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4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2/1807

  当然,洪承畴、范文程二人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与博洛口中那三个字,有一丁点联系的。
  再怎么说,二人也是堂堂从一品朝廷大员。
  哪怕象范文程媳妇被多铎抢去过夜……可这不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了嘛!
  好吧,就算是退一万步讲……那也得把三个字最前面的那个字去掉,才叫一个合适不是?
  相较而言,洪承畴的脸皮比范老兄要“薄”那么一些。
  “咳!”洪承畴干咳一声,“下官洪承畴与范大学士奉陛下口谕而来……请端重亲王开门一见!”
  听听,听听,这不还得搬出福临,扯着虎皮唱大戏吗?
  早知如此,在王府门口直接说是奉旨而来,岂不省事多了?
  只要博洛还不想反,不想立即就反,那就得毕恭毕敬地迎二位大人入府,陪笑上茶,拱手向宫里方向,唱个喏请声安吗?
  这就是当时天下读书人皆有的通病,喜欢脱裤子放屁。
  门“吱呀”一声打开,博洛脸色铁青地扫视着洪承畴、范文程二人。
  不过还算是知礼数,微微侧身,“进来吧。”
  ……
  三人在房中坐下。
  博洛连打招呼“上茶”都省了。
  直接开口生硬地问道,“二位大人今日前来,所为何事……莫不是皇上不放心我,让二位大人前来赐我一杯毒酒……?!”
  洪承畴忙道,“误会……误会!王爷乃国之柱梁,皇上依重尚来不及呢,岂会加害?”
  范文程连声应和。
  博洛微哂道:“本王可不是十岁娃儿……二位大人直说了吧,何事?”
  这种生硬,让洪承畴、范文程来时打好的满肚子腹稿,愣是说不出一句来。
  “王爷容禀……之前之事,并非皇上听信奸倿谗言……”
  博洛听了怒道:“那你的意思是说,本王是真有意反了?”
  饶是洪承畴嘴皮子利索,被这么一怼,愣是说不出半句话来。
  也对,人家可是正正经经的有爱兴觉罗氏近支,这大清也是他家的大清,自己说是重臣,可终究是臣,人家可是君!
  好在范文程脸皮厚,他讪笑着直接了当地道:“王爷……皇上有意让王爷重新起复……”
  博洛一愣,讥讽道:“哦……那本王得高呼谢皇上隆恩了?”
  洪、范不由得尴尬起来。
  博洛顿了顿,翻白眼道:“徐州大军已经毁于一旦,皇上有意起复,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见着敌军扑面而来,奈何?”
  洪承畴忙道:“京城尚有正黄、镶黄等四旗……皇上已经允准,再编十万大军……”
  “呵呵……皇上肯放手那四旗兵权吗?”博洛讥讽道,“十万新军又要编到何时……国库有银子吗?”
  洪承畴一愕。
  范文程接上,“三条腿的蛤蟆难找,这两条腿的人何处不是?不说周边,就说京城之中,百万在籍人口,要征召十万军……亦非难事吧?”
  这话听起来还他妈的真有道理,十中取一,确不是难事。
  可博洛岂能不知道,这京城中的人,那是打仗的料吗?
  市井坊间,迈着八字步,端着鸟笼,见人一竖大拇指,道一声,“咱北京城……”
  天子脚下之民,也就光剩一张甩不破、砸不烂的嘴了。
  博洛仰头哈哈大笑,然后笑声忽止,低头瞪着洪、范二人道:“烦请二位回去,转禀皇上,就说我经年征战,心疲体乏,这些天又偶感风寒……想为皇上效力,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洪、范二人面面相觑,这可不是二人为时预料的景象。
  
第1924章
济尔哈朗的忠诚
  按理说,博洛听闻被起复,可不得感恩戴德,大呼“吾皇隆恩”吗?
  可眼下,博洛算是拒绝了。
  拒绝得干脆,这……这不是公然抗旨吗?
  洪、范二人苦笑起来,在福临面前可是吹了牛的,这下好了,人家都下逐客令了。
  好在老范有本事,他厉声喝道:“如此国朝危难之际,王爷竟以私怨废国事……敢问王爷,您还是爱兴觉罗氏吗?身上流得,可还是太祖皇帝的血脉吗……?”
  博洛还真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老范立马接上,他唱着白脸,道:“困难是有的……可事在人为嘛,这样……有洪大学士和我老范作保……王爷起复之后,朝廷至少将京中两旗兵权交于王爷,另外所说十万新军,年内至少交付王爷二万人……王爷意下如何?”
  博洛扫视二人,沉声道:“军械、补给……从何而来?”
  洪、范二人默默对视一眼,洪承畴承诺道:“皇上已经下旨,抄没左梦庚家产……若不够,则加赋,若还不够……那就敲打敲打那些皇商们,好歹再让他们吐些出来……这样粗略估算,应该可以凑齐今年二万新军所需……至于余者,待明年岁入……再凑给王爷……王爷以为如何?”
  博洛听了,默默起身,在房里来回走了几步。
  “本王就……信二位大人一回,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二位言而无信……到时莫怪本王带兵打上门去!”
  洪承畴、范文程头摇得象“拨浪鼓”似的,“不能够……那不能够!”
  ……
  还是王府,却不是博洛的端重亲王府。
  是济尔哈朗的“郑亲王府”。
  都说财去人安乐,可济尔哈朗的日子,就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啊。
  要说这京城之中,谁敢招惹“叔王”?
  只有济尔哈朗收人钱财,谁敢反过来朝叔王要钱,那不是棺材里伸手,死要钱了吗?
  可是,谁叫老天在江南撒下这么个种呢?
  打仗在行也就罢了,敛财都那叫一个上手。
  知道济尔哈朗往江南商会江北分会塞了多少银子吗?
  说起来,其实不多,也就四、五百万两银子。
  三成,清廷岁入之三成。
  有钱人哪!
  要说,四、五百万两银子,对一个硕果仅存的“叔王”而言,也不叫大事。
  可问题是,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国库拘紧得能跑耗子,朝廷已经半年没有发放京官俸禄了。
  郑亲王府内、府外,上千张嘴要“侍候”。
  天一亮,一开门,就得花银子。
  济尔哈朗的家底,确实远超这四、五百万两,可一旦没了这笔现银,日子过得就难了。
  向人借,啧啧……丢不起那人!
  堂堂叔王找人借银子使,还让不让人活了?
  济尔哈朗想过去抄了商会,可转眼间就找消了主意。
  江南商会的股东,成员太复杂了。
  谁能知道,这一抄会招惹出谁来。
  京城里稍有品阶的官,都往商会里投银子。
  一年高达四、五成的红利,每季一发……啧啧,跟捡没两样。
  再则,商会就是个空架子,但凡有人入股,白花花的银子一进去,转眼就没了。
  其实济尔哈朗心里知道,这银子的去向,也就是江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