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6/1807

  说完,吴争拂袖而出,“待满一个月,自己回泰州去吧。”
  蒋全义急呼道:“王爷……王爷……”
  然而吴争身形已经远去消失不见。
  蒋全义颓然坐倒在地,木然看着栅栏。
  ……
  宋安尾随在吴争身后,终究是没忍住。
  “少爷其实并不想降罪于蒋大人,为何……?”
  吴争回头看了宋安一眼,“怎么,你也怕指挥不动这支军队?”
  宋安忙道:“怎能够?北伐军哪支军队,敢不遵少爷号令……我只是想不明白,如今正是战事将起之际,少爷怎会把蒋大人这么好的一员猛将关在牢里不用?”
  吴争沉默了一会,道:“内心再强大的人,也不能一直崩着弦,蒋全义戾气太重了,是时候压压他了……一块好钢,也得淬淬火啊。”
  宋安目光一闪,心里一动,“长林卫有报,清廷重新启用鳌拜为济南将军,率三万新军入驻济南府……如今少爷突然让蒋大人重编泰州卫,是不是……?”
  鳌拜,做为皇太极钦封的“满洲第一勇士”,其实人生非常坎坷。
  皇太极一死,做为议政大臣的他,就一直被多尔衮压制着,根本进入不了清廷的权力中心,甚至三度被迫害,差点丢了老命。
  鳌拜一直是豪格的死党,也从没附从过多尔衮,做为摄政王的多尔衮,连同为辅政的济尔哈朗都要迫害,又怎么可能放过鳌拜呢?
  加上豪格从陕甘班师回京,突然莫名其妙死在狱中,就算鳌拜啥都不做,多尔衮也得防患于未然干死鳌拜。
  好在多尔衮死了,福临亲政了,鳌拜才逃过一劫,可没人替他翻案。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清军与北伐军这两年交战中,折损了不少带兵将领。
  而博洛的回朝,更使得朝堂暗流涌动,在济尔哈朗、洪、范等人的一致举荐下,福临总算是想起了他阿玛钦封的“满洲第一勇士”了,于是重新启用鳌拜为济南将军,率军镇守济南府。
  吴争并没有直接回答宋安,而是反问道:“杭州府近况如何?”
  宋安答道:“除了士子、生员还在抗议,别的……倒没发生什么。”
  吴争皱眉道:“十来天了,这事怎么还在闹?”
  “我也觉得不太对,按理说,闹个三、五已经是极限……他们总得过活吧?”宋安脸色也凝重起来,“少爷……会不会背后有人在给予支持?要不……我立即赶回杭州,查清此事?”
  吴争注视着宋安,思忖许久,道:“罢了……先理会眼前之战吧,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他们精力旺盛……只要别过头了就让他们闹吧。”
  ……
  在北伐军各卫南撤何事之际,有一支军队在逆行。
  那就是之前囤于江都的第一军二万五千人,它们的行军目标就是徐州。
  十月初三,徐州已经集结起近五万大军。
  进攻兖州的准备完成了。
  徐州府衙中,吴争正在做最后部署。
  “吴易,你率一支三千偏师西攻单县,配合主力,对鱼台敌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是。”
  “记住,占领单县之后固守,没有命令不得擅进。”
  “是。”
  “陈胜,你率主力进驻沛县,对鱼台之敌进行佯攻……鱼台仅有从徐州南撤的不到二万敌军……记住,从早到晚,无休止的佯攻,别让敌人有喘息的功夫,对敌造成我军总攻在即的假象,迫使滋阳多尔博不得不派兵增援……”
  “是。”
  “宋安,你率锐士营今晚就先一步出发,由南阳湖北渡,然后绕过凫山,突袭邹县……”
  所有将领神情一肃,吴王殿下是想以奇胜?
  用一支三千人的军队穿插敌人腹地,这确实非常冒险。
  陈胜刚想劝说,这时,一个长林卫信使出现在了门外。
  宋安看了吴争一眼,急步出门。
  一会儿,宋安以更快的速度进门,向吴争禀报道:“……出事了。”
  “什么事?”
  “刚林、祁充格在滋阳发动兵变……”
  “什么?”
  “刚林、祁充格奉清廷皇帝密旨,策划了这场兵变。”
  “多尔博呢……被杀了吗?”
  “清帝倒没起杀心,只是多尔博被削藩,仅保留了爵位,大权落入刚林、祁充格之手。”
  这个消息让在场将领们脸上露出了笑意,也对,还没开战,敌人就内讧上了,那此战大胜岂不指日可待?
  吴争脸色看不出喜怒,他左右来回走了几圈,突然抬头问道:“东莪呢……她死了吗?”
  吴争一击手掌,道:“这下有大麻烦了……快,快派人去安东卫传令……令沈致远不可擅动……不,得我自己去……鲁进财,备马!”
  吴争确实心乱了,突然变故,让吴争既定的战争策略失去了执行意义,原本吴争是想用沈致远、东莪的关系,既打又抚,逼降多尔博,毕竟这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能够轻松解决兖州,不但可能尽量减少军队伤亡,随便也可以为沈致远解决后顾之忧。
  
第1759章
再度生变
  如今滋阳突然发动变故,那么之前的逼降多尔博的设想就不可能实现了。
  吴争首先想到,在安东卫的沈致远得知消息,必定心忧怀了六甲的东莪,如果他挟怒悍然出兵,那么一场大战必定再次暴发,到时不用说减少军队伤亡了,很可能演变成一场生死决战。
  吴争因为心乱,冲口而出要亲自赶往安东卫阻止沈致远。
  眼见大战在即,吴王却要赶往千里之外的安东卫,在场诸将领哪肯答应?
  但碍于吴争在军中的威信,没有人敢反对,都将目光看向了宋安和陈胜。
  也对,这二人一个是发小,一个是元老嘛。
  可宋安面无表情,一副“关我屁事”的模样。
  陈胜只好应“群众”之请,阻拦吴争道:“王爷此举不妥!”
  吴争的目光看向陈胜,“有何不妥?”
  陈胜道:“如今清廷已经派济南将军鳌拜率大军入驻济南,不用多久,鳌拜随时可以增援兖州,显然,清廷已经对我军攻兖州有了防备,如果我军不迅速攻破滋阳城,那么接下来,除非王爷打算重新与清廷开战,否则,一旦等滋阳兵变的消息传开,我军就无法再名正言顺地进攻滋阳。”
  吴争沉默着,陈胜这话确有道理,此次攻滋阳,清廷不掺和做壁上观最根本的原因,是吴争和济尔哈朗有私下交易,济尔哈朗借北伐军之手,消除多尔博这个“眼中钉”,为他再上一阶奠定基础,而济尔哈朗付出的代价是,由他掌控的清廷朝堂,可以默认北伐军对安东卫及徐州的占领。
  可现在,局势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既然私下有了交易,济尔哈朗为何不阻止鳌拜率大军入驻济南,难道……济尔哈朗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在耍自己?
  可这吴争觉得不太可能,但凡权欲熏心之人,绝对不可能再顾忌别的,譬如良心、忠义等等,为求目的不择手段,是这种人的标签,何况济尔哈朗年岁已高,再不赶紧,恐怕就没时间过过皇帝瘾了。
  那么,难道是济尔哈朗依旧无法掌控住朝堂?
  这点很有可能,吴争嘴角露出一丝隐隐地讥讽来,看来博洛开始动了,牵制济尔哈朗,使其不能独大,这是吴争释放博洛北返最大的目的。
  否则,济尔哈朗上了位,清廷无非是换了个皇帝,对吴争而言,没有一点好处,因为,济尔哈朗显然要比福临难对付多了。
  陈胜见吴争并没有对他的阻拦生气,继续道:“何况滋阳与安东卫的距离并不比距离徐州远太多,既然王爷都已经得到消息,那么,本是多尔博辅政之一的沈致远,自然也已经得到消息。”
  这点吴争也同意,沈致远好歹是多尔衮为多尔博指定的辅政,且又是多罗额驸,手中还掌三万新军的荡寇将军,要说在滋阳没几个眼线藏着,那沈致远也太无能了。
  陈胜道:“沈致远妻子在滋阳城中,且已经身怀六甲,于情于理,在得知此消息之后,必定率军挟怒西攻……王爷此时赶往安东卫,不说碰不碰得上,就说赶得及吗?”
  吴争脸色凝重起来,这话也有道理,从徐州至安东卫,至少得三、四天,真到了,黄花菜都凉了。
  “说你的想法。”吴争用目光鼓励道。
  陈胜一愕,都是刚听到的消息,他一时半会哪有想法?
  边上一直不吭气的宋安突然开口道:“滋阳兵变,多尔博虽然失势,但清廷终究没废了他的爵位,不管怎么说,名义上兖州还是多尔博的兖州……先不说刚换了主子,滋阳守军能不能心齐,就说滋阳城内还有多少军队……少爷,您说过,趁他病要他命,这种便宜不占,老天怕都不答应!”
  吴争心中一动,也对,虽说和济尔哈朗有私下交易,可与敌人讲信誉,显然与吴争自己的脾性不合,何况济尔哈朗已先违约,按理,他是不应该派鳌拜率军南下的。
  一念之间,吴争有了决定,沈致远挟怒西攻,鲁之域必定不会坐视,那么,不管东进的原滋阳城旗军会不会掉头回滋阳勤王,西北方向已经无须吴争费神了,有沈致远的二万人马加上鲁之域的吴淞卫和钱翘恭的风雷骑,只要不是北方清军倾囊而出,应该不会有太大风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