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9/1807

  事实上,商城得失,与吴争毛关系都没有。
  如果愣要牵扯上关系,也就与李定国那份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意。
  就算阿济格真攻破了商城,李定国做为一军主帅,个人性命也不至有虞。
  救与不救,只是吴争心中一念之差,总觉得自己可以掌控局势,总以为自己可以兼济天下。
  可结果就是,远离战场,根本不清楚敌人底细,仓促调兵增援,造成了被吴争视为心头肉的第一军,遭受重创。
  五千人哪,花费了吴争无数精力心血的第一军,拢共就五万人,莫名其妙地在固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折了一成。
  这是吴争发迹之后,遭受的最大挫折,而且是没有任何回报的挫折,能让吴争不心痛如绞吗?
  原本吴争不想再理会此事。
  一个永历朝皇帝被俘,关己屁事,若去救驾,被建兴朝君臣知道,还不定怎么想呢,以为自己当了权臣不够,还想再行废立之事,这不等于往自己头上泼脏水吗?
  但这时,出使说降大名府总兵王永强的冒襄“胜利”返回了。
  大名府总兵,说起来,吴争也之前也听宋安禀报过,年前,宋安在禀报吴三桂大军动向时,提到过一句“……吴三桂将囚禁了两年多的王永强释放了,其意似为向我方示好……王永强离开西安后,向东南方向而来,会不会是想来投少爷的吧?”
  吴争当时随口答了句,“也可能是去投永历朝吧。”
  事实上,这样的乱世之中,数千里奔波,不管是投哪方都不是易事。
  王永强刚刚才出西安,就被同样脱离吴三桂的汉军镶蓝旗都铳李国翰挟裹了,而李国翰是铁心忠于清廷的,他率军脱离吴三桂,是因为得到了清廷的密令,而不是因为与吴三桂不和。
  李国翰率兵脱离吴三桂之后,就入了山西,其部也被清廷顺理成章地部署在当地驻防。
  而王永强,也因被李国翰看重,做了大名镇副总兵,而总兵位置一直空缺,由王永强代行总兵职。
  如今冒襄以吴王之名延揽劝降,王永强几乎是没有任何条件,就一口答应下来了,他本就不想效忠清廷,只是找不到投归的途径罢了,冒襄一到,几句话下来,这事就成了。
  不过,王永强建议暂时保持不变,以稳北面李国翰之心,待时机成熟,王师北攻之时,突然改旗易帜、倒戈一击,或可有惊喜。
  所以,冒襄赶着回来,就是向吴争禀报此喜讯,同时,为王永强和其麾下五千将士讨一个封诰和编制。
  可到了之后,正好听见永历帝被俘之事。
  
第1790章
孙可望居然受封秦王
  冒襄稍一斟酌,正容道:“若以臣之见,王爷应当仁不让,速速赶往商城,参与此事。”
  吴争皱眉道:“本王前去,朝廷若听闻,如何解释?况且,至商城至少得四、五日,就算本王马不停蹄赶到,恐怕也是迟了。”
  冒襄道:“如今天下三分,东南沿海民众只知吴王而不知建兴,吴王需要向朝廷解释吗?至于赶不赶得及……臣以为定能赶上,一朝帝王的生死,岂是数天里可以定夺的?况且孙可望也非好相与的,能不趁此机会狮子大开口……想来他提出的条件定是晋王难以割舍的,故,以臣之见,王爷应去!”
  吴争犹豫了,好一会,开口道:“你认为本王去了,就算是救出永历帝……又能如何?”
  这问题切中了此事的要点,吴争是建兴朝吴王,救出永历帝,有啥好处?
  冒襄呵呵一笑,随即正色道:“想吴王应该听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吴争一怔,皱眉细想起来。
  冒襄在边上轻声道:“都道晋王是个重义之人……可这重义,得看向着谁?如果向着永历帝,王爷应该清楚,日后我军必与大西军有一战,且还是争夺天下的决战。到时,得死多少人,怕苦得还是天下百姓……若趁此机会,王爷将永历帝控制在自己手中,到时,不但有了回旋余地,更能震慑应天府中那些保皇党,实为一举两得啊。”
  吴争起身,来回走了几步,抬头道:“李颙,你留在徐州安抚城内,同时联络陈胜、宋安及沈致远,令他们休整待命,无本王明令,不得再擅自北进……”
  “下官谨遵王爷令谕。”
  “冒襄。”
  “臣在。”
  “随孤往商城一行。”
  冒襄大喜,行礼道:“遵命!”
  ……
  朱由榔被俘其实并不荒诞,更称不上奇葩。
  这最多只是朱由榔志大才疏欲亲征带来的后果,平心而论,出发点是好的。
  而孙可望确实是撞大运了,他原本只是想自保,不想被阿济格当成炮灰,趁着频点的骑兵北调,才率军逃离了灌水战场。
  可不想,竟遇上了朱由榔的辇舆、大纛。
  于是搂草打兔子,顺手牵羊地捉了一个皇帝。
  要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呢。
  孙可望前些年将安隆一个千户所改名成安龙府,软禁了朱由榔长达两年之久。
  如今,朱由榔好不容易恢复了自由身,不想,上赶着又成了孙可望的俘虏,可谓冥冥之中,皆由天定。
  ……
  吴争怎么也没想到,等他赶到商城,见着李定国时,不是担心中的双方已经谈妥,达成换俘交易。
  而是已经不需要谈判了。
  吴争再一次见到李定国时,被李定国的一脸沧桑惊到了,这哪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乍一看,可以看成年过半百的老头。
  头发有了花白,脸上起了沟壑。
  只有一双眼睛,还有着一种久违的热烈。
  一见到吴争,李定国突然就有了精神,摒退左右之后。
  李定国双手按着吴争的手道:“你总算是来了!”
  吴争心里有些奇怪,忙问道:“莫非是出了什么意外?”
  李定国长叹着摇摇头。
  吴争更奇怪了,商城守军皆在,固始池二憨、刘放部驻囤正常,而赶来的夏完淳、廖仲平已经迎于半路,也没听说有异常啊。
  李定国嘴唇蠕动,欲语还休。
  吴争诧异了,这不象是李定国的性格啊。
  “晋王,有事明说,你我之间难道还须遮掩吗?”
  李定国再叹一口气,用力拍拍吴争的手道:“按理说,为臣子的,不当言上……可……可这事真是荒诞啊!”
  吴争真急了,“请晋王明讲!”
  “陛下在麻城……册封孙可望为秦王。”李定国终于说了出来,一说完,甩开吴争的手,捶胸顿足地道,“背主降敌……在息县、真阳俘我兄弟、杀我将士……可转眼之前,竟成了当朝秦王与我同殿为臣……你说,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哪?让我怎么去面对大西军数十万将士?”
  吴争是真愣了。
  荒诞、奇葩,吴争脑海中就这两个词。
  可按理说,不该啊。
  朱由榔并不是个贪生怕死之人,之前被孙可望软禁安隆千户所,孙可望软硬兼施,想受封秦王爵,磨了两年,孙可望愣是不答应。
  可如今,怎么就答应了呢?
  吴争突然心里一动,看着李定国,“真是圣旨?”
  李定国点点头。
  “晋王可曾去进见过皇帝?”
  李定国摇摇头,他突然打了个激零,“你是怀疑……这是孙可望矫诏?”
  问出之后,李定国立即摇头道:“不可能,孙可望向来心思缜密,若是矫诏,待我一去麻城,立马就见了分晓,这种立马就被戳破的事,他不会干。”
  这话有理,孙可望若是矫诏,那既封了秦王,就是同僚,李定国奉诏去麻城进见皇帝,孙可望自然不能阻拦,这一见面,谎言即破。
  吴争听了想想也对,可心里又一沉,“那……会不会是……有了不测?”
  李定国脸色悚然,可又马上摇头道:“不可能,虽说孙可望占据了麻城等三城之地,可手中兵力仅一万多人,若害了陛下,本王挟怒当头一击,岂有他的活路?”
  这话也对,孙可望此时应将朱由榔当成护身符才对,一旦朱由榔死了,接着就是他孙可望了。
  想到这,吴争也叹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那旨意……应该真的了。”
  李定国一脸痛苦地点头道:“应该是真的……可就因为是真的,我心里才……难受啊。”
  二人都没有言明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永历帝自身的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