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8/1807

  范文程不由得后退一步,他确实在内疚。
  同殿同臣、守望互助,他没有做到,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奈何?
  ……
  洪承畴的离殿,反而让殿中气氛为之一振。
  无数的官僚们,纷纷进谏,欲治罪于端重亲王博洛,以儆效尤。
  儆谁?
  只要不傻的,都明白,儆的自然是东路大军又一个亲王,安亲王岳乐。
  要知道博洛和岳乐二人,听起来似乎并不太紧密。
  可这二人可是亲兄弟,博洛是老三,岳乐是老四,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膝下,一门双亲王!
  若是为文臣,或可成为一代佳话,可若是两个手掌重兵的亲王,那便是不可赦的原罪。
  如今清廷驻京八旗,除去多尔衮在徐州覆没的一旗,在兖州覆没的一旗,鳌拜在小汶河覆没的一旗,八旗之名,实则名存实亡。
  福临勒紧裤腰带,用尽手段,前后组建了两支新军,前六万,后十万,共计十六万大军。
  此时,在博洛和岳乐二人手中,就有健锐营、火器营、虎枪营、神机营,占了总数的大半。
  如果没有这宿州的小挫败,清军能一路南下饮马长江,那这原罪,终究是原罪,不会演变成实罪,可惜,世上没有如果二字,这一挫败,直接显露出君臣之间的间隙,并瞬间扩大成难以修复的鸿沟。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话是这么说,可有一个必要的前提——信任!
  只有君所信任的将军才能说这句话,才敢这么做。
  要是换个君王不信任的,那,就是找死!
  远的不说,近的,大明朝的袁崇涣就是前车之鉴啊!
  不过,福临还算是有节制的。
  在众芸纷纷,欲一朝干掉一亲王、一大学士之际,福临还算是冷静的。
  特别是老态龙钟的济尔哈朗,蹒跚地走在群臣之列,说出这么一句话,“皇上……一把锋利的刀,伤人亦可伤己……当它有自己主意的时候,最妥的方法,就是将它回炉重打……绝不可放任!”
  锣鼓听声,听话听音。
  济尔哈朗的话,比钢刀还狠厉!
  刀可回炉重打,人怎么办?塞回娘肚子里重生?
  话外之意,不言而喻,便一个字——杀!
  而济尔哈朗的进言,引得满朝文武皆跪地,“臣等附议!”
  福临沉默了。
  不能杀一个,再扶植起一个吧。
  面前这个已尽现老态的“叔王”,可不是个善主。
  福临扫了一眼范文程。
  范文程顿时心领神会,正好趁机讨好皇帝,与洪承畴划清界线。
  于是范文程出列急道:“……臣以为,皇上可急召端重亲王回京述职……琅琅乾坤,咱大清朝政令清明……总得给端重亲王一个自辩的机会,方可显出吾皇公正!”
  济尔哈朗慢慢地转头,他的目光扫向范文程,有一抹疑惑,更有一抹阴森。
  福临立马就坡下驴,“范爱卿所言甚是……有道是不教而诛,是为虐……朕非商汤,绝不枉杀臣子……!”
  济尔哈朗猛一抬头,目视福临,轻喝道:“皇上三思……如今大战正酣,召一军主帅回京述职,必影响前方战事,若有不测,悔之晚矣……!”
  福临被吓了一跳,正紧张间。
  范文程当仁不让,力怼道:“端重亲王消极怠战之事,尚未有定论……皇上召其回京述职,乃题中之意……再则,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左梦庚,乃西路大军副帅,此时正在宿州前线……由其暂代统帅之职,也可做权宜之计……叔王如此喝斥皇上,怕是非为臣之道吧?”
  济尔哈朗脸色数变,猛地上前一步,可,慢慢收回迈出的左脚。
  然后,转身,向福临行礼道:“臣惶恐……臣在圣驾前失礼了……请陛下降罪。”
  福临展颜微笑,“叔王这是哪里话……叔王也是忧国之忧,心急所致……不过,朕以为范爱卿之策甚妥……叔王以为呢?”
  裁判都说了,“甚妥”,还问“……以为呢”,这哪是征求意见,这是定论。
  济尔哈朗突然开了笑颜,“皇上说妥,便便是妥的……老臣,无异议。”
  福临头一昂,“那就按范卿所言拟旨……即刻派人送去宿州……!”
  “皇上圣明!”
  山呼,再山呼……
  
第1896章
我军必胜
  都说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老话果然是经验之谈啊!
  左梦庚,定是妖孽之一。
  博洛,能不回京述职吗?
  当然不能!
  如果不是两军交战胶着,那博洛还可依仗手中重兵分地割据。
  可此时,博洛做不到,也不想做,七、八万大军,就是七、八万张嘴,这还不算三万匹战马,突然易帜自立,只要朝廷一断补给,那就是饿死的结局。
  博洛很清楚,这必定是皇上猜忌自己拥兵自重了,而朝堂之上的一些小人,借皇帝忌惮自己,煽风点火、落井下石。
  博洛觉得有必要回去一趟,他不怕,身正不怕影子斜嘛。
  更不惧,因为东面有他的四弟岳乐拥兵六万,皇帝敢对自己不利?
  笑话!
  博洛走得洒脱,但依旧严令西路大军固守北岸,不得逾雷池一步。
  同时,斥令左梦庚不得贪功冒进,待自己从京城返回后,再作定夺。
  左梦庚一听说博洛被召回京城述职,便知道自己押对注了。
  他心里很清楚,博洛这一去,怕是回不来了,就算回来,那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后。
  那时,战局怕是早已尘埃落定,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左梦庚此时表现地很谦恭,乖巧得象个孙子。
  但凡是博洛叮嘱,左梦庚皆是一口应下,连个疙瘩都不打的。
  博洛虽然不信左梦庚会如此乖巧,但心中也认为,对面敌军只是打了一场小反击,战局大势,已经让敌军无法在短时间,组织起一场大规模的反击作战。
  左梦庚只要贪功冒进,无过便是有功。
  博洛走得很放心,因为,新军中大都是自己人,不怕左梦庚作妖蛾子。
  ……
  世事便是如此。
  清军远没有挺进到吴争预设的长江边。
  甚至连凤阳城还有数百里之遥,这个时候若有人提议与清军决战,吴争铁定是不会同意的。
  正象吴争说的,都九十九了,就差最后临门一步,就算这一步要付出难以预料的代价,那……也得硬着头皮受着!
  可总有奸倿,变着法地给人“添堵”。
  当然,这样的“添堵”,连吴争都认为,多多益善!
  ……
  求功心切的左梦庚,怎么可能遵守博洛临走前的约法三章。
  博洛前脚走,左梦庚后脚就下达了总攻命令。
  那就奇怪了,这支大军的最大组成部分,是清廷四营新军之二,也就是说,博洛没想错,新军中大多是忠于他的嫡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