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4/1807

  一日之内,皇帝、公主、首辅先后崩、薨。
  要按之前,宗室肯定是跳将出来,纷纷指责吴争逼宫,举旗誓言勤王了。
  可如今,一个个静默着。
  因为再有理的大义,在铁血面前,就是个,屁。
  吴争已经露出獠牙,那么,这些人就得学会,不,已经学会蛰伏。
  这些人,历来擅长,蛰伏。
  整个京城,陷入了死寂。
  天,终于亮起。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是此次事变的第三次清晨。
  在京宗室、文武百官,在同一时间,接到吴王殿下的令谕——大朝!
  人潮渐渐由长安街东、西向洪武门汇聚。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窒息的压抑。
  谁也不知道,吴王殿下会不会趁此机会,突然扫荡在京宗室、异臣。
  许多人是提心吊胆上得朝,甚至于出门之前,向家人交待了后事。
  沿街的民众,用一种讥讽的眼神,看着这些往日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皇亲贵胄们,瞬间变成了一只只惊弓之鸟。
  承天门前,往日一尘不染的砌石缝隙中,尚残留着难以洗清的血渍。
  空气中依稀还可嗅到些微的血腥味。
  人潮三五成群的以小团体聚集在端门外。
  “叔啊……今日怎么办,您可得早早拿个主意。”
  “四哥是得拿个主意……如今宫中没了陛下、没了大长公主,还有谁比他更顺理成章……他可是亲王爵。”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七弟还想着啥呢……得先活着,才是正理。”
  “对,对……四哥说得在理,有道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你们瞧瞧,边上那些早已向吴王效忠的大臣们……瞧他们那副嘴脸……小人得志啊!”
  “要我说……既然败了,那就得认,谁让咱没那城府本事呢?想在此时往刀口上撞……恕老三我……不奉陪!”
  “三哥言之有理……以我之见,今日朝堂上吴王殿下一露面,咱就先抢着劝进……反正不管怎么排,那位置都是他的,没法争啊,不如慷慨些……还能混个从龙之功,或可保一家太平!”
  “放屁……汉贼不两立……咱们得死磕,方不堕我朱家声威!”
  这话让所有的视线聚集过去,这些目光,就象看一个疯子……死人一般。
  “我说老二,听弟弟一句劝……人哪,得服输,如今形势是人强……套用他的话说,出来混……什么来着?”
  “是出来混,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这个反骨仔……他的话你倒是记得清楚,你爹教你要好好读书……你咋没听进去?!”
  “哎哟……爹,那么人呢!”
  “怎么……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皇帝也管不了……!”
  大朝的击金声终于响起,回旋于奉天殿外广场上空。
  十八道鞭响,让所有人的脊梁骨不由自主地紧了紧,这,是一个让他们刻骨铭心的日子,或许还是一个改朝换代的良辰吉日。
  ……
  然而,近千人站在奉天殿外阶下两侧足足半个时辰。
  “期盼”中的吴王殿下迟迟未现身。
  一时间,窃窃私语声汇聚起来,在广场上“嗡嗡”作响。
  这个时候,内阁阁臣、御史大夫王翊,内阁候补冒襄,在几名太监的引领下,从文华楼方向姗姗来迟。
  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由台阶左侧上了奉天殿外平台。
  这是要做什么?
  所有人惊讶地看着这一切,难道不该是吴王殿下先登吗?
  王翊从身边太监手中接过一道令谕。
  当着众人之面打开,诵读起来。
  “……时国朝危难,又遭宫廷剧变……孤无意妄自菲薄,理应当仁不让,接监国位……然,强敌猛攻汝宁,同为明室一脉的大西军,正孤军奋战……战事紧急,汝等当明了唇亡齿寒之道理……孤已率右营亲至渡江挥师西向,望诸臣工以国事为上,同心同德、共克时艰……孤不在时,以御史大夫王翊暂时接替内阁首辅之职,晋冒襄为内阁次辅……!”
  广场上,在一片落针可闻的寂静之后,“哄”地一下,混乱起来。
  这算什么事?
  天不可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吴争居然已经亲率右营渡河出兵?
  这置满朝皇室宗亲、文武群臣于何地?
  就算是皇帝,那也须经过内阁、军机阁,旨意方可成为诏令。
  可吴争却视律法规则如无物,太过分了,太无礼了……简直……简直不可理喻!
  满广场的义愤填膺。
  满广场的义正词严。
  可在冒襄轻轻地一挥手,两队军容整齐的北伐军由左顺门、右顺门奔跑而过时。
  世间,安静了。
  静到落针可闻。
  新任内阁代首辅王翊大声道:“监国吴王殿下的令谕……想必诸僚皆听清楚了,本相无它事,只有一句话,敬告诸位……天大的事,莫过于抵御外敌,监国率军在前方浴血奋战,望诸位各司其职、好自为之……切不可拖了殿下后腿,到时,别怪本相言之不预……!”
  
第1853章
是时候了
  李定国闻听“三姓家奴”吴三桂在信阳州挟持永历,愤然由商城出兵西攻。
  这两日间,马不停蹄,兵锋已过小黄河。
  然而三万多大西军,可不是三百多人,如此规模的军队短时间内,向一个方向进军,这中间的调度,堪称一个巨大工程。
  何况其中有步军、马军、象兵,还有无数粮草、物资、武器弹药,但凡是可以通行的道路上,满满皆是人头啊。
  这种阵势,想瞒过对方斥候,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而信阳州中,吴三桂早就闻悉李定国亲率大军来犯,可让他的众手下皆想不明白的是,吴三桂甚至连最基本的防御部署都没做,也不见任何人,只是天天陪着朱由榔聊天侃大山。
  敢情,此时还真有了做个幸臣的觉悟了。
  夏国相等几个吴三桂的女婿、心腹们急啊,虽说来敌并不太强,可李定国“小尉迟”、“万人敌”的名声可不是盖的。
  真要让大西军兵临城下,那士气受损不说,还怎么和清廷开条件?
  直到大西军顺利渡过小黄河,前锋逼近中山铺浉水一线,吴三桂终于做出了反应。
  他令马三宝率军出征迎敌,兵力不大,六千关宁铁骑。
  从信阳城西出,以骑兵的速度赶到浉水战场,就一个多时辰。
  大西军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李定国只能亲率骑兵和象兵硬撼来敌。
  一仗打下来,大西军损失惨重,损失了一半骑兵和大半象兵,才迫退了马三宝部。
  然,只是逼退。
  马三宝仅仅是稍作后退,于贤首山附近暂时修整。
  当天夜里,再次突击冲营。
  其实在马三宝后退修整的这段时间,李定国还有机会向东撤退,无非是壮士断臂,受些损失罢了。
  可惜,李定国根本不理会白文选、马维兴等将领的劝谏,执意继续向信阳城挺进。
  这就造成了黑夜之中,与马三宝骑兵再次发生遭遇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4/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