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5/1807

  数十里连营。
  中军帐中。
  年至半百的吴三桂,圆脸、肤白,留有络腮。
  身形已经微微发福。
  此时不着顶戴官服,倒象是个坊间的员外。
  此前的他,早已忘记了早年言必称的“复君父之仇”之语,取而代之的是“矢忠新朝”。
  可从北伐军第一次占领徐州之后,吴三桂又开始称崇祯帝为“故主”了,还私下里辗转数人,以非正式方式暗中派人与建兴朝联络。
  甚至于连马士英也遇上过“西边来人”。
  只是马士英禀报吴争时,吴争反应冷淡,此事才不了了之。
  可当吴争与清廷和谈,北伐军让出徐州后,吴三桂话风再变,他向清廷上书,立誓“剿灭前进余孽”,以谢清廷晋封其为亲王之隆恩。
  此时,吴三桂正如今他的侄、婿与心腹将领马三宝、胡国柱、夏国相、方光琛、郭壮图等人,参赞军机。
  吴三桂大马金刀地坐着,扫视着一众嫡系,“都好好想想,要不要参战?”
  一众人皆沉默着。
  吴三桂微微皱眉道:“怎么着……都哑巴了?”
  被这么一催促,马三宝开口了,“回王爷话,末将以为须即刻参战……英亲王所部加上义王所部,兵力达七万余人,而逆军李匪兵力仅不足五万,且连遭两败,士气不振,如果我军南下,倾全力一击,那李匪逆军必定溃败,如此一来,王爷之功定能再获朝廷奖赏……”
  吴三桂听了,脸色一如之前,看不出什么波动。
  一表人才的胡国柱摇摇头,开口道:“马将军或许尚未明白,岳父大人所虑并非李匪军。”
  马三宝脸色一沉,看了吴三桂一眼,微微咬牙掉头拱手,“还请额驸赐教。”
  胡国柱微微一笑,“赐教不敢当啊,不过马将军确实疏忽了……汝宁之战,李匪并不足惧,需要忌惮的是东边建兴朝建阳卫和京军左营,特别是已经占据凤阳的北伐军……”
  马三宝眉头一皱,打断道:“可邸报不是说,建兴朝吴王正与朝廷谈判停战事宜吗?这节骨眼上,明军怎会西进?”
  被马三宝打断地胡国柱冷哼一声,“为将者不思虑,怕会累及三军啊!”
  “你……!”
  眼见二人要怼起来,那边另一个吴三桂女婿夏国相打着哈哈道:“都是自家人,休伤了和气……马将军,胡兄说得是,大西军不足为虑,只要王爷一声令下,铁骑三日之内就可踏破商城……可问题是,庐州、凤阳距离商城太近,明军随时可能东向,到时,我军将面对的极可能是那支虎狼之师!”
  马三宝闷声道:“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放眼天下,我四万铁骑,何惧之有?”
  
第1785章
吴三桂的犹豫
  “放肆!”吴三桂终于开口了,他轻声喝斥道,“骄兵必败之理你忘了吗?”
  在争的三人齐齐躬身,马三宝道,“末将知错了……请王爷责罚。”
  吴三桂随意手一挥,“无罪……国柱、国相说得对,与二十万北伐军拼杀一场,本王能得到什么?”
  夏国相微笑着应道,“王爷所言甚是……朝廷空口白牙,说是晋王爷为平西亲王,可西从何来?闽粤、湖广、川蜀半壁,皆在大西军控制之下,就算王爷此次真的出兵助英亲王平定河南,试问朝廷以何赏王爷之功?”
  胡国柱应和道:“就是……只是某些人眼皮子底下,只看到了军功……其实是误了王爷大计尚不自知!”
  马三宝大怒,指着胡国柱道:“休要对马某泌脏水……马某对王爷赤胆忠心、天地可鉴!”
  “咳!”吴三桂一声轻咳,让整个场内立即安静下来。
  “毕竟是朝廷旨意……救还是要救的。”吴三桂悠悠道,“可怎么救、救到何种程度,这须细细斟酌。”
  夏国相微微一怔,而后笑道:“岳父大人所言极是,八万人是救,八千人也是救,哪怕是派支偏师八百人,那也是是救……只要人到了,结果如何,那是天意,与咱们何干?”
  不想吴三桂突然皱眉道:“满口胡吣……朝廷是这般可以愚弄的?你啊……到时恐怕怎么掉的脑袋,致死都想不明白!”
  这话重了,可以说从未有过,夏国相一时被骂得噤若寒蝉。
  那边郭壮图替连襟夏国相解围道:“王爷所言在理,朝堂之上多少双眼睛盯着咱……咱若出工不出力,恐怕遮掩不过去,所以,小婿以为,至少得派一万铁骑南下,小婿虽不才,但也愿做个马前卒,为王爷效命!”
  这话既替夏国相解了围,也替自己粉饰了忠心,按理说,是两边得人情的事。
  可惜,这马屁拍到了马脚,吴三桂脸色一沉,指着郭壮图轻斥道:“你啊……还不如国相!”
  郭壮图一时领会不过来,而夏国相在一边思忖之后,倒体悟出了点什么。
  夏国相看着吴三桂额头那片青茬,问道:“岳父大人所虑,莫非是建兴朝……吴王?”
  吴三桂微微一叹,“不知道从哪冒出这么一个……短短六年间,斩多铎、囚博洛,恐怕摄政王是被他所杀的传言,也是真的。”
  夏国相一看猜中了,忙道:“若岳父大人真有意重新……归明,何不趁此时挥师南下,一举歼灭英亲王阿济格所部,不管是生擒还是斩杀一个亲王,如此赫赫战功,也足以让岳父大人在建兴朝有一立足之地……小婿在应天府有不少旧相识,如今在建兴朝朝堂上也有些权柄,若岳父大人应允小婿可立即亲往应天府打点一切……”
  可惜这话表错了情了。
  吴三桂摇摇头,道:“建兴朝?不过就是个傀儡,权柄即在那人手中……本王想过归明,可……”
  说到这,吴三桂下意识地抬手摸了摸额头上部,已经冒了茬的头发,突然恨声道:“想当年,故主赐封平西伯时,那小……人尚在嘉定为一区区哨官,可六年过后,他摇身一变,仅成了吴王,坐拥东南三十余府之地……孤原本想着,蓄发易衣冠,尊建兴帝为天下共主,可数次派人前往试探,皆无音讯……看来,传言不假,那人,不是好相与的,那算建兴帝愿接纳孤,怕日后也必与那人有一争!”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明白了。
  怪不得这些日子里,王爷开始留起了发,还让身边侍卫也留起了发,原来,已经有了归明的打算了。
  只是迟迟没有做出决定,原因还在吴王身上。
  传言中,吴王“劫富济贫”、严惩降清明臣,连王爷都忌惮至深,看来此言不虚啊。
  胡国柱忧郁道:“若此路不通,岳父大人何不另择他法……譬如,继续效忠大清?以王爷手中十余万虎贲,配合英亲王打胜这一仗……谅清廷也不敢亏待了岳父大人!”
  不想,吴三桂厌恶至极地瞥了胡国柱一眼,“你道大清还有多少土地、人口?如今北伐军占了徐州,必会继续向北进食,如此就等于隔断了本王与朝廷的联系,粮饷何来?器械何来?而东边,朝廷更失了安东卫,青州、天津卫,估计要不了多久,都得改姓……大清,天不假年矣!”
  胡国柱一脸惶恐,边上夏国相投桃报李,“国柱兄,王爷所说为至理,况且,英亲王阿济格也不是善茬,河南之地虽大,可一旦英亲王得势,怕也容不下王爷啊!”
  这话让吴三桂扫了夏国相一眼,夏国相心里一喜,看来,自己又猜中了王爷的心思。
  于是继续道,“在吴争与阿济格两虎间争食,稍有不慎,反累己身……故,小婿以为,何不坐山观虎斗,待双方两败俱伤之时,岳父大人挥师南下,到时,谁都得下大本钱来拉拢岳父大人……咱们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坐享其成,不知岳父大人意下如何?”
  吴三桂学学看了夏国相一眼,悠悠道:“还能如何……也只能先这般了。”
  说完起身,“都散了吧。”
  那马三宝急道:“那……敢问王爷,已经集结的大军……末将如何解说?”
  吴三桂眉头一皱。
  夏国相忙代答道:“将军回去好好安抚就是。”
  那马三宝确实是个粗人,他还问道:“那……王爷,将士们还蓄发吗?”
  这下吴三桂霍地回身,骈指指着马三宝道:“先帝于我有大恩……我含辛茹苦,屈身事贼八载,无时无刻不想着奉明室正朔……汝这无知莽夫,竟敢屈解我的心意……来人,拖出去杖三十!”
  马三宝被拖了出去,堂中七、八人,竟无一人为他求情。
  在堂外阵阵杖击声中,吴三桂大袖一甩,喝道:“不管那……吴王如何对孤,本王复明之心,天地可鉴,传孤令,即日蓄发,待时机成熟,易衣冠、扶宗室、兴大明!”
  “我等遵命!”
  
第1786章
固始之战(一)
  可怜马三宝到了不知道,自己为何挨揍。
  待杖完三十,夏国相慢慢走近。
  “马将军莫怪,不是国相不为将军求情,而是那时王爷已经盛怒,求情,不但帮不了将军,反而让将军遭受更大的苦……还望将军体谅。”
  看着一本正经的夏国相,马三宝还真信了,他揉着屁股,摇摇头道:“不怪额驸,只怪马某多嘴了。”
  夏国相叹了口气道:“马将军怕是不知道,王爷已经与建兴帝谈妥,只要王爷归明,官职、爵位皆不变,且还授于平西大将军之衔……马将军,可明白?”
  马三宝惊愕地张大了嘴巴,敢情,王爷早就有了计较,那……那还商议个屁啊?
  可这话,只敢在肚子里想,马三宝终究不敢说出来。
  夏国相见马三宝悟了,轻轻拍了拍马三宝的肩膀,“将军还是回去将养着吧,真等大局定了,王爷也不会亏待了你……千万别再说不该说的话了。”
  说完夏国相悠哉悠哉地走了。
  马三宝郁闷地抬手扇了自己一耳光,“叫你多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