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6/1807

  黄道周闻听悚然。
  身后响起朱莲壁的尖叫声,“满口胡吣……他只带了数百人入京,就算加上王府护卫,也不过千多人,怎么敢反……定是尔等阉货搞错了!”
  “陛下……错不了,吴王通告全城,今夜子时……兵谏!”
  殿外黄道周疑惑起来,这不对啊,吴王若真要反,通告全城做什么,这不是让宫里有准备吗?
  再则,真要反,白天多好,既能出其不意,又没有紧闭宫门,而到了子时,宫门落锁,以吴王手中兵力,想攻进宫城,几乎痴人说梦……这不该啊!
  黄道周想不通,殿内的朱莲壁是真急了,大声道:“快……快将首辅截回来……!”
  黄道周苦笑,敢情这时,想到自己了。
  可他依旧撩袍转身,急奔而回。
  ……
  传言非常快。
  特别是京城长林卫暗中推波助澜,仅仅一个多时辰,大街小巷民众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不过没人敢露头,也是,这本是神仙打架的事,民众最多也就看个热闹。
  等事情平息,茶余饭后,作一闲聊消遣罢了。
  可总有心忧国事之人,也总有欲挣脱原本阶层欲建功立业之人,更有无数家中亲人在禁军、京营、北伐军中效力之人。
  渐渐地,应天府中,暗波涌动。
  不可阻挡地,开始有人向皇城靠近。
  三五成群,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长安大街上,慢慢地有了人潮涌动。
  ……
  进香河畔,更多的人潮在聚集。
  刘老三,乍听觉得这应该是个江湖汉子。
  其实不然,他可是中规中矩的读书人,崇祯十六年的生员,虽然屡试不第。
  刘老三本名刘元,当年义兴朝皇帝朱慈烺在“朝廷钱庄案”暴发之时,将错就错,令禁军剿杀吴争时,含冤待雪、意图替父报仇的刘元及他的兄弟郑一斤、许老二带着上千百姓为吴争逃离禁军追杀毅然断后。
  最后许老二被禁军乱箭射杀,郑一斤被斩断了一条胳膊,数百乡民在随后的断后过程中死去。
  待事件平息之后论功行赏,刘元等人,人累了、心麻木了,再没有任何兴趣,做义兴朝的官。
  于是吴争特意破例,在鱼市街公开设立了一个长林卫分支,直隶于吴争自己。
  这在京城成了公开的秘密,从此北门桥、莲花桥一带,成了刘元等人的“封地”,但凡这范围发生各种刑事、琐事,皆由刘元等人一言而决,而原本的县府衙门从此消失。
  朝廷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了它的存在。
  而民众更是感恩于吴王追回了他们被“哄骗”去的银子,爱屋及乌,进香河一带,越来越热闹、繁华。
  刘元虽说只是一个分支档头,但他的品级实际已经超过了长林卫五档头,到达了六品军衔。
  丢了条手臂的郑一斤,成为了分支副档头,为正七品军衔。
  刘元今日,在闻听线报,得知吴王欲发动兵谏的消息时,对着他身边的兄弟大呼一声:“天可怜见……时候到了!”
  于是乎,编制仅六百人的鱼市街长林卫分署,在刘元的一声呼号下,仅半个时辰,就聚集起六千人。
  这还是刚刚开始,谁没有家人、亲友,一呼二,二呼四……当队伍由莲花桥转至玄津桥时,人数已经高达二、三万人之众,而且,民众还在不断地汇聚,人数还在不断地增加。
  
第1831章
复仇心切的夏淑吉
  春和殿中。
  朱莲壁一副有恃无恐的表情,但难掩他瘦小身躯在份量极不相称的龙袍下颤抖。
  这是一种极度自尊和极度自卑的混合。
  黄道周心里暗叹,只是他无法抗拒来自内心那份打小就养成的忠君思想,哪怕,为之付出他的所有,甚至生命。
  “陛下,吴王未必真会谋反,他领兵多年,岂能不知道攻其不备的道理……既然明示,可能只是震慑、恐吓罢了……以老臣之见,既然吴王所请,是为增援汝宁,陛下何不……!”
  朱莲壁带着一种极度亢奋的神色,连连挥手道:“朕不惧他……对于他要谋反,朕早有防备……早当年他牵着朕的手,走上奉天殿玉阶时,朕就知道,必会有这一天!”
  黄道周苦劝道:“无论吴王是否真反……此次必定引发国朝内乱,此消彼涨,削弱的还是我朝北伐实力啊……!”
  “不,自古以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内患不除,何以平天下?”朱莲壁大声道,“他以为在京城之中布设长林卫、在朝堂安插眼线,就可掌控朕……可朕也不是任人摆弄的傀儡……嘿嘿,朕有禁军、右营,更有……借此机会,朕正好诛奸贼、平乱臣!”
  黄道周骇然,急道:“陛下万万不可……臣其实心里清楚,之前各府暴发民潮,背后有着陛下操纵的影子,正因为如此,臣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吴王的邸报中,提及此事时也是敷衍了事……原本想着,陛下毕竟是天子,确实不能臣轻臣重,可这只能是威慑,绝不能付诸于行啊……若陛下真将吴王诛杀,损失的……也是我朝实力啊,臣恳请陛下三思!”
  朱莲壁喉咙发出一声古怪的“呵呵”声,“首辅莫以为……朕是真不知道你向他效忠之事,只是朕宽仁,不想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可若你到了此时,还为他说话,那就别怪朕……无情了!”
  黄道周愣住了,他的心开始破碎,一边碎一边纷飞。
  这已经感受不了疼痛,而是,绝望!
  人最悲哀的不是死亡,死得其所,反而是种解脱。
  可若人的死,被对立的双方皆视为叛徒,而本人却一直自认为守护忠义,那就是一种悲哀了,撕心裂肺般的悲哀。
  一个不起眼内侍,匆匆进殿,在朱莲壁的耳边嘀咕了几句。
  朱莲壁不再理会黄道周,顾自向那内侍低声下了几道命令。
  黄道周彻底明白了,皇帝召回自己,不是真要向自己问计讨策,而是,不让自己出宫,为吴王出谋划策。
  可……陛下啊!臣在吴王心目中,恐怕连马士英都比不上,又何须向自己问计呢?
  黄道周苦笑起来。
  ……
  吴王府中。
  相较于城中暗流汹涌的局势,王府反而显得忙而不乱。
  府卫、随扈虽然已经集结起来,可没有吴王命令,不敢行动啊。
  满城的长林卫也无人去聚集,朝中重臣也无人去说项,右营中安插的将领也不去联络。
  而吴争自己甚至还洗了个澡,换了身便服。
  马士英和冒襄是真想不明白了,吴王究竟在作何打算。
  按理说,这“逼宫”的声势都造出去了,怎么着,那也该部署相应行动才是。
  可马士英和冒襄就算想不明白,也不敢此时进入内室,去劝说吴争。
  因为,吴争洗澡前对黄昌平下了一道严令——不得允许,擅入者,斩!
  马士英和冒襄是真急得跺脚,吴王对外通告发得太早了,这整整一下午,再加上入夜到子时……这不是明着给皇帝准备的机会吗?
  ……
  马士英和冒襄担心得没错。
  从午时吴王令付出之后,无数股人潮,出现在通往应天府各门的密道上。
  人群少数不等,但在不断汇聚之后,形成的规模是绝对可观的。
  非常古怪的是,这队伍中,大半是读书人打扮和年轻的女子。
  他们的神色是兴奋和亢奋,虽然互相不交谈,但打出的旗号,完全相同——勤王讨逆!
  ……
  应天府西南方向,大胜关。
  一辆普通的马车内,传出激烈的争吵声,而且是女声。
  “大姐,咱们这是去做什么……为何打出勤王讨逆的旗号?”
  “小妹,朝中奸臣当道,不除之,国朝难兴、北伐难成!”
  “不,我要问得是,之前说好是拥护吴王殿下的,可为何打出的旗号是勤王讨逆……请大姐回答我!”
  传出一声幽幽的女子喟叹声,“令出多门、权臣当道,是为国有奸邪……这道理,妹妹应该知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