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2/1807

  硕塞在身后哈哈大笑,“沈大人说得是……不过,本王得提醒你……摊上这等罪名,想回乡可没那么容易了……!”
  说到这,硕塞的笑容突然凝结,大喝道:“……快,拦住他……!”
  只见沈文奎手一用劲,将手中短匕奋力捅入自己胸口,可他的脸上依旧在笑,“沈某……降清……是因心中绝望……可吴王……给了我……希望……!”
  船上的钱毅看着这一幕的发生,慢慢地跪倒在船头,他的身后,上百长林卫都在船头跪倒。
  连正在操船的长林卫,也无不涕流满面。
  清兵赶上前时,沈文奎已经气绝倒地。
  硕塞沈文奎的尸体前,暴怒地抽刀欲劈,可刀举在手上,终究还是没有劈下,他大喝道:“来人……速送老贼的尸首回京交差!”
  看来,这次他不想亲自回京了,因为,他失去了一个向福临表功的最好机会。
  ……
  乱世之际,是最考验人性的时候。
  当宁府,信阳州正上演着奇葩的一幕。
  御驾亲征的朱由榔,终于等到了奉他旨意,前来护驾的平西王吴三桂的大军。
  三万“关宁铁骑”,让城头上的朱由榔兴奋地无以复加,从此,这些精锐铁骑,就是朕的王师的了!
  朱由榔急促地冲孙可望喊道:“快……快开城门,朕要与平西王共饮……为他洗尘!”
  然而,一场剧变就这么发生了。
  当“关宁铁骑”如潮水般涌入信阳州城门之后,迅速分割包围了禁军和孙可望所部,将北门城楼隔绝开来,而城墙上,朱由榔身边仅仅百人。
  到了这时候,朱由榔为是误会,他冲着一身戎装登上城墙的吴三桂喊道:“平西王……是朕……!”
  吴三桂肃容上前,“臣平西王吴三桂拜见陛下!”
  朱由榔开始感觉不对劲,但依旧陪笑脸,干涩地道:“平西王……纵兵包围朕的禁军……这又是为何啊?”
  吴三桂应道:“还请陛下稍安勿躁……臣无意加害陛下,只是……须在臣的守护之下!”
  朱由榔脸上及整个人都僵住了,他突然转向东面商城的方向,呐呐自语道:“晋王……救朕!”
  原本立成雕塑的孙可望突然回过神来,连滚带爬地向吴三桂大呼道:“王爷……王爷……是小的向皇帝进谏……迎王爷来护驾的……您得明查啊!”
  一个永历朝的秦王,愣是在另一个刚被朱由榔封为平西王的反贼面前,自称小的……啧啧,这可真是够不要脸的了。
  反观朱由榔,大变之下,倒还不失一个皇帝的体面。
  吴三桂微笑着起身,走到被士兵拖拽住,按压在地上的孙可望面前。
  “这么说来,本王还得重赏秦王喽?”
  孙可望嘿嘿讪笑,然后连磕三头,“小的谢平西王恩赏!”
  看得吴三桂部的将士,差点没当场吐出来。
  连下面被包围缴械的禁军和孙可望己部将士,都一个个神色愤慨。
  吴三桂也愣了一下,这不要脸的竟能打蛇上棍,人才啊!
  可吴三桂毕竟是有身份之人,不能当着所有将士的面出尔反尔,他强忍着反胃,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在本王身边做个幕僚吧!”
  “谢王爷青睐……臣必当为王爷效犬马之劳!”
  
第1825章
回京调兵
  信阳州这场无厘头的闹剧,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后果也是惨痛的。
  正在与廖仲平左营、池二憨部对汝阳城形成三面包围之势的李定国,骤闻消息时,整个人都僵硬了,甚至连一丝怒火都没有。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奈何天意难逆,非战之罪!
  闻讯赶来的廖仲平、池二憨,力劝李定国向东转进,不可与敌纠缠,否则吴三桂骑兵一旦抄了商城后路,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李定国不答应,他决意率军退回商城,誓言要救回永历帝。
  廖仲平、池二憨无奈之下,只能一面向吴争禀报,一面各自率军东撤。
  廖仲平左营退回庐州府,与夏完淳建阳卫汇合,而池二憨率部撤向凤阳府颖川。
  这或许是没有办法的唯一办法,庐州、凤阳与商城互为犄角,若是商城有不测,也可为李定国留下一个退兵的方向。
  三天后,李定国在商城西门外集合起三万八千大军,誓师讨伐信阳城叛贼吴三桂。
  这几乎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可惜,性格决定一切。
  ……
  刚刚回到江都,准备部署城防的吴争得报,无比愤怒。
  不是愤怒吴三桂的反复、无耻,也不是愤怒于朱由榔的眼高手低、昏庸无能。
  而是愤怒于李定国的绑架!
  或许李定国心里并无这种想法,但他的做法,事实上已经形成对吴争的道德绑架。
  三万八千人想从坐拥数万“关宁铁骑”且步军更是多不胜数的吴三桂手中救出永历,这简直是痴人说梦,就算大西军舍命拼杀打赢了,吴三桂只要随手将刀往朱由榔脖颈上一架,到时李定国退是不退?
  这就是个无解的局,李定国能想不到这点?
  若真想不到,吴争就不愤怒了。
  正因为李定国身经百战,明明想到这问题的存在,却依旧一意孤行,才让吴争愤怒。
  增援吧,就是一个无底洞,而且是打不赢的无底洞。
  不增援吧,于公于私,世人皆会指责吴争坐视大西军覆没、见死不救!
  可吴争现在手中根本没有可以派去增援的兵力。
  吴争效仿抗战时薛岳的“天炉战法”,在淮安、扬州一线为南下的清军,设计了一个炉子。
  以长江天险及江面上施琅水师为炉底,第一军三万六千人为东、西炉壁,以沈致远的新军和刘放的衡阳卫做为收口和截断南北清军联系的砧板。
  吴争还打算令池二憨部东进加固西侧炉壁,可现在,池二憨部还能动吗?
  就算不救李定国,一旦大西军被阿济格、吴三桂合力击溃,清军顺势东进,不但凤阳府不保,甚至还会引发吴争布下的“炉”,一壁坍塌。
  这一夜整宿吴争没有合眼,一直站在地图前,左右为难。
  整张地图上,勉强可以动用的,就是朝廷右营和李过的广信卫。
  广信卫还好说,安抚李过,满足他的诉求即可,只是之前强攻凤阳城,广信卫损失惨重,就算给予了新兵补充,如今也只有一万多人。
  只有朝廷右营,在经过朱莲壁扩大之后,如今已有十二万之众。
  可朱莲壁肯吗?
  如果没有右营参战,就算派出兵力不足的广信卫增援,那也是无济于事、白费功夫。
  可吴争对说服朱莲壁根本不抱希望,先不说朱莲壁涉嫌在后方鼓动民潮,意图不明,就算没这么事,吴争也清楚朱莲壁将右营看得比命还重,就象是他守住皇位的唯一屏障,怎么舍得调往汝宁打一场消耗战呢?
  见天色开始微亮,吴争知道不能再拖了。
  死马当成活马医,不管成与不成,去见了朱莲壁再说!
  ……
  江都离应天府不远,仅一江之隔。
  可赶到时,也已经是次日凌晨了。
  吴争以王令叫开城门,一入应天府,吴争便急召黄道周、王翊至宫门外会合。
  然后一行三人,直入奉天门。
  好在朱莲壁是个“勤政”之君,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从这一点上说,除了弘光朱由崧其它几个朱姓皇帝,都还是“尽职”的。
  这次会晤,是在华盖殿,吴争到达时,朱莲壁正在谨身殿穿戴冠服。
  “臣等拜见陛下!”
  朱莲壁惊讶地看着吴争,“朕昨夜还在念叨着吴王和江北战事……不想,今日一早,就见着吴王了……吴王远来辛苦了……来人,赐座!”
  吴争三人坐下之后,朱莲壁开口道:“吴王辛苦了……只是前方战事紧急,吴王突然来京……莫非发生了什么大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