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1807

  所以,吴争有退让的觉悟。
  在吴争看来,培植实力是首要的,其它的都可以退让。
  也就是说,真到了那时,就算将杭州城拱手让出,只要有合适的利益交换,吴争也绝不吝惜。
  所以,对莫执念此问,吴争一时竟找不出合适的话来回答。
  莫执念非常世故,他一看吴争的脸色,便猜到了吴争没有想过此事。
  “自然,大人军备繁忙、日理万机,或许还没来得及想过。所以,今日我等前来,也就是想给大人一个建议。大人若认为不合适,那就当我等仅是来劳军,可若是觉得合适,那就请大人采纳我等建议,如何?”
  吴争不留自主地点头道:“说来听听。”
  莫执念清了清嗓子道:“吴大人麾下将士确实与之前的明军不同,不但作战勇猛且军纪严谨,自从越国公部撤退之后,明军骚扰百姓之事,还未曾耳闻,这些我等有目共睹。”
  吴争听了有些得意,点点头。
  “我等心里都盼望着能安然渡过这场战争,自然想着,有一个可以牧守一方的将军来捍卫杭州府。吴大人,很合适。”
  吴争笑容绽放,好话听起来,真得特别爽。
  “莫老过誉了。”看看,一直喊莫老头的,如今省去了个“头”字,这听起来就截然不同了。
  这叫花花轿子众人抬,你给我面子,我理当还你一份颜面。
  “可这事不是本官想应就能应下的,毕竟……”
  没等吴争说完,莫执念没有礼貌地打断道:“大明已经亡了,弘光朝也降了,杭州府早已沦陷,若非吴大人此次光复和坚守,杭州城早已是建虏囊中之物,先不说我等是反是逃,就说这满城的百姓,恐怕也会因大人的坚守抵抗,而遭受建虏加害。说句不中听的,其实我等自己心里都清楚,我等早已不是大明忠臣良民,但我等亦不甘心做建虏走狗,此心,吴大人可明白?”
  吴争脸上的笑意渐渐收敛,变得凝重。
  他有些听出来了,这接下去的话,恐怕是要劝自己占据杭州,与鲁王分庭抗礼了,至少也是听调不听宣。
  果然,莫执念继续道:“大人麾下军力强大,如果再有我等钱财辅佐,以杭州府向周边扩张,不是难事,宁国府、徽州府、松江府、苏州府,乃至光复应天府,到时与鞑子隔江而治,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吴争突然插口问道:“你就这么肯定,本官能战胜城外鞑子?”
  莫执念微笑道:“吴大人应该知道,城外多铎麾下大军中,仅有一万是八旗军,其余的都是明军降军。”
  “本官知道,这三天与我军交战的大多都是这些败类。好在这三天里,我军击杀之数已经超过万人,不足为患。”
  莫执念呵呵一笑,面露神秘状说道:“吴大人,如果这三、四万人反正,以你之见,此战是胜是败?”
  吴争闻言“噌”地立起,“此话何意?”
  这确实是个惊天的消息,要知道这五万降军给了守军极大的压力,他们再怎么士气低落,也有五万之数。
  杀了一万多人的代价,也使得守军伤亡超过四千人,甚至差点被攻破城墙防线。
  如果真让剩下的三、四万人反戈一击,那这场战事,将会出现彻底地反转。
  吴争如何能不惊悚、能不震撼?
  吴争震惊的脸色,让莫执念非常满意,他开始讲述起其中原委来。
  弘光朝灭亡后,清兵下江南。
  时任松江府知府姚序之弃官而逃,华亭县知县张大年举城投降。
  群龙无首之际,郡中义士群集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等之门,共谋起义抗清复明。
  这个时候吴淞副总兵官吴志葵率舟师赶来,在陈子龙、夏允彝劝说下,决定由泖、淀进攻苏州。
  起兵前吴志葵委任部将常寿宁镇守松江府城。
  可常寿宁心性素来无赖,一朝大权在握,就向城内各官绅投书索饷。
  沈犹龙接书后忿然,要知道他可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最高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
  一个区区裨将,也想拿起义来勒索我么?我也要起义!
  于是召集陈子龙、徐孚远等,也决议起义抗清。
  因沈犹龙声望和资历最高,被一致推举为义军领袖,并撤了常寿宁职。
  之后,沈犹龙率义军将士举义旗抗清复明,城中丁壮有力者都去投军,最高时人数超过万人,一时间,松江府及周边民心土气大振。
  但沈犹龙虽曾总督过两广军务,但只是个文人,不熟悉作战方略,他将守城任务分别委任给中书舍人李待问、原麻城县知县单恂、原罗源县知县章简和举人张寿孙,命他们统率义军,分守松江府城四门。
  吴志葵攻苏州不克,退兵回松江府。时任水军总兵官黄蜚拥千艘约二万人从无锡取道太湖而来,与吴志葵合军,就在泖、淀一带结寨,与松江府城互为犄角。
  义军此时控制着华亭、青浦上海三县之地。
  八月,也就是吴争叔侄在嘉定府浴血拼杀之时,清军袭取青浦县城。
  沈犹龙接到禀报,还不信青浦会失守。
  傍晚时分,清军先遣部队已到松江城下,伪装为黄蜚部下,诈称黄总兵捉拿奸细来了。
  西门守军受其蒙骗,开门放入。
  城内预伏清军细作,都伪装为黄蜚军士,到此大呼上城,拔去明军旗帜,换上清军旗帜,守军领时陷于混乱。
  清军一拥而入,就势夺占松江府城,城内义军和清兵展开激烈巷战。
  
第157章
乡绅有诉求
  沈犹龙于慌乱中冲出,中箭身亡。
  大部分军政官员都在溃败中被清军所杀,共一百余人。
  黄蜚想要退往舟山,但在得胜港被清军追上,黄蜚身中三箭,先把妻子等一门三十余人沉水后自己也跳入水中,欲殉国。
  但最终被赶来的清兵以挠钩擒获,被捕之后,黄蜚三缄其口,问他话不答,劝降他不应,清军就打断黄蜚的左手。
  之后,黄蜚被绑至南京,见到洪承畴,用右手指着他叫骂。
  恼羞成怒的清军又把黄蜚右手弄断,黄蜚骂声越烈,清军又把他舌头割掉,黄蜚犹呢哑不停。九月(也就是两个多月前),与薛去疾、唐世荣都在南京水西门外被清军斩首(壮哉!大明水师黄总兵)。
  说到这,莫执念叹息道:“其实松江府一战,不足两万清军赚开了城门,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松江府,将领在混乱中几乎丧失殆尽,当时城中数万明军皆群龙无首,被清军俘虏,由此降了建虏。”
  满室一片叹息声,让吴争感觉憋屈得紧。
  “你的意思是,城外那支降军,就是之前在松江府的那支明军?”
  莫执念点头道:“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当然还有当时在苏州、太湖一带的明军,还有是多铎从江宁府带来的其它降军。”
  吴争的脸色突然变得阴冷起来,“你们是怎么与他们联络上的?”
  要论说翻脸就翻脸的本事,吴争确实不差。
  但这事确实很严重,内外勾结,取死之道啊。
  莫执念能感受到吴争这骤然而起的寒意,连忙解释道:“吴大人千万别误会,我等绝无与建虏勾连之心,老朽当日向大人承诺过,只要鞑子一日不进城,莫家绝不归顺清军。”
  “那你们是如何联络上城外那支降军的?”
  “大人容我细禀。今年夏,清军占领苏州,闰六月,清廷剃发令下,城乡义兵四起,都用白布缠头。时任刘河参将、福山副总兵鲁之玙,力请吴淞副总兵吴志葵联合吴日生、陆世錀、张守智等攻苏州,他自己带数百家丁为前锋。
  可吴志葵领军怯战,当时苏州城内混战,战不利,鲁之玙领周蕃等四百人突齐门入城,从报恩寺向护龙街。满清侍郎李延龄(李率泰)、江宁巡抚土国宝以骑兵在城中伏击明军,鲁之玙至饮马桥中伏,与副总兵王伯牙等三百人力战而亡。明军夺回苏州计划也随之失败。”
  伟哉!大明总兵鲁之玙。
  瑟若轻健姿,一往仗奇气。宝剑酬君恩,深入无退志。孤军矢一战,光响横振厉。慷慨授命时,白虹贯吴市。苏州城流传的这四十字小诗,就是鲁之玙最好的写照。
  莫执念说到此处,拿手指着身后一个老者道:“大人,这位贤达便是鲁总兵的亲叔鲁南成。”
  吴争肃容拱手道:“鲁老丈有礼。”
  鲁老成颤抖着手,上前还礼道:“吴大人不用见疑,老朽虽然苟且偷生,但还做不出勾连鞑子,为祸我族的无耻之事。城外那支降军中,有我侄儿鲁之域,就是鲁之屿的亲弟弟。当时之屿战死,他是崇明守备,后清军占领全境,不得已降了清军,只是心中一直念着家国之恨,昨日夜里,他便暗中派人向城内传信,希望大人能允他率部反正。”
  吴争问道:“有多少人愿意反正?”
  “回大人话,据信上说,之域已经联合军中另外四个守备、十多个把总,他们都有反正之心。”
  吴争斟酌起来,他当然不会真信这些守备、把总真有为国为民之心,真要是如此,何必投降?
  鞑子虽说已经占领了苏州至松江府,但时日未久,兵力又捉襟见肘,控制力还没有那么强大。
  这些人真有为国为民之心,只要联合起来,举旗反清,再怎么也有数万大军,不是清军想剿灭就剿灭的。
  他们既然随多铎来了,还与己部恶战了三日,那么就不可能存有真正反正之心。
  在吴争看来,这就是一群朝三暮四之徒,他们见风使舵,看见风往哪吹,就往哪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