无数艘渡船争渡。
  密密麻麻地人群中,一队军服不同的游骑在四处徘徊着。
  没有人去理会他们,也没有人去制止他们。
  直到这队游骑自觉无趣,悻然离开。
  “将军,为何不……杀了他们?”一名副将疑惑地向沈致远问道。
  沈致远放在手中望远镜,往副将手中一丢,“不值当,留下他们,鄂硕必会清醒过来,让他们回去,鄂硕反而搞不明白我真正的意图。”
  “将军英明!”
  “少拍马屁。”沈致远指着正在忙着渡河的军队,问道,“没人质疑本将军令吧?”
  “将军放心,各营将领都已经知会过了,无人提出异议……他们都是将军一手提携的,怎会质疑将军军令?况且,谁不明白如今北伐军已经掌控战局……没人想以卵击石!”
  沈致远点点头道:“如此甚好……传令下去,前锋一旦渡河,迅速向占据莒南十字路,配合莒州方向,对安东卫形成夹击之势。”
  “是……末将这就传令下去。”
  “等等……再重复一遍,记住,只包围,不进攻。”
  “可……若对方先动手呢?”
  沈致远轻哼道:“那就……歼灭!”
  “遵命。”
  ……
  可沈致远无法预料到,鄂硕会在南下途中,调安东卫余部大军向莒南方向运动。
  这就造成两军前锋,几乎在同一时间,在莒南方向正面遭遇。
  毫无悬念,这时已经陷入无法善了的局面,两军随即不约而同地向对方发起了进攻。
  而这种正面交战,无法象突袭可以迅速击溃对方,战局一时陷入胶着。
  之前沈致远和吴争所有的部署,都被打乱了。
  不得已之下,沈致远只能先打好眼前这仗再说,他调莒州方向的偏师南下,两面夹击莒南清军。
  可这样一来,莒州方向的“堵漏”就缺失了,鄂硕有了充裕的撤退时间和空间。
  那边鄂硕接获急报之后,迅速派人向赣榆岳乐传讯,随即下令大军北撤。
  而赣榆岳乐本就不看好凭自己一支孤军,能守住赣榆小城,听闻沈致远率叛军抄了自己后路,岳乐毫不犹豫地下令连夜北撤。
  而城外鲁之域对赣榆城进行的是佯攻和骚扰,双方在两天之中,几乎没有正面交战,最多的只是相互炮击。
  正因为如此,鲁之域无法在夜里发现城中守军已经撤退,直到天亮再发起一波佯攻时,才发现,敌人跑了,仅有的收获,就是岳乐撤退时留下的数十断后残兵。
  但因吴争事先有过叮嘱,对敌驱赶为主,杀伤为辅,所以鲁之域并没有下令追击,而是派人知会钱翘恭,由风雷骑追击来扩大战果。
  吴淞卫随即入城,赣榆光复!
  ……
  赣榆收复,昭示着北伐大门正式开启。
  但不管是鲁之域的吴淞卫、泗州池二憨部、广信卫以及钱翘恭的风雷骑,皆已经精疲力尽,急需休整。
  阿济格闻知岳乐向北撤至安东卫,便已经明白,东翼已经不可靠,他不得不改变原本想夺回泗州战术,开始正式思考向北寄人篱下,还是向西与吴三桂争夺陕甘的主导权。
  而多尔博派人转道济南府,向安东卫鄂硕传讯——撤兵。
  在莒南激战的沈致远接到吴争的命令,主动与莒南鄂硕部脱离接触,率军往南,进入淮安界,与刚刚收复赣榆的吴淞卫会师。
  退回安东卫的鄂硕,在与岳乐商议之后,决定无视多尔博的命令,固守安东卫,同时由岳乐回京请援。
  到了这个节点上,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休兵,战局由此进入了大战前的静默期。
  ……
  建兴二年,九月十五。
  淮安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