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9/1807

  当然,李定国也是不想让黄应运随行涉险。
  毕竟,黄应运年纪大了,又是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嘛。
  
第1871章
攘外必先安内(一)
  “那就得问问王爷自己心中怎么想了?”黄应运微笑道,“战火纷乱,天下无主,能者居之……王爷坐拥半壁江山、数十万虎贲,若真有意于大位,理当一争!”
  说到这,黄应运打量了一眼李定国的表情,但李定国神色木然,看不出什么来。
  黄应运继续道:“属下谋划,须明白主上心意……若王爷无意大位,须另当别论,可若王爷有意于大位,那属下的谋划便须完全不同……而我军,也该积极备战,以防不时之需!”
  黄应运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李定国脸上,希望能看出些许李定国的真实想法。
  李定国却意兴阑珊,轻叹道:“若论武功,某绝不惶让,北伐军再强大,某也无丝毫胆怯之意……可若论文治,他强我太多,军师应当见过江南富庶,能令百姓衣食无忧,他强我甚多……”
  黄应运点头道:“王爷所言甚是……但,王爷也不可枉自菲薄,抵抗外辱,少不得象王爷这样的主上。”
  “可天下终究将回归太平……不管乱多久、乱到何种程度。”李定国的目光有些飘渺,“人心厌战啊,军师……若非是外敌尚在,大西军中多少将士早有了弃甲归田之心……十多年了,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今日两鬓初雪……某又怎忍心,让将士们驱逐鞑虏之后,又再打一场……原本不该打的战争?”
  黄应运起身郑重揖身,“王爷心胸,足以令天下人钦服!”
  李定国摇摇手,带着一丝苦涩,道:“某十岁被义父收为养子,自此追随义父南征北战,至今已有二十余载,目睹多少弟兄战死沙场,却落不得一个马革裹尸,身死异乡不得归……如今某亦是满身伤痕、脾肉横生,当初的四兄弟,如今一个早亡,一个背弃义父遗愿,此时却与陛下一同,被吴贼囚禁于信阳城中……过眼云烟……过眼云烟最哪!如今,某只想着义父联明抗清的临终嘱托,早日完成义父的心愿……别人不懂我,军师,你该懂我啊!”
  黄应运懂了,他长吁一口气,“王爷英明!”
  二人对视许久,黄应运打破沉默,问道:“既然如此,王爷又何须劳神?”
  李定国叹了口气,“军师又不是不知道,想我数十万大西军将士……若闻孤拥立吴王,他们怎会甘心……这不,毓公就坚决不同意。”
  “那马将军呢?”
  “维兴倒不是不同意……他是想分封、割据,可以吴争的心性,又怎会同意分封?”
  黄应运闻听,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李定国微怒道:“你笑什么……都这时候了,你还笑得出来……某都快愁死了。”
  黄应运收敛起笑声,“王爷是身在局中,当局者迷啊。”
  “何意?”
  “诸将军心怀野望,乃人之常情,为将者若没有些许野望,如何带兵,如何上阵与敌厮杀?人嘛,总想往高处了走,主上是王爷和主上是皇帝,境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可王爷若真无意问鼎,那……解铃还须系铃人,这烦心的事,丢给那系铃人又有何妨?”
  李定国皱眉道:“军师意思是说,让吴争……解决此难题?”
  “理当如此!”黄应运呵呵笑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
  “可……可要是吴王亏待了某麾下将士,又该如何?”李定国踌躇起来,“这些人中,大部分是追随某十余年的老兄弟……”
  “王爷!”黄应运打断阻止道,“此乃私谊!”
  李定国一愣,“某自然晓得此理……可如果事不可测,那便又是一场腥风血雨,这与我的心意相悖,我怎能坐视?”
  “既然王爷割舍不掉,又放心不下……何不自己来?王爷若自立,与吴王东西两朝,以王爷与吴王之间的情意,想来吴王也抹不下面来,与王爷对搏沙场。”
  “那某岂不成了妨碍天下一统的罪人?”李定国气呼呼地瞪着黄应运,“某这不是……难决,才想着问计于军师嘛?”
  黄应运叹息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乃为常理,王爷又何必执拗于此?属下观吴王,也并非薄情寡义之人……王爷真要将麾下兄弟们一个个都照看起来,恐怕除了王爷自己登基为帝,不可能有哪个皇帝能忍受得了了,如此,反而埋下动荡的诱因……再反过来说,就算王爷自己登基为帝,真能照看住这些骄兵悍将吗……若真是如此,便没有恃功而骄了,也无须杯酒释兵权了……”
  李定国惊讶地看着黄应运。
  黄应运拱手道:“王爷自己也说了,天下厌战,思太平久矣……真等天下太平了,朝廷就得重建天下,自然不可能耗费良多,去供养太多的军队……王爷,三思啊!”
  李定国缓缓吐出一口气,“军师说得对……是某……小心眼了!”
  “不,王爷才是真正胸襟宽广似海之人!”黄应运再次长揖道。
  ……
  右营军营。
  吴争“迎来”了吴三桂的使者,夏国相。
  “学生拜见监国殿下。”
  “夏国相!”
  吴争随意地在夏国相面前来回踱步,打量着夏国相。
  “学生在。”夏国相谦逊地应道。
  “永历帝还好吧?”吴争挑眼看了夏国相一眼,“平西王不会因为马士英……为难永历帝吧?”
  “吴王多虑了……我王乃永历之臣,岂敢以下犯上,为难陛下呢?”
  “哦……倒是孤忘了,平西王归明了。”吴争调侃道,“可听说永历帝……不自由啊,连晋王想进见都不可?”
  夏国相稍稍有些尴尬,但很快回复正常,“当日陛下召我王至信阳州护驾……若不是我王及时赶到,陛下怕是真被孙可望给挟持了……正因如此,我王才细心看护,免得让宵小之辈钻了空子。”
  好,好,这是在影射马士英入城吧?吴争连连点头,果然是个人物啊,敢当面怼我?
  “说吧,平西王派你来做什么?”吴争转身坐回了自己的主位。
  
第1872章
攘外必先安内(二)
  夏国相又恢复了谦逊,“如今监国殿下与晋王合兵围了信阳城,我王是真不明白,自己究竟犯了何事,让同僚敌对不说,还惊动了建兴朝的监国殿下也来凑热闹……我王说了,纵然不愿同室操戈,可……可被逼急了,兔子急得,那还得咬人哪!”
  吴争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这比喻,比得好啊!
  好得让人拍案叫绝。
  “这么吧。”吴争收起笑声,正色道,“让平西王送永历帝出来,交给晋王……孤就率右营回京,到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两不相犯……如何?”
  夏国相忙道:“如此……恐怕不妥吧?”
  “为何不妥?”
  “我王是奉召护驾……如今,陛下就在城中,陛下去留,自有圣意,又岂是为臣子的能作主的?好歹是我朝之事,吴王有些……僭越了吧?”
  “此话荒唐……天下人管天下事,再说了永历、建兴两朝同源同宗,又皆以恢复明室为己任,本王为何就管不得永历朝的事?”
  吴争一本正经地开始胡说八道。
  夏国相被这话气得,一时竟难开口。
  倒不是不晓得怼回去了,而是吴争这话太不讲道理了,连三岁孩子都晓得的事,偏偏吴争不知道,不,是装作不知道。
  就算是兄弟分家,那也是各过各的,没得说还将手伸到对方锅里搅和的。
  可话又得再反过来说,说完全没道理吧,也有那么一丝丝道理,毕竟吴争说了,天下人,管天下事嘛!
  这要是换作在信阳城中,夏国相必须得争个水落石出啊,可如今在吴王帐中,他敢争嘛?
  看吴争那大喇喇的模样,那就是一副这帐中只有孤的道理的模样。
  夏国相最后只好应道,“学生做不得我王的主……此事,还须回去禀报我王,再答复吴王。”
  “行……回去吧。”吴争大手一挥,“告诉平西王,别做便宜占尽之事,以前孤管不了,如今,得过孤这一关,让他好自为之。”
  夏国相连连应着,急不可耐地转身而去。
  可出了右营军营,回到西城门,这才想起,忘记问吴争,承不承认马士英的许诺了。
  回头看着右营的方向,夏国相郁闷地一跺脚,回了信阳城。
  ……
  “多日不见,殿下更具王者风姿了!”
  黄应运恭敬地行礼道。
  吴争很高兴,上前挽着黄应运的胳膊,道:“确实是许久未见了,最后一次见面,是你送世子和郡主来杭州……老黄,你可见老了!”
  “是啊……是啊,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啊!”黄应运感慨道。
  吴争听着,听出一丝别扭来。
  不过吴争不在意,他对黄应运是欣赏的,“怎么……是遇着难事了?说出来,我替替想想办法。”
  吴争拉着黄应运坐下,“是刚过来信阳的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