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3/1807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吴争算是未雨绸缪了,他早就发现,方国安的理念与自己的格格不入。
  在方国安这种人的心里,升官之后发财,是人生的目标。
  当然,这种是在大将军府治下很多。
  但大多数人,皆会受影响而改变。
  可有些人不会,就象方国安,他知道,自己无法回头!
  吴争在发动此战前,将方国安军校总督办的职务给撤了,换上了张国维兼任,而将右布政使的位子给了方国安。
  右布政使的官位,高总督办两级,按理说,方国安该感恩才是。
  但大将军府就在杭州府,也就是说,这布政司的职位,更象是皇帝脚下的京兆尹,它的权力可大可小,大起来权倾朝野,小起来如同摆设,就看皇帝放不放权了。
  所以,方国安的右布政司,上头是熊汝霖的左布政司,再上头就是吴王本人。
  同在杭州府,掣肘太多。
  明眼人都知道,吴王对方大人是明升暗降,连方国安自己都知道。
  这样一来,方国安就怨恨上吴争了。
  要知道,在军校,方国安可是北伐军中下层军官的授业“恩师”,如同后世的蒋校长一般。
  是个军官,都得老老实实、诚诚恳恳地称方国安一声“先生”。
  所以,方国安对此是满意的,在他看来,只要在军校做个三、五年总督办,那就是桃李满北伐军啊,到时,还有谁敢不给他面子,就连吴争本人,那也得礼让三分。
  可惜,吴争突然就罢免去了方国安的总督办,这让方国安心中忿然。
  
第1890章
杭州府之变
  当时,被吴争软禁在西湖边的大长公主朱媺娖,得知此事之后,通过吴小妹、周思敏,派人暗中接触了方国安。
  其实,朱媺娖冤枉了吴小妹。
  因为吴争布下这个局,是在各府生员和织女群起闹事之后,也就是说,朱媺娖发动在前,吴争反应在后。
  朱媺娖指责吴小妹事先给吴争通风报信不假,但吴小妹暗中与大将军府诸公合谋给她挖坑,却是冤枉了。
  吴争与吴小妹,吴争与大将军府诸公,吴争与长林卫,这三条联络线都是独立的,并不相互干扰。
  也就是说,吴小妹并不知道大将军府诸公已经得到吴争知会,反之亦一样。
  真正让朱媺娖坐吴小妹车驾顺利离开的,正是时任右布政使的方国安方大人。
  也只有他,可以让城中巡逻和城门守军卖他面子,不查验车驾而顺利通行,否则,就算吴小妹是郡主,那该查验还得查验。
  这一点,熊汝霖做不到,张国维暂时也做不到,张煌言就更做不到了。
  应天府之变时,吴争突然醒悟到杭州府出现了内贼,也意识到方国安出了问题,这才让宋安卸去当时军职,赶回杭州府,暗中控制方国安。
  可惜的是,方国安这老狐狸,在京城大变的消息传到杭州府时,就已经意识到了大事不妙,因为朱媺娖的死,让他心中的希望顿时破灭,而皇帝朱莲壁的死,更让他没有了日后的盼头。
  拥立不成,反噬是必然的。
  方国安由此开始暗中联络旧部。
  而宋安的返回,更让他心生警惕。
  宋安毕竟缺少阅历和经验,临走时,吴争特意交待,回去后先护住家人,宋安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他一到杭州,就将王妃钱瑾萱和吴争的一子一女保护起来。
  而吴小妹和周思敏已经随朱媺娖去了应天府,自然不在宋安此行保护之列。
  可宋安忘记了一个人,吴争的父亲,吴伯昌吴老爷子。
  说忘记,不是很准确,应该是疏忽。
  在宋安看来,吴老爷子是江南学院的院长,与权力倾轧完全挨不上边,且一直深居浅出于学院之中,长期游离于王府之外,方国安应该不可能在学院数千师生众目睽睽之下,对吴老爷子不利。
  可宋安忘记了,兔子被逼急了,还能咬人呢!
  方国安的旧部在杭州府并不多,当时的二千多残部,大部分被吴争送入军校回炉之后,分散于各卫。
  但不多并不表示没有,方国安当时毕竟不是俘虏招降,而是投诚,他的亲卫队,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只是被分散安置于杭州城守卫营之中。
  但正因为如此,起了异心的方国安,可以顺利地联络到他的旧部,在宋安严密保护王座中人时,方国安意识到时日不多,他将目光,投向了江南学院。
  就在两天前的清晨,方国安聚集起一百余旧部,冲入江南院校,在满院师生众目睽睽之下,劫持了正准备授课的吴老爷子。
  而激于义愤的师生挺身阻拦,被当场杀死杀伤数十人之多。
  也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又怎么可能是这群久经行伍的杀胚对手呢?
  闻讯从王府急赶来的宋安到时,方国安已经挟持吴老爷子,向白洋池方向退却。
  只是将话由学院生员转给安,他的要求只有一个——赦免!
  而且非吴争口头赦免,必须是朝廷以诏令的方式赦免。
  这事太大,宋安不敢拿主意,只能派人急报于吴争。
  ……
  大战在即,总是在最不该出问题的地方,出问题。
  吴争闻报,心急如焚,该死的宋安,就不能灵活些吗?
  答应方国安就是,先把人救回来,那才是正事。
  于是,吴争一面令信使立即赶回,让宋安答应方国安所有要求,同时派人去应天府,让王翊以内阁名义发出赦免方国安的诏令。
  吴争终究没有立即赶回杭州府,亲自去处置此事。
  因为,宿州之战,打响了。
  是北伐军率先发起的反击。
  沈致远以他的旧部枪骑,出其不意突袭了博洛的前锋营地。
  由于事发突然,战果还不小,歼敌一百多,伤者无数,还焚毁了该营地的粮草堆。
  虽说这点损失,对博洛数万大军而言,连皮毛都算不上,但,确实极大地振奋了宿州城内,士气萎靡不振的将士。
  但博洛岂是好相与的?
  沈致远的这一次偷袭,等于将博洛总攻的时间提前了。
  次日凌晨,清军以三十多门红夷大炮对宿州城北门狂轰滥炸,而不下六千数量的步军,对宿州城发起了强攻,无数的枪骑兵出现在了战场,并向东、西两侧进行迂回,还有一部分游骑,以极准的骑射技,对城上守军射击,进行压制。
  最令吴争头痛的是,东面岳乐所部,也同时渡河,对淮安府发起了进攻。
  真乃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
  ……
  连续两日的激战,北伐军渐渐显露出“颓势”。
  首先,鲁之域和池二憨二部开始整体向扬州府退却。
  无数满怀期望的民众,不得不随着大军南撤逃难,他们看向将士的目光中,明显多了一份疑惑。
  淮安城易手,这显示着整个淮安城沦丧。
  清军可以肆无忌惮地环伺扬州府这块肥肉。
  战无不胜的北伐军,这是咋啦?
  从山东被赶回了淮安,此时,连淮安都守不住了吗?
  而宿州城局势,也同样岌岌可危,宿州是个小城,难以担负双方如此规模的决战。
  在博洛强攻之下,陈胜主力开始南撤,沈致远率偏师断后。
  一道道战报,如飞雪般地呈送来,落在吴争面前。
  吴争没去看,也不想看,他知道那些是什么。
  吴争脸色如铁,背负着手,只是默默地看着地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